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总论

上传人:yx****d 文档编号:243360170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学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寄生虫学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寄生虫学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总 论,1,寄生定义,(parasitism),: (互利共生、共栖),寄生虫p,arasiteost,2寄生虫的类别,(1)专性寄生虫 ( 2 )兼性寄生虫(阿) (3)偶然寄生虫(蝇蛆) (4)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寄生部位) (5)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寄生时间) (6)机会致病寄生虫(宿主免疫力),3宿主的类别,(1)中间宿主 (2)终宿主人、动物 (3)储蓄宿主 (4)转续宿主,一、寄生虫的生物学,1,4,新现,寄生虫(1975年以来),第一类:,病征已知,病原体未确定(耶氏肺孢子虫),第二类:,早有疾病,重新鉴定病原(亚洲牛带绦虫),第三类:,自由/动物病,偶然寄生于人 (棘阿米巴原虫),第四类:,1975年后出现的寄生虫病 (5种、P3) (微小隐孢子虫等),5. 再现寄生虫:利什曼、广州管圆线虫,2,6,寄生关系及演化,parasite(寄生物/寄生虫),含病毒、细菌、 立克次体 寄生现象使寄生虫的形态与功能发生变化,形态变化:,体形(跳蚤) 体表(吸盘、口钩、吸槽、纤毛、伪足) 体内(生殖系统发达,消化系统缺损),3,生 理:,(高产卵量、世代交替),侵袭力:,(弓形虫的穿透增强因子、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穿孔素),免疫逃避:抗原变异、抗原伪装 基因变异:抗变生理功能、改变致病能力,4,7.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2)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 清除虫体,抵抗再感染(杜氏利什曼) 清除部份虫,带虫免疫 不能有效清除,宿主致病、死亡,5,8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1)生活史的定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2)生活史的类型:,直接型:,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 感染期,人 土源性蠕虫(蛔虫、钩虫),间接型:,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 感染期 中间宿主 人 生物源性蠕虫(疟、华、曰、丝、绦虫),6,9寄生虫的生殖:,复杂的生活史;多变的生活环境,(1)有性生殖:,如:蛔虫、钩虫、丝虫、猪带绦虫,(2)无性生殖:,如: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利什曼原虫,(3)世代交替: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吸虫,成虫(有性) 幼虫(无性),疟原虫,人,弓形虫,猫 蚊 人、猪、鼠,(4)特点:,发达的生殖器官:吸虫、线虫、绦虫(带虫) 强大的繁殖能力:产卵量大(蛔:20万/天 ) 毛蚴,胞蚴 雷蚴 尾蚴,7,理论性研究;血清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 三个环节、三个因素、三个特点,(一)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人,和,动物,(寄生虫)另一宿主内发育,(1)人 :,病人,带虫者,(2)动物:,弓形虫(猫,鼠、猪) 旋毛虫(猪,鼠),二、寄生虫病的流行,8,(3)人和动物:,利什曼 (人、犬、大沙鼠) 