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社会主义市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3975892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社会主义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3章社会主义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章社会主义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演化过程,第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演化过程,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演化过程,3.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对商品经济的态度:,商品经济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商品交换的实质是私人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因此,当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私有制被公有制所代替,商品货币关系就自然消亡了。,对计划经济的评价:,他们把计划对市场的替代,同消除人的异化、实现彻底的自由和解放,以及人类从动物界向真正人类历史的飞跃联系起来,对实行计划经济的历史意义做了高度的评价。,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演化过程 3.1.1 马克,对于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的认识:,共产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社会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对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以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影响:,马克恩与恩格斯对商品经济的这一认识,使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绝对不能相容成为一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定律被沿袭下来,消灭商品经济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的认识:共产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创造,3.1.2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1)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列宁认识到,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交换是当时唯一能够行得通的经济联系方式,从而在理论上提出了过渡时期必须发挥商品货币关系作用的观点。,(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1934年1月,苏共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斯大林批评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的尝试,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苏维埃商业和货币的作用,批判了那些要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的左倾空谈,明确肯定了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3.1.2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1943年斯大林在组织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讨论后:,进一步承认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认为价值规律是以改变了的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否定价值规律作用的主流观点。,1952年斯大林发表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并用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来解释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原因,进而认为社会主义存在着市场和商品交换。但同时他又对商品经济存在的范围、市场流通范围和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有所保留和限制。,1943年斯大林在组织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讨论后:进一,3.1.3 前东欧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1),兰格,的计划模拟市场理论,1938年发表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书,形成了著名的兰格模式,第一次提出了市场中性论,主要内容:,通过模拟市场经济的价格决定的方法为企业确定必须遵循的基础价格,这种基础价格有可能不会完全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政府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其所确定的基础价格作出修改。这是一个不断进行试验、错误、修改的过程,因此,被称作“试错法”。,3.1.3 前东欧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奥斯卡 兰格,理论贡献:,他第一次在理论上从经济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的角度把市场引入了社会主义经济,肯定了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市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的组织方式可以也应该与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地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种发展远景,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源泉、观察角度和操作途径。,缺点:,可行性问题;时滞问题;偏好的不可知问题。,奥斯卡 兰格理论贡献:他第一次在理论上从经济运行机制和调控机,(2)布鲁斯含有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理论,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针对兰格模式的缺陷,提,出了国家通过市场来引导企业决策,实现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分权,模式。,主要内容:,整个经济决策是“由中央和企业分级做出的”;在微,观上完全由企业进行决策,利润最大化是惟一的可能性原则;中,央的集中决策分为直接、间接两种形式,直接决策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间接决策主要运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手段;中央通过市场机制,通过预先影响企业的活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价格的形成采取根据市场供求自由形成和国家决定,两种形式;少数重要产品保留实物计划指标,宏观经济计划要包括,实物单位的平衡,以克服供给或需求的“瓶颈”。,理论贡献:,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作了全面系统地论述,并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比较中,确定适合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实践的可,行模式,缺点:,仍然坚持市场机制的手段论,忽略了可能出现的各方利益冲,突,(2)布鲁斯含有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理论,(3)原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商品理论,南斯拉夫从1950年开始改革,形成了独特的自治社会主义模式,基本特征是:,第一、在社会所有制基础上的直接民主制,劳动者自己,管理劳动组织,自己支配收入,共同指导和制约经济活动和全部社会生活。,第二、社会所有制企业是拥有自主权的商品生产者和独,立的经营单位,有权参加上层联合劳动组织以及自治利益共同体和社会政治共同体的决策,第三、收人分配不是统收统支,而是由直接生产者根据全社会的利益,共同行使对收入的直接支配权。