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08版1

上传人:yc****d 文档编号:243462660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08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08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08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eacher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eacher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eacher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eacher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eacher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eacher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eacher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eacher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eacher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eacher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能够了解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从事高校教学、德育及科研等工作的基本知识,能够拓宽教育视野,初步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具备从事高校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具体目的,包括:,掌握高校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了解高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了解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理论及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改革;,掌握(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观(包括高等教育本质观、高等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发展观等)。,2,教材的结构顺序,:,先介绍,宏观方面的理论描述,,如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和第三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接着探讨,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如第四章高等教育大众化、第五章高等教育国际化、第六章高等教育改革、第七章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然后介绍,高等学校的主要活动,,即第八章高等学校教学理论、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实施、第十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后描述,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3,论述题(各,25,分),试谈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试论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学设计(,50,分),什么是教案?以你所讲授的学科的某一章(某一节或者某一单元)为例,写一份,600-700,字教案。,试题类型及分值,第一讲 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第二讲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第三讲 如何理解现代高校的社会职能,第一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一、高等教育的概念,二、高等教育的特征,P2,第一讲 如何理解高等教育,概念内涵的演变,两个阶段:,中世纪时期,仅限于大学教育,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成为一种专业教育。建基于中等教育的基础上。,二战后,层次多样化;形式复杂化。已不能用,“,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出现,“,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潘懋元,:“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一般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的年龄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成熟。”,胡建华,:“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高等教育的概念界定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p2,不同学者的界定,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处于青年中期,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对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1.,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2.,情感丰富而不稳定。,3.,性意识的发展。,4.,智力发展达到高峰。,5.,社会需求迫切。,二、高等教育的特征,1,、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大学要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使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大学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最关键的阶段。要培养学生具备社会人的心态和能力。,3,、注重学生的未成熟性,高校的学生观,高等教育与社会变迁,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第二讲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包括社会的进步与退步、整和与解体。,从高等教育导致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而言,高等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从高等教育对大多数社会变迁的影响而言,高等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高等教育与社会变迁,12,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不能回避的两个核心问题。,社会分层,是指社会分为层级、各个层级之间具有垂直的不平等关系,由于这种不平等关系,不同层级的人群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社会流动,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者社会阶级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者社会阶级的变化。社会流动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密切相关,社会分层是一个前致性因素,社会分层的位置往往决定着社会流动的难易、渠道的宽窄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3,14,索罗金在,社会流动,一书中提出:,“,学校是使人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学校通过考试来进行选拔,从而决定人们的社会地位。,”“,人们在青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年限越长,在成人时获得的社会地位就越高。,”,弗朗西斯,福山:在发达国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教育的水平。没有受过教育是次等公民的永远的伴侣。,丹尼尔,贝尔:大学教育成为阶级地位的仲裁者。,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15,1,、高等教育是决定收入的最重要因素。高等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个人早期的教育投入,会在随后的工作期间得到相应的补偿。,2,、高等教育程度是职业差别的根源。不同职业阶层所形成的收入、地位和职业声望的差异正在加大。当代发达国家,在职业的专门化过程中,众多的专业技术职业都设置了相应的入门门槛。没有受过相应的专业教育和取得相应的资历证书,就被排斥在这个职业的大门之外。学历越高就越可能接近好的职业。,具体表现,16,个人早期的教育投入,会在随后的工作期间得到相应的补偿。西方经济学家的判断是,教育投入和回报率大约是,20-25%,,而一般资本投入的回报率只有,10%,左右。,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小时工资:受过高等教育者增加,13%,,未受者降低,8%,,中等教育者降低,13%,,而未读完中学者更是降低了,18%,。,智利:,19801990,,,10,年间大学毕业生的工资相对于高中毕业生提升了,56%,。,18,人力资本理论,美国教育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力资本: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1,、第一次把教育投资看成是一种生产性投资。,2,、第一次指出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投资于教育比投资于物质设备方面更为有利,并提出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向人力资本。,1,、教育本身也在社会分层过程中出现了分化。重点或名牌学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无疑占有更大优势。在教育市场化的口号下,教育选择不再以能力为标准,而是以市场为标准。劳动力市场按等取人。,2,、社会阶层的教育分野已提升到是否通过教育具备了知识上的创造力。在社会阶层处于关键位置的教育不是一般的教育,而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过去高等教育具有精英性质,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具备进入社会上层的台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当今教育的分野将主要看是否具备创新知识的能力。