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上传人:sx****84 文档编号:243360949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理解教材新知,应用创新演练,把握热点考向,知识点二,知识点一,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知识点三,1.,概括归纳法记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一使土地变瘦,影响农业生产;,二使生态脆弱,加剧自然灾害;,三使下游河床抬高,形成洪水隐患。,2.,概括归纳法记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个成因,自然原因有生态脆弱、气候、,土壤特性、地质灾害等。,人为原因有土地利用不合理及,植被破坏。,3.,歌诀法记忆水土流失的治理,立足小流域,采取三措施,(,工程、农技、生物措施,),,保塬、护坡和固沟,综合治理见生机。,1.,位置及范围,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以北。,2.,水土流失危害的主要表现,(1),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单产,。,(2),造成当地,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太行山,秦岭,质量下降,降低,生态环境,地上悬河,教材,P50,图,3,1,2,本图旨在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地形、,地貌情况,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阅读本图要明确以下两个问题:,(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以什么为界。,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是什么?图中黄土高原,大致跨哪些省区?,提示:,以长城为界。太行山。省区范围: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7,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2),简要说明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情况。,提示:,由图中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 000,米以上,受流水长期侵蚀,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殊景观。,(3),“,泾渭分明,”,是指的什么地理现象?请根据图分,析成因。,提示:,“,泾渭分明,”,指的泾河含沙量大,渭河含沙,量小,两河汇入到干流时,各自的水流仍清晰可见的,奇特观象。原因:径河水来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高,而渭河水大部分来自秦岭,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特点,(1),侵蚀强度大。是全国侵蚀强度最大的地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耕地土层变薄,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时空分布集中。,6,9,月,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3),泥沙主要来自沟谷侵蚀。该区沟壑发育,沟谷侵蚀十分严重。,2.,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不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产业集中,加上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因此成为我国水土流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从而导致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B.,使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C.,减少河流中有机物含量,从而造成渤海湾中鱼,类数量大减,D.,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解析:,水土流失后,陆地上的有机物将随同流水、,泥沙汇入河中,导致河流中有机质增加。入海河,流带来的有机质将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起赤潮等。,答案:,C,1.,自然原因,(1),生态环境脆弱: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脆弱。,(2),土壤质地特殊: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但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到,。,(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且多,。,(4),自然灾害频繁:滑坡、,、塌陷等加剧,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流水侵蚀,夏季,暴雨,泥石流,2.,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采用轮荒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开挖表土,破坏地表植被;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2),破坏植被。,土地利用,教材,P52,图,3,1,4,本图主要通过地形、降水的分布说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阅读本图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4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黄土高原说明了什么,问题?对植被分布及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提示:,该线东南为半湿润区,西北为半干旱区,,说明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这种降水分布使黄土高原的植被由东向西从森林过,渡到草原;农业生产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2),黄土高原处于什么地形类型的过渡带?,提示:,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3),以上过渡性特点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何影响?,提示:导致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脆弱。,(4),下面的两幅附图反映了黄土的什么特性?,提示:,反映了黄土土层深厚,比较干燥且具有直立性,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性,开挖窑洞,形成特殊的民居景观。,水土流失是自然规律,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加剧水土流失。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在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时,要注意结合当地人口问题。人口的迅猛增长,人地关系紧张,会导致过度垦荒、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同时一些不合理的建设活动加剧对植被及地表土壤的破坏,进而加重水土流失。,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森林破坏严重,A.,B.,C.,D.,解析:,森林破坏不属于自然原因。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与黄土本身土质疏松,直立,性和吸湿性强以及当地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等有关。,答案:,C,1.,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2.,途径,(1),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2),扩大,,改善天然草场质量。,(3),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工作。,基本农田,林、草种植面积,土地复垦,3.,原则,“,三结合,”,原则,(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3),与开发相结合。,治理,4.,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固沟工程,在沟谷,修建,、小水库和营造,等,拦泥蓄水,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封坡,和修筑,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保塬工程,在塬面上,,,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生产效率,淤地坝,防护林,育林育草,水平梯田,平整土地,(2),农业技术措施:,套种,良种,科学,耕,作,区,提高肥力保持,发,展生产,水土,(3),生物措施:,地区,措施,目的,不宜耕种,的地区,退耕,还草,地表植被,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其抗侵蚀能力,还林,恢复,教材,P56,图,3,1,10,本图旨在说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阅读本图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图中梯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何种地形部位? 该部位治理措施还有什么?,提示:,黄土坡。封坡育林育草。,(2),在塬面上采取的工程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提示:,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发展林果基地。减小水的流动及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土,提高生产率。,(3),在沟谷地带采取的工程措施是什么?,提示:,打坝淤地,修建小水库,拦泥蓄水。,(4),在陡坡实行封山育林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加强地表植被保护,防治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总结出来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在治理中强调的是,“,综合,”,的观念,即治理水土流失时各种方法、措施的配合使用。把小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沟谷、缓坡和塬面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如下图所示:,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1),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造成植被稀少、河流欠,发育、风力大,易发生荒漠化。,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开垦、采伐或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2),根据荒漠化的原因,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退耕还林、还牧,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等。,3.,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正确说法是,(,),A.,深耕改土是工程措施,B.,轮作套种是农业技术措施,C.,抽水、引水灌溉是农业技术措施,D.,选育良种是生物措施,解析:,深耕改土、轮作套种和选育良种均可以提高,耕作区土地的质量和产量,属于农业技术措施,,而抽水、引水灌溉属于工程措施。,答案:,B,考向一,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命,题,视,角,1.,常以区域图、资料图等为切入点,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2.,考查学生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例,1,(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第,(1),题,根据图中海岸线的变化可判断该区域陆地变化的特点,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等。干旱导致土壤缺水,易形成土质疏松,暴雨则容易导致地表泥土流失严重。第,(3),题,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和综合利用。如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水资源合理利用;改造中低产田,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等。,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考向二,区域特征与生态建设,命题,视角,1.,以区域位置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的区域,特征和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治理的措施,2.,主要考查学生地理定位、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例,2,(2011,浙江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主要为鄂尔多斯高原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主要依靠图中的图例,(,如沙漠、沙地、河流、年等降水量线等,),,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进,行表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图中的图例,(,如旱地、水浇农田、草地等,),合理表述即可;沙地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荒漠化土地,应从形成原因入手提出治理措施,而对旱地主要应进行合理的利用,防止其荒漠化。,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点击此图片进入随堂基础巩固,点击此图片进入课时跟踪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