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4,章 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第4章 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1,景观结构概念,:,景观要素的类型、分类属性、数量关系特征称为景观结构,1.2,景观结构模型,斑块,-,廊道,-,本底模型,(,Forman,1995,):将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本底,3,类基本类型,用来描述景观的组成、结构、格局、功能、动态变化,并将景观规划和管理中对这,3,类成分进行调节和控制,网络,-,结点模型:,网络景观由廊道、结点、网眼构成,如城市景观中的道路系统,景观安全格局模型,(俞孔坚,,1998,):景观由通道、战略点、影响域等构成,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1 景观结构概念:,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课件,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课件,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课件,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课件,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课件,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斑块,1.3.1,概念,斑块是外观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具有相对同质性的非线性地表区域,1.3.2,特征,可分辨:斑块与周围其它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空间可分辨,均质性:斑块内景观要素无差异,相对同质,形状:不规则的团聚形块状,空间实体:斑块占据一定范围的地表空间,斑块既可以是有生命斑块,也可以是无生命斑块,斑块是景观的基本结构单元、功能单元,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 斑块,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斑块,1.3.3,类型,环境资源斑块: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和镶嵌分布形成的斑块。如:森林中的沼泽、沙漠中的绿洲等,干扰斑块: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如:垦荒后的森林斑块、森林砍伐后草地斑块,残存斑块: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半自然斑块。如:大范围森林采伐后保留的局部森林,大面积蝗虫暴发后未受侵害的草地,引入斑块: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而形成的,或者完全由人工建立和维护的斑块。如:植物园、作物地、居民区绿地、公园绿地等,引入斑块又可分为种植斑块、聚居地斑块,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 斑块,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斑块,1.3.3,类型,种植斑块:人为种植活动形成的斑块,种植斑块通过锄草、施肥、浇水等管理活动,使引入物种能够长期占优势,改变或延缓了自然演替过程;如果不进行管理,本底中的物种将侵入种植斑块内,并发生自然演替,导致斑块与本底融合,聚居地斑块:人为建筑活动而形成的斑地,聚居地斑块包括:房屋、院落、生物、周围环境,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 斑块,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斑块,1.3.4,斑块大小,概念:斑块大小亦斑块规模,具有长、宽、形态的空间特征,斑块大小的意义,斑块大小与物种多样性:,斑块内物种多样性符合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斑块中物种数目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初期增加速度很快,当接近斑块物种最大承载量时逐渐停止;斑块的物种多样性还取决于物种的迁入速度和灭绝速率之间的动态平衡,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 斑块,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斑块大小的意义,斑块大小与生境适宜性:,面积较大的斑块可适宜更多的物种生存,并为其它景观提供种源,面积较小的斑块是物种传播或物种灭绝后重新定居的“踏脚石”;小型斑块不足以吸引大型捕食动物,使小型斑块成为某些小型动物的避难所,敏感物种和特有物种(如:仙湖苏铁、伯乐树等),需要在大型斑块生存,并且需要在大型斑块的核心区生存,斑块大小与边缘效应:,斑块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随着边缘的增加而增加,斑块越小,单位面积的斑块的边缘长度越长,斑块与周围其它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越强烈,斑块越易受到干扰的影响,斑块的稳定性越差,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斑块,1.3.5,斑块形状,斑块形状的测度,长宽比:长宽比,=,斑块长度值,/,斑块宽度值,周长面积比:周长面积比,=,斑块长度值,/,斑块面积值,紧密型:长宽比和周长面积比近似,1,的斑块(近似园、近似方),松散型:长宽比和周长面积比大于,1,或小于,1,的斑块(边界蜿蜒曲折的不规则形状),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 斑块,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斑块,1.3.5,斑块形状,斑块形状的意义,紧密型斑块:与周围的相互作用面小,斑块内部最大直线距离短,生境异质性较小,有利于保蓄能量、养分,有利于保存物种多样性,稳定性好,松散型:与周围的相互作用面大,有利于物质、能量、物种的交换,稳定性较差,内部物种稀少,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 斑块,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斑块,1.3.6,斑块边界形态,斑块边界突出或凹陷,在景观中具有较高的生态和景观意义,扩展要素,(,凸边界,),:能量、物质、有机体与外界交换相对频繁,稳定性相对较差,残遗景观边界,(,凹边界,),:能量、物质、有机体与外界交换相对较弱,稳定性相对较差,平缓波浪形边界:平缓波浪形边界稳定性好,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3 