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90465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课程提纲,第一部分 质量的概念、特性及意义,第二部分 质量管理的概念、工作程序及发展阶段,第三部分 质量文化,第四部分 质量管理系统,第五部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第六部分 QC小组活动,第七部分 QC案例演示,第一部分 质 量,1.1 质量的含义,质量,是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它不同于物理学中的质量概念,也并非哲学意义上的“质”与“量”,那么质量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呢?,1.1.1,质量的定义,ISO9000中的定义为质量是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特性是指事物可以区分的特征,特性分为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固有特性是指事物本身具备的永久的特性。,如螺栓的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间等特性。,赋予特性是指,不是某事物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产品的保修时间等特性。,要求是指来自相关方的要求。,相关方是指:与组织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和团体。如:顾客、股东、雇员、供应商、银行、工会、社会、合作伙伴等。,满足程度越高质量越好。,对质量定义存在的误区,1.合格品一定是高质量的产品。,(标准有高有低,符合标准的产品并非符合客户要求)。,2.质量就是符合要求,越高越好。,(必须考虑到经济性,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造出来,那些真正物美价廉,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好的质量! ),3.一部手机的保修时间不是手机的固有特性,因此不属于手机的质量。,(如果将手机作为硬件产品来说,手机的保修时间不是手机的固有特性;但手机在被顾客购买以后,作为服务产品而言,那么就属于固有特性。),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符合性质量”、“适合性质量”和“广义质量”。,符合性质量:,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为衡量依据,认为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适用性质量:,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认为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广义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也就是产品既要符合标准的要求,也要满足客户的需要。,1.1.2 质量概念的演变,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我们可以把组织看成是由诸多过程所构成的一个集合体。,产品,:过程的结果。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过程”也就是产出“产品”的活动,因此任何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均可称为“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还可以是两者的组合;也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也可以是非预期的(如污染或不愿有的后果)。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四类:硬件、软件、服务、流程性材料。,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有的顾客是显在的,有的顾客是潜在的。有的顾客是外部的,有的顾客是内部的,组织内部互相协作的下一个环节便是内部的顾客。,1.1.3 与质量相关术语的定义,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典型的供方如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供方也可以是内部的,组织内部互相协作的上一个环节便是内部的供方。,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需要指出的是:,顾客满意度不等于顾客满意率,满意度是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满意率是所有顾客中对产品满意的人数比率。,即规定的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合格,:,指满足要求。具体来说是指产品、过程、人及体系等满足了相关方的要求,如产品或文件符合规定要求。,质量经济性,:,质量与组织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对组织积极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收益和降低成本,如开发新产品可以增加收益,减少浪费等可以降低成本。,1.2 质量特性,质量特性的含义,定义:“,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把顾客需求(感性的、含混的)转化为质量特性(清晰的、理性的、技术的工程语言)变换的越准确,就越能反映顾客的要求。,产品的质量特性,是组织对顾客要求变换的结果,对于顾客是代用特性,对于企业是产品标准或规范。,质量特性的类型:,(1)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如机械零件的刚性、耐磨性;汽车的速度、耗油;手表的防水、防震等。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2)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如乘务员服装的款式、餐车提供食品的口感、车厢布置的温馨舒适,很难用技术指标衡量),(3)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如机车的寿命、服务提供的及时性、车辆维修时间),(4)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如漏电、辐射等,产品必须有保证条款和各项安全措施),(5)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如法律法规要求的满足、公害、噪音、排放、社会伦理等),1.2.2 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性能,-满足使用目的,产品所具备的技术特性(,产品内在特性,);,寿命,-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总时间(自然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可信性,-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综合术语;,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时间、程序和方法下进行维修,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保障性,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间,提供维修所必须的资源的能力;,安全性,-产品保证使用者生命不受危害、身体、精神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失的能力;,经济性,-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费用,。