,3,、教育机会不平等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天赋性因素(家庭背景、性别、户口区域、经济状况等)成为社会流动中一种潜规则:个体在出生时就确定的特征对社会流动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劳动力市场中,持有大学文凭的“待业者”越来越多,教育仅提供给人们一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资格,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已逐渐弱化。,20,论述题,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2,3,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4,答题思路:,简要叙述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二、高等教育对,的促进作用,P3-15,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P18,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P15,第三讲 现代高校的社会职能,大学不仅不能做与世隔绝的象牙塔,也不能单纯培养人才、发展知识为社会所用,而应成为地区、国家乃至全球问题的自觉参与者和积极组织者。,前瞻性大学,纽曼:大学是一个教学的场所,一个培育人才的机构,大学的目的是对一种特殊形态指人的“性格模铸”。,克尔,大学的功用,:今日大学之功用不只是“教学”与“研究”,已扩及到“服务”,大学已成为多功能、多面向的多元性组织体。,在大学演变的历程中,不同时期的大学职能的侧重点不同,表现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P15,但现代大学自身蕴含的文化性格和据有的资源都决定了大学必然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P18,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始终居于中心地位,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3.,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三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但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都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联系我校实际分析。,联系实际论述现代高校的社会职能,第二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改革,1,2,3,我国高等教育能级结构改革,4,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改革,5,答题思路:,一、概念界定,二、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三、,调整原则、措施,2006-2009,年高校变化,学科的第一个含义,,是指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第二种含义:,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专业,,一般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实际上,专业有广义、狭义和特指三种解释。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大多就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所谓特指的专业,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什么是学科?什么是专业?,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专业是在一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成的,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在一个学科,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学科和专业的构成是不同的。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理论体系、方法论。,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其学科、专业水平。,学科、专业又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二者的差异。,第一讲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第二讲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第三讲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第三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高等宏观教育管理体制的概念,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二、,高等宏观教育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及评价,P53-54,三、高等宏观教育管理体制模式改革的趋势,P55,第一讲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高等宏观教育管理体制的概念,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沿革、现状,1995,年后开始实行,“,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级统筹为主,”,的管理体制。但中央集权的行政领导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讲 我国高教,宏观,管理体制的调整,体现,1,:办学上,政府是唯一的办学和投资主体,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高教存在体制性障碍。,体现,2,:管理上,政府对高校集中控制,基本上是将所有,“,决定权,”,集中在政府高教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并没有高教的统筹权和决定权。,二、弊端、原因分析,弊端:,p55,原因:,1,、高教非政府办学主体力量仍然较弱;,2,、高校引入市场机制不活,三、改革思路,高校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改变学校的隶属关系,而是把重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限和建立自我发展和约束机制。,具体思路:,p56,32,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协调作用,手段:,p58,现状:已逐步扩大省级政府对教育决策权和统筹权,2,、适度扩大并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定义:,现状:已逐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但落实较难,措施:政府明确认识;高校建立自我约束机制,3,、社会广泛参与,现状:有参与意识,但力量较弱,措施:,p61,33,高校的组织管理,模式,p76,(一)欧洲大陆模式,教授、学术权力,(二)美国模式,董事会、行政权力,(三)英国模式,二者适度影响,(四)日本模式,第二讲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调整,高等学校具有学科和事业单位,双重权力,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松散连接,学术权力、行政权力,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结构:,p62,1,、现状与特点,p67,2,、存在问题:,举办者与办学者的角色混乱;,党政关系没理顺,决策与管理界限模糊;,会议决策为主,缺乏科学性;,决策民主化不够,缺乏教师、社会参与。,3,、改革趋势:,p68,(一)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改革,(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系统的改革,高校行政管理系统,p69,现状:,校,(,院,),系,直线职能制,存在问题,p70,改革方向,p70,校长,职能机构,(院)系,职能机构,职能机构,职能机构,教研室,学生班级,学院,系,第一讲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段论”,第二讲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第四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马丁特罗(Martin Trow,1926-)博士,以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问题,接连撰写了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1970)、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变(1972)、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1973)等长篇论文。逐步深入地阐述了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的基本观点。,一、提出,首先,他论述了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系统性质变化的关系,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接着,他进一步剖析了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所存在的质的变化。,P73,图表,二、主要观点,已出版10部著作,发表了160多篇论文,迄今仍活跃在世界高等教育论坛上。虽然他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基本框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基本形成,但30多年来,他根据社会的变迁,仍孜孜不倦地继续从教育体系、教育政策等方面入手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变化,并对自己早期的理论进行修正与发展。,三、修正与发展,1、发展阶段论仅是观察现代工业社会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一种普遍性的概括,对于每一个国家而言,其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则是该国独特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特性的反映。例如,在不同国家的社会背景中,高等教育的规模、学生的社会角色、学习动机、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特征变化并不是同步的,他们的变化存在先后差异性,有时学习动机的转变会先于课程的改革,有时注册学生数的增长会快于财政资助。进一步阐述了其“阶段论”十一个方面的“量变”与“质变”的不平衡性,修正了早先关于量变和质变的划一性的观点,使其“阶段论”具有更强的国际适应性。,2,、大众高等教育今后,10,年的主要任务是从大众阶段迈向普及阶段。但是大众高等教育与普及高等教育的区别不再定义为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各种各样的学校学习。这是旧的普及高等教育观念。今后的普及高等教育不在于注册人数,而是在于参与和分享,即是与社会大部分人,几乎包括在家里或在工作单位的全体成年人,密切相连的,继续教育,。