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课程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课件

上传人:202****8-1 文档编号:243652827 上传时间:2024-09-2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课程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经济地理学,江民锦,江西财经大学,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第三节 其他工业区位理论,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他于,1826,年完成了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杜能“孤立国”理论:,前,提,条,件,基,本,经,济,分,析,杜,能,圈,修,正,模,型,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一)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条件,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2.“,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3.“,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4.,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5.,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二)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1.,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杜能根据其理论前提,认为市场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决定农业经营的产品和经营方式;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而运输费用又决定着农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因此,某个经营者是否能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P,),将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和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费用(,T,)三个因素所决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P,V,(,E,T,),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按照杜能理论的假设前提进一步分析,“孤立国”中的惟一城市是全国各地商品农产品的惟一销售市场,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都要由这个城市市场来决定。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孤立国”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应是固定的,即,V,是个常数。杜能还假定,“孤立国”各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完全相同,所以各地生产同一农产品的成本也是固定的,即,E,也是个常数。因此,,V,与,E,之差也是常数,故上式可改写成:,P,T,V,E,K,上式中,K,表示常数,也就是说,利润加运费等于一个常数。其意义是只有把运费支出压缩为最小,才能将利润增至最大。因此,杜能农业区位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归为一点,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2.,杜能圈。,根据区位经济分析和区位地租理论,杜能在其,孤立国,一书中提出六种耕作制度,每种耕作制度构成一个区域,而每个区域都以城市为中心,围绕城市呈同心圆状分布,这就是著名的“杜能圈”。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区,是距市场最近的一圈,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第二圈为林业区。本圈主要生产木材,以解决城市居民所需薪材以及提供建筑和家具所需的木材。第三圈是谷物轮作区。本圈主要生产粮食。第四圈是草田轮作区。本圈提供的商品农产品主要为谷物与畜产品。第五圈为三圃农作制区,即本圈内,1/3,土地用来种黑麦,,1/3,种燕麦,其余,1/3,休闲。第六圈为放牧区,或叫畜牧业区。,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3.,杜能圈的修正模型。,杜能根据假设前提,得出的农业空间地域模型过于理论化,与实际不太相符。为了使其区位图式更加符合实际条件,他在,孤立国,第一卷第二部分中将他的假设前提加以修正,指出现实存在的国家与“孤立国”有以下区别。(,1,)在现实存在的国家中,找不到与孤立国中所设想的自然条件、土壤肥力和土壤的物理性状都完全相同的土地。(,2,)在现实国家中,不可能有那种惟一的大城市,它既不靠河流边,也不在通航的运河边。(,3,)在具有一定国土面积的国家中,除了它的首都,还有许多小城市分散在全国各地。,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针对以上情况,杜能根据市场价的变化和可通航河流的存在对“孤立国”农业区位模式产生的巨大影响,对“杜能圈”进行了修正。他假设当有一条通航河流可达中心城市时,若水运的费用只及马车运费的,1/10,,于是一个距城,100,英里,且位于河流边上的农场,与一个同城市相距,10,英里远,位于公路边上的农场是等同的。这时,农作物轮作制将沿着河流两岸延伸至边界。,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杜能还考虑了在孤立国范围出现其他小城市的可能。这样大小城市就会在产品供应等方面展开市场竞争。结果根据实力和需要形成各自的市场范围。大城市人口多,需求量大,不仅市场范围大,市场价格和地租亦高。相反,小城市则市场价格低,地租亦低,市场波及范围也小。,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理论意义,杜能圈模型结果揭示了经济过程与空间的关系,达到了通过抽象的方法寻找普遍规律的目的。为了与实际情况更加相符,杜能修正了它的模型;,杜能圈的现实意义在他揭示了这样一种规律:距离产生的成本、收益的关系,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阿尔申尔德,韦伯。