,硬件产品通常指加工、装配类的生产过程结果,1.2.3 软件产品的质量特性,功能性,-软件所实现的功能,即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包含用户陈述、隐含的需求程度(首选质量特性);,可靠性,-反映软件在稳定状态下维持正常工作的能力(最重要的质量特性);,易用性,-反映软件与用户之间的友善性,即用户在使用软件时的方便程度;,效率,-在规定条件下,软件实现某种功能耗费物理资源的有效程度;,可维护性,-软件在环境改变或发生错误时,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重要特性);,可移植性,-软件能够移植到不同运行环境的方便程度。,信息产品,一种逻辑的而不是物理的系统,1.2.4 流程性材料的质量特性,物理性能,-密度、黏度、粒度、电传导性能等;,化学性能,-腐蚀性、抗氧化性、稳定性等;,力学性能,-强度、硬度、韧性等;,外观,-几何形状、色泽等;,流程性材料是一类产品的集合性概念,是流程生产过程的结果,是指经过各种转化制成的产品,有固体、液体、气体或其组合,流程性材料通常以散装形式(管道、桶、袋、箱、罐或卷)交付,1.2.5 服务产品的质量特性,功能性,-某项服务所发挥的效能和作用(基本特性);,时间性,-及时、省时、准时的能力;,安全性,-服务过程中的安全保证(防火、防盗、防雷击)能力;,经济性,-服务所需费用的合理程度;,舒适性,-服务过程的舒适程度;(清洁、美观),文明性,-精神上的满足;(友好、尊重),服务质量特性定量描述还是定性描述?,有的服务质量特性可以定量的考察,如等待时间;,有的服务质量特性只能定性的描述,如卫生、保密性、礼貌等。,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狩野纪昭将主要质量特性分为魅力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和必须质量特性。,魅力质量特性,:是指那些充分提供,使人产生满足。不提供的话,也不会产生严重不满的特性。(如:中华航空班机提供红酒,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没有),一元质量特性,:是指那些如果不充分提供使顾客产生不满,随着满足程度的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也会同步提高。(如:空调耗电量;电池的寿命),必须质量特性,:是指那些即使充分提供,顾客也不会特别高兴,不充分提供顾客就会严重不满,甚至投诉。(如卧铺车厢的清洁卧具,餐车的餐具必须提供),1.2.6 魅力质量特性和必须质量特性,狩野模型,狩野纪昭提出必须特性比魅力特性更容易确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结果,魅力特性会逐渐演变为必须特性。,1.3 质量环和质量职能,1.3.1 质量环,质量环的含义:,任何产品都要经历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产品质量相应也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由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人们往往用一个不断循环的圆环来表示这一过程,我们称为质量环。,质量环的理解:,质量环是对产品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的概括。质量环中的各项活动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循环上升。,根据产品的不同,质量环有所区别;,企业要识别自己的质量环,安排质量职能(职能可以在企业外部)形成闭环。,产品类别有:,(1)硬件产品; (2)服务产品;,(3)软件产品; (4)流程性材料产品;,那么对应的质量环也有四个,其余三个质量环此处不再演示。,1.3.2 质量职能,什么叫质量职能?,为了做到对质量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需要落实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职能,所谓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求的质量,而要进行全部活动的总和。,为了安排和管理质量职能要做到:,(1)明确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将这些活动委派给企业的相应部门;,(2)向这些部门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工具和设施(资源);,(3)确保这些活动在各部门、各环节的实施;,(4)对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性协调。,质量职能:,是指在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或承担的任务的一种概括。,企业内部的主要质量职能活动一般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研制、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和试验、包装贮存、销售和发运、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和维护、用后处置环节。,质量职责:,指对企业各部门及各类人员在质量工作中应承担的义务、责任和权限所作的具体规定。,只有明确质量职责才能真正将质量工作落到实处,把所有的质量职能活动切实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还可以追溯责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而更好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质量职能与质量职责的区别与关系:,质量的意义:,就是企业与相关方的多赢、共赢和持续发展,。,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1)质量和企业的关系-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具体体现在:提高质量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保证;是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基础,提高质量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素质。,2)质量和员工的关系-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同时,企业中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质量。,1.4 质量的意义,3)质量和顾客的关系-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满足顾客变化的期望和要求,实现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同时给企业带来增长和赢利。,4)质量与其他相关方的关系-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企业才会持续发展,才会给政府交纳更多的税收,同时供应商也会有持续经营的机会。,第二部分 质 量 管 理,好的质量必须通过良好的管理过程获得,什么叫管理?,“管理是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方法的选择要视被管理对象的接受程度;,管理方法的进步是企业进步的标志;,管理的动态性、可变性和社会进步紧密相连。