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6871927 上传时间:2024-10-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酵母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酵母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酵母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酵母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实验目的,1.,掌握发酵培养基的配制方法,2.,熟悉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方法,3.,学习比浊法测定发酵液菌浓的方法,实验原理,1.,确定培养基的基本组成,2.,确定所用原材料的种类,3.,确定所用原材料的浓度配比关系,一、培养基的配制方法,1.,单因素法,2.,正交试验法,3.,均匀试验设计,二、培养基优化方法,(原材料种类和浓度配比优化),1.,概念,利用已经设计好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是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三、正交试验法,2.,基本工具,正交表,记号:,L,n,(,t,m,),L,:正交表的符号,n,:表的行数(可安排试验的次数),t,:表中的字码数(水平数),m,:表的列数(最多可安排因素个数),L,8,(2,7,)L,9,(3,4,)L,16,(4,5,),3.,正交表的特点,试验点分布均匀、整齐可比,任何一列中各字码(水平)都出现,且出现的次数相等,任何两列中各横行组成的数字对,包含着所有可能的数字对,且各种数字对出现的次数相等,4.,实验的基本步骤,(,1,)明确任务 确定指标,(,2,)制定因素水平表,1,)确定因素(,A,、,B,、,C,),2,)选择因素的变化范围,3,)确定因素水平数,4,)制定因素水平表,因素水平,A,淀粉,/%,B,黄豆饼粉,/%,C,蛋白胨,/%,1,5,3,0.2,2,7,5,0.4,3,9,7,0.6,(,3,)设计试验方案,1,)选择正交表,2,)表头设计(不混杂),3,)列出试验方案,4,)进行实验,因素,实验号,A,B,C,结果,1,2,3,4,5,6,7,8,9,1,1,1,2,2,2,3,3,3,1,2,3,1,2,3,1,2,3,1,2,3,3,1,2,2,3,1,因素,实验号,A,B,C,结果,1,2,3,4,5,6,7,8,9,1,1,1,2,2,2,3,3,3,1,2,3,1,2,3,1,2,3,1,2,3,3,1,2,2,3,1,X1,X2,X3,X4,X5,X6,X7,X8,X9,(,4,)分析试验结果,1,)方法一:直接比较,直观分析法是通过对每一因素的平均极差来分析问题。,所谓极差就是平均效果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有了极差,就可以找到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因素水平组合。,极差的大小反应在所选择的因素水平范围内该因素对测定结果影响的程度。极差大的因素在所选择的因素水平范围内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最大,在测试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2,)方法二 直观分析,因素,实验号,A,B,C,结果,1,2,3,4,5,6,7,8,9,1,1,1,2,2,2,3,3,3,1,2,3,1,2,3,1,2,3,1,2,3,3,1,2,2,3,1,X1,X2,X3,X4,X5,X6,X7,X8,X9,k,1,k,2,k,3,(X1+X2+X3)/3(X4+X5+X6)/3(X7+X8+X9)/3,(X1+X4+X7)/3(X2+X5+X8)/3(X3+X6+X9)/3,(X1+X5+X9)/3,(X2+X6+X7)/3(X3+X4+X8)/3,极差,K,最大,-K,最小,K,最大,-K,最小,K,最大,-K,最小,A,:首先计算各因素每个水平的平均效果和极差。,B,: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各因素的主次和影响趋势,找到最优试验方案。,比较,R,A,、,R,B,、,R,C,值,,R,值越大的因素,影响越大,控制要越严格,,R,值越小的因素,影响越小。,对每一个因素,选择,K,值最大的水平为最佳条件。如对于因素,A,淀粉,若,k,2,K,1,k,3,,即,k,2,最大,根据因素水平表中的设计,其水平为,7%,。表明,7%,为最佳的淀粉浓度。对于因素,B,,,k,2,最大,对于因素,C,,,k,3,最大。