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理论

上传人:gb****c 文档编号:243462335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组织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行政组织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行政组织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行政组织理论,统治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行政,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系统科学时期,企业家政府/服务型政府,教学重点,了解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掌握经典的行政组织理论;能运用现代组织理论分析当前行政组织的现实问题。,1,学习型组织论,企业政府论,权变组织理论,系统组织理论,决策理论,人性假设,理论,组织协作,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行政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现代理论,中国管理思想,行政组织理论,早期行政组织理论概述,2,重点:,难点:,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韦伯的科学组织理论、管理理论新发展,热点:,企业家政府、服务型政府,3,MG2-10,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理论,的新发展,4,第一节 古典行政组织理论,古典理论是古典的,然而也是现代的,,古典管理的精华永存。,5,本节内容,一、早期的西方行政组织思想,二、西方行政组织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三、古典行政组织理论,6,一、早期的西方行政组织思想,平均每座要动用230万块石料,平均每块石料约重两吨半,需10万多个劳动力干20年,这样巨大的工程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从设计、施工到组织管理都是了不起的杰作。,7,8,西方行政组织理论是从工商企业组织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对如何发挥群体的整体效应,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理性分析。,“统治行政”时期(政治与行政未分开之前),“统治行政”是指在传统等级社会中形成的一种行政服从于政治,公共管理职能与政治统治职能合二为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国家与征服一体、社会治理以统治为轴心、公共利益服从于阶级利益、政府对社会拥有绝对控制权。,9,一、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帕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10,行政思想,1.开始强调政府简单的职能分工,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就建立在监国者治国、武士卫国、工匠从事物质生产等简单分工的基础上。,2.开始关注行政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如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机构设置的依据,同时提出行政组织拥有的多种功能,包括商务管理职能、城邦监护职能等。,3.开始设计行政组织人员的任用及其监督机构的设置。,11,二、,中世纪时期行政组织思想(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思想:对行政组织原则进行论述,(1)群众支持原则;,(2)组织内聚力原则;,(决定行政组织存亡的关键),(3)领导者具有超凡的能力原则;,(4)使组织存在下去的原则。,尼可罗马基雅维利,1469年1527年,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曾是一名律师,但当他出生后,家中除了四壁图书外已经一无所有,所以他没有多少受教育的机会,完全依靠自学。,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作家,也是佛罗伦萨的爱国者、公务员,以及政治理论家。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所写下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共和主义理论。,12,三、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代表人物:洛克、罗梭、哈密尔顿、密尔,13,洛克,首开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离的先河,为行政政治的分离奠定了基础。,卢梭,从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好政府的标准、官员数量与行政效能等角度分析了行政组织。,卢梭的人民主权论,自由、平等、主权在民,14,汉密尔顿,从美国实际出发,主张扩大行政部门的权力、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组织,并指出强有力的行政组织必须有法律的支持和强有力的权力。,(专栏一),密尔,从功利主义角度提出能否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是衡量一个行政组织优劣的标准,还指出政府职能的界定应以不妨碍个人自由发展为前提,并指出政府全部工作都具有专业技术性,所以行政官员不能选人,只能通过考试来录用。,15,专栏(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美国建国前后杰出的政治家,为美国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汉密尔顿(17571804)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的尼维斯岛,是一个苏格兰贵族的弃子。从11岁起在一个商人处当簿记员。后在朋友资助下到北美大陆求学。1773年秋入纽约的皇家学院。他曾连续发表过三本小册子,抨击英国的殖民政策,倡导爱国主义,因而出名。独立战争期间曾担任华盛顿的军事秘书,在华盛顿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应邀出任财政部长,并积极创建和组织联邦党,成为该党领袖。华盛顿卸任后,他担任“督察将军”。1804年7月,与人决斗而去世。汉密尔顿最重要的政治贡献是作为1787年制宪会议的骨干而成为美国宪法的起草人和主要论述者,因而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宪法草案拟就之后,他与杰伊、麦迪逊合作先后发表了85篇论文,其中大部分出自他的手笔,后来由他编辑成为联邦党人文集。,16,汉密尔顿进一步发挥了孟德斯鸠关于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立的思想,对美国国家制度中的权力制衡原则做了系统的阐述。汉密尔顿认为,为了防止权力集中于一人,有必要使国家权力分归三个部门:立法部门(议会)、行政部门(总统)和司法部门(法院),这三个权力机关分别享有独立的权力,同时给予他们各自抵制其他机关侵犯的自卫权和制约权,以达到三种权力的平衡。,专栏(一),17,二,、,西方行政组织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一)经济环境:工厂经济和资本垄断,1、从农场到工厂的过渡,(18世纪末20 世纪初),2、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生产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企业的劳动高度专业化了,产品的批量生产和大量销售,18,19,(二)社会环境:从冲突到走向联合,社会的利益分化更加明显,贫富差距更加扩大,劳资矛盾的解决,(三)政治环境:政府职能的扩张(政治基础),20,(四)理论环境:企业组织理论的借鉴与传统行政理念的批判,1、企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基础,亚当,斯密、 巴贝奇、普尔等,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管理专业化,2、传统行政思想的批判:公共行政学科的独立,行政学从政治学分化出来,效率理性,2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这一时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侧重于正式组织研究,,注重从静态的角度,以经济、技术的观点分析,行政组织的制度和功能。