,在ISO9000标准中把质量管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五项内容),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 源以实现目标;,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2.1 质量管理的概念,朱兰质量管理三步曲,质量策划-,明确质量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质量控制-,确保组织的活动按计划进行,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质量改进-,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水平以一种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提高,。,历史地位:影响美国历史的新移民,朱兰博士曾提出,要获得质量,最好从建立组织的,“愿景”以及方针和目标开始。目标向成果的转化(,使质量得以实现)是通过管理过程来进行的,而过,程是产生预期成果的一系列活动。,质量管理活动须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这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就是PDCA。,2.2 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PDCA循环最早由休哈特提出,后经戴明引用而广泛流传,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P-PLAN:包括制定方针、目标和对策措施等;,D-DO:即实地去干,执行、落实具体措施;,C-CHECK:对策实施后,检查实施的效果;,A-ACT:总结实施的过程,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标准化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后就按,标准执行。对于解决不好或尚待解决的问题,则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A,C,D,P,遗留问题,转入下期,执行措施,执行计划,检查效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纳入标准,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拟定措施计划,找出主因,分析影响质量原因,PDCA循环八个步骤,A,P,C,D,A,P,D,C,A,P,D,C,A,P,D,C,A,P,C,D,A,P,C,D,原有水平,上升到新水平,如D阶段也会落实总体的计划,制定更低层次的、更具体的计划并予以实施、检查和处置的小PDCA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大环套小环,阶梯式提升,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或体系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是不断上升的循环,2.3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操作者,班组长,检验员,统计,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控制组织和全面质量管理,1900,1918,1937,1960,1980,从世纪初至世纪年代末,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以事后检验为主体。,世纪初美国泰勒(F.W.Taylor)提出科学管理理论,要求按照职能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工,首次将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专职质量检验制度。,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世纪年代至年代末,其主要特点是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工序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历史地位:统计质量控制之父,质量大师:,休哈特,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从世纪年代至今。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费根堡姆与朱兰等。,质量大师:,费根堡姆,历史地位:全面质量控制之父,三个阶段的特征是:,质量检验阶段-以检验的方式,控制不合格品进入下工序和交给顾客。,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强化预防性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企业各部门共同营造质量,以工作质量保障产品质量,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创造质量效益。,费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这个定义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1)这里的“全面”一词首先是相对于统计质量控制中的“统计”而言,也就是说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单靠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是很不够的,要靠全员的、各项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2)单靠制造质量控制来控制产品质量是不够的,要靠从设计开始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3)质量是“最经济的水平”和“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完美统一。离开质量成本和经济效益谈质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管理的深度:,单纯检验检验与预防控制与提高,从管理的广度:,(1)前两个阶段局限在制造过程;,(2)第三阶段向前延伸到设计与试制过程,向后延伸到使用过程。,三个阶段的比较(一):,三个阶段的比较(二):,项目,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生产特点,手工半机械化,大量生产,现代化大生产,质量概念,狭义质量,向广义质量过渡,广义质量,管理范围,检验,制造过程,全过程,管理对象,产品,产品和工序质量,产品和工作质量,管理依据,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控制标准,用户需要,管理方法,技术检验方法,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参加人员,检验人员,技术部门、,检验人员,企业全体员工,2.4 全面质量管理,2.4.