这种教育不再凭借传统的学院或大学校园,而是通过远程教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追求学位和学分,而是为了保持或改善其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或者为了自娱自乐。其结局有点类似于,学习社会,(learning society),。认识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后阶段是走向学习社会,而不局限于传统的青年普及教育。此视野比,70,年代的发展阶段论更为开阔,更符合现代知识经济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实状况。,贡献:,1,、使他原先表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单调数据具有了丰富的质的内涵,也使得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质的飞跃有了量的参照系。,2,、为人们综合考虑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人们从事多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量变与质变的多维比较研究。,3,、为一个国家制定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规模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局限性:,他的重要观点主要是根据美国和欧洲少数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况而推导出来的,并未经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推广与验证。,四、评价,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因与特点,(一)成因,p84,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直接动力来源于经济的要求。,1,、家庭投资教育,可以拉动我国民众的消费水平,2,、扩招带来的基础建设热潮可以拉动市场,促进经济发展,3,、延长教育年限可以缓解部分就业压力,第二讲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二)特点,1,、更为主动、积极,2,、更为急促和短暂,3,、非公益性,4,、发展的不平衡性,5,、质量、就业等问题更为严重,第二讲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途径,1,、高校连年扩招,2,、发展民办高等教育,3,、普及短期高等教育,4,、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5,、推进远程高等教育,第二讲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三、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1,、质量问题:,还是以传统的精英教育学术性的尺子来衡量大众化教育的质量,对策:,90-91,2,、经费问题:,投入不足与浪费较多,对策:,94,(,1,)实行市场化,消减政府的财政负担,(,2,)明确观念,保证教育投入基数,第二讲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三、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3,、资源合理配置与使用,:,全面紧张,严重不足,对策:,95,4,、毕业生就业问题:,现实问题,具有特殊性,对策:,97-98,5,、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问题:,仍未消除,对策:,100,第二讲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第一讲 高等教育国际化,第二讲 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第五章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P102-105,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特征,P106,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P116-118,第一讲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一、,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表现,人员的国际交流,外语学习,课程国际化,合作办学,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对策略,P106,第二讲 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第一讲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看法,第二讲 高等教育多元化,第三讲 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第六章 高等教育改革,一、体现,1,、办学体制多元化,p144,2,、投资渠道多元化,p146,3,、教育结构多元化,P147,二、原因,1,、无法满足学生及其家庭强烈的入学需求。,2,、未能满足我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3,、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新要求。,4,、教育市场国际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第二讲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一、什么是高校的办学特色,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其特质表现: ,1.,是一所高校明显有别于其他高校的办学风格或优良特点,2.,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3.,集中体现在学科的建设,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并具有以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4.,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其价值取决于其对科学发展、社会发展作出的被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的大小。,5.,具有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第三讲 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一)学科特色,p148,(二)科研特色,p148-149,(三)人才培养特色,包括:人才培养规格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四)校园文化特色,二、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吸引,3100,多人参与投票。调查数据显示,,2052,人认为香港高校要好于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占投票总人数的,65.48%,,比选择北大、清华的人数高出近,31,个百分点。,45.17%,的调查对象认为香港高校“教学理念先进”,是其占有优势的主要原因。,另有,23.42%,的人认为香港高校全英语授课,外语环境好。,12.91%,的人认为在香港上大学将来更容易出国深造。,“,上大学,报北大清华还是选香港高校,”,继承和发扬各校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提倡敢为天下先的教育创新精神,增强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工协作意识,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扩大办学自主权,改革大学教育评价体系,北大校长许智宏和南开大学校长蒋树声整理,第一讲 高校的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二讲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第三讲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第七章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高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高校的培养目标在不同的专门领域内落实为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目标的原则:,P156,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有所不同。,第一讲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一、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原则,(一)专业的界定,p157,(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原则,p159,二、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状况,逐步克服了专业设置中存在多年的,“,多、窄、乱、杂,”,状况,以及办学效益低的局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三、新时期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策略,p163,第二讲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一、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内涵,p167,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必然性,p167-171,三、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表现形式,p172,第三讲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第一讲 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的教学,第二讲 高校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第三讲 高校教学中影响重大的教学理论,P194-204,第四讲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理论,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教学处于中心地位,构成了高等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教学的界定:,P188,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P189-190,第一讲 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的教学,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也是进行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大学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里,对教学原则的描述存在差异。,目前,高校教学中应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有:,P192,第二讲 高校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高校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完善良好人格的过程。