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2011.03.16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2604119 上传时间:2024-11-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古诗词三首 2011.03.16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5、古诗词三首 2011.03.16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5、古诗词三首 2011.03.16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5、古诗词三首,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的,牧童,向我们展现了一副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表达了作者向往童年生活的情感。,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怎样写的这首诗,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的,舟过安仁,,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经被金人侵占。他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主张抗金。但他的主张不仅没被采纳,自己却遭到奸臣打击,在江西农村闲居了,18,年!这首词就是在那个时候写的。,简介:词,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通过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无比喜爱的情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 村居,改写,清平乐,村居,朋友们,你们知道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吗?他写的诗词可以堆成一座“山”,或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可大作家总不能成天闷在家里呀,所以一天,可怕的暴风雨刚刚平息下来。乌云逐渐散开,天空飘浮着一朵朵白云。看!在那遥远的东边,冒出了一缕缕刺眼的橙光,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时,辛弃疾正愉快地在溪边散步,看着这一切动人的景象,辛弃疾不禁诗意大发。正要提笔写作,却被眼前的和谐景象给震住了。溪边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间又旧又破又小的茅屋里。但能看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窗口映出了老翁和老妇。他们正用吴地的方言饮酒作乐。老翁老妇早已喝醉。老翁:“我说老伴儿,你看我们像小乐天派吗?”老妇:“还小乐天派呢!都成老乐天派了吧!”“哈哈哈,哈哈哈!”笑声从屋里漫出来了。多无忧无虑的老人啊!,大儿子早已外出干活儿。天刚蒙蒙亮,鸡还没打鸣儿,大儿子就起来了。他没打扰大家,留了个便条儿,就独自一人扛着锄头,戴着草帽,去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了。屋外的空气清新。小溪旁长有许多嫩绿的草,小溪里长着碧绿的荷叶,有的还结了莲蓬。鸡在“咯咯”地叫,仿佛在说:“我们的房子在哪儿呀?”而二儿子正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编织鸡笼。织啊织,就差一点儿就织完了。鸡好像也知道二儿子正为它们织鸡笼,所以在二儿子身旁踱来踱去,有时还友好地啄一下二儿子的小脚丫。在三个儿子中,诗人辛弃疾最喜欢的就是那个三儿子。喜欢他的年幼无知,喜欢他的天真活泼,还喜欢他顽皮的性格。三儿子此时正卧在溪边剥莲蓬呢!一边剥还唠叨着:“一颗,两颗,三颗,”,看着这些和谐的、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动人场面,辛弃疾提笔写道: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作业:,1,、走进宋词,搜集几首描绘农村田园风光的词作诵读欣赏。,2,、结合课文插图把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