变态心理学-概述、区别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52737714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5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概述、区别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变态心理学-概述、区别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变态心理学-概述、区别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变态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变态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1,课程框架,第 1 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第 2 节 正常与异常心理及区分,第 3 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第 4 节 常见精神障碍,第 5 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 6 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第 7 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 8 节 压力与健康,课程框架第 1 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2,变态心理学-概述、区别课件,3,流行病学调查:精神障碍群体占人群总体,13.47%,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1】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不全是异常;,2】经过治疗,心理的异常能够改善或完全纠正;,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永远并存,流行病学调查:精神障碍群体占人群总体13.47%第一节 关,4,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异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科学。,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5,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分支,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相同点:研究对象,不同点:侧重点,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分支,着重异常心理,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预防与康复等。,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变态心理学相同点:研究对象不同点:,6,1.2,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的早期关注,关键词:,西方科学 公元前400年 古希腊,希波克里特,Hippocrates,体液学说,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公元5-17世纪,欧洲的中世纪期间,心理异常现象被认为是魔鬼附身。,文艺复兴后随着自然科学发展,人们再一次把心理异常现象与大脑功能联系起来。,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Broca Pastear,1.2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的早期关注,7,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行为主义,存在人本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行为主义存在人本主义学派精神分析,8,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简介,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该理论强调,无意识的冲突,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影响,认为,非理性的意欲,与外界现实在内心引起的冲突是精神异常的原因。,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简介精,9,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弗洛伊德关于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2、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弗洛伊德关于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10,弗洛伊德的推演判断,防御机制,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力比多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期、肛门欲期、性器期,力比多-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弗洛伊德的推演判断 防御机制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11,对人的一个基本看法:能量系统,人受本能驱动,1、生的本能:,2、死的本能:,1、力比多-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对人的一个基本看法:能量系统1、力比多-人类的生物本能,是,12,性的理论,以,情欲投射,为标准,2、,力比多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期、肛门欲期、性器期,1、性本能冲动对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科学文化都极端重要。所有人类高尚的精神文化活动都看成是性冲动的替代和升华。,2、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利比多,主要指性本能的能量,3、动欲区,性的理论以情欲投射为标准 2、力比多三个发展阶段:口腔,13,性心理期,弗洛伊德确信个体在5岁以前已经经历了这一生里,人格发展最关键,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里,本我的冲动集中于身体的特定部位及与这些部位有关的活动上。,口唇期:快感集中于唇。,依赖,和,可靠性,肛门期:,控制和整洁,有关,生殖器期:快感集中于生殖器官。焦虑与对父母的性感觉有关,潜伏期:性欲减退,注意力转移到,才能和技巧,的发展,生殖期:焦虑与成人性兴趣的成熟有关,性心理期弗洛伊德确信个体在5岁以前已经经历了这一生里人格发展,14,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3,意识:可以直接感知的心理部分。,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能从无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无意识:一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它们为传统习俗、伦理、宗教、法律所不容,被压抑到意识阈限以下,是人的意识无法感知的心理部分。,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3意识:可以直接感知的心理,15,精神分析的目的:,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对它进行考察,。,精神分析的目的: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16,本 我,自 我,超 我,人格理论,本 我人格理论,17,本我,-,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握的部分。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按弗洛伊德的看法,本我是储藏心理能量的地方,混沌弥漫、仿佛是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这些本能和欲望强烈地冲动着,不含理性、道德和现实成分,其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寻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本我不能直接同外部世界接触,所以总是在急切地寻求自己的出路,而其唯一的出路是通过自我。,本我 -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握的部分。是由一,18,自我,-,自我实现的本我,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从本我分化出来的这一部分由于现实的陶冶变得渐识时务,不再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去盲目地追求满足,而是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力争既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它在同外界现实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对外感受现实,正确认识现实和适应现实,对内调节本我中本能欲望的宣泄。,自我-,19,超我,-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也称理想自我。,超我被认为是人格最后形成的,而且也是最文明的一部分,是一定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内化的结果。,。其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准则”监督自我的行动。,超我-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20,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生物本能我,心理社会我,和道德理想我。,自我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一仆三主”。,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三者发生冲突,人就会产生心理疾病。,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 生物本能我,心理社会我,和道德,21,11/19/2024,22,9/30/202322,22,自我同时服侍着3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自我感到自己在3个方面被包围了,收到3种危险的恐吓。如果它难以忍受其压力,它就会产生,焦虑,作为反应。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调解冲突,这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5,防御机制,自我同时服侍着3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23,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自我”学习外部世界,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间的冲突和矛盾,体验焦虑。