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与私德

上传人:真** 文档编号:245979703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6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德与私德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德与私德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德与私德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8/1/1,#,私,德,公,德,与,目,录,1.,公德与私德的含义,2.,古代的“德”,3.,公德与私德的现状,4.,对公德与私德的思考,5.,自我实践与呼吁,公德与私德的含义,在我国,公德、私德的区划始于梁启超。他在一九,二年写的论公德一文,强调中国人缺少,“,公德,”,,而,“,私德,”,充斥生活,同时提出,“,兼济天下,”,为公德,,“,独善其身,”,为私德。,在国外,则有歌德的,“,自我化,”,和,“,无我化,”,及马克斯,韦伯的,“,意向伦理,”,、,“,责任伦理,”,。,梁启超,论公德,:,“道德之本体,一而已,但其发表于外,则公私之名立焉。,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国也。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自好、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为国也。”,新民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新民说是梁启超,1902,年初开始写作的,应该说是他关于,“,民德,”,思想,从提出到转变完成的这个时期。所谓,“,民德,”,,就是人民的道德。,梁启超对公德的倡扬和呼吁,直接来自他在这一时期的国家主义立场和对作为近代国家的日本的建设的借鉴,还有日本一些学者的影响,是近代的启蒙思想作用于当时中国政治和道德领域的表现。,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梁启超,论公德,梁启超为什么会倡导公德?,公德与私德的区别与联系,公共道德主要指向公共生活,它是关于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中行为、处事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它调节的是自我和那些在公共领域中与自己只是偶然发生联系的陌生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而私德主要指向私人生活领域。它调节的是主体自己和与自己有情感联系的他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这里的情感主要是指亲情、爱情、友情一类与主体自己有稳定联系的他者之 间的感情。具体和直接的对象包括家庭成员和朋友。,应该说,公德的调节范围是远远大于私德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划分公德与私德,应该说只是学理上的抽象。任何行为不管是在公域还是在私域,都具有公德和私德双重规定性。二者只有,“,显,”,和,“,隐,”,、现实和潜在、真象和假象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公德行为可以转化为私德行为;私德行为同样可能具有公德的性质。所以,公德与私德既可以指称不同行为的单一性质,也可以指称同一行为的双重性质;而且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以对方的面目存在。相互转化在于公德与私德同出一源。无论是公德抑或是私德,都是由个人承担的。个人的主体性产生了公德与私德的分殊和并存,又实现着公德与私德的转换和互异。,古代的“德”,人类早期的社会形态是氏族社会,在氏族社会中产生的 道德更多是属于私德的范畴。因为在道德的背后还有一种 更为本质的关系,血缘关系,它才是人们处理彼此之间 关系的根本因素。只要血缘关系不灭,那么这种道德就会 一直发挥作用。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道德便是典型的私德。,既然道德有公德和私德之分,那么在具有上千年历史 的中国伦理道德中是否对这一区分也有所体现呢,?,当我们 问到这个问题时可能会令人感到失望,因为我们的先哲们 并没有明确地区分这两个概念,而且具有公德内容的德目 也极少。“纵览中国传统道德,可以归纳和概括出十八条基 本规范,即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宽恕、谦敬、诚信、礼让、自强、持节、明智、知耻、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 物。”,上面的道德内容中除了公忠、正义、礼让、爱物等少 数德目是对人在公共场合所提出的道德要求以外,其余大多数都是个体自身道德修养的准则。,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我们一向引以为荣,为什么要被说成是没有公德,?,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平时不是很容易觉察,,,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非常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一个人。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在意精心。这种人我们往往看作是成熟的人,是好人。这样的做人态度实际上有一个发端,就是他的家庭。在直接有血缘关联 纽带的家庭中,他就会产生这种亲情,因此孝顺 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我们今天也仍能看到它非常感人的一面。,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 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 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 察觉的另一方面。