,第二节 科学管理时期组织理论,22,(一)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泰罗(1856-1915)美国人,,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既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的才能,又有从事社会活动和领导工作的才能。他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曾任学徒、组长、工长、技师、设计室主任、总工程师。,持续研究操作方法和动作时间而形成科学管理理论体系,泰勒的做法和主张引起社会舆论的注意,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年生于美国费城,23,泰罗的主要实验,金属切割试验:,从1881年开始,泰罗进行了一项“金属切削试验”,由此研究出每个金属切削工人工作日的合理工作量。经过两年的初步试验之后,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金属切削试验延续了26年,进行的各项试验超过了3万次,80万磅的钢铁被试验用的工具削成切屑,总共耗费约15万美元。试验结果发现了能大大提高金属切削机工产量的高速工具钢,并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标准等资料。,搬运生铁块试验:,1898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是在这家公司的五座高炉的产品搬运班组大约75名工人中进行的。这一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铁锹试验:,铁锹试验是系统地研究铲上负载后,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以及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的问题。此外泰罗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个“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24,泰罗的主要思想,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必须:,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工时研究与工作定额,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实行“例外原则”,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25,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罗总结出了四条基本的科学管理原理:,1、工作定额原理:,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法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公认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专栏2),2、标准化原理:,细致的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去进行操作,提高生产劳动效率。,26,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在实践中的最大应用是现代流水生产线的使用:,最早是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基础之上,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使每辆汽车的装配时间由12小时20分,压缩到1小时30分,。,(专栏2),27,3、劳资双方密切合作:,真诚的与工人进行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能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4、管理职能专门化原理:,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进而对管理工作也按照具体职能不同进行细分,实行职能组织设计,并贯彻,例外管理原则,。,28,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29,泰罗科学管理中的组织思想,1. 设置计划部门,科学管理以前,工厂的组织结构:,经理 厂长 车间主任 工长和班组长 工人,分成:计划部门和执行部门,30,2.实行“职能制”管理,设置职能工长制。,职能工长制:将管理工作加以分割,使每个管理者只承担一两种有限的管理职能,同时每个管理者对工作都有指挥监督权。,优点:,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管理人员职能明确,易提高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31,32,3. 实行“例外原理”,实现了分权和权力下放,从而保证组织权力集中与分散的协调关系。,4. 组织协作研究,主要通过解决劳资双方的纵向矛盾来体现,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33,对泰勒行政组织思想的评价,贡献:,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局限性:,不重视人,权力链的设置没有贯彻统一领导的原则,34,(二)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的组织理论,“一般管理之父” 法约尔,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他跟泰勒的背景、经历不同,泰勒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而逐步向上发展,理论适用于企业;法约尔在大部分时间里则都担任管理人员,其中在总经理的位置上一干就是30年,他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开始而向下发展,理论适用于各种组织。1916年,他出版了自己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重点研究整个企业的组织与管理,35,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的组织理论,1.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管理的五职能说,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在法约尔提出的14条一般管理原则中,许多都是关于组织职能方面的指导原则。,3.提出管理幅度原理,以此作为层级制组织的基础。,36,4.组织中的参谋部。组织参谋咨询作用的发挥是法约尔组织理论的一个具有独创性的内容。,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5.提出了,“法约尔桥”,的构思,以解决组织内部管理效率问题。,6.法约尔用实例说明了“组织图”的必要性。,组织图能以明晰的组织结构关系、权责关系、人员组成状况以及组织活动路线等把复杂的问题简约化,给人以整体感。,37,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8,MG2-10,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权,报酬公平,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法约尔管理的,十四项原则,39,MG2-10,没有法约尔桥的指挥链条线及时间,40,三、韦伯的官僚制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18641920)出身于德国一个有着广泛的社会和政治关系的富裕家庭,先后担任过教授、主编、政府顾问和作家。