,1909,年出版的著作,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其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运输、劳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因素分析,依据影响的普遍性与否:一般区位因素、特殊区位因素,从生产和分配环节中剥离出,获取原料、动力、燃料的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都属于一般的地域性区位因素。,进一步分为:地域性区位因素、集聚或分散因素,地域性区位因素:影响点的空间分布,集聚或分散因素:只影响点的规模,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术语,,他将影响区位的因子分为不同类别,建立了,因子体系,。韦伯经过对各种区位因子的,分析、处理、归并,,最后形成了由,运费、劳力,和,集聚,三个因子构成的区位分析、计算体系。并据此把确定合理工业区位的程序分为三个步骤:,根据运输指向确定工业的运费最小点;,根据劳力指向进行修改,得出工业区位的第一次形变;,根据集聚(集中或分散)指向再进行修改,从第二次形变中得出工业的合理区位。,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假,设,条,件,1.,运输指向,2.,劳动力指向,3.,集聚指向,工,业,区,位,分,析,各自,的规,律和,区位,选择,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一)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假设条件,为了理论演绎的需要,与杜能一样,韦伯首先做了下列若干基本假设:,1.,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分布在特定地点,并假设该地点为已知。,2.,工业产品的消费地点和范围为已知,且需求量不变。,3.,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在此范围内只探讨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而不涉及其他因素。,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4.,劳动力供给亦为已知,劳动力不能流动,且在工资率固定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是充裕的。,5.,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6.,仅就同一产品讨论其生产与销售问题。,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二)以运输成本定向的工业区位分析,以运输成本定向的工业区位分析,是假定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下,仅就运输与工业区位之间的关系而言。韦伯认为,工厂企业自然应选择在原料和成品二者的总运费为最小的地方,因此,运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运输距离和货物重量,即运费是运输物的重量和距离的函数,亦即运费与运输吨公里成正比关系。,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在货物重量方面,韦伯认为,货物的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原料重量与成本重量间的比例)对运费的影响是不同的,后者比前者尤为重要。,为此,他对工业用原料进行了分类:,一是遍布性原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料,此类原料对工业区位影响不大;,二是限地性原料,,也称地方性原料,指只分布在某些固定地点的原料。它对工业区位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根据以上分类,韦伯提出原料指数的概念,以此来论证运输费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所谓,原料指数,,是指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和制成品总重量之比,即:,原料指数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按此公式推算,可得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同种类原料的原料指数。一般使用遍在性原料的指数为,0,,纯原料的指数为,1,,失重性原料的指数,大于,1,,限地性原料加用遍在性原料,其指数都可能,大于,1,。,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由此可知,局地性原料的失重程度愈大,原料指数也愈大;遍在性原料的参用程度愈大,原料指数则愈小。而原料指数的不同将导致工业区位的趋向不同。因此,当在原料指数不同的情况下,只有在原料、燃料与市场间找到最小运费点,才能找到工业的理想区位。,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运输指向,即由运输决定的区位趋向。韦伯推导下得出的运输指向结论是:,仅使用遍在性原料时,工业趋向消费地;,使用纯原料时,工业趋向自由区位;,使用一产地失重原料时,工业趋向原料地;,使用多产地失重原料时,工业区位取决于各原料产地和市场对生产地的综合吸引力。在计算区位图形与寻找最小运费点位置时,韦伯采用了,区位多边形,。多边形的特例之一(原料二种,且与消费地不在一起),即为韦伯之前(,1872,年)龙哈德发表的颇有影响的,区位三角形,。,配重法(范力农构架),求解工厂最佳区位,运输指向区位选择的,数学表达,假定,1,吨铁运到,K,,需,M1,吨铁矿和,M2,吨煤。假定生产地在,M1,,以,f,代表原料和成品每吨公里的运费,,则:总运费,F=,(,M,2,S,k,f)+(s,2,f)=f(m,2,s,k,+s,2,),如果设在,P,点,则,F=(m,1,r,1,+m,2,r,2,+r,k,)f,K(,铁的销售市场),M1(,铁矿产地),M2(,煤产地),S2,S1,Sk,P,r1,r2,r,k,区位三角形,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综合等费用线(图,3-9,),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三)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韦伯从运输成本的关系论述了工业区位模式之后,对影响工业区位的第二项因素,劳工成本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劳工成本是导致以运输成本确定的工业区位模式产生第一次变形的因素。