血吸虫(人,、牛,、鼠,) 华支睾吸虫 (人、猫、狗 ) 姜片虫(人,、猪,) 肺吸虫(人、猫、犬、狼、虎、豹),9,(4)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定义:,能使人感染的阶段,种类:,包囊、卵囊、囊蚴、囊包 尾蚴、囊尾蚴 子孢子、滋养体、鞭毛体 感染期卵、感染期幼,10,2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者的过程,(1)土源性,土壤:,蛔虫卵感染期卵 钩虫卵感染期蚴,水:,暴发流行 阿米巴包囊 血吸虫尾蚴,(2)食源性,(食物源性寄生虫病 food-borne parasitosis),蔬菜、淡水鱼、虾、溪蟹、猪肉 ( 华支睾吸 虫、肺吸虫、绦虫、旋毛虫、弓形虫),11,(3)生物源性,地区性、季节性,生物性传播:蚊、白蛉 机械性传播:蝇、蜚蠊,(4)人体直接传播:,散发,阴道毛滴虫、疥螨、阴虱,3. 感染方式:,A经 口:,自觉吃: 华支睾囊蚴、猪囊尾蚴 不自觉吃:蛔、鞭、蛲、细粒棘球绦虫,B经皮肤:,皮内寄生:疥螨、蠕形螨,12,钻 过 皮 肤:血吸虫、钩虫、疟原虫、丝虫、利什曼原虫 昆虫粪污染:锥椿、虱,C自身感染:,猪带绦虫、微小隐孢子虫,D逆行感染:,蛲虫,E经 胎 盘:,弓形虫、疟原虫、钩虫,F经呼吸道:,耶氏肺孢子虫,G输 血:,疟原虫,弓形虫,杜氏利什曼、锥虫,血液中的丝虫微丝蚴经输血能使 人感染吗,H:性传播:,溶组织阿米巴(肛交)、部分蠕虫 齿龈内阿米巴(接吻) 阴道毛滴虫(性交),13,4易感人群,(1)定义:,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2)儿童与成人:,血吸虫 、疟原虫,流行区与非流行区:,生活习惯:,鱼生,生产方式:,钩虫,14,1自然因素,(1)温度/季节,影响发育:虫疟原虫、华支睾 中间宿主、媒介螺、蚊 影响虫的侵袭力:血吸虫尾蚴、疟原虫、绦虫,(2)雨量,旱灾:阿米巴 适宜:蚊、蝇 水灾:蚊、蝇、恙螨、钉螺,2生物因素,(1)植物,热带丛林大劣A、水稻中华A、 杂草丛生钉螺,(2)动物,钉螺、白蛉、鱼苗,、耕牛,(二)流行因素,15,(1)社会制度、经济: (2)科学、文化:诊治水平与条件、文盲、半文盲 (3)生产方式:插秧、打猎、种水草、养鱼、养猪、放牧 (4)生活习惯:蚊帐、茅屋、吃鱼生、饮水、烹调 (5)卫生、防疫、宣传:中小学生 (6)流动人口:生产、旅游 非疫区,疫区 疫区,非疫区,3社会因素,16,(三)三个流行特点,1,地方性,(1)举例:,血吸虫、利什曼、华支睾、细粒棘球绦虫,(2)影响因素:,A地理:平原、山丘、沙漠(疟疾) B气候:温暖潮湿(土源性蠕虫) C中间宿主、节肢动物:钉螺、白蛉 D生活习惯 E生产方式:养鱼、养牛、养羊、菜地,17,2季节性,夏季,(1)虫的发育,(2) 昆虫的生长,(3)人的活动,(生产、生活),3自然疫源性,(1)定义:,(2)类型:,荒漠型利什曼原虫 森林型细粒棘球绦虫 肺吸虫,(3)防治困难:,自然保护区、人力不足,18,寄生虫 (虫种) 宿主(遗传、营养、免疫),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存和发育 (寄生虫密度),A、 寄生虫病:,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 腹泻、发热、贫血、大出血、急腹症 肺、脑(炎症、脓肿、积水占位、昏迷),B、带虫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能传播病原体,三、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19,(一)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1带虫者 carrier:,能查到病原体作为传染源,2慢性感染 chronic infection:,虫少, 症状轻,治疗不彻底,3隐性感染 suppressive infection:,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能检出病原体,机会致病寄生虫 肺孢子虫,20,(二)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1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tion,皮肤幼虫移行症:犬钩虫、动物血吸虫、斯氏狸殖 