,他因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对古典组织理论作出杰出贡献而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他的代表作有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41,官僚制概念,(,韦伯),指的是一种公共权力依照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行为指针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官僚制行政组织的特点:,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42,权力与组织,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43,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力,传统权力:,由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理性的)法律规定的权力,44,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应受到约束,法定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基础,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法定权力提供了慎重的公正。,原因在于:,45,MG2-10,官僚制行政组织的主要原则,1、固定的官员管辖权原则。,2、机构等级制度和多层次权力机构原则。,3、机构管理以正式文档为基础。,4、机构管理通常是以全面的专业训练为前提条件。,5、机构充分发展要求行政官员“工作能力”的充分发挥。,6、机构管理遵循一般性规则。,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46,明确的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按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形式正式的文书;,非人格化的组织管理;,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理想行政组织模式的,特征,47,古典管理,理论,经济人,假设,泰勒,法约尔,韦伯,科学管理,一般管理,官僚制,个体效率,企业组织效率,社会组织效率,效率最大化目标,48,1、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动作与时间研究,侧重于基层作业的管理,2、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针对整个组织的管理,3、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结构设计理论,4、共同局限性:,忽视人的局限性,忽视组织与外部的联系,49,案例: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的科学管理,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用了15万名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宗旨是: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对每种送货、取货和暂停活动设立了工作标准。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一位司机每天工作中的详细时间标准。,50,案例: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的科学管理,UPS在今天运用泰勒理论,赢了Express!,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师们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一挡上,为送货完毕后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极为严格。,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钟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联邦捷运公司每人每天取运80件包裹,而UPS公司却是130件。高的效率为UPS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51,小知识:中国十大正规快递公司排行榜,1、,中国邮政EMS:,网络强大,全国2000多个网点,让所有对手望尘莫及。,2、,中铁快运:,依托铁路运输,适合邮寄大件物品。,3、,顺丰快递:,业内公认的服务好、态度好, 快递速度超高! 效率最好!,4、,申通快递:,国内第一家以经营快递为主的国内合资(民营)企业。,5、,圆通快递:,实行加盟形式,各地服务水准可能有差别,经验丰富,网点较多。,6、,全一快递:,致力提供专业国内国际快件服务,服务区域遍布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美、欧等地区。,7、,宅急送:,国内最大的民营快递公司,网络500多个点,但大部分是合作网络。,8、,中通速递:,集物流与快递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9、,天天快递:,便宜,速度符合主流快递。,10、,中城快递:,在全国拥有近 12000 多名中诚人、近1000 多个快递公司和中诚快递网点。,52,案例:快递业务分级管理引各界争议,据悉,快递企业像酒店那样进行分级管理,来自于国家邮政局8月31日颁布的快递企业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将对全国近8000家快递企业按照规模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4个等级。同时按照服务质量分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四个等级。据悉,要拿到A型,必须年业务量4.5亿件以上,年经营收入100亿元以上;自营网络覆盖全国25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而要拿到服务5星标准,要求更高,除了全年无休之外,年度快递服务总体满意度得分在73分以上;本品牌网络内,重点城市间的快件全程时限72小时准时率在95%以上;百万件快件用户有效申诉在10件以下等等。,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快递管理处处长刘良一称,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快递企业数量太多,消费者逐个试用显然并不现实。我们对快递企业实施分级管理,可以使消费者的选择更有针对性”。,53,案例:快递业务分级管理引各界争议,支持者:没有分级管理行业发展将滞后10年,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快递行业长期靠价格战的无序竞争下,目前不少快递企业已经失去了发展方向。低价格、低成本、低服务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由于没有快递消费服务水平优劣导向,让消费者无从根据需求选择快递企业。有了等级评定办法可以促进快递企业的优胜劣汰,对快递行业转型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反对者:分级管理将造成不公平竞争,有人发表文章表示,酒店分五星、四星,医院也分三甲、二甲,但是这些都是根据硬件设施、床位数量等来分的。星级标准是谁有谁无的客观标准,但是服务质量谁好谁坏却是主观标准。快递行业与酒店行业不同,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的酒店,不同等级的酒店也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占据市场份额。