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离散域经典设计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244434239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离散域经典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5章离散域经典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5章离散域经典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计算机控制系统,第,5,章 离散域经典设计,2,本章主要内容,5.1,z,平面设计的性能指标要求,5.2 z,平面根轨迹设计,5.3,w,变换及频率域设计,5.4,解析设计方法,本章小结,3,5.1,z,平面设计的性能指标要求,本节主要内容,5.1.1,离散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要求,5.1.2,频域性能指标要求,4,5.1.1,离散系统时域性能指标要求,多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是连续的,设计时所给定的性能指标要求,基本上与连续系统设计时相同。若在,z,平面上直接进行离散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将连续系统的性能指标转换为,z,平面的描述。,指标主要有:,(1),稳定性要求。,(2),系统稳态特性的要求:,以系统稳态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影响稳态误差的主要因素是系统的类型及开环放大系数。,(3),系统动态特性要求:,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升起时间、峰值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来表示。,高阶系统动态指标是由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决定的,很难计算。但通常高阶系统都有一对主导极点,这时可把高阶系统近似看作二阶系统来研究。,5,5.1.1,离散系统时域性能指标要求,动态指标的求取,单位阶跃响应,上升时间,特征根,实部,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5%,误差带,),虚部,6,5.1.1,离散系统时域性能指标要求,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确定,s,平面主导极点位置范围,根据,z,=e,-Ts,关系,确定,z,平面极点位置范围。,z,平面期望特征根求取方法:,-,依超调量指标要求,可确定阻尼比的值。等,线映射到,z,平面,则为对数螺旋线。,-,依调节时间,t,s,要求,可得,s,平面实部绝对值,Re(,s,),3.5/,t,s,。映射至,z,平面,其特征根的模值应为:,R,e,-TRe(,s,),-,同心圆。,-,依峰值时间或上升时间要求,可得,s,平面特征根的虚部,Im(,s,),映射到,z,平面,其特征根相角则是通过原点的射线。,在,z,平面上,若极点位于以上,3,条轨迹:等,线,-,对数螺旋线,等,Re(,s,),线,-,同心圆,等,Im(,s,),线,-,射线所包围的区域内,则可以满足给定的动态指标要求,。,7,5.1.1,离散系统时域性能指标要求,例,5-1,设计算机控制系统要求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为:,试确定,z,域主导极点所在位置。令采样周期,T=0.5s,。,解:,依给定的动态性能指标,s,平面极点的范围。,在,z,平面可得相应地映射范围。,满足指标的,z,平面极点位置范围,图,5-1,s,平面特征根位置,图,5-2,例,5-1,z,平面特征根位置,8,5.1.2,频域性能指标要求,1.,开环频率特性低频段的形状,-,低频段的形状及幅值大小充分反映了系统的稳态特性,,其结论与连续系统类似。,2.,开环频率特性中频段的形状,-,主要反映系统动态特性要求。通常以开环系统的截止频,率、相位稳定裕度、增益稳定裕度以及在附近幅频特性的,斜率要求来描述。,3.,开环频率特性高频段的形状,-,主要反映系统抑制高频噪声的能力,通常要求开环频率,特性高频段幅值衰减要多、要快。,鉴于离散系统频率特性的特点,频率域设计时,并不直接利用,z,平面的频率特性,而是将其变换到其他更有利的平面上进行,这时相关的性能要求也应进行变换。