所谓劳工成本,就是指每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工人工资额,或称劳动力费用。,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认为,当劳工成本(工资)在特定区位对工厂配置有利时,可能使一个工厂离开或者放弃运输成本最小的区位,而移向廉价劳动力(工资较低)的地区选址建厂。其前提是在工资率固定、劳动力供给充分的条件之下,工厂从旧址迁往新址,所需原料和制成品的追加运费小于节省的劳动力费用。,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在具体选择工厂区位时,韦伯使用了单位原料或单位产品等运费点的连线即,等费用线,的方法加以分析。同时,还考虑了劳工成本指数(即每单位产品之平均工资成本)与所需运输的(原料和成品)总重量的比值即劳工系数的影响。,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劳动力指向是对运输指向的,第一次变形,。,劳动力成本指每单位产品中劳动力的费用,即工资率。由于工资率的差异与劳动效率也即劳动力的素质有关,故存在着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性。如此,在运输指向确定的工业区位上,当移出此地时,若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增加的运输费,则为合理;反之,位置移动则不合理。韦伯理论中用,等费用线,工具来分析确定劳动力指向。,P,为运费最小地点,劳动力低廉地为,L1,、,L2,,如果在,L1,、,L2,处布局工厂,分别比,P,(最小运费地点)处劳动费低,3,个单位。临界等费用线为标记为,3,的综合等费用线,因,L1,在临界等费用线的内侧,即增加运费低于节约的劳动费,工厂区位将移向,L1,处;相反,由于,L2,在临界等费用线的外侧,则不会转向,L2,处。,图,3-10,劳动费用最低区位图解,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此外,还可以用,劳动力区位系数,衡量劳动力费用对于工业区位的指向:,劳动(力区位)系数,=,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所谓劳动成本指数是指单位产品重量、劳力所占价格。指数值升高时,显示劳动对产业区位的指向性增强;反之,表示运费最小区位指向强。,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四)集聚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集聚因素如同劳工成本可以克服运输成本最小区位的引力一样,由其形成的聚集经济效益也可使运费和工资定向的工业区位产生偏离,而形成工业区位的,第二次变形,。,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1.,集聚因素。,集聚因素是指促使工业向一定地区集中的因素,又可分为一般集聚因素和特殊集聚因素。它们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对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1,),生产或技术集聚,,又称纯集聚。它对工业效益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是由工厂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其二是同一工业部门中,企业间的协作,使各企业的生产在地域上集中,且分工序列化。,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2,),社会集聚,,又称“偶然集聚”,是由于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也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大城市的吸引,交通便利以及矿产资源丰富使工业集中;二是一个企业选择了与其他企业相邻的位置,获得额外利益。韦伯认为,,生产集聚是一般集中因素,社会集聚则是特殊集中因素。,前者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而后者则是偶然的外在因素。所以在讨论工业区位时,主要注意一般集中因素,而不必注意特殊集中因素。,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2.,分散因素。,“分散因素”与“集中因素”相反,指不利于工业集中到一定区位的因素。因此,一些工厂宁愿离开工业集聚区,搬到或新建在工厂较少的地点去。但前提条件要看集聚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大还是房地产价格上涨造成的损失大,即取决于集中与分散的比较利益大小。,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集聚指向包括集中与分散两种因素的作用。二者对工业区位的吸引力相反,但都是对由运费和劳力费确定的区位再次引起大范围形变。,韦伯理论中仍用,等费用线法,确定集聚图形,其原则是集聚引起区位形变所收到的效益,必须大于其由于位置转移所追加的运输和劳力费用之和。,如图所示,五个工厂不考虑集聚情况下的费用最小地点在图中的各处,假定当三个工厂集聚可由集聚利益使单位产品节约成本,2,个货币单位。为得到这一集聚利益,工厂必须放弃原有费用最小地点,从而增加运费。工厂的移动的前提必须是增加的运费低于,2,个货币单位。图中围绕各工厂的封闭连线,是同由集聚利益而节约的成本相等的运费增加额曲线,也即,临界等费用线,。在斜线部分三个工厂集聚可以带来,2,个单位成本的节约,并且又都在临界等费用线内侧,是最有可能发生集聚的区域。,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进一步研究了集聚利益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他认为,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依据原料指数将工业分为如下三种类型,据此可判断其区位倾向。,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如水泥业,2.,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如啤酒业,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如石油精制工业,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二,),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韦伯测定了当时德国机械、金属和运输机械工业的劳动费指向程度。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劳动费指向性产业。一般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分散的工业大都是劳动系数高或对集聚利益要求不高的行业。