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4.2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形成,1956年美国通用电器的费根堡姆提出TQC的概念;,1950年日本引进美国的“统计质量管理”后,发展为“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WQC;,197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经过时代的发展形成“,三全一多样,”(全过程、全员、全企业、多方法)的理论;,1987年美国设立了“国家质量奖”又称波多里奇奖,1998年改为“卓越绩效准则”;,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在全世界推行ISO9000族标准,(经历了1987-199420002008四次改版);,多年来世界各国意识到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为此质量管理的理论也“与时俱进”发展,从80年代的TQC发展到今天的TQM.,2.5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我国质量专家提出“,三全一多样,”的观点:,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满足“,三全一多样,”的基本要求,“,三全一多样”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2.5.1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按质量环的全过程,作到预防控制,。,树立,(1),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2),为顾客服务的思想,;,(包括内部下道工序),全面质量管理要 “始于识别顾客需求,终于满足顾客需求”,2.5.2 全员的质量管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进行管理,管理者要作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质量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技术能力、管理的基本方法、参与意识等,(2)规定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严格管理,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3)鼓励团队合作和各种形式的质量管理活动;(如QC小组、合理化建议活动、劳动竞赛),2.5.3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理解,纵向-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纵向展开;,横向-确定质量职能并落实责、权、利,形成质量控制体系;,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每个企业都可以划分成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上层管理:制定方针、目标,中层管理:分解、执行,基层管理:执行,2)从质量职能角度,产品质量职能是分散在全企业的有关部门中的,由于各部门的职责作用不同,其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一样,为了使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满足顾客期望的产品,最终,必须建立起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2.5.4 多方法的质量管理,“程序科学、方法灵活、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要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老七种工具:,1),因果图,(分析已知结果与其产生原因间的各种关系的方法),2),排列图,(分析主次因素或寻找主要问题的方法 ),3),直方图,(通过数据有规律的排列的图示形态,分析控制能力),4),控制图,(用来区分生产过程中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广泛用于各种类型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方法),5),散布图,(用来分析两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6),分层图,(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物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等,把它们之间相互亲和关系进行加工整理、归类、汇总的一种方法),7),调查表,(把预先想收集的数据资料或语言资料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收集方法编制成规范化的表格,指导数据和资料的收集/使用/调整,便于记录/分析),新七种工具:,1),关联图法,(,适用于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问题的分析和整理,它将众多的影响因素以一种较简单的图形来表示,易于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核心问题,也有益于集思广益迅速解决问题。),2)KJ,法,(,适用于通过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语言文字资料,按其内在相互联系加以整理,从而理出思路,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途径的新方法。又称为分层图法。),3),系统图法,(用于为实现某一目的,系统地分析、探求以达到目的的最理想的方法。),4),矩阵图法,(从多维问题的事件中,找出成对的因素,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来分析问题,确定关键点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多因素综合思考,探索问题的好方法。),5),矩阵数据分析法,(用数据表示的矩阵图分析法),6),PDPC法,(又称为过程决策程序法。是指在制定计划时对即定目标的过程加以全面分析,估计到种种可能出现的障碍及结果,设想的制定相应的应变措施或应变计划,保持计划的灵活性。),7),矢线图法,(又称箭线图法,是制定某项工作的最佳日程计划和有效地进行进度管理的一种方法。,更新七种工具:,1),质量功能展开(QFD质量屋),将顾客的需求转换成质量特性,保证顾客的关键需求以及企业的核心技术系统地展开到产品的各功能部件、过程变量等质量特性,从而形成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质量。,2),田口方法,又称为正交试验设计法。它是通过选用适宜的正交表来安排多因素优选试验的一种方法。,3),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FMEA),故障逻辑分析法。,4),头脑风暴法, 畅想法,5),六西格玛法(6,),是一种管理业务和部门的系统方法。它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利用事实和数据来驱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6),水平对比法,标杆对比法。,7),业务流程再造(BPR),“多方法的质量管理”要求是:,“,程序科学、方法灵活、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第三部分 质量文化,1、 什么叫文化?,“文”的含义,“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的含义,“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文化”的含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的内涵可理解为:,时间性(历史性)-不同时间(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区域性(地区、人区)-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发展性(进步性)-社会发展的同时,文化也随之改变,使其不断进步。