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培训知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3943931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6.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培训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质灾害培训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质灾害培训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9/27,*,*,1 2年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2021/9/27,1,一、基本概念,什么是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区,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地质灾害规模分级,地质灾害依据发生体积的大小,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等四个规模等级,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规模分级的体积大小界限不一,具体参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的规模分级。,2021/9/27,2,易发区的管理:,在区内进行城镇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必须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区域或地段。,危险区的管理:,应在周边设立警示标志;禁止在危险区内开展任何建设;严禁任何可能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责成乡(镇)政府制定防灾预案,并进行监督管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是指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和需要保护的对象而提出的应当给予重点防护的区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是指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而提出的主要工程和项目。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调查和科研项目、搬迁避让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测预警工程。,2021/9/27,3,二、主要地质灾害概念及特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地滑,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滑坡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的滑移,每月仅数厘米。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剧烈快速的滑动。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三是残余变形或渐渐趋于稳定阶段。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2021/9/27,4,2、按致灾作用的诱发动力划分:,自然地质灾害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随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多。,3、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突发性地质灾害和渐变性地质灾害。我县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和矿山地下工程灾害;渐变性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石漠化、地方病等。缓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较从容的时间,可有预见地进行,其成灾成果一般影响范围大,只造成经济损失,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突发性地质灾害,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常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易发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一般说,崩塌、滑坡易发区为点状;地裂缝易发区为条带分布;地面沉降、泥石流易发区呈区域性分布。,2021/9/27,5,滑坡裂缝:滑坡在滑动之前和滑动过程中,由于受力状况不同,滑动速度不同,会产生许许许多多新裂缝,这些裂缝一般分为四种:一是拉张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上部的地面,多呈弧型,其方向与滑坡壁大至致吻合或平行;二是剪切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中下部的两侧,方向大致与滑动方向平行;三是鼓张裂缝,方向与滑动方向或垂直或平行;四是扇型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中下部,以滑坡舌部为最多,方向大致与滑坡滑动方向平行或成锐角相交。,2021/9/27,6,滑坡形成基本条件:,地形临空条件:位于斜坡上(坡度1000,100-1000,10-100,100,10-100,1-10,50,20-50,2-20,10,大型,1-10,中型,0.1-1,小型,1km,地面影响宽度20m,大型,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10-20m,中型,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 3-10m,或长1km,地面影响宽度 3m,或长1km,宽10m,3、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4、地质灾害等级划分标准,(1)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 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2)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3)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4)小型: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2021/9/27,17,四、群测群防监测预报,(一)、群测群防监测点的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为了了解和掌握灾害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对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1、监测范围,稳定性差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2、监测方式,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很多,而经济、简单易行的简易监测适用于群测群防点监测。,其方式主要有位移监测(形变位移监测法和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和目视检查等两种。,前一种主要适用于有明显变形迹象的崩、滑、地裂、地塌和地沉等灾害体的监测;后一种主要适用于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沟,变形迹象不明显的潜在滑坡、崩塌、地塌和地沉等灾害体,以及不易建立监测点的灾害体。,变形位移监测法:通过监测点的相对位移量测,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通过监测灾害体中裂缝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了解地质灾害体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目视检查法:通过定期目视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无异常变化,了解地质灾害演变特征,及时发现斜坡地面开裂、塌陷、鼓胀、泉水突然混浊、流量增减变化异常、树木歪斜、墙体开裂等微观变化,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信息。,2021/9/27,18,3、监测布设要求,(1)变形位移监测点布设,标点(监测点)的制作:材质因地制宜,以木、竹为宜。地面上部分标有刻度,长度以方便观测为宜。埋设垂直稳定,不宜被破坏。,标点及测线、测网布设,标点布设:标点分为基点和测点。基点是监测系统的参照物,要求具有稳定性。测点是被监测对象的代表,必须具有代表性。,基点:不受被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影响,埋设在灾害体的外围,为相对不动点,与测点相对较近,通视,便于测量。,测点:布设在灾害体变形敏感处,具有代表性,与基点相对较近,通视,便于测量。,测线、测网布设:分局部和整体布设。,局部布设是在灾害体个别变形敏感处设置标点,适用于地形较陡且规模较小的下错式滑坡、崩塌。整体布设是在意图控制灾害体整体变形过程,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滑坡、崩塌。,2021/9/27,19,(2)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布设,监测点选在灾害体上裂缝两侧,特别是主裂缝(崩塌母体与崩滑体之间的裂缝)两侧设桩(裂缝规模较大)和设尺(地形较陡的下错式裂缝)监测。,此外,还可以在灾害体上部建筑物的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石膏片、纸片(设片观测)或在裂缝两侧钉钢钉、小木桩、划十字等方法监测该裂缝的变化情况。,(二)、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监测要求,监测点选定之后,需确定监测工具、观测次数和时间间隔。测量工具原则上精度越高越好,但应考虑到经济、实用和便于操作。,1、监测要求:监测人员责任心要强;无论是那种监测方式均要做好监测记录;监测方式与监测点级别无关。,2、测量要求,(1)测量工具:钢卷尺、直尺、水平尺、皮尺、测绳等。,(2)绝对变形和相对变形值:绝对变形值的正数为拉张下滑,负数为压缩。相对变形值,反映灾害体各部分间相对位移快慢。,(3)测量精度,测量误差一般不超过0.1。如距离较远,采用皮尺、测绳量测时,一般误差不超过0.5。,2021/9/27,20,(4)观测次数和时间间隔,枯季每月测量一次,雨季(4-9月)非降雨时段,10天1次;连续降雨时段1天1次,每次大雨后应立即去进行监测;若发现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遇特大暴雨或连续墙降雨,应加密监测,每小时1次或每两小时1次,必要时实行值班连续监测。监测员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上一级报告,并加密监测。,(5)测量注意事项,标点标尺应垂直;测点之间距离应尽量保持水平;测量应保持固定位置;检测人员、工具应保持不变。,(6)测量记录,环境记录:降雨量与人类工程活动。降雨量参照表10;人类工程活动分为切破、灌溉、加载、建筑、爆破、采矿等。,变形量测记录:观测值为实际量测的数值;位移值为本次观测值减去上次观测值。,2021/9/27,21,2021/9/27,22,2021/9/27,23,五、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地质灾害的报告是决策机关掌握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报告分为速报和应急调查报告。,速报内容:发生地点,时间,伤亡和失踪人数,估计经济损失,地质灾害类型,灾体规模、诱发因素、发展趋势、应急对策和措施等。,速报时限及速报要求:,1、发生小型地质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局应在24小时内向地区国土资源局报告,并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2、发生中型地质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局应于12小时内速报地区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速报省国土资源厅。,3、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局应于4小时内速报地区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速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以后每24小时向国土资源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至调查结束。,4、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局应于2小时内速报地区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速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以后每24小时向国土资源部和有关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至调查结束。,2021/9/27,24,六、地质灾害巡查,目的:为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圈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任务:,1、“以人为本”,对城镇、厂矿、村庄、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情和危险性、危害性进行巡、排查;,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监测、搬迁、工程治理等);,3、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牌、报警信号、紧急撤离路线,发放“明白卡”等;,4、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5、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站,设立监测点观测装置;,6、结合巡查成果,对地质灾害点所在的人员进行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2021/9/27,25,七、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应急预案编制(结合范文讲解),1、预案重点: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预测预报重点:确定威胁对象、范围;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预警信号;监测方式(如:定时监测,诱发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