而一份从广州寄到北京的快件,贵的20元,便宜的十多元,价位相差并不大,如果评出星级,消费者就会受到分级引导,纷纷涌向大企业,而给一些原本物美价廉的小公司造成严重打击。,思考:如何看待快递业务分级管理?,54,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把人作为有感情、有需要、有追求、有价值,以及与周围环境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社会人”来对待,以人为中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动机、支配动机的因素、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以开发人的潜质,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组织的目标。,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行为科学”。,1953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科学会议上把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20世纪30-60年代组织理论研究中占主导地位。,55,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梅奥与“霍桑实验”,梅奥简介:,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192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事工业管理研究,应邀到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主持组织管理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实验,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45年发表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这两本著作是对“霍桑实验”的总结,也是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性论著。主要观点包括三个方面:,关于“社会人”的观点,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观点,关于“新型领导”的观点,56,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霍桑试验:,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照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照明的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福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找到更有效地控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大规模的访谈计划“访谈实验”,既然实验表明管理方式与职工的土气和劳动生产率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就应该了解职工对现有的管理方式有什么意见,为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依据。,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这是一项关于工人群体的实验,其目的是要证实在以上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似乎感觉到在工人当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而且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对工人的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57,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关于“社会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社会动物,任何一个人都只有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集体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人在组织中不仅仅只单纯追求金钱收入,他还有社会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进行组织和管理时,要考虑人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待遇、感情、事业留人),对于社会人来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每个人行动的目的并不是为自我的利益,而主要是为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人的行动更多的是由感情而不是由逻辑来引导的。,58,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观点,一切组织中都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式组织,这是由职位、权力、责任及其相互关系和规章制度明确界定、相互衔接而构成的组织体系,它以效率逻辑作为价值标准;还有一种是非正式组织,这是人们在正式组织的共同劳动过程中,因相同的情趣、爱好、利益等而结成的自发性群体组织,它以感情逻辑作为价值标准,具有群体成员自愿遵从的不成文规范和惯例,对成员的感情倾向和劳动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利用它来影响人们的工作态度,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59,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三)关于“新型领导”的观点,梅奥通过研究认为,生产效率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而这些又取决于他们对各种需求的满足。其中,金钱和物质方面的需要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要得到友谊、尊重、安全与保障等方面的社会需要。,新型领导应尽可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不仅要解决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沟通思想,适时、充分地激励员工,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是否重视人际关系以及是否具有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一个经理人员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组织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60,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组织协作理论,(一)福莱特的伙伴关系理论(动态行政管理理论),玛丽帕克福莱特(1868-1933),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管理学家。,福莱特的管理理论基本点在于“伙伴关系”,她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在于使人和组织协调起来,并创造一种环境和形势,使人们自愿、主动地合作。,61,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福莱特的伙伴关系理论(动态行政管理理论),1、“群体原则”与建设性冲突,群体原则:,个人存在于相互的社会交往之中。个人只有通过群体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人没有脱离社会,独立于社会或反对社会的权力”。