,则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为:,A,2,B,2,C,3,,,即最佳实验条件为:,淀粉为,7%,,黄豆饼粉,5%,,蛋白胨,0.6%,若某一因素,k,3,或者,k,1,最大,则说明所选择的该因素的水平范围不合适,如:对于因素,C,,,k,3,最大,说明因素水平表中所设计的最高水平,0.6%,不一定为最佳。如果该因素的,R,值较大,影响较显著,则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或对照实验。,其中对照实验条件应为:,试验,1,:,A,2,B,2,C,3,试验,2,:,A,2,B,2,C,4,C,4,应大于,C,3,对照两者的结果,若试验,1,结果值大于试验,2,,则试验,1,条件即为最优化条件。若试验,2,结果值大于试验,1,,则应再改变因素,C,的水平,继续做对照实验,直至达最佳结果。,细菌培养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原生质含量的增加,会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细菌悬液的混浊度和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透光度或光密度可借助光电比浊计精确测出,因此可用光电比浊计测定细胞悬液的光密度(,OD,值),表示该菌在特定实验条件下的细菌相对数目,进而反映出其相对生长量。,四、比浊法测定发酵液菌浓,本实验以菌体生物量为指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酵母菌的最优培养基。,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配制,表,1,正交试验表设计,因素水平,A,葡萄糖,/%,B,蔗糖,/%,C,酵母提取粉,/%,D KH,2,PO,4,/%,1,1.0,0.0,0.5,0.5,2,2.0,1.0,1.0,1.0,3,3.0,2.0,1.5,1.5,1.,将葡萄糖、蔗糖、酵母提取粉、,KH,2,PO,4,作为培养基的主要影响因素,每一因素设定,3,个水平,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设计如表,1,因素,A,葡萄糖,/%,B,蔗糖,/%,C,酵母提取粉,/%,D KH,2,PO,4,/%,OD,值,实验,1,1(1.0),1(0),1(0.5),1(0.5),实验,2,1(1.0),2(1),2(1),2(1),实验,3,1(1.0),3(2),3(1.5),3(1.5),实验,4,2(2.0),1(0),2(1),3(1.5),实验,5,2(2.0),2(1),3(1.5),1(0.5),实验,6,2(2.0),3(2),1(0.5),2(1),实验,7,3(3.0),1(0),3(1.5),2(1),实验,8,3(3.0),2(1),1(0.5),3(1.5),实验,9,3(3.0),3(2),2(1),1(0.5),表,2,正交表实验方案,2.,按表,2,配制,9,组培养基入,100ml,锥形瓶中,每瓶,25ml,,,(可四小组分工合作),锥形瓶培养基:标记,加棉塞、报纸包扎。,1ml,移液管,2,支,121,,灭菌,20min,二、灭菌,将菌种(教师预先培养好)摇匀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0.5ml,悬液,接到每一组培养基中(接种量要完全一样),三、接种,将三角瓶置于恒温摇床中,,30,,,120rpm,培养,24h,四、发酵,五、比浊法测定各发酵液,OD,值,取下摇瓶,以空白培养基为对照,于,560nm,处测定各摇瓶中发酵液的,OD,值,填入表中。注意:如果,OD,值过大,需将发酵液作一定稀释后再测定。,实验结果,填写正交实验表,分析数据,确定最优培养基配方,因素,A,葡萄糖,/%,B,蔗糖,/%,C,酵母提取粉,/%,D KH,2,PO,4,/%,OD,值,实验,1,1(1.0),1(0),1(0.5),1(0.5),实验,2,1(1.0),2(1),2(1),2(1),实验,3,1(1.0),3(2),3(1.5),3(1.5),实验,4,2(2.0),1(0),2(1),3(1.5),实验,5,2(2.0),2(1),3(1.5),1(0.5),实验,6,2(2.0),3(2),1(0.5),2(1),实验,7,3(3.0),1(0),3(1.5),2(1),实验,8,3(3.0),2(1),1(0.5),3(1.5),实验,9,3(3.0),3(2),2(1),1(0.5),k1,k2,k3,极差,R,表,3,正交表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表,10-8,试验结果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