,9,5.2 z,平面根轨迹设计,本节主要内容,5.2.1,z,平面根轨迹,5.2.2,z,平面根轨迹设计方法,10,5.2.1,z,平面根轨迹,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数字控制器,广义被控对象,离散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结论: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形式完全一样。,连续系统中根轨迹的定义及绘,制法则,在,z,域完全适用,。,z,平面根轨迹应相对单位园分析,。,连续系统闭环特征方程,图,5-4,离散控制系统,11,5.2.1,z,平面根轨迹,离散系统中根轨迹的绘制法则,例,5-2,开环传递函数写成零、极点形式,相角方程,根轨迹方程,模值方程,根轨迹增益,12,5.2.1,z,平面根轨迹,离散系统一般都有附加零点,即使连续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离散化后往往变成非最小相位系统,也就是说,离散化后系统的稳定性变差了,在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增益不可太大。,z,平面根轨迹的特殊性:,1),z,平面极点的密集度很高,,z,平面上两个很接近的极点,,对应的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差别。在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时,要求根轨迹的计算精度较高。,2),z,平面的临界放大系数由根轨迹与单位圆的交点求得。,3),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零点多于相应的连续系统,只考虑闭环极点位置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是不够的,还需考虑零点对动态响应的影响。,13,5.2.2,z,平面根轨迹设计方法,根轨迹法实质上是一种闭环极点的配置技术,即通过反复试凑,设计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使闭环系统的主导极点配置在期望的位置上,。,1.,设计步骤,第,1,步:根据时域指标,在,z,平面给出期望极点的允许范围。,第,2,步:设计数字控制器,D,(,z,),。,先求出广义对象脉冲传递函数,确定控制器,D,(,z,),的结构形式,-,常用的控制器有一阶相位超前,及相位滞后环节,-,如要求数字控制器不影响系统的稳态性能,则要求:,实零点,实极点,14,5.2.2,z,平面根轨迹设计方法,第,3,步:进行数字仿真研究,检验闭环系统的动态响应。,第,4,步: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D,(,z,),算法。,关于一阶环节分析,z,c,p,c,:,相位超前控制器,z,c,m,,则变换后分子增加,p,=(,k,+,n,)-,m,个,新的零点。,25,5.3.1,w,变换,(2),w,传递函数是,w,的有理分式函数,故,G,(,jv,),是虚拟频率,v,的有理分式函数。,(3),分子分母一般是同阶的,.,但也有例外。,如,a,i,=1,,则少了一个零点,;,如,b,i,=1,,则少了一个极点。,(4),变换前后稳态增益不变。,4),s,域和,w,域传递函数的关系,当采样周期减小时,复变量近似等于复变量,s,。,传递函数,G,(,s,),与,G,(,w,),的相似性。,26,5.3.1,w,变换,若,a,=5,,,T,=0.1s,,则有,它们的极点和增益数值十分相近,多了一个,w,=,2/T=20,的零点,。,且有,G,(,s,),与,G,(,w,),稳态增益维持不变,。,因为带,ZOH,的,z,变换与,双线性变换都能维持稳态增益的不变,。,27,5.3.1,w,变换,5),w,变换与突斯汀变换,可以验证,如果,D,(,z,),是由突斯汀变换将,D,(,s,),变换得到的,那么,D,(,z,),再经过,w,变换,则即为,D,(,s,),。,例,5-5,研究不同采样周期下变换的频率特性,变换后低频段与连续系统重合,。,分子分母同阶,所以幅频特性在高频段走平,。,随着,T,减小,G,(j,),与,G,(j,),更接近,。,图,5-18,w,变换的频率特性,28,5.3.2,w,域设计法,(1),给定连续被控对象,G,(,s,),,求出,z,域的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G,(,z,),。,(2),将,G,(,z,),变换到,w,平面上,。,(3),在,w,平面设计控制器,D,(,w,).,由于,w,平面和,s,平面的相似性,,s,平面上的设计技术,如频率法、根轨迹法等均可应用到,w,平面,。,(4),进行,w,反变换,求得,z,域控制器,D,(,z,),。,(5),检验,z,域闭环系统的品质,。,(6),D,(,z,),控制器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29,5.3.3,设计举例,例,5-6,天线转角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系统,。