,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 “二战”后,日本“三湾一海”形成了高度密集的重化学工业集聚带。,20,世纪,70,年代后,这种集聚有所缓和,特别是京滨工业地带的临海部工业的集聚出现停止。,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区位论的意义,(1),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2),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3),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理论与现实,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有不少假定(如运费构成,完全竞争条件)与现实存在距离,同时,忽视了决策者的差异、技术变化以及政策因素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而降低了其现实有效性。,第三节 其他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二、胡佛的区位理论,三、廖士的市场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与,1935,年把不完全竞争引入区位论研究,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一,),区位与市场地域,1.,基本问题,一是在假定原料的,价格,和,分布,地以及,市场的位置已知,的条件下,,生产在哪里进行,的问题。,二是在,生产地、竞争条件、工厂费用和运费率已知,的情况下,,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的产品,销售地域,范围。,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2.,区位对市场地域大小的影响,问题,:假定有一直线市场,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如何划定其市场地域界线。,分析与结论,:在某地的价格如果等于生产地价格加上到消费地的运费,那么该地方价格将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增加,在所有的方向都会同样增加。地方价格高低呈漏斗状。在这些漏斗相交的地点,价格相等,而与购入地无关。这样等竞争线可看作是两个漏斗相交部在平面上的投影线。,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二,),运费与区位理论,1.,基本问题在原料的价格、分布地和市场已知的条件下,如何选择生产区位。,2.,分析工具及思路等费用线、等送达价格线、等距离线、等时间线、等商品费用线和等运送费线等。,运费率与等费用线间的关系,。,3.,分析模型及结论,二、胡佛的区位理论,美国空间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在其,1948,年出版的,经济活动的区位,著作中首先提出了运输费用结构理论,将运输费用划分为由,装卸费用,和,线路营运费用,两部份组成,由于包括仓库、码头、营业机构、维修等开支的装卸费用不受运行里程影响,因此,不同运输方式都存在着不同技术特征的运输费用递减现象,从而修正了韦伯理论中运费与距离成比例的基本图形。,二、胡佛的区位理论,胡佛提出了,运价率,的概念,考察了在中转运输、回空运输、便于运输各种情形下的运价率的变化,从而论证了企业布局区位中的中转点现象,提供了在港口区和交通枢纽转换点发展工业的理论依据。胡佛区位论的基础,他的名著,区位理论与制鞋、制革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二、胡佛的区位理论,(一)假设条件,1,、运费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组成;,2,、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和一个销售市场;,3,、使用一种运输方式。,二、胡佛的区位理论,(二)主要观点,1,、当原料取得费高于产品输送费时,企业指向原料地;,2,、当原料加工过程增重时,企业是市场指向;,3,、当使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时,考虑到场站费用,企业是中转区位最优。,二、胡佛的区位理论,在区位论研究中,胡佛特别重视运输结构的影响,他认为运输距离、运输方向、运输量以及其他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往往会引起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变化,从运输费用的角度分析:,在什么情况下企业的最佳区位接近市场;,在什么情况下接近原料地;,在什么情况下企业布局在二者的中间地点。,二、胡佛的区位理论,(,1,)运费率递减律,胡佛认为,运费最根本的问题是随着距离的增长,运费缓慢的增长,每单位产品运输单位距离(如吨公里)的运输价格与距离增加不按比例增长,而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即运费率递减律。形成这个规律的原因是:,与运输结构有关,运费可分为,站场费,和,运行费,两部分。站场费包括装卸费、保养维修费、经营管理费、仓库码头费等。运行费包括运输工具的折旧、线路的维修与管理、保险费、运行中的职工工资等。,二、胡佛的区位理论,这两部分费用中,站场费大小只与托运货物的体积、重量、站场停放时间等有关,与运输距离无关。不论运输距离长短,从站场费看,运输距离越长,每吨公里分摊的站场费越小,运输距离越短,分摊的站场费越高。而运行费的大小与运输距离成正比。因此,每吨公里的运费随着货物运输距离的增加而相对递减。,运行费,也不是严格随着运距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增长的。如铁路运输中,短途运输要用零担列车装载,沿途大量摘车、挂车,运行效率低。较长距离的大量货运,可用直达专列运输,行车效率高,途中费用也相对较低。,二、胡佛的区位理论,许多国家和地区对长距离运输实行优惠政策,对运输距离越长的货物收费越低,使按吨公里计算的平均运费进一步降低。,二、胡佛的区位理论,(,2,)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运费率递减律对所有各种运输方式都适用,但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中,站场费和运行费所占的比重有很大差别。如下,图,,公路、铁路、水运及航空的单位重量运费随运输距离变化的情况。,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运费的比较图,距离,运费,O A B,航空,公路,铁路,水运,二、胡佛的区位理论,任何一批货物只要进出站场一次,即使运输距离为零,也要付出同样多的站场费用。,站场费用,水运最大,其次是铁路和公路运输。