尤其注重发展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精神。,高等学校本身的特点决定高校的教学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专业化。表现在教师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2,自主性和创造性。,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教学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第四讲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第一讲 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第二讲 教案的设计要求与编写,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实施,什么是教学设计,P216,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P217-220,A,即,audience,行为主体,学习者,,“,学生应该,”,B,即,behaviour,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C,即,conditions,情境或条件,影响学习结果产生的特定限制或范围,D,即,degree,表现水平或标准,。,ABCD,表述法,ABCD,即具体教学目标中应包含的四个要素。,了解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概念。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与图形,会列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高等数学,1,、熟悉黛玉之死的情节过程,了解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知。,2,、能从环境描写人手去寻找黛玉之死的社会原因。,3,、能在一定层次上以分析评价的方式来鉴赏小说的悲剧美。,语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驱动现象,2,、知道三相交变电流可以产生旋转磁场,知道这就是感应电动机的原理,3,、知道感应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定子和转子,4,、知道感应电动机的优点,知道能使用感应电动机是三相交变电流的突出优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类比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能力,3,、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磁悬浮列车方面的研究进展,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立志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感,2,、在观察电动机的构造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探索热情,中学物理,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使用得基本材料,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案设计是任课教师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既不同于大纲,也不同于讲稿(或讲课提纲)。教案中应该包括课堂讲授和准备板书的内容。讲述内容如导言、文体之间的过渡语、举例说明等。板书要写出章节目大小标题、重要概念和结论等。板书应加以标记,分栏书写。,教案设计,课程名称;适用专业、年级、学年、学期;任课教师姓名(略);,授课题目(章节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能力)、情意),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后记,板书,教案基本内容构成,教学过程的环节构成:,导入,(,2-3,分钟),复习导入式;开门见山式;故事、案例导入等,讲授新课:(,20-25,分钟,左右,),应用巩固,(,10,分钟左右,),练习、讨论、测验等,课堂小结,介绍参考文献(分钟),(,1,)归纳总结(,2,)拓展延伸 (,3,)设疑回应,课后作业(分钟),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语文,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说课稿的格式, ,是,出版社,版,规划教材中的第,章第,节,该章(单元)主要讲述了,。该节在本章中的地位:,。,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2.,3.,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一、说教材,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让学生养成,的习惯。,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说做法及依据,环节,2,。,首先,,。这样做的目的是,接下来,,。(教师板书),说做法及依据,环节,3,说做法及依据,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环节,4,好处:,等等之类,环节,5,课后作业,,目的是,三、说教学过程,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是: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四、说板书设计,第一讲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第二讲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第十一章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状况,262,1,、教师规模相应扩大,2,、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得到改善,进一步年轻化,3,、学术梯队建设明显,4,、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逐步提高,5,、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高,教学科研成效显著,第一讲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263,1,、教师队伍的整体规模不足,2,、教师队伍结构仍不够合理(学历、学缘、专业结构),3,、关注科研而忽视教学能力的提高,4,、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关注使用而忽视建设,三、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267,第一讲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1994,年,1,月,1,日,,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教师规定为,“,专业技术人员,”,。,第二讲 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接受专门教育,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权,获得本专业资格证书,有不同职称来标志专业水平差异。,专门职业的基本特征,专业精神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实践知识、文化知识,设计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研究能力,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的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和教学风格的总和。,一、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p269,二、青年教师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够专业化。对教师而言,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背景。,三、对策:,p269,第二讲 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简述题、论述题举要,08,年高师岗前培训,第一章,1,、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3,、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4,、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答题思路:,1,简要叙述二者之间的关系,2,政治等对高等教育的制约,3,高等教育对政治等的促进作用,P3-15,第二章,1,、,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改革,2,、,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改革,3,、,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改革,答题思路:,一、概念界定,二、现状、问题,三、调整原则、措施,第三章,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3,、,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改革,4,、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改革,答题思路:,一、概念,二、三种模式分别介绍与评价,三、改革趋势,第四章,1,、,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段论”,2,、,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答题思路:,一、提出,二、主要观点,三、评价,重点在“面临问题与对策”,第五章,1,、,高等教育国际化,第六章,1,、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看法,2,、高等教育多元化,3,、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第七章,1,、,如何理解高校的培养目标,2,、,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第八、九章,1,、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的教学,2,、,高校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3,、高校教学中影响重大的教学理论,4,、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5,、高校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第十一章,1,、,高校教师队伍建设,2,、,高校教师的专业化,重点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重点在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促进个人的专业化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