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236554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原微生物:,能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非病原微生物:,不能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与毒力,一、病原性与毒力,(一)概念,病原性(致病性):,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传染过程的能力。 一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的菌株,它们的致病能力大小是有差异的,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就是,毒力,。毒力是各个菌株或毒株的群体特征。,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二)致病性的确定,Koch,法则:,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第三:此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第四: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培养物。,基因水平的柯赫法则:,第一,应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无。,第二,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菌株的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第三,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第四,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三)毒力的测定,1.,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2.,半数感染量(,ID50,) :,能使接种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在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二、构成病原微生物(细菌)毒力的因素,一株,强毒,的病原微生物,它能突破寄主的防卫屏障,深入机体组织内部生长繁殖,并产生有毒的物质毒害机体,构成传染。,细菌的毒力是由,侵袭力,和,毒素,两方面构成的。,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一)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防卫屏障,侵入组织或细胞中生长繁殖,并广为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病原,菌,的侵袭力与多种因素有关。,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1,定殖与吸附:,主要依靠黏附素发挥作用。,黏附素是菌体表面具有黏附功能的结构成分:细菌菌毛、某些外膜蛋白和膜磷壁酸等,其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附着在细胞表面。,2,抗吞噬和定居:,当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后,必然会受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与体液性抗体等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清除。如果病原菌能够逃避和克服这些免疫因素的影响,便可在机体内大量繁殖和定居。,病原菌抗吞噬、清除作用可通过自身的结构成分或合成代谢产物来实现。如炭疽杆菌、肺炎球菌等的荚膜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等。,3,促进扩散和转移,病原菌在体内的扩散和转移主要依靠其产生的一些酶类,如:,(1),透明质酸酶:,在机体结缔组织中,有粘性的高分子多糖质,-,透明质酸,具有降低或阻止病原微生物向组织深部扩散的作用,有的病原微生物,(,葡萄球菌,魏氏梭菌等,),产生分解它们的酶。,(2),溶纤维蛋白酶(又称链球菌激酶),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能产生这种酶,能将凝固的纤维蛋白溶解,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向组织深部蔓延扩散,(3),胶原酶,魏氏梭菌能产生一种蛋白质分解酶,它能水解动物肌肉中网状结缔组织,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作用。,(二)毒 素,毒素是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具有毒性作用的特殊物质。其是病原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根据毒素的产生方式、性质和致病特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1,外毒素,(1),定义,:,是病原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分泌或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2),特性,:,a,蛋白质,不耐热,一般,60-80,10-30min,可失去活性;,b,毒性作用极强,1mg,纯化的,A,型肉毒毒素能杀死,2000,万只小鼠,是已知的生物毒和化学毒中毒性最强的一类毒素;,c,毒性具有高度特异性,不同细菌产生的毒素对不同器官有选择作用,如破伤风毒素和肉毒毒素,d,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毒素,),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可用,0.4%,甲醛脱毒为类毒素,具有抗原性,可作为疫苗免疫接种,.,2,内毒素,(1),定义,:,是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2),特性,:,a,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经,2-4h,或用强酸,强碱煮沸,30min,才失活。,b,毒性较弱。,c,无特异性致病作用,各种内毒素中毒反应基本相同:发热、休克、,DIC,等。,d,抗原性较弱,不能被甲醛脱毒变为类毒素。,种类,内毒素,外毒素,来源,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部分,G-,部位,细胞壁成分、裂解后释出,活菌分泌外周环境,成分,脂多糖,蛋白质,稳定性,好、,160 2-4,小时破坏,差、,60-8030,分钟破坏,毒性作用,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抗原性,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原微生物(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1,细菌毒力减弱的方法,(1),长时间在体外连续培养传代,;,(2),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下培养,如炭疽,I,型和,II,号疫苗均是将强毒株在,42-43,培养传代育成,;,(3),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如结核病卡介苗是将牛型结核杆菌在含有胆汁的马铃薯培养基上每,15,天传一代,持续传代,13,年后育成,;,(4),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如无荚膜炭疽芽孢苗是半强毒菌株在含有,50%,动物血清的培养基上,在,50% CO,2,的条件下选育的,;,(5),通过非易感动物,猪丹毒疫苗是将强毒株通过豚鼠,370,代,又通过鸡,42,代而成,;,(6),基因工程的方法,去除毒力基因或使其失活,.,2,细菌毒力增强的方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回归易感动物是增强细菌毒力的最佳方法,.,如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小鼠,猪丹毒杆菌通过鸽子等,.,第二节 传 染,一,.,传染的概念,传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相互作用呈现出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 当机体出现明显症状时,称,传染病或显性传染,;无症状的传染叫,隐性传染或带菌者。