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二)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705975 上传时间:2021-07-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鱼我所欲也(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鱼我所欲也(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一、又学常识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 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 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 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二、句读停顿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能够得生者/何不用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能够避患者/何不为也?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避患/而有不为也。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5、是/亦不能够已乎?三、字词解释1、通假字“辟”通“避,躲避。(故患有所不避也)“ 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通“向”,从前。(向为身死而不受)2、一词多义之:如使人 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此之谓失其本心(主谓之间,不译)得之则生(代词,代它,指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代词,代他,指行道之人和乞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 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代词,代它, 指万钟) 行道之人弗受/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助词, 的)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表并列)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避患 而有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表转折)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表修饰)万钟则不辨礼义 而受之(表承接)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为:故不为苟得也/则凡能够避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能够避患而有不 为也(动词,做)向为身死而不受(助词,不译;一说肯,情愿)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介词,为了)(动词,接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介词,为了)(动词,接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介词,为了)(动词,接受)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呼尔而 与之/蹴尔而与之(动词,给)是: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这样) 是亦不能够已乎(这样看来,由此看来)则: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避患者而有不为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就)则凡能够得生者何不用也/ 则凡能够避患者何不为也(那么)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如果)四、重点语句翻译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关键词“甚、苟得”)生命本是我所喜爱的,(可我)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关键词“恶、患、甚、避”)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可我)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关键词“是心、贤者、丧”)不但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这种本性,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关键词“万钟、则、辩、礼义、加”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这样 ,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5、是亦不能够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关键词“本心” ) 这种做法不是能够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五、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2、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来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4、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能够“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能够“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5、从第一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反面申述观点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能够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能够避患者何不为也?”这种为了生存而无所不为的卑鄙无耻的做法,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6 、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7、为什么“贤者能勿丧”? “义”是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面临生死考验时,贤者能固守“义”,而其他人做不到。8 、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9、第二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1 )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 2 )“不辩 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个中心论点。10、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之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个事例有什么作用?“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 ”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11、“万钟”、“一箪食、一豆羹”、“义”三者哪一个更重要?“万钟”指高位厚禄,是身外之物;“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是生命,它比“万钟”更重要。但二者与“义”比起来,“义”最为重要。12、说明“乡为 今为是亦不能够已乎?”这个句式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综合使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 摆出同一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 突出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从反面说明了“万钟”亦不应受之,应以“义”为重,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个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13、那些“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可饿死也不愿受辱,现在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孟子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14、 “此之谓失其本心” 的 “本心” 指什么来说?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 “本心” ?该句中的 “此” 是指什么? “ 本心”是人本身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和“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物,为自己谋取私利。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15、本文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1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对比论证,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不同做法实行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道理论证,第一段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等。17 、 中心思想: 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很多抉择,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舍生取义”。六、课外拓展1、“呼尔而与之”这个典故出自礼记 檀弓,讲述黔敖对路人侮辱性施舍的故事,今天已演化为成语:嗟来之食。2、文中“乡为 今为”作对比,摆出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结合实际谈谈孟子所列举的事例的代表性及其意义。有些人在民族存亡、革命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之际,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们确实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这些现象在今天仍存有于某些领导干部身上。文章不但对当时的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 而且也提醒后人要时刻警惕和反省自己, 不要贪图利禄而做不合礼义的事情。3、历史上很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 ”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含名句、事例。事例: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爱国学者朱自清在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当局,宁可倒在枪下,也不愿屈服。名句:文天祥一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 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裴多菲一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夏明翰一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4、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准确选择的人。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5、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哪些?课内: 舍生取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外:杯 水车薪:不言而喻:夜以继日:五十步笑百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