斑块,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1,概念,:,廊道是外观与本底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具有线性或带状特征地表空间单元,廊道是斑块间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基本物质栽体,是实现区域生态有序平衡、是确保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的基本物质栽体,1.4.2,特征,:,空间特征:线性或带状,长宽度比的不对称性,空间实体:廊道占据一定范围的地表空间,可以孤立存在,亦经常与斑块相连,可分辨:廊道与周围其它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空间可分辨,同质性:廊道内景观要素无明显差异,与本底有明显区别,但与斑块可能同质,廊道既可以是有生命廊道,廊道也可以是无生命廊道,廊道是景观的基本结构单元、功能单元,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3,廊道类型(按形态分类),线状廊道:指由边缘物种占优势的狭长条带。如公路、铁路、树篱、单行或多行树木、排水沟、动力线、灌渠等,线状廊道稳定性较差,风、人类活动、物种、土壤对线状廊道影响较大,带状廊道:指含有丰富内部生物的中心环境的较宽条带。如:多行树木、防护林带、河岸带、高速公路等,带状廊道形成了内部环境,河流廊道:指河流和沿河流分布的植被带,包括河床、河床边缘、河漫滩、堤坝、河岸高地等,河流两旁特有的植被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3,廊道类型(按功能分类),自然资源保护廊道:此类廊道是具有生态意义的廊道和生境,是自然保护系统的组成部分,休闲游乐廊道:休闲游乐廊道是连接公园、景区、社区的通行环境和通行空间,属开放空间,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廊道。此类绿道是具有保护和保卫意义的廊道,复合型廊道:复合型廊道是指在同一条廊道的不同区位,廊道的景观要素和功能具有显著差异,同一条廊道内集合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廊道类型,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4,廊道功能,传输通道功能:,廊道最明显的功能是景观生态流的传输功能。植物繁殖体、养分以及有机物质在廊道中移动;动物沿廊道移动、繁殖、迁徙、筑巢,过滤和屏障功能:,廊道对能量、物质、生物流有过滤、阻抑、屏障的作用,过滤:不同的物质廊道有不同的渗透率,植物和动物也以不同的渗透率进入廊道中。如河流、公路对某些动物有过滤(隔离)效果,阻抑:廊道的宽度会限制进驻的生物物种,廊道中的狭窄处和断裂缝对生态流传输起阻抑功能,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4,廊道功能,物种源汇功能,源功能:廊道中移动的物质,如人类、动物、水、植物、养分,甚至是噪音、灰尘、化学物质等,可以从廊道扩散到周遭的本底环境中,起到源的作用,汇功能:廊道的阻截和吸收作用,起到汇作用,栖息地功能,廊道所形成的栖息地通常以边缘种、生存能力强的物种占优势,同时有助于外来种及多栖性物种入侵。线状廊道多以边缘种为主;带状廊道中央为内部种,边缘则为边缘种,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5,廊道结构特征,长宽比:,表达式,1,:宽度,/,长度,表达式,2,:,P=L/A,式中,P,为周长比;,L,廊道的长度;,A,为廊道面积,生态意义,长度,-,确定廊道同基质接触的程度,宽度,-,确定廊道对基质的干扰和对动植物阻隔的程度,廊道宽度变化影响物种沿廊道或穿越廊道迁移的阻力以及与廊道的相互作用强度,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5,廊道结构特征,宽度,廊道宽度是计量廊道短轴(水平)空间距离的数值指标。不同类型的廊道,对宽度的技术要求存在着很大差异,尤其对生物资源保护廊道更是如此。同时,同一条廊道的不同空间位置,廊道宽度亦可能不同,理论计算式,WL=SL/n,式中:,WL,为廊道宽度指标,,SL,为在廊道内等距或代表性截取的,n,条廊道短轴水平距离之和,,n,为量测宽度取值次数,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5,廊道结构特征,连通度,连通度是度量廊道空间是否连续、评判廊道通道传输能力的技术指标,一般采用廊道长轴的间断点数量或间断点面积表达绿道连通度。连通度数值越大,表明廊道的通道传输能力越强,反之亦然,理论计算式,FT=DS/GA,式中:,FT,为廊道连通度指标,,DS,为廊道间断点所占面积之和,,GA,为廊道面积,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5,廊道结构特征,曲度,曲度是度量廊道空间弯曲程度、评判廊道连接斑块空间形状和传输性能的技术指标。曲度数值越大,表明廊道长轴弯曲程度越小,廊道的通道传输性能愈强;曲度数值越小,表明廊道长轴弯曲程度越大,廊道的通道传输性能愈弱,理论计算式,WC=SL/PL,式中,,WC,为廊道曲度指标,,S,为廊道长轴起点至终点的直线空间距离,,PL,为廊道实际长度,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5,廊道结构特征,空间形态指数,形态指数用于描述廊道空间形态特征,是判断廊道空间形态复杂程度的技术指标。形态指数数值越大,表明廊道形状越复杂,理论计算式,S=,式中:,S,为廊道形态指数,,P,为廊道周长;,A,为廊道面积。,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5,廊道结构特征,密度,密度是度量和评判规划区域内廊道疏密程度的技术指标。密度数值越大,表明廊道越密集,廊道功能愈强;密度数值越小,表明廊道越稀疏,廊道功能愈弱,理论计算式,D=A/S,式中:,D,为廊道密度指数;,A,为规划区域廊道面积之和;,S,为规划区域总面积,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廊道,1.4.5,廊道结构特征,破碎度,破碎度是度量廊道景观类型碎裂程度、评判绿道景观类型团聚程度的技术指标。破碎度数值越小、表明绿道的团聚程度越低,破碎度数值越大、表明绿道的团聚程度越高,理论计算式,FN1=,(,ND-1,),/NC,FN2=,(,NF-1,),/MPS,式中:,FN1,为廊道的整体破碎度,,NC,是廊道内所有景观类型团聚块的平均面积,,ND,是廊内各类景观类型团聚块总数量;,FN2,为廊道内某景观类型的破碎度,,MPS,是廊道内某类景观类型团聚块的平均面积,,NF,是廊道内某类景观类型团聚块总数量,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4 廊道,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5,本底(基质),1.5.1,概念,:,景观中范围最广、连接度最高,决定景观性质,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本底也称:基质、模地,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5 本底(基质),第,1,节 景观结构模型,1.5,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