人类群体生活对人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群体生活能使人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因而人在群体中的思想和行动,无法再由自己控制。,建设性冲突:,“应该将冲突视为一个组织中任何活动的一个正常过程”。冲突既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应该正视它的存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冲突,而在于怎样使冲突发挥建设性作用。处理冲突的办法有三,一是压服,二是妥协,三是整合,即把冲突双方的利益和愿望结合起来。她认为,整合是处理冲突的一种创造性的方法,它常常必须引入某些新的想法,以便冲突双方真实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62,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2、关于权力和权威,权力是使事情发生的能力。,权力分为“统治的权力”和“共享的权力”。主张用“共享的权力”来代替“统治的权力”,用“共同行动”来代替同意和强制,变服从命令为服从“情境规律”。“不应该由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下命令,而应该是双方都从情境中接受命令”。,权威应该同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权威转向知识,就可以避免个人之间的冲突。“你对奴隶有统治的权力,而你对仆人有共事的权力”。“统治的权力”和服从都应该转变为情境规律,即以某一方能够影响另一方的机会为基础,相互作用,达到“共享的权力”。,“情境规律”。,人都是很敏感的,只有在环境的逻辑和事实的需要下,才肯接受权威。然而,组织中上下级关系却并非经常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因此很容易伤害人们的感情,为此,权威的运用应纯粹根据情境需要来进行,不能滥用。,63,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3、关于控制与协调,除非在某种情境中的所有要素、材料和人之间存在着统一和合作,否则,有效的控制难以实现。控制的基础在于有认识到相互间共同利益并自觉控制其工作,使之符合于既定目标的自我管理、自我指挥的个人和团体。,组织的首要任务是协调。在一个组织中,信息的沟通和权威的行使不仅应该以纵向垂直的方式进行,而且还应该以横向水平的方式开展。控制和权威源于正确的协调。为此,福莱特提出“组织的四条基本原则”:,交互联系原则。,协调是涉及一种情境下所有因素的“交互联系”。,直接接触原则。,通过直接的接触实现协调。,早期进行原则。,协调应在早期阶段进行。,连续过程原则。,协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64,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组织协作理论,(二)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切斯特欧文巴纳德(1886-1961),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退休后担任过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和国家科学基金主席。,由于在组织管理学界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再版过二十多次,被誉为“管理学的经典著作”。,65,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1、组织本质理论。,巴纳德把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协作系统,指出了组织的本质特征:任何组织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愿意为达到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协作活动。,2、组织三要素理论。,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3、非正式组织理论。,明确了概念,即非正式组织是由组织中的个人接触、交互影响、自由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指出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有三方面影响,一是具有信息沟通作用,能够沟通正式组织不便沟通的意见和信息;二是具有激励和凝聚功能;三是具有控制功能,正式组织借助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避免正式控制过多过滥,有利于保持个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66,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4、组织平衡理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于保持组织系统内外平衡。组织的内部平衡是指组织成员为组织所做的贡献与组织对其成员的满足要达到平衡。组织的外部平衡是指组织与外部环境要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也要相应变化。,5、权威接受理论。,权威要得到组织成员的承认,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所发出的命令必须让接受者理解,二是所发出的命令必须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三是所发出的命令必须与接受者的利益相一致,四是命令要与接受者的能力相一致,超出人们能力的命令就属于无效命令。,67,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三、需要与激励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在人类动机理论(1943)和动机与人格(1954)等著作中,把人的各种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秩序划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如食品、衣服、饮水、住房、配偶、医疗。,(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安全保障需要。,(3)社交需要。,包括归属、感情、友谊、爱情、被同伴接受以及给予和接受友谊的需要。,68,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尊重需要。,一种是与人的自尊有关的需要,即对自信、成就、胜任、知识的需要;二是与人的名誉有关的需要,即对地位、别人的重视、赞赏以及对同等地位的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自我成就需要,是指一个人希望最为人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潜力,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需要。包括胜任感和成就感。,马斯洛认为,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自然地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这个满足与追求的过程就是激励发生作用的过程。,69,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70年提出:,(1)五种需要由低到高排列,较高的需要在进化上发展较慢。,(2)较高的需要在主观上很少是急需的,需要的满足是相对的;较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后就必然会向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层次越高,满足的可能性越低,但产生的激励力量越大。,(3)满足了的需要很难产生大的激励作用。,(4)这几种需要是同时并有的,在某一时间,只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业起主导、支配作用,同时任何一种需要也不会因为其他某种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个层次的需要是相互依赖、辩证统一的。