,w,域设计法设计控制器,D,(,z,),,使系统满足下述要求:,超调量,:,调节时间,:,静态速度误差,:,相稳定裕度,:,增益稳定裕度,:,设采样周期,T,=0.1s,。,30,5.3.3,设计举例,(1),求被控对象传函,(2),在,w,域设计数字控制器,系统开环放大系数设计,31,5.3.3,设计举例,数字控制器,D,(,w,),设计,-,利用连续系统控制方法,通过试凑确定超前,-,滞后环节分子及分母的时间常数和增益。,-,通过,23,次修正,最后取,检查加入控制器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加入控制器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图,5-23,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32,5.3.3,设计举例,在,w,域检查开环稳定裕度,注意上述两个频率均为虚拟频率,真实频率可求得为,(3),获取,z,平面的控制器,D,(,z,),进行,w,反变换,图,5-24,校正后开环频率特性,33,5.3.3,设计举例,控制器的稳态增益,静态设计时要求,最终,z,平面的控制器,D,(,z,),应增大稳态增益,1.25,倍:,(4),进行闭环系统仿真,t,s,0.6,e,ss,=0.2,图,5-25,图,5-26,34,5.4,解析设计方法,本节主要内容,5.4.1,解析设计法概念,5.4.2,纯滞后系统数字控制器设计,-,大林算法,35,5.4.1,解析设计法概念,解析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对闭环系统的性能要求,首先构造一个期望的闭环传递函数,并由此依据闭环系统的结构图,基于数学关系,解析地求得所需的控制器,.,系统闭环传递函数:,若已知期望闭环传递函数,(z),及,G(z),由该式即可确定期望的控制器,。,解析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期望的闭环传递函数,(z),。,(z),应是物理可实现的,它又必须具有系统所期望的时域或,频域特性,根据这些要求便可确定期望的闭环传递函数,。,图,5-27,单位反馈闭环控制系统,36,5.4.2,大林算法,大林算法是解决被控过程含有较大纯时间滞后系统控制器设计的方法。,以此算法为例说明解析方法概念。,1,大林算法,一般工业过程通常可以下述用,1,、,2,阶惯性环节表示:,大林算法的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的期望传递函数为下述传递函数,:,闭环系统时间常数,由设计者确定,(,纯滞后时间,),37,5.4.2,大林算法,在离散域,期望传递函数可以通过带零阶保持器的,z,变换方法离散求得,(,认为指令信号是通过零阶保持器加入到系统,),:,依解析设计方法控制器可直接求得为:,一阶被控对象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为:,38,5.4.2,大林算法,控制器可求得为,:,大林算法,二阶被控对象传递函数时,可求得类似结果。,39,5.4.2,大林算法,2,关于大林算法的振铃现象,振铃现象就是控制器输出产生频率为 的大幅度摆动,。,摆动是衰减的,频率较高,对系统输出并没有影响。,直接作用于执行机构,增大执行机构的磨损,应设法消除,.,1),大林算法的振铃现象分析,系统输出与控制器输出关系,系统输出与输入关系,闭环状态下控制器输出与,输入函数的关系,它决定了闭环控制时,控制器输出特性,如果它有在负实轴上的极点,就会产生振荡,40,5.4.2,大林算法,a),若被控对象为带延迟的一阶惯性环节,可得,极点为 ,永远大于零,位于正实轴,可知控制器输出单调衰减,控制器输出不会产生振铃现象。,b),若被控对象为带延迟的二阶惯性环节时,可得,永为正极点,不会引起振铃。,由表达式可见,当采样周期,T,趋于零时,说明可能有位于与,z,=-1,相近的极点引起振铃现象。,41,5.4.2,大林算法,2),消除振铃现象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找到引起振铃现象的极点因式,令其中的,z,=1,,消除了该极点,又保持稳态值不变,.,如,(,b,1,+,b,2,z,-1,),易引起振铃,故令其中,z,=1,变为常数,(,b,1,+,b,2,),。,可保持稳态值不变,但会改变系统动态特性,.,第二种方法,:,从保证系统动态特性出发,选择合适的闭环时间常数及采样周期,使数字控制器不产生强烈的振铃现象。,例,5-7,已知工业过程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按大林算法求取控制器,。,设采样周期,T,=30s,闭环期望传递函数为,42,5.4.2,大林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