,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二,.,传染的发生,(一)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必须具有强大的毒力,才能突破机体中各种防卫屏障,侵入机体中生长繁殖,深入扩散,引起传染。另外侵入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还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致病。,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传 染,病原微生物,易感动物,侵入门户,外界条件,(二)易感动物,同种病原微生物对于不同动物的易感性由于品种、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等的不同而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是有差异的。,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1,品种,:,如草食动物对炭疽杆菌易感,禽类则不易感。不同品种的鸡对,MDV,的易感性也不一样,伊沙、罗蔓和海塞克斯等国外品种对,MDV,的易感性较高,而国内某些地方品种鸡的易感性较低,;,2,年龄,:,IBDV,、,小鹅瘟,和,猪丹毒杆菌,等的感染,;,3,性别,:,布氏杆菌病等,;,4,营养状态,:,缺乏维生素,A,对化脓性球菌的抵抗力降低,(三)侵入门户,病原微生物要有适当的侵入门户,即传染途径。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其特定侵入途径,并达到一定部位才能生长、繁殖,引起传染,否则病原微生物即使有一定的毒力和足够的数量也不致引起传染的发生。 如破伤风必须从伤口侵入,在创伤部位引起感染,而由肠道侵入则不发生传染,;,伤寒杆菌只有由消化道感染才能引起传染,.,传染途径,1,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2,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1,水平传播,(1),直接接触,传播,:,如狂犬病,(2),间接接触,传播,:,A,经空气,:,所有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结核病和流感等,;,B,经污染的饲料和水等,:,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如口蹄疫和猪瘟等,;,C,经污染的土壤,:,主要有炭疽、破伤风和猪丹毒等,:,D,经活的媒介物,:,如立克次氏体等,.,2,垂直传播,(1),经胎盘,:,如猪瘟、伪狂犬病、布氏杆菌病和猪细小病毒感染等,;,(2),经卵,:,主要见于禽类,如禽白血病、禽腺病毒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等,;,(3),经产道,:,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四)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对于传染的发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社会因素条件(饲养管理、使役、兽医卫生制度等)。,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1,自然因素,(1),作用于传染源,:,一定的地理条件对传染源的转移产生一定的限制,.,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引起机体抵抗力的变动,.,如冬季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季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气喘病的隐性猪,天冷病情恶化,咳嗽散毒机会多,;,相反,温暖季节,散毒少,.,(2),作用于传播媒介,:,如夏季吸血昆虫滋生较多,乙脑病例增多,.,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力和人民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以及贯彻执行法规的情况,.,严格执行兽医法规和防制措施,这是控制和消灭家畜疾病的重要保证,.,三,.,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存在与散布,(一)病原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扩散,1,局部传染:,病原微生物在局部生长繁殖引起的传染,如局部脓肿。,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2,全身传染,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进入血液、淋巴液,从而扩散到全身各个器官,此种状态称为全身传染,.,如菌血症、病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毒血症。,菌血症,:,病原微生物在局部组织中繁殖,通过血流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中,而不在血流中繁殖,;,败血症,:,病原微生物从局部进入血流并在血流和全身各器官中大量繁殖,进而毒害全身时,;,脓毒血症,:,化脓菌及其毒素通过血流散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使多数器官呈现化脓性病变时,;,毒血症,:,病原微生物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其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动物机体中毒,.,(二)病原微生物的排除途径,病原微生物在动物机体中生长繁殖,造成动物发生疾病,同时还可以不断通过宿主排放到体外,污染周围环境,造成传染病的扩散。,消化道的排泄物,呼吸道的分泌物,泌尿生殖道排泄物,病灶破溃物,被上述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用具和环境,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细菌的致病性可经过,Koch,法则加以确定,分子水平的,Koch,法则是对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病原菌的致病物质基础是其侵袭力和毒素,前者使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进入机体的能力,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而其毒素是病原性细菌引起动物发病的又一个重要的物质。与细菌的毒素相关的概念包括内毒素、类毒素、外毒素、抗毒素,要特别注意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细菌的毒力可用人工的方法减弱和增强,前者是动物疫苗制备的理论基础之一,后者是确定疫苗效果好坏的前提和研究的需要。,本章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