,70,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三、需要与激励理论,(二)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默里麦格雷戈(1906-1964)在他1960年出版的企业的人性方面一书中,认为不同的人性理论会导致不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他假设两种不同的人性观,其一为“X理论”,其二为“Y理论”,并对X理论持批判态度。,“X理论”:一般人天生懒惰,会想尽可能少干工作;他们缺乏抱负和上进心,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人生来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需要;人习惯于保守,在本性上反对改革;没有管理部门的积极干预,人们会对组织的需要采取消极的甚至是抵触的态度,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劝说、奖惩和控制,这就是管理部门的任务。,71,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Y理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结合):(1)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2)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组织目标的惟一方法,人们对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能够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3)人们的参与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而报酬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的满足;(4)逃避责任和缺乏抱负并不是人的天性,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能接受,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5)对于解决组织方面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高的想像力、独创性和创造力;(6)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和潜力只是部分地得到发挥和利用;(7)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在于创造某种行当的环境与条件,让人们认识到人的特性,使人们的智慧和潜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72,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关于“超Y理论”。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莫尔斯和洛斯奇分别于1970年和1974年提出“超Y理论”,认为X理论并非一无是处,Y理论也不是万能的,工作单位的性质不同,组织成员的素质和工作特点不同,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指导理论和管理方式。,关于“Z理论”。1981年日裔美国管理学家威廉乔治大内构想出一种“理想的Z型组织”,结合了基于Y理论假设而建立的日本组织管理模式和基于X理论假设而建立的美国组织管理模式的特点,即结合了对个人价值观基本的文化承诺与责任和集体性很强的非个人化人际关系模式。由此“超Y理论”也被称为“Z理论”。,73,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三、需要与激励理论,(三)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他通过调查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和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并不相同,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引起的,如政策和制度、技术监督、人事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生活、工作条件、职务地位等,而后者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如工作成就感、认同和赞赏、挑战和兴趣、责任感、发展前途、发展机会。,归于工作不满意的所有因素,是保健因素(包括生理、安全、社会需要);归于工作满意的所有因素是激励因素(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激励因素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率;至于保健因素所起作用则是维持现状,处理得当可以消除不满。,74,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四、决策组织理论,赫伯特 A 西蒙(1916-2001),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卡内基梅隆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和企业管理系主任,1978年由于“对经济组织内决策过程的开创性研究作出了辉煌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1947)和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成为西方决策理论管理学派的“圣经”。,75,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四、决策组织理论,(一)组织决策论,组织就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组织是首先是一个决策过程。决策充满组织管理过程,是组织的中心因素。,(二)组织影响论,个人在参加组织后所作的有关组织的决定会受到组织的影响。组织影响个人决策行为的因素有五个方面:权威、沟通、训练、效率准则、组织认同(组织忠诚)。其中:权威和沟通是决策的外在影响力;效率准则和组织认同是决策的内在影响力;训练在施行时与沟通性质相同,施行后组织成员素质提高成为内在影响力。,76,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组织影响论,权威。,权威可以被视为一种能够用来作出指导他人行动之决定的力量。权威的运用对组织有三种值得特别注意的作用,即:使运用权威者负责任、让专家去作决策以及组织活动的协调。,沟通。,沟通程序有上行、平行、下行三种;沟通还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之分。,训练。,旨在使组织成员能够自行做出满意的决策而不需经常依靠上级命令及组织其他方面的意见、资料及决定来做决策。,效率准则。,指个人应基于效率观点作决策。由于人的理性能力有限,行政人员只能以效率为决策准则。,组织认同(组织忠诚)。,是指个人以组织价值代替个人价值作为他决策时的指标,换言之,即个人在作决策时以此决策对组织产生何种结果来衡量,不依此决策对个人产生何种结果来衡量。,77,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三)组织目标论,组织目标就是追求决策的合理性,而合理性取决于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合理选择的手段。但是,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着不和谐,即同一目标可以用多种手段去达到,而同一种手段在达到某一种目标时也可能带来其他结果,有时甚至是与这一目标完全相反的结果。,西蒙在对古典经济学“经济人”假设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政人”假说。他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就是“行政人”。