这方面与前面恰恰相反,表现为对他人的 冷漠和自保这样一种心态,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汉末九品中正的制度,就是对个人血亲道德品行的考察,成为提拔、选拔官吏最主要的参照。而其中的着重点就是你在家里是否孝顺,如果你很孝顺,那么在朝廷,犯上做乱,鲜矣。这样的孝顺,与三纲五常的忠君有对应关系:朝廷不过是放大的家族。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生活,实际上是放大的私人关系网。另一方面,这样一种血亲伦理,是有等级的。所以要讲差序,讲等级,讲亲疏。这是儒家公开提出的。因此,在你的亲朋好友中,按照血亲关系,排列出等级亲疏,孟子就骂墨家非血亲差序类同禽兽,对差序看得很重。,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没有真正形成一个作为“公共领域”的大社会。,社会结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封建专制,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宣扬,统治者就把那些想有所为的人们牢牢控制在家的范围内。,这种求诸于己的理想实现方式让人只能在自我修身并达到圆满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古代无公德的原因,公德与私德的现状,现代社会背景,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平凡,这也导致了人们的社交范围,更多地往公众化方向发展,在日常中,接触陌生人的机会比千百年前多了许多。同时,社会制度的不断改变,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也让现代社会有了更多所有人普遍使用的行为准则。,新时代人们在公德与私德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社会公德未成为社会多数成员真正认同的道德规范,制约了社会公德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又被迫的受社会公德的约束,对社会公德产生了一些逆反的错误理解。,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更加快捷的消息传播让人们的危机意识比过去更强,而在资源差距大,阶层占有量普遍不对等的状态下,人们对私德的重视程度就越发明显起来。,坚守社会公德与完善自我私德本并不冲突,应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现在却成为的彼此对立,相互损害的两个选择,这与现代社会组成和生活的方式脱不了干系。而在社会公德建设上,我们更多的是从消极的方面下手,将重点放在了禁止、不允许方面,让人难以感受到自己遵守公德所能收获的个人回报,于是公德的推广变的更加困难。,对公德与私德的思考,公德的本意,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 怀,是一种公共精神,是超出个人的界限,关怀超出个人利 益以外的公共领域的事情。这是公德最初的意义。,而私德要措意的,是处于特定私 人关系中之人们彼此之间的,“,义务,”,。,什么是公民?,这,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法国大革命第一次响亮地喊出的,“,公民,”,,是一个仅仅对法兰西共和国民族国家认同的公民。这一观念确实是现代的。它把人的一切关系:主仆关系、党派关系、血缘关系,包括其他前现代切身的关系置于,“,公民,”,身份之下。,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一个问题是,能不能做到抛开一切关系,明确地意识到我首先是一个,“,公民,”,?实际上不容易。今天有很多关系制约着,“,公民,”,不能成为 第一身份。由此引伸出来的一个重大结论是:今天我们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意味着在观念上不仅要进行道德修养,而且它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的要求,就是社会政治体制变革的要求,他要求建立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并要求公民尽到相应的义务,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辩证看待二者,两者都是人生必需的道德,。,越是为了立公而挞伐、排斥私,越是将公私看作绝对冲突、势不两立的双方,结果 却是越难以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真正的公共关怀和公共精神。,这是因为,当,“,立公,”,以,“,灭私,”,为前提,而,“,私,”,,作为 个体自我的一部分,是个体生命所固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无法被根绝的,。,公德关系到社会对个体要求的责任、义务,与法律、风俗、习惯相连,必须遵循,不能例外;私德更侧重于个人理想、信仰,可以期待,但不能强求。后者有某种绝对性、不变 性,前者却有相对性、可变性。前者重他律,后者重自律。后者崇高,可以范导前者;前者虽平凡,亦可以建构后者。,正如梁启超主张,缺少私德的民众不可能组成国家,只有私德而缺少公德的国民更不能组成国家。因此二者关系紧密,不可分割。,自我实践与呼吁,私德与公德虽然各自对应着不同的历史文明,但是,不能武断地说公德优于私德。,应当说,私德与公德各有其特殊的道德价值和各自的适用范围,因此,二者既不能相互代替和僭越,也不能厚此薄彼。简单地以公德取代私德恐怕不是我国未来道德建构的积极思路。,用私德代替公德处理公共生活中的伦理关系,正是产生我国的经济伦理危机和政法腐败的深层思想根源。,我国未来的道德建构的思路不是要一味地弱化私德,而是将私德在个人日常私生活范围内加以发扬光大因为这正是中国的优秀道德遗产之一;与此同时,在公共生活中则以强制的和非强制的措施强化公德理念。让私德与公德在各自的领域里共同发展才是我国,21,世纪道德建设的合理选择。,而我们在道德实践时,也应如此,不仅要将,“,公民,”,作为我们的第一身份,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关注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也要同时兼顾私德,保持我们人情关系的温暖。,道德实践思路,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案例分析,观,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