内脏幼虫移行症:犬弓首线虫、广州管圆线虫,2异位寄生 e,ctopic parasitism,在常见寄生部位外的组织、器官内寄生,血吸虫(肺、脑) 卫氏并殖吸虫(脑、肝),21,(一)天然免疫 natural immunity,皮肤、粘膜、吞噬细胞、体液因素,(二)获得性免疫 acquired immunity,1抗原的特点,复杂性(蛋白、糖蛋白、糖脂)、 多源性(排泄、分泌物)、特异性(种、期),2循环抗原,circulating antigen : 虫的死活与数量,3免疫类型,(1)消除性免疫: sterilizing immunity:利什曼原虫,四、免 疫,22,(2)非消除性免疫: 带虫免疫; 伴随免疫,(,三)免疫逃避 immune evasion,:,1组织学隔离:,囊壁(棘球蚴),红细胞(疟原虫),2抗原变异、伪装:,锥虫、血吸虫,3抑制、破坏免疫应答:,利什曼原虫,(四)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1速发型(尘螨) 2细胞溶解型(疟疾) 3免疫复合物型 4迟发型 血吸虫 、型,23,(一)病原学诊断,粪、血、脑脊液、骨髓、肌肉,1. 粪便:,蛔虫、,钩,、鞭、猪带,(卵、孕节),蛲、牛带(肛门拭子法) 华、日、,肺、姜(卵) 阿米巴、贾第虫(滋养体、包囊),2. 末稍血:,疟原虫、弓形虫、布氏锥虫、利氏曼原虫 丝 虫: 微丝蚴 时间、涂片(厚、薄) 、染色,五、实验诊断,24,3. 骨髓:,杜氏利什曼 (无鞭毛体),4. 肌肉:,旋毛虫 (囊包),猪囊虫(囊尾蚴),5. 痰液:,肺吸虫(虫卵)、肺孢子虫 (包囊),6 胆汁:,华支睾、贾第虫,7皮下包块:,肺吸虫、猪囊尾蚴,8直肠粘膜:,血吸虫 (死活卵 ) 阿米巴( 滋养体),9. 淋 巴 结:,丝虫、利什曼、弓形虫、锥虫病原学检查,阴,性:虫少;太早太晚;单雄虫寄生 组织中的虫(淋巴管、肌肉、肺),25,(二)新技术的应用:,DNA芯片、细胞凋亡、糖蛋白,1,循环抗原的检测:,优:早期诊断;活虫感染 感染负荷;治疗效果,循环抗原: 分泌物 活虫 排泄物 膜抗原,检测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单抗 (McAb+CAg+酶标抗体),26,2,DNA探针的应用:probe,原理:利用DNA分子的变性、复性 以及碱基互补配对,选用: 高度重复DNA序列,易被检测,标记: 同位素、生物素 弓形虫、疟 原虫、布氏锥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基因芯片 chip,27,3,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的设计:单引物、多对引物、 微卫星,靶,DNA的抽提,DNA的扩增 优点: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 应用:多用于血液(肠道、组织)内寄生 虫的检测,28,4,辅肋诊断:imiging diagnosis,B超: 华支睾、胆道蛔虫、阿米巴肝脓肿 细粒棘球绦虫、晚期血吸虫,MR、CT: 猪带绦虫(脑) 血吸虫(肝),纤维镜: 胃-钩虫 肠-阿米巴、血吸虫 支气管-卡氏肺孢子虫 抗体检测 生化检测,29,六我国防治寄生虫病的成就和今后的任务,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血吸虫病,:,50,年代,1160,万人,,90,年代,76,万人,288,个县市达 到消灭、基本消灭,目前主要八个省:四川、江苏、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云南,2008,年,9,月,后五个省已通过疫情控制达标评估(,5%,),30,*疟疾:,50年代3000万人; 90年代74万人,主要在云南、海南两省,高传播区:云南边境、海南中南山区,疫情不稳定地区:安徽、湖北、河南、江苏,疫情基本控制地区,西藏林芝疟疾问题,31,丝虫病:,50年代 3000万人 90年代 基本消灭,2007年全国消灭丝虫病,2008年初广西富川一个村21例,32,黑热病:,50年代 每年51-60万人病人,长江以北19个省 90年代 