,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物质文明,文化的内在表现是精神文明(意识),2、 什么叫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过程的总合。,“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意识和存在互相携手并进的过程。,要注意“意识”的可变性。如:一个习惯大声讲话并带脏字的人,让他进入到学校的环境里,他的习惯会受到控制,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改变他的意识。,3、 “文化”的门类,可按人群、地域、历史、民族、进行区分,如:群众文化、道教文化、茨岗文化;,西部文化、高山文化、社区文化;,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大唐文化;,藏羌文化、纳西文化、伊斯兰文化;,按工作范围有:企业文化,质量文化;,无论在那个门类都是去确立他们的“文”,研究他们的“化”,形成意识和规范。,3.1.1 组织文化与质量文化的含义,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宗旨(使命)、最高目标(愿景)、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总合及其在企业活动中的反映。,3.1 组织文化与质量文化,组织文化的三重结构,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精神层-(核心和灵魂)使命、愿景、价值观。,制度层-(展开、约束和规范)体系文件、非文件化的活动程序、潜规则、行动指南等。,物质层-(外在表现和载体)组织名称、标志、外貌(办公环境卫生状态)、产品外观、包装、技术、设备特色、文体生活、文化传播网络、企业的旗、徽、歌、服、纪念品、纪念性的建筑等。,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指组织全体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及规范的组合。,3.1.2 质量文化的构成,物质文化层,-,是人能直接感受到的可见部分,。,制度文化层,-,是企业的行为准则和活动规范,。,精神文化层,-,是不可见的,是意识形态方面 的东西,是物质和制度文化层建设的基础。,3.1.3 质量文化的功能,凝聚功能,-让员工产生思想上共鸣,形成团队,配合默契。,约束功能,-规范了企业行为后,形成作风创造环境,产生自然约 束力。,辐射功能,-对社会影响与企业互相促进,这种反复可能提高和增强企业的能力,3.2 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组织的使命,使命,-是指一个组织的总的功能,说明组织存在的理由或价值,回答“组织要实现什么”的问题。,组织只有明确了自己存在的使命,才能够着力于去“做正确的事”。,组织使命可在组织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组织的经营方针、目标中体现。,组织的领导者要为组织配备必须的资源、提供可实现目标的环境、和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带领他们去完成组织的使命。,3.2.2 愿景,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1)它描述了组织正在向何处去,以及希望成为什么或被看成是什么。,(2),愿景可以理解成“追求”,,是需要花五年甚至十几年来实现的目标。远景表现出高度的想象力,并为组织全体成员所共有,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我段的企业愿景“,创建安全优质、质量优秀、绩效优异、队伍优称、环境优美的全路一流车辆段,”,3.2.3 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指期望,组织及其成员,如何行事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是那些,不,随时间和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原则。,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说明组织代表什么、处事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如:美国福特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员工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产品是我们努力的终端结果”;海尔的价值观包括:形象观是“真诚到永远”,服务观是“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等。我段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 敬业 创新 和谐,”,3.3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 导 作 用,全 员 参 与,过 程 方 法,管理系统方法,持 续 改 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是企业质量文化的基本内容,(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我们依存于顾客,目的是达到顾客满意,以获得效益。,(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的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质量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宗旨和方向从上往下传达和贯彻,(,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质量是全员的事情,人人都是质量管理的主角,(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是输入转化成输出,以及之中有效配置资源,得到高效产出的活动,如:,计划-实施-检查-处置,计划-实施-测量-分析-控制-改进,(,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互相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建立管理体系去实现组织目标。,系统是管理相互关联的过程,以提高效率,(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改进才能发展,改进才能进步。,充分理解和运用戴明环(PDCA),保持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不能靠运气、凭经验去决策,要避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做法”。,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是提供决策的基础,靠事实说话、靠数据说话,(8)与供方的互利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强调与供应商的合作共赢,不能只讲控制,3.4 卓越绩效准则中的核心价值观,目前被世界各国认同应用的美国,波多里奇奖评价准则,“卓越绩效模式”提出了追求卓越绩效的企业应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共有11条:,(1)远见卓识领导,(2)顾客驱动的卓越,(3)培育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4)建立组织内部与外部合作伙伴关系,(5)灵活性和快速反应,(6)关注未来,追求持续稳定发展,(7)促进创新管理,(8)基于事实的管理,(9)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观点,“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致的,只是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对追求的组织要求的更具体、更严格,。