而运行费用则相反,公路最大,其次是铁路和水运。,每种运输方式都有一定的距离运输优势。公路运输在运输距离短时运费最低,但随着距离的增加,运费增加很快,适合短途运输。铁路适合总长途运输,水运适合长距离的大批量的货物运输。,二、胡佛的区位理论,(三)理论意义,1,、对运费的结构分析,提出了随距离的变化呈递减趋势的途中运输费用和与距离变化无关的场站作业费用;,2,、区位布局要尽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3,、按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可以通过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费等等。,二、胡佛的区位理论,(四)关于胡佛区位论的“送达价格与市场地域(领地)”,边界线(,margin line,),采掘业,如,图,3-13,所示,制造业,如,图,3-14,,规模经济报酬递增,远距离运费递减。,U,点为规模不经济分界点,最佳规模点。,图,3-13,在收入递减条件下,两个生产者的生产地域的界限,二、胡佛的区位理论,X A B C,Y,边界线,边界线(送达价格,=,生产成本,+,运费),价格,cba,a,b,c,距离,图,3-14,胡佛的制造业规模与市场末端送达价格线,C,R,T,A L M N,Q,S,U,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一)背景,(二)与以往工业区位理论的区别,(三),理论内容,:,1.,假设条件,2.,需求圆锥体和市场区,3.,市场网格的形成,4.,经济景观(市场网体系),(四)廖什对中心地理论的贡献,(三),理论内容,1,假设条件,平原地区,运输条件相似,生产必须的原料质量均一,且广泛分布;,地区内农业人口分布均匀,有共同的消费行为;,地区内技术知识普及,一切人均可用于生产;,不考虑其他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干扰,2.,需求圆锥体和市场区,图,3-15,(,b,),.,需求圆锥体和市场区,3.,市场网格的形成,4.,经济景观(市场网体系),工商业集聚形成大城市;,距离城市愈远,经济活动愈分散,直至不受中心城市影响,符合距离衰减法则;,由于交通的影响,引起穷区与富区的差异,包括城乡、工农业的地区差异,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1,、经济人:完全掌握了环境的一切信息,并且具有稳定地、正确地选择所有事物的能力的人。,2,、满意人:现实中,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并不一定完全掌握信息,而其可能是获取某种满足感的行动人。,可见,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满意人,即其行为目标不是最佳化,而是最大满足感。,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一、史密斯的收益空间界限分析,1,、,理论核心,:通过收入的空间边界分析就可找到“最佳区位”、“接近最佳区位”或者“次最佳区位”。,2,、,理论原理,: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3,、,分析方法,:通过空间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分析。,4,、,主要观点,5,、,企业家对区位的影响,6,、,政府政策对区位的影响,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4,、主要观点,(,1,)收益空间边界变化能够形成利润最大的最佳区位,也可形成空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到利润,在空间界限内如果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话,企业可自由布局 (如,图,3-17a,)。,(,2,)收益空间边界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其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大),工业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如,图,3-17b,) 。如钢铁工业,纺织与服装产业,图,3-17a,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M,1,M,2,B,A,b,b,a,a,亏损区域,亏损区域,AC,(,TC,),P,(,TR,),图,3-17b,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M,a,M,b,B,A,b,b,a,a,亏损区域,亏损区域,AC,(,TC,),P,(,TR,),M,b,M,b,M,a,M,a,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5,、企业家对区位的影响,经营手段与经营能力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图,3-18),图,3-18,企业家经营能力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MSa,Ma,MTa,O,MTb,Mb,MSb,ACT,AC,ACS,T,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6,、政府政策对区位的影响,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可造成的区位变化,(,图,3-19),。,图,3-19,政府作用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E Ma G O H Mb F,AC,AC,AC,由亏损区域变成盈利区域,由盈利区域变成亏损区域,P,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二、普雷特的行为矩阵,(,一,),基本观点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那么,进行怎样的区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二)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p87,图,3-20,和下图,行为矩阵和收益性空间界限,(三)行为变化与区位选择,p88,图,3-21,行为矩阵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讨论题,简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并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并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