西北荒漠地区,新疆喀什三角洲(人源型),和田民丰县(荒漠型),2000-2007伽师县147例,3岁以下99%,3人死亡,治疗:斯锑黑克200-240mg/kg/天,三天,33,钩虫病:,50年代2亿人 90年代明显降低,症状不明显,其它土源性线虫:,50年代初3.1亿,目前1.1亿,34,食源性寄生虫病上升,肝吸虫病,1249万,包虫病,30-40万,广州管圆线虫病,先后在福 建、广东、北京、云南、浙江暴发,广西有“鱼生节”、云南有“食螺节”,35,全国主要寄生虫病现疟感染情况(2005年),虫种 感染率(%) 感染人数(1950年前)(万),钩 虫 6.12 3930(20000),蛔 虫 12.72 8593(20000),鞭 虫 4.63 2909,蛲 虫 12.28,旋毛虫 3.38,华支睾 2.40,带绦虫 0.28,包 虫 10.04,弓形虫 7.88,利什曼 0.59,肺吸虫 1.71,血吸虫 2.50 73.8(1000),疟原虫 2.30 74.0(3000),丝 虫 0 0(3000),20012003年全国第二次寄调:108年大中城市、687个县(市、区)125.9万人,血吸虫和疟原虫是专项调查、样本量更大,36,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仍有很多问题,感染率分面不均、差异大西藏林芝发现疟疾流行饮食方式改变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大幅上升人口流动量大流行因素依然存在,37,国家对寄生虫病防治高度重视,治疗: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免费,设立12个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国家示范区,2008年4月26日为全国疟疾日,包虫病在西北117个县为项目县,今年拔专款6000万,国家2008年斥资3000万作为寄生虫病专项研究,38,存在问题:,(1),新出现的寄生虫病,(2),生活方式:,吃:吃鱼生、生肉、蟹、烤全羊,(,品种多、方式多、次数多,),住:工地、田头、茅房、帐篷 玩:玩狗、猫、插花 旅游:山水游(贾第虫、疟原虫、血吸虫、恙虫) 宾馆:阴虱、疥螨、阴道毛滴虫 性传播寄生虫病,39,( 3 )人口流动:,无免疫力人群、非流行区人群进入流行区 带虫者或病人进入非流行区,(4)动物流动:,鱼苗、水牛、绵羊 媒介输入 保虫宿主输入,(5,),国际交往:,昆虫:车、船、,*,飞机,40,肉类:猪、牛肉、毛蟹 人员:非洲盘尾丝虫、疟原虫、锥虫 曼氏、埃及血吸虫,(6)其它疾病与寄生虫病的关系,AIDS,共生菌群 其它病原或原因引起的保护屏障的损害,4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综合防治,的策略: 华支睾 粪、螺、鱼 、人,因地制宜,的措施: 疟疾 海南、云南,七寄生虫病的防治,保虫宿主,42,1,控制传染源,(1),治疗患者、查治带虫者,(2),治疗家畜和捕杀野生动物,( ?),(3),做好流动人口监测:芯片身份证,43,2,切断传播途径,1,),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化粪池、自耒水,2),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3),控制病媒昆虫和中间宿主:蚊、蝇、螺,4),注意,饮食卫生:炊事员、炊具、食物、肉检,3,保护易感人群,1),疫情监测:疫情报告,2),个人防护:,*,卫生宣传(使用蚊帐;不玩疫水),44,八、几个名词,带虫者、隐性感染,多寄生现象、异位寄生,中间宿主、终末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45,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血吸虫) ,免疫逃避(疟),消除性免疫 , 复发 (肝) ,再燃 (红),原体腔、蝇蛆病,46,寄生虫的生活史与临床,寄生虫 中间宿主 终末宿主 寄生部位 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47,祝同学们,生活愉快!,学习进步!,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