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医疗单位)课件

上传人:1ta3****9ta1 文档编号:248334930 上传时间:2024-10-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防控(医疗单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手足口病防控(医疗单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手足口病防控(医疗单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手足口病防控,培训,2012-5,内容提要:,-当前手足口病流行形势严峻,-认识手足口病,-防控,医疗单位该做些什么?,对儿童家长要作哪些宣传教育?,到幼儿园和学校要做哪些事?,一、当前手足口病流行形势严峻,2008年全区发病244例;无,重症和死亡,。,2009年全区发病511例;重症5例,无死亡。,2010年全区发病1294例;重症5例,死亡2例。,2011年全区发病1099例;重症27例,死亡1例。,2012.1-,5,月,1,5日全区发病,9,37例;重症,1,例,死亡1例。,全区2011年手足口病片区分布,全区2012年1-4月手足口病片区分布,发病人群分布,幼儿园及学校分布,二、认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 A组柯萨奇病毒(CoxA)。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学校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手足口病病毒的特性:,手足口病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对其消毒作用不大,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84消毒液、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 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 可存活1年,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和传染期,被传染后多长时间发病?,感染后2-10天(潜伏期)发病,所以疑似儿童观察期为10天。,传染期有多长?,发病后10天,都有传染性。因此确定患儿隔离期为10天及以上。,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传播有四条途径:(1)经 粪-口(2)呼吸道飞沫传播,(3)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4)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得过手足口病的人也有可能再次感染。,各年龄段的人均可感染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目前没有研制出手足口病疫苗。,手足口病的诊断,临床分类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一)普通病例诊断,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二)重症病例诊断,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1)频繁抽搐、昏迷、脑疝。,(2)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3)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做出诊断。,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现:,(一)持续高热不退。,(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三)呼吸、心率增快。,(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五)高血压。,(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七)高血糖。,鉴别诊断,(一)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一般无皮疹,对皮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三)脊髓灰质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四)肺炎,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五)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无皮疹,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发作表现;,三、手足口病防控,医疗单位要做些什么?,(一),处置流程,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1、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均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2、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3、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危重病例及时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救治。,(二)医疗单位内的防控措施,1、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3、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4、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5、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三)向家长宣传指导的内容,不论是医生在诊疗活动中 还是防保人员现场调查处置时 均要向家长指导和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医院等),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四)到幼儿园和学校要检查指导的内容,:,1.,教室和宿舍等场所是否保持了良好,通风,;,2.是否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消毒液擦拭等);,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是否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是否立即,洗手,;,4.每日是否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以及地面进行,擦拭消毒,,是否对手足口病患儿在幼儿园或学校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了消毒处理;,5、消毒液,浓度,是否合适(84消毒液兑水后浓度达500mg/L为宜);消毒记录是否规范和完善。,6.现场查看是否有手足口病宣传栏,儿童的手是否洗净并有正确的洗手的习惯。,7、检查是否每日晨,午,检,查看,晨,午,检记录,,是否对可疑患儿采取隔离并请家长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是否有缺勤儿童疾病追踪记录。,8.,对出现手足口病例幼儿园和学校要及时 对在园(校)儿童逐一进行,排查,对可疑儿童及时请家长接回,就诊或居家休息,排除传染性疾病或症状消失后方可入园.,9.,确诊手足口病须从发病日算起,隔离,10天以上,且痊愈后经幼儿园晨检合格方可入园(无需再到医院开治愈证明)。,10、指导幼儿园和学校晨检要,注意,-,老师手的消毒,每查一位手要消毒一次,或用棉签 或一次性手套一人一换,防止交叉感染;,-家长接送孩子尽量不要进园;,-幼儿园出现 疫情时要增加 午检。,11、疫情严重时要向幼儿园或学校提出,停班,或,停园(校),的书面建议。,停班停园(校)标准:,根据黔卫办发201250号(关于加强托幼机构及小学手足口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的通知),托幼机构或小学如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级应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托幼机构应停课,10天,。,结束语:,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作好各项措施防控手足口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尽到我们的职责并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