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二、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类型,(四)革命历史型,在革命历史上发生过重大事件,诸如召开过改变政权或政局性的重要会议,曾为革命政权机关驻地而闻名于世者。,二、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类型,(五)军事型,凡系历史上抗击外来侵略或经历过改变战局重大战役的军事要地,起义始发场所,以及曾为著名战役军事指挥机关驻地者。,二、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类型,(六)建筑遗产型,典型运用我国传统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经典理论,并已形成一定规模格局,或建筑包含经典历史营造法式和精湛建造技艺以及拥有民族传统建筑小品或建筑环境装饰要素者。,二、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类型,(七)民族特色型,能集中反映某一地区民族特色和风情的传统建筑者。,三、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确认体系,(一),原貌保存度,(二),保存规模度,(三),价值特色度,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确认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三、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确认体系,(一),原貌保存度,是指镇、村历史传统建筑群实物和风貌迄今的保存完好程度。衡量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镇、村内历史传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者;二是因年代久远,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虽曾倒塌破坏,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复者;三是原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和样式,可以整体修复原貌者。,三、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确认体系,(二)保存规模度,凡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辖区内存有清朝以前年代建造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成片历史建筑群,现存历史传统建筑成片的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镇或者,1500,平方米以上的村,均可参加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评定。一般来讲,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现存历史传统建筑面积应在,5000,以上,历史文化名村的现存历史传统建筑面积应在,2500,以上。,三、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确认体系,(三)价值特色度,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价值特色,表现在经贸、政治、军事、交通、生态环境、建筑遗产、民族特色等诸方面。,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体系,(一)国家、地方的约束性要求,(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原则,(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体系,(一)国家、地方的约束性要求,1,、国家的约束性要求,2,、山西省的约束性要求,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体系,(一)国家、地方的约束性要求,1,、国家的约束性要求,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次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于,2003,年,10,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务院,2008,年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这些均对我国古城镇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体系,(一)国家、地方的约束性要求,2,、山西省的约束性要求,山西省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于,2004,年,11,月颁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省级以上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编制了保护规划。目前,正在完善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体系规划。,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体系,(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原则,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意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指导下,参照国际上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做法,结合我国和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强调了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原则:,1,、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2,、保护整体风貌与建筑单体并重的原则,3,、尊重历史、保存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保护的原则,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体系,(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原则,1,、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但利用前提是建立在合理保护基础上的。要使保护和利用协调进行,就需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既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又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体系,(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原则,2,、保护整体风貌与建筑单体并重的原则,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但利用前提是建立在合理保护基础上的。要使保护和利用协调进行,就需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既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又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