,第四、市场和计划是两个同时存在并相互补充的机制。,第五、生产者联合体担负着以前由国家承担和履行的各,种经济社会职能,政府不再具体组织和管理社会生产和经济事务。,(3)原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商品理论,意义:,南斯拉夫工人自治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向全世界证明,“斯大林模式”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南斯拉夫工人自治模式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也不仅仅和集中的计划制度相联系,它也可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缺点:,由于其自治制度产权关系模糊不清,联合劳动基层组织的“自治”按照生产本身的不可抗拒的逻辑,不知不觉地逐步演化为变相的集体所有制。再加上自由商品经济的无序发展,最终使经济运行陷入混乱之中。,意义:南斯拉夫工人自治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向全世界证明,“,(4)奥塔锡克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理论,主要观点:,认为计划既不能解决生产的信息问题,又不能解决利益问题,而市场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但由于市场中垄断问题与调节时滞的存在,市场也不总是有效的。因此,要两者结合起来。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他提出了“经济调节分工论,微观平衡靠市场,宏观平衡靠宏观分配计划,缺点:,可能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利益制约而出现追求过度消费和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他对于供给方面宏观控制的必要性估计不足,因而也没有提出可行的具体措施,(4)奥塔锡克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理论 主,(5)科尔奈的宏观间接市场调节理论,科尔奈是世界上较早认识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僵化、低效率等诸多弊端的学者,是最早主张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经济改革的东欧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国家宏观间接调控体制下的自由市场模式。,主要贡献:,科尔奈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用“短缺”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体制的弊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具有强烈的数量冲动和无限的扩张冲动,造成了不可遏制的投资饥渴。原因在于增加投资可以获得种种好处,而无需承担风险,因为企业的预算约束是软化的。,(5)科尔奈的宏观间接市场调节理论,3.1.4 中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后前30年对于社会主义商品、价值规律的争鸣及与当时党的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所表现出来的波浪式起伏状态,第二个阶段是发端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所推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迅猛进展,以及这一理论的进展对改革开放实践的巨大推动。,第3章社会主义市课件,(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理论探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就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注意,并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孙冶方:,批评了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指出它们是在自然经济论影响下的产物。他还尖锐地批评了斯大林和前苏联经济学界长期以来把价值规律看成社会主义经济异物的错误观点,顾准:,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是废除了市场制度。因此,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来说,可供选择的体制,是由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来做出决策,(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理论探讨 在20世纪,(2)改革开放以后的理论进展,(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2)“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说明,(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阶段:,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报告;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最终得以确立。,(2)改革开放以后的理论进展 (1)“计划经济为主、,3.2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演化过程,3.2.1传统计划体制下对市场机制的排斥阶段(19561978),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认识到决策过分集中的体制的弊端,对商品、货币、市场采取合理利用的做法;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则采取排斥、限制及取消的做法。,在这个阶段,在经济实践中,仅仅是保留商品货币和商品经济,而不是大力发展和扶持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很小。,3.2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演化过程3.2.1传统计,3.2.2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阶段(19781992),19791984年,农村推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以及对部分工业企业实行扩大自主权的改革;,19841992年,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体制改革,改革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所有方面和部分上层建筑。,在1992年之前的改革中,市场取向和行政性分权是两个最突出的特征:,(1)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都进行了以引进市场机制、扩大市场作用范围为主要内容的改革。,(2)在市场取向的改革中,中央的权力下放,地方的权力扩大,成为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结果,其中投资体制和财政体制的变化最为明显。,3.2.2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阶段(1978,3.2.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的总体配套改革阶段(1992年1996年),1992年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阶段的改革表现出解决微观基础问题的“体制内攻坚”和总体目标明确的宏观配套改革两大方面改革并进的特点:,(1)为解决微观基础问题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开了重要步伐。,(2)总体目标明确的宏观配套改革。,3.2.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的总,3.2.4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阶段(1997年-2000年),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经济理论上的一系列新突破,推动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深化改革。,(1)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2)财政、税收、金融、外汇、计划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3)市场流通领域的改革向纵深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