在决策过程中,“行政人”由于受主观认识能力、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客观上时间、经费、情报来源等方面的制约,任何组织都不可能追求到“最理想”、“最优化”的决策,而只能是在当时条件下“令人满意”的决策。此即西蒙著名的“有限理性”决策原理。,78,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四)组织平衡论,所谓组织平衡,就是当组织提供或分配给组织成员的诱因(物质的、精神的报酬)等于或大于他对组织所作的贡献(劳动或资本)时,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西蒙发展了巴纳德的组织平衡思想,提出了“诱因贡献平衡原理”:人之所以愿意参与某一组织,是因为该组织对他提供了诱因,作为对诱因的回报,他也要对组织有所贡献。,思考:为什么公务员跳糟少?公务员的收入与贡献比如何?行政机关临时工收入远低于正式人中的合理性分析。,79,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五)组织设计论,组织的设计要有利于组织的决策,有利于决策所需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1)组织的结构形态。,组织结构的设计首先要从建立或改变组织目标体系入手。,(2)组织的专业分工。,主张将作为整个决策系统的组织分解为彼此相对独立的子系统。,(3)组织的专业重心。,将有限的能力花在重要的决策任务上。,(4)组织的权力配置。,反对绝对的集权和分权,主张集权和分权的适度。,80,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系统组织理论,二、生态组织理论,三、权变组织理论,四、“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81,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系统组织理论,(一)背景,系统方法:从整个组织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看待组织;组织内部各个部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20世纪30年代巴纳德率先用系统观点表述组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贝塔朗菲对“系统”概念进行了比较完整和明确的界定,并建立了独立的“系统论”科学。,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最早将一般系统论运用于组织研究。,82,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系统组织理论,(二)帕森斯的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一种组织,其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组织,一般由三个层级(小系统)的组成,每个层级都有自己的特性与功能。一是决策层级,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决策;二是管理层级,又称协调层级,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决策;三是技术层级,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工作任务的执行和具体工作目标的完成。,组织的目的在于解决四个基本问题,即适应环境问题、目标达成问题、统一协调问题和形态维护问题。,83,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系统组织理论,(三)系统权变组织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是系统权变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主张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组织管理,组织管理应随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们1970年合著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其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组织是个开放的系统。组织是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84,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三)系统权变组织理论,第二,组织是一个整体系统(与外界环境有一定界限)。一般由五个子系统构成: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第三,组织具有权变性。由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性,实际上不可能存在普遍适用于所有环境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法。也即应该采取权变的观点,针对组织的任务类型、组织的行为特点、管理者的能力及威望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85,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生态组织理论,(一)背景概述,生态学:是自然科学中研究各种生物相互间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发现和了解何种自然环境有利于何种生物的成长。,从生态学角度研究组织,就是强调注重组织的环境适应性和变动性,使组织与其存在的内外环境始终保持良性互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首先将生态理论引入行政学领域,认为应该将政府的行政组织与行政行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看待。,帕森斯也提出过组织适应环境问题。,86,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生态组织理论,(二)里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弗雷德里格斯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比较行政学和行政生态学的创始人。行政生态学是其代表作。其生态行政组织理论如下:,第一,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即用物理学光谱原理提出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1)融合型(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行政组织与立法、司法组织混同,组织内部分化程度很低)。(2)棱柱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呈半分化状态)。(3)衍射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行政组织与立法、司法组织分开,行政组织内部分工清晰)。,87,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三、权变组织理论,(一)背景概述,权变:权宜应变。,权变组织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必须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变化。,最早运用权变方法研究组织管理的,一般认为是美国的劳伦斯和洛尔斯,他们1967年合作发表了组织与环境一书,论述了外部环境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环境对组织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了回应环境,组织必须对自身的结构及其活动进行分化和整合。