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质量意识学习材料,“,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1,质量意识学习材料1,目录,一、什么是质量,二、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三、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四、质量意识的解释,五、质量的重要性,六、品质关系,七、怎样提高质量意识,2,目录一、什么是质量2,、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1.,什么是质量,在我们的社会中,各类经济组织通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表现为人们需要更多的产品,而且表现为人们需要更多的产品,而且表现为人们需要更好的产品,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求产品的数量,同时也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那么,什么是质量呢?在某些文献中,质量是指,“,适用性,”,、,“,顾客满意,”,、,“,符合要求,”,等,但都只表示了质量的某些方面。,3,、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1.什么是质量3,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从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务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有两种情况:在合同情况或法律、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情况下,比如核安全领域,,“,需要,”,是明确的,一般通过合同予以明确规定,是需方对产品或服务提出的明确需要;在其他情况下,,“,需要,”,是隐含的,要求供方予以识别和确定。需要通常要转化成一组定量的或定性的规定要求,需要可以包括如性能、实用性可信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和美学要求等诸方面。我们应当明确的是,需要可随时间而变化,这是因为,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应当对质量的要求进行定期评审。在质量的定义中所说的,“,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4,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2.,产品与产品质量,所谓产品,是指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它可以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以及他们的组合。它们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或者是它们的组合。产品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我们通常用产品质量特性来表示顾客对产品的需要。产品质量特性分为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真正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称为代用质量特性。例如,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是真正质量特性,而其耐磨度、抗压和抗拉强度等则是它的代用特性。可见,真正质量特性是顾客的期望和要求,而代用质量特性是企业为实现真正质量特性所作出的规定。,5,2.产品与产品质量 所谓产品,是指一活动和过程的结,二、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1.,过程的含义,过程,是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以及技术和方法等。在质量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从图,1,1,中可以看出,每个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过程本身是增加价值的转换,此外,还在输入和输出的不同位置存在着测量点。,6,二、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1.过程的含义6,输入,过,程,增值转换,包括人和其他资源,输出,发货单,计算机软件,液体燃料,医疗设备,银行服务,例,=,测量点,图,1,1,所有工作通过一个过程来完成,7,过程 增值转换 包括人和其他资源 输出,在任何组织中,都有物流过程和信息流过程,因此有必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对过程进行管理:,含有物流过程和信息流过程的构成和运行。,过程中的物质和信息的特性。,8,在任何组织中,都有物流过程和信息流过程,因此有必要在以下两个,2.,质量环,任何产品都要经历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产品质量也相应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人们往往用一个不断循环的圆环来表示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质量环。,所谓质量环,是指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一方面,质量环中的一系列活动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一方面,质量环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9,2.质量环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一般来说,产品质量取决于下述四个方面的质量:第一方面是与确定产品需要有关的质量,即确定和完善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一般说,就是所谓的,“,市场调研质量,”,;第二方面是与产品设计有关的质量,即把市场需求转化为在规定等级内的产品设计特点,一般说,就是所谓的,“,设计质量,”,;第三方面是与产品设计的符合性有关的质量,即确保为顾客所提供的产品与所设计的特性相一致,一般说,就是所谓的,“,符合性质量,”,或,“,制造质量,”,;第四方面是与产品保障有关的质量,即在产品寿命周期内按需要提供产品保障,一般说,就是所谓的,“,使用质量,”,或,“,售后服务质量,”,。由于产品的种类和复杂程度不同,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也各不相同,图,1,2,,分别是服务、硬件、流成性材料和软件的质量环。,10,一般来说,产品质量取决于下述四个方面的质,顾客,/,消费者,生产,/,供方,采购,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开发,工艺策划和开发,生产制造,检验、试验和检查,包装和储存,图,1,2,销售和分发,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和维护,用后处置,市场调研,11,顾客/消费者采购设计/规范的编制和工艺策划和开发生产制造检验,三,.,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据史料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质量管理的国家。我国古代不仅重视产品质量,而且早已懂得通过规定所制作的器物的规格大小、原材料、制作方法等,进行质量检验和保证。世界其他许多国家也是很早就有了质量管理。解决质量问题,不外乎有效地利用,“,人,”“,物,”,两个因素。所谓,“,人,”,。主要是指人的创造性和技能;所谓,“,物,”,,是指自然界的物质资源。起初,人们是凭借经验使用这些力量的,中外古代的原始质量管理,基本上都属于经验式管理,没有什么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生产活动的客观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控制和利用这些力量的能力也越来越大。实践证明,,“,人,”,和,“,物,”,的有效利用都有个,“,管理,”,问题,质量管理学就是在不断总结关于利用这两种力量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国家标准,GB/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从实践上看,按照解决质量问题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来划分,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12,三.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12,1.,质量检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就是说,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和保证出厂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检验,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而由谁来执行检验这一职能则有一个变化过程:,1.20,世纪以前,主要是依靠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把关检验,故有人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以泰罗,“,科学管理,”,为代表的,“,管理运动,”,,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执行质量管理的责任就有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有人称之为,“,工长的质量管理,”,。,13,1.质量检验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3.,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检验这一职能又有工长转移给专职的检验人员,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的检验部门并直属厂长领导,有人称之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这种靠检验把关的做法实质上是从成品中挑出废品,这确实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但却有其固有的缺点,具体说来有三点:其一是缺乏系统的观念,责任不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诿;其二是在生产过程过程中缺乏预防,一旦发现废品,就是,“,既成事实,”,,一般很难补救;第三,它要求对成品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而百分之百的检验并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准确,而且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样做在经济上不合理的;对于某些产品来说,这种检验在技术上也是不可能的,或毫无意义的。,14,3.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检验这一职能,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由于战争对大量军需品的需要,质量检验工作显示出其弱点,检验部门成为生产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事先无法控制质量,检验工作量很大,军火生产常常延误交货期,影响前线的军需供应。因此,美国政府和国防部组织数理统计专家去解决实际问题,制定战时国防标准。这些标准是以休哈特的质量控制图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6,”,的方法来预防废品的。这些标准使预防缺陷得以标准化。由于这些标准的贯彻,扭转了军品生产的困难局面,工厂中检验人员减少了,生产者既保证成品质量又保证了交货期。,15,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5,由于采用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给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战后,很多公司继续运用这一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期达到高峰。据报道,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下,通过国际统计学会等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努力,战后很多国家都积极开展统计质量控制活动,并取得成效。这一阶段质量管理的手段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生废品并检验成品的质量。质量的职能在方式上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这标志着将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并预先加以预防的观念。但是由于这个阶段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忽视管理工作,使得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但数理统计方法理论深奥,所以,“,质量管理是统计学家的事,”,,因而对质量管理产生一种,“,高不可攀,”,,,“,网而生畏,”,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普及推广。,16,由于采用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给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文化方面进步很快,出现了许多新情况:,1.,人们对成品质量的要求更高更多了。过去,对成品的要求一般注重于产品的性 能;现在,又增加了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可销性等要求。,2.,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概念,把质量管理看成是处于较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3.,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其中突出的一点是,“,重视人的因素,”,、,“,参与管理,”,,强调依靠职工搞好管理,质量管理也不例外。,4.,“,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初。广大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主在大公司垄断控制市场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组织起来同垄断组织抗争。,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7,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5.,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由于出现了上述种种情况,显然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是很难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把质量职能完全交给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显然也是不妥的。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许多企业就有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1961,年他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解决质量问题不能仅限于产品制造过程,在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质量管理,并且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不仅限于检验和数理统计方法。,18,5.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他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