,第四部分 质量管理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组织的质量管理涉及的问题很多,包括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就需要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系统,对所有关键活动进行持续的管理、控制和改进。,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建立并控制质量管理活动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目前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三种管理模式是:,ISO9001标准体系,ISO9004标准体系,卓越绩效模式,4.1.1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组织中所有活动,包括营销、设计、生产、检验、交付产品等都可以看成是过程;制作一份报表、处理一个顾客投诉、举行一次会议,工作中的每一个任务也都可以视为一个过程。,4.1 过程方法,每一个,过程,均有,三个重要角色,:,顾客、操作者、供方,衡量过程质量,的三个主要尺度:,效果、效率、适用性,4.1.2 过程方法,用PDCA的科学方法识别并管理过程的方法是我们常用的过程方法之一,P-计划,D-实施 改进活动,C-检查,A-处置,“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过程方法。,4.2 管理的系统方法和质量管理系统,系统,-就是组织内一系列必须通过合作来达成组织目的的功能或活动。,4.2.1 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就是管理的系统方法。,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有助于提高组织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就是要识别并理解一个系统中应包含的各个过程及其相互依存关系,构建协调并整合各过程的方法,制定必要的规则和职责,配备必要的资源,确定系统应该进行的特定活动并规定应如何进行,减少跨部门、跨职能的障碍,使之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并通过测量和评价以持续改进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将管理的系统方法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建立、实施、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主要术语,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3、,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4、,质量方针,: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5、,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6、,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到策划结果的程度。,7、,效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为了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有效性和效率是衡量管理体系能力的重要指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步骤:,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确定和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规定测量每个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应用这些方法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4.3 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4.3.1 ISO9000族标准概述,“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组国际标准,。,建立标准的,目的,是,:,1)为各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帮助。,2) 让世界上能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达成共识。,3) 促进国际贸易中的相互理解。,1987年第一版,(6个),1994年第二版(16个),2000年第三版,(核心标准4个),2008年发布新版的ISO9001,ISO9000:2000 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8,要求,ISO9004:2000 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 体系审核指南,ISO9000:2000 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要求,ISO9004:2000 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 体系审核指南,1988年GB/T10300,1992年GB/T19000,1994年GB/T19000族标准,ISO9000族标准经历了4次换版后,我国也均相应发布了等同GB/T19000族标准,ISO9000族四个核心标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用于组织内部管理、合同环境或作为,认证,的依据(唯一用于认证的标准)。,I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用于组织内部管理,不能作为认证的依据。,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为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提供指南。,4.3.2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ISO9001标准将管理体系分为四大过程,所描述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始于顾客要求,终于顾客满意。,ISO9001,4 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文件要求),5 管理职责,(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方针和目标、策划、职责权限和沟通、管理评审等),6 资源管理,(资源提供、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7 产品实现,(产品实现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监测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等),8 测量、分析和改进,(总则、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数据分析、改进等),ISO9001标准主要条款,第五部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培养学习型个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培训和教育的区别:,培训是,短期,提高知识水平。