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经 宿邯郸驿 诗歌中典故的运用

上传人:ll****x 文档编号:243464121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字经 宿邯郸驿 诗歌中典故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字经 宿邯郸驿 诗歌中典故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字经 宿邯郸驿 诗歌中典故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黄粱:小米。,黄粱一梦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他因此领悟了穷通得失都不过是一场梦的道理,因而大彻大悟。,后世说的“,黄粱梦,”或“,邯郸梦,”,都从此而出。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有,南柯记,,宋代有,南柯太守,,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成语流传至今,用来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场,短促而虚幻。,2,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3,8、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曲中借“黄粱梦”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5分),作者明知荣华如梦,可是偏又“走这遭”,不是归隐很难,而是无法摆脱“虚名”之念,(3分)这种冲突反映出他在仕、隐之间的矛盾心情。(2分),4,9、结尾句“谁惊觉?晓霜侵鬓毛。”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6分),“惊”字,惊醒,突然醒悟之意,作者突然醒悟荣华富贵不过是邯郸一梦,对自己为功名奔波劳碌进行了自嘲自讽。(3分),“侵”字,侵占,白发侵占了鬓角,意为鬓角长满白发,自伤为功名奔波一生,到老才有所醒悟,却不能大彻大悟的矛盾心情。(3分),5,课内:诗歌中的典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永遇乐 井口被古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儿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8,佛(b)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9,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10,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诗词恰当运用典故,可以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收到辞约意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11,一、种类:明用、暗用、侧用、反用四类。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12,2 暗用。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又叫化用。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牛”典故。,“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幼子荼,荼又名孺子。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景公应允,口衔绳,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齐景公年岁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门牙一颗。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鲁迅用典充分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抒写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13,3侧用。是指从典故侧面意义取用典实,即故意避开典实的正面与反面意义,而另外选取典实的某一个侧面,借事起兴,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切中肯綮、言简意赅。,例如:(宋)梅尧臣田家,“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思考 :这首诗化用什么典故?,14,诗歌借用曹植七步诗之典:,“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写七步诗,诉说的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相煎太急之悲苦。,梅尧臣借以描写农夫生计之艰难。,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里评述说:“农民虽然有豆萁可烧,却没有豆子可煮,锅里空空的,连煮豆燃萁都不可能了。”农夫生计之艰难可想而知。,15,4反用。即对原来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即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宋人朱熹的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典故:,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流泪,叹息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杜牧难得欢愉,和朋友登山,抒发感慨,认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落泪,感慨人生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朱熹认为,人生若能尽其意义,就是生得其所,应将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让人生充满乐趣。这份乐观,和“齐景公登牛山”的典故立意完全相反,和杜牧相比,也是言近而意迥。,16,4反用。即对原来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即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宋人朱熹的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以对人生的乐观精神,来否定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词中写道:“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朱熹认为,人生若能尽其意义,就是生得其所,应将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让人生充满乐趣。这份乐观,和“齐景公登牛山”的典故立意完全相反,和杜牧相比,也是言近而意迥。,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