,88,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三、权变组织理论,(二)卢桑斯的权变管理理论,弗雷德卢桑斯是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管理学教授,权变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1973年发表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一文;1976年出版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权变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是:,组织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组织又与其外在环境保持着互动关系,于是组织就形成了各种的关系形成或变数形态。,权变管理结构包括环境变数、管理变数、权变关系。,权变变数的影响可从六方面考虑:组织的规模;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程度;组织成员的个性;目标的一致性;决策层次的高低;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89,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三、权变组织理论,环境变数,(1)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结构、决策、交流和控制过程、工艺的组织状态等。(2)外部环境。一般的外部环境由社会的、技术的、经济的以及政治和法律的力量所组成;特殊的外部环境是指供应商、顾客和竞争者等。,管理变数,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系统学说等所主张的管理观念和技术称为管理变数。过程的管理变数有计划、组织、指挥、交流和控制。,权变关系,环境变数是自变数,管理变数和一部分环境变数是因变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90,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四、“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一)新公共行政学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而言的。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的,运用现象学方法论、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重心的一种公共行政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曾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主席的乔治弗雷德里克森(1934-),代表作论新公共行政学。,91,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主要观点。,社会公平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观,经济和效率只是价值目标之一。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信奉的“效率至上”、“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等观点进行了批判。阐述了“社会公平”的概念、内涵及价值。,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认为行政组织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主行政模型;提出减少层级节制、分权、放权、组织开发、责任扩大、广泛吸收公众等民主的组织思想;强调顾客导向和灵活应变这两个行政组织形态。,提出了公共行政组织的基本运作过程。,92,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主要观点。,(1)分配过程。,指新公共行政必须关心分配形式,注重成本效益分析。,(2)整合过程。,指通过权威层级协调组织中成员工作的过程。,(3)边际交换过程。,指公共行政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目标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4)社会情感过程。,是一种社会情感(心理素质)训练的过程。,93,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五、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一)帕金森定律,英国行政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09-1993),于1957年出版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指出官僚组织机构容易发生、极难改进、近似病态的10条顽症:(1)官员增加原理;(2)中间派决定;(3)“鸡毛蒜皮”定律;(4)无效率系数;(5)人事遴选庸才;(6)办公场所的豪华程度与组织的事业和效率成反比;(7)“鸡尾酒会公式”;(8)嫉妒症(领导总是想方设法使下属水平不如自己);(9)财不外露;(10)退休混乱。,94,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帕金森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组织机构所完成的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多少、管理层次的增加没有什么联系,这是由一个规律性的动机导致的,即“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为此,他提出两条法则,其一是增加部属法则;其二是增加工作量法则。,95,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一)帕金森定律,帕金森第一法则,即增加部属法则。,当行政官员对自己的工作量感到过重时,其采取的措施是受动机规律引导的,即“一个行政官员想增加的是下级而不是对手”,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组织中的竞争对手,同时增加部下也可以提高该官员自己的地位。,帕金森第二法则,:“开支的增加只是为了抵消进款。”,96,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五、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二)彼得原理,劳伦斯 J 彼得(1919-1988),美国管理学者、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1969年出版彼得原理。,彼得原理:“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趋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他认为,这一原理对于所有的组织都具有适应性。他认为,组织的工作是由组织中那些尚未被提升到其无力胜任那一级职位的组织成员来从事和完成的。,彼得原理假定,组织不断地追求,要其成员取得更多的成就,从而不断提升那些胜任原来工作的人,直至其无法胜任的那一级为止。不胜任者积聚导致组织效率低下。为解决效率问题,任命更好的组织成员成为无奈的选择,机构臃肿在所难免。,97,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彼得原理,简评:,彼得原理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人事行政原则,即知人善任、适才适用,应当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能力、志向和条件做到才以致用、人尽其才。,彼得原理强调每个人都会走上无能之途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人的潜力是可开发的。,98,第四节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二)彼得原理,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