,教育是,长期,树立思想观念,(教育是指致力于介绍新的概念和原理,帮助人转变观念,唤醒意识的学习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通常,包括:,质量教育培训工作,、,标准化工作,、,计量管理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信息管理,。,5.1 质量教育培训,5.1.1 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和内容,范围包括,组织自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的所有人员,培训要考虑人员在组织中的层次来进行设计。,内容包括:,(1)质量意识教育;,(2)质量知识培训;,(3)专业技能培训。,5.1.2 质量教育培训的实施,ISO10015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国际标准中的培训循环是(我国等同采用该标准):,1确定培训需求,4评价培训效果 监视 2设计和策划培训,3 提供培训,组织培训模式流程:,标准是衡量产品或服务质量和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组织开展运营活动和经管管理的依据。,标准化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为实现各项管理职能提供了共同准则;是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发展新品种的重要手段。,标准化的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是推动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在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PDCA循环中,标准化是处置(A)阶段的核心内容和必要环节,没有标准化,就不能总结改进的成果,使质量活动在更高水平上进行。,5.2 标准化工作,5.2.1 标准和标准化,标准-,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类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按性质分类:,管理标准(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基础),技术标准(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基本依据,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核心),作业标准(使企业员工职责分明,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水平的基础,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贯彻实施的必要条件),按约束力分类:,强制性标准(法律法规),推荐性标准(自愿采用),如何做好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为实施各项管理职能提供了共同的准则和依据,为组织运营活动建立了统一秩序,标准化工作的两个原则:,1),必须以“顾客第一”的思想为指导,;,符合标准的产品是合格品,但不一定是顾客满意的产品,产品的质量最终只能由顾客评价,标准需随发展与顾客需求的变化及时修订。,2),必须坚持系统性的原则,。,标准化的对象是组织运营全过程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标准之间相互联系、协调统一,,标准化管理的实质是:对标准持续改进的动态管理,。,5.3 计量管理,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5.3.1 计量工作的内容,1)计量单位与单位制。,2)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3)量值传递与朔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和检测)。,4)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5)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6)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监督等)。,5.3.2 计量的特点,1)准确性-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性。,2)一致性-计量单位统一。,3)朔源性-朔源到统一的计量基准上。,4)法制性-部分计量器具的强制性鉴定。,5.3.3 如何开展计量工作,1)按照生产和设计要求配置计量器具;,2)合理确定计量检测设备的校准同期,坚持校准制度;,3)加强计量检测器具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4)及时、正确处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5)保证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6)健全计量管理机构,培养专职计量人员,配备高素质的计量人员。,5.4.1 质量责任制及其意义,规定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质量责任制建立,明确规定组织每一个人在质量工作上的责任、权限与物质利益,以文字方式进行规定形成规章制度。,建立质量责任制是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组织建立质量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需注意的问题,1)必须做到责、权、利的统一,切忌单纯偏重任一方面;,2)不同岗位的质量责任不同;,3)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作保证;,4)必须有培训作支持。,5.4 质量责任制,5.4 质量信息管理,质量信息是有关质量方面有意义的数据,是组织经营活动的重要信息和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质量信息管理是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建档,并加以应用的过程。,建立,质量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1),为,企业的,质量决策提供,可靠的、适时有效的,信息,。,2),保证质量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3),为内部考核和外部质量保证提供依据,。,4),建立,数据,档案,、数据信息库以备查用。,5.5.1 质量信息管理,企业应建立信息系统,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必要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质量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及时。