,心理,异常,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自我”学习外部世界,理性地处理“,24,任何阶段若出现了问题,冲突没有解决好,都会阻碍人格的发展或使发展停滞,称为固着,并对人格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任何阶段若出现了问题,冲突没有解决好,都会阻碍人格,25,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非理性冲破防线,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形成意识不到的痛苦,不是冲突和痛苦彻底消失,隐藏到潜意识之中,以扭曲的形式变相表达自己,以显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口误或失误行为等,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非理性冲破防线 为防止、,26,11/19/2024,27,三、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开辟了无意识心理学的新研究领域,创立了心理治疗的新理论和方法,开创了西方的人格心理学,心理动力学理论或许是迄今最全面的,对某些人来说最满意的人类行为理论。,9/30/202327三、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开辟了无意识心理,27,行为主义学派早期代表是俄国,巴甫洛夫和美国,的华生,后来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该理论强调环境或情况决定人的行为。,核心原则: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义只关注环境中的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形成和维持的作用。,可以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来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所受的奖罚来学习。,(二)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派早期代表是俄国巴甫洛夫和美国的华生,后来的代表人,28,巴甫洛夫的观点:,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一般技术路线:动物实验结果-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巴甫洛夫的观点: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29,行为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由于行为主义认为所有的行为(包括正常、健康的行为与异常、变态的行为)是学习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到巩固。所以,在咨询中就可通过对个体再训练的方法(再教育或重建条件反射,即教授个体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作新的适宜反应),以及在某些方面改变个体环境的方法把不正常的行为变为正常。,行为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由于行为主义认为所有的行为(,30,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潜能”,“潜能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潜能”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所有人都力求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自我实现。遵照他人的期望和价值观的社会压力,以及存在焦虑使人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潜能。,(,三)存在人本主义学派,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潜能”,“潜能无论在生,3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2,存在焦虑,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存在”个体的人欲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由,“责任”不得不服从作为社会人的那种责任,在人的一生中存在与责任并存时会产生对立,因对立而导致的焦虑便是“存在焦虑”(基本焦虑),存在焦虑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 是“存在焦虑”,这种,33,认为它是欧洲15世纪反宗教的“怀疑论”哲学的副本;,人的一切集中到人本身的存在上;,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认识“自我”。,因为只有认识自我才能实现自我。,本书作者对这一理论的评价,认为它是欧洲15世纪反宗教的“怀疑论”哲学的副本;本书作者对,34,第二节,第二节,35,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任何环境中能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能正常运行;,3、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条件。,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36,第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来区分,(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困,(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扰,第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37,二、非标准化的区分,不同,角度,看心理异常,统计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文化人类学:,对某文化习俗的偏离,社会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精神医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认知心理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李心天(1991)对依据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粗略地将非标准化的区分,归纳如下:,二、非标准化的区分不同统计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文化,38,从统计学角度,为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智力: IQ,130,为极超常,从文化人类学角度,为对,某一文化习俗,(常模)的偏离(分离)。,一种文化中是正常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属于不正常行为(文化相对论),随时代的变化而出现一定的变化:如同性恋,从统计学角度,39,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犯罪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相同:任何带来威胁的破坏性行为(包括:身体、政治、经济的破坏),触犯了社会准测,相异:,前者有明确的动机,后者动机不明或没有任何理由,社会学角度,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社会学角度,40,三、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判断标准:,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三、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41,(,1)把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看待;,(2)心理表现被视为疾病的症状,,产生的原因为脑功能失调;,(3)把心理障碍纳入医学范畴,重视物理、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1,、,医学标准,1、医学标准,42,2、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如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优点:比较客观,便于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缺陷:,智力超常,不是所有的都是正态分布,,统计学标准的普遍性只是相对的,不是普遍使用的。,2、统计学标准,43,3、内省经验标准。,(1)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2)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判断具有很大主观性,标准因人而异,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标准,如果观察者接受同一种专业训练,对同一行为,也能形成大致相近的看法,甚至对许多心理障碍仍可取得共识,3、内省经验标准。,44,4、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就被认为有心理障碍。,4、社会适应标准。,45,郭念锋,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 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46,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原则依据:,(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科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原则依据:,47,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活动特点:形式或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一致,幻觉,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一种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以认知与客观现实一致性为前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48,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正常:遇到高兴的事(认知),产生愉快的情绪(情),手舞足蹈(意志行为),异常:愉快的事(知),愉快的心情(情),痛苦的表情及行为等,典型的强迫性神经症,可以表现出认知与意志行为的不协调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49,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人格的稳定性是区分正常与异常的一个标准,无明显原因的出现,吝啬的人变得大方甚至挥金如土(躁狂?),热情好客者变得冷淡(抑郁?分裂?),且在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它发生改变的原因,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50,如何识别心理异常?,3,比,3,看,and,如何识别心理异常?3比 3看and,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