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丝竹相和

上传人:sx****84 文档编号:243358708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节 丝竹相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七节 丝竹相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七节 丝竹相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丝竹相和,1,丝竹音乐,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回.,2,江南丝竹,江南丝竹的合奏乐器,常用的有:丝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管的笛、箫、笙和小件打击乐器鼓、板等。其中以二胡、笛、箫为主。,3,结构组成:由琴头、琴杆、琴码、琴筒、琴弦和琴弓八大部分构成。,使用材质:大部分结构为红木或楠木所制,琴弦多为金属弦或金属缠弦,琴弓为马尾所制。,乐器特色: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弓拉弦鸣乐器类。音色柔美而深沉,表现力丰富,善于抒发感情。二胡的演奏技法艰难,有分弓、快弓、颤弓、顿弓和跳弓等弓法技巧和颤音、倚音和滑音等指法巧。,4,三弦:又称“弦子”,我国传统弹拨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中国许多民族都使用三弦。如:蒙古族用于器乐合奏和歌舞伴奏的三弦,形制和汉族的大三弦完全相同。南方丝竹乐中用的为小三弦。,5,我国常见的一种击弦乐器。据史籍记载,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国家,流行着一种萨泰里琴。这种萨泰里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流传。明末,随着我国和西亚、东非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后来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6,琵琶是最重要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乐器类.琵琶的音色清澈明亮。,琵琶演奏技巧相当复杂,不同的演奏技巧可以模仿许多声音效果(如潺潺流水乃至战场上的人喊马嘶等等),十分逼真。琵琶通常为独奏乐器。,琵琶的持法有横抱、竖抱之分。唐代以前多为横抱弹奏。以后,持琴的方法有了很大改变,改横抱为竖抱。,7,箫,吹孔气鸣乐器。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又称洞箫,以竹制作。 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族。清代以前的箫多指排箫,汉代的陶俑和嘉峪关魏晋墓室碑画上,已可见到吹洞箫的形象。,8,古时候称作横吹,它是由竹制的吹管乐器,笛上开有吹孔、膜孔和六个按指孔。竹笛又分为梆笛、曲笛两种。那么这两种笛子的区别在:首先它们在外形上是梆笛略短,曲笛稍长。其次它们流行的区域不同,梆笛流行于北方,因常作为梆子戏的伴奏而得名,曲笛流行于南方,因常作为昆曲的伴奏而得名。再有它们的音色也有所不同,梆笛音色高亢明亮,曲笛音色柔和秀丽。,9,笙 :乐器名称,雅号“芦笙”,结构组成: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构成。,乐器特色:古老的中国民间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10,中花六板,11,江南风采,12,广东音乐,13,娱乐升平,14,福 建 南 音,福建南音是曲艺的一种,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福建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宋,主要流行于于福建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15,十音八乐,十音八乐,是莆田业余的群众性的音乐组织。什么叫十音、八乐?民国时期在莆田境内流行极为广泛。如春节、迎神赛会、社宫菩萨生日以及群众办喜庆热闹之事时,都可听到具有乡土风情的管弦丝竹合奏的乐音。,十音是每十个人组成一队。因地域不同,所用乐器亦不同,有武十音和文十音两派之分。“八乐”是一种较古老的民间俗乐。“八乐”是以“十音”为基础,加进唢呐和锣、鼓、钹等打击乐,但不用云锣,其中有掌鼓一人,大小钹各一人,大小锣各一人,大吹二人,除了打击乐器外,另配有八人组成的管弦乐器伴奏队,故称“八乐”.,16,琵琶语,创作:林海演奏:蒋彦,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