,信息管理项目,:,1)明确,信息,的,需求,-收集那些信息;,2)收集,获取,规定的,信息,-确定信息源、信息量、信息时段、信息方式、信息渠道、信息的归宿,3),信息数据,的,分析,分析方法,4),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信息,的,传递),信息报送、提供给谁使用。,5),信息,应用,效果,的,评估,价值的评价。,5.5.2 质量信息系统,质量信息系统是一套由数据、规则和设备组成的,以系统化的方式生成有关质量信息的集成。,1)人工系统-以人为主体,文字信息为主。,2) 人机系统-人和计算机同时发挥作用,对及时和准确更有效果。,3)质量信息库输入要素(12项):,市场信息(如顾客满意度、竞争对手质量信息),产品设计测试数据信息,设计评审的质量信息,采购的零件和原材料信息,在制品数据,最终检验数据,现场绩效依据,改进后的数据,审核结果,顾客抱怨数据,管理控制数据,质量体系信息,质量信息系统流程:,质量信息的发生和采集信息输入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传递信息输出纠正预防信息协调信息显示信息报警信息储存,开展质量信息管理工作注意事项:,明确定义质量信息系统的范围及其期望实现的目标;,确保质量信息系统有目标能够支持业务目标;,在由谁来做、做什么以及什么时间做等问题在达成共识;,关注用户的期望以及该如何满足;,定期发布进展报告并保持使用用户的语言。,质量信息系统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对应于任务的功能,还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技能、与其它系统的兼容性以及信息安全等。,第六章 QC小组活动,在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会开展很多种方式的管理活动,应用很多种方法,常见的有,方针目标管理、目视管理方法、5S活动、QC小组活动、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在这里我们主要学习一下,QC小组活动,的有关内容。,“,QC小组”是“质量管理小组”的简称,也可用“QCC”表示,是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开展QC小组活动能够体现现代化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为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效益;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学习、互相切磋,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塑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文化。,QC小组活动简介,QC小组活动概述,QC小组是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6.1.1 QC小组的概念,6.1.2 QC 小组活动的特点,明显的自主性:,QC小组是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个人潜能和创造性。,广泛的群众性:,QC小组是吸引全员参加质量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除包括高层领导在内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外,更容易吸引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操作人员参加。,高度的民主性:,QC小组组长可以民主推选,也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人人都有发挥聪明才智和锻炼成长的机会,QC小组内部讨论时,小组成员间是平等的,不分职位与技术等级高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保证既定目标实现。,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要遵循PDCA的工作程序,运用TQM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6.1.3 QC小组的宗旨和作用,宗旨,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以人为本,营造清洁有序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培育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作用,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管理。,有利于沟通,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职工岗位成材。,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6.1.4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起源,1962年在日本石川馨博士的倡导下首创QC小组;1966年在欧洲质量组织年会上由朱兰博士介绍,开始被国际认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企业借助TQM渡过经济危机树立起了“日本制造”的质量形象,让各国看到了QC小组的巨大作用,新加坡、台湾等开始引进。,1978年我国在学习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引进QC小组,在北京内燃机总厂诞生第一个QC小组。,1986年我国成立“QC小组工作委员会”,每年召开“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名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的形式参与质量管理与改进活动。,1980-1985年日本久米均教授主编“QC小组纲领”和“QC小组活动方法”为世界性的推进QC小组活动,提供指导性文件。,6.1.5 QC小组活动的发展,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质量概念不断拓展,QC小组活动的内涵与外延也更加广泛、更加丰富,QC小组活动呈现除了以下5个方面的变化发展趋势:,(1)QC小组活动向多行业及全社会扩展;,1976年汉城第一次国际会议提出“改进产品的质量”。1990年补充为“改进产品、服务的质量。1996年又补充为“改进产品、服务和工作的质量”。,(2)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与TPM、5S、ISO9000、6等活动的结合。,(3)选题更加强调与经营方针相结合;小、实、活、新短平快的活动3个月见效。,(4)活动程序按照课题进行细化,更具有指导性;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程序(指令和非指令目标值)10项步骤;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8项步骤。,(5)成果评价更加注重应用推广性。,6.2 QC小组的组建,组建原则1 自愿参加,上下结合。自觉参加、自我提高,管理者适时的进行组织、引导和启发。,组建原则2 实事求是,灵活多样。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形式多样,类型适宜,不搞一刀切,提倡“小”、“实”、“活”、“新”。,6.2.1 组建原则,6.2.2 组建程序,自下而上的组建:小组选择活动题目,登记小组,申请注册。,自上而下的组建:主管部门规划方案,要求下面建立小组,各部门建立后登记注册。,上下结合的组建:上级推荐课题,上下协商建组,两者互相结合。,6.2.3 注册登记,QC小组的人数:每个小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