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模式的创建及评价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55678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疼痛管理模式的创建及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疼痛管理模式的创建及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疼痛管理模式的创建及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创伤,“,无痛病房,”,疼痛管理模式的创建及评价,1,内容,研究背景,1,研究方案,2,评价体系,3,研究展望,4,2,背景,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特点,疼痛强度大,,8-10,分;,术后疼痛出现早;,局部炎症反应强烈,可加重疼痛;,需尽早功能锻炼,术后镇痛要求高,时间长;,还可能发展成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3,WHO(1998),消除疼痛是每个患者的权利,2001,年第一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研讨会,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背景,4,美国的医疗机构从,2001,年,1,月开始执行疼痛管理新标准,否则将取消其资。,2001,年,美国护理学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实行疼痛管理的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患者满意率、员工满意率均逐年上升。,背景,5,背景,-,国内术后疼痛现状,调查显示,:60.19%,的患者术后疼痛治疗不足,沈曲,李峥,.,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11,):,2845-2848,6,背景,-,现行疼痛管理弊端,麻醉医师为主体,医师关注重点是手术及诊疗技术,镇痛空白期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国内医院尚无明确的疼痛管理规章制度,疼痛管理中护士的职责也模糊不清,使护理人员在疼痛管理中只简单、被动地成为医嘱的执行者,7,背景,-,国外疼痛研究现状,Rawal,等认为,要解决术后镇痛不完善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而不是镇痛技术本身。,国外的疼痛研究发生了两个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为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Rawal N,,,Berggren L,Organization ofacute pain services,:,a low-cost roode1,Pain,,,1994,,,57,:,117123,8,背景,-,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优势,护士及患者接触最密切,护士可以连续地、细致的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使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客观评价,能避免镇痛空白期,将创伤及术后引起的疼痛最小化,护士能通过非药物疼痛治疗方法来配合镇痛药使用,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和最小的不良反应,护士的病情观察为镇痛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个体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9,设立疼痛管理亚专业组,建立无痛病房试点,医护疼痛知识培训,全面实施以护士为主体的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疼痛管理,创建无痛病房步骤,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观念上,术后疼痛是患者不可避免的经历,治疗上,过分担心镇痛药副作用,评估上,疼痛评分应该由医务人员评分而非患者,管理上,术后疼痛管理是麻醉师的职责,10,疼痛管理团队,护士是疼痛的管理者,占主导地位,11,疼痛评估,疼痛教育,非药物疼痛治疗,参与、监督、执行镇痛方案,评价镇痛效果,护士,职责,12,疼痛管理流程,评估,教育,评价,预先制定,镇痛方案,持续效果,评价,13,疼痛管理目标,NRS,的疼痛评分小于,4,分或达到,0,分,24,小时,4,分突发性疼痛次数少于,3,次, 突发性疼痛缓解时间,30,分钟,14,总结,-,疼痛管理重点,疼痛教育,疼痛评估,规范化镇痛药,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15,总结,-,疼痛管理的关键,规范化 团队,16,疼痛管理中的“木桶理论”,=,只有医生、护士和患者三方共同参及的疼痛管理才是最佳的疼痛管理模式,也才能达到镇痛效果最大化,镇痛效果,沟通,医生,疼痛评估,主诉疼痛估疼痛,评估结果反馈,详细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护士,患者,3,1,2,追踪评估方案,17,美国著名的疼痛专家,F e r r e l l,说过,:,“,假如我们不会评估疼痛, 就不可能治疗疼痛,”,18,目前无法通过仪器获得准确数据,护士对患者疼痛的评估往往低于,患者的自身评估,未将疼痛的评估纳入护理工作的常规,记录繁琐,增加工作量,疼痛评估,19,如何获取患者疼痛信息并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为“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提供依据和痕迹,?,20,我们如何做,疼痛评估采用患者的自身评分,评估包括静息、活动状态的评分,频率,4,分以下每天一次,手术后,3,天或,4,分每天,4,次(连测,3,天在,4,分以下改每天一次),7,每天,6,次(连测,3,天在,4,分以下改每天一次),活动状态评分每天一次,时间,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时间一致,21,FLACC SCALE,量表,22,疼痛评分,95%,成年患者能应用疼痛尺评分,五指法适用于老年儿和人童,危重患者及语言沟通障碍者,FLACC SCALE,量表,疼痛评分反映是一个时段的疼痛最强度,关键在教育,23,王峻,李靖忠,段宝凤等,.,改进三测单在创伤病房疼痛记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国际护理学,.2011,30(5):743-745,24,改进三测单用时显著短于传统记录单,(P,值,0.001),改进三测单平均用时,0.22min,传统记录单平均用时,0.33 min,。,改进三测单用时显著短于传统记录单,(P,值,0.001),,,用改进三测单记录所需时间比传统记录时间缩短三分之一,25,优点,能简明、直观、动态了解患者疼痛强度及强度的变化趋势;,方便护士记录及评估;,方便医护人员查阅;,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期间用药。,26,缺点, 记录的是一个时段中的最高疼痛评分,而不是一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 在一个时段疼痛评分的波动也不能在三测单上反应;, 但在临床应用中这些问题并不影响疼痛控制的效果。,27,评估中遇到问题,护士评估,实时评估,记录不真实,28,评价的指标体系,疼痛控制效果。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调查。在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组长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表是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ouston Pain Outcome Instrument HPOI),睡眠时间。由护士每,2,小时巡视病房观察夜间睡眠,结合晨间询问陪护患者睡眠,记录睡眠时间,29,30,镇痛效果的比较,30,31,疼痛控制效果,围手术期的疼痛控制效果明显:,73.7%,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在轻度(,1-3,分)甚至无痛,病人对疼痛控制的总体满意率,95%,(,普通病房,78%,),病人愿意早期活动,疼痛控制的效果出乎意料!,31,病人对疼痛控制满意度比较,无痛病房 普通病房,疼痛的减轻,8.84,5.71,护士对疼痛的护理,9.73,6.46,作为一个疼痛患者所受到的关注,9.86 7.91,医师对疼痛的处理,9.73 5.74,疼痛需要帮助时护士反应的快慢护士对疼痛的护理,9.75 6.09,32,33,睡眠时间比较,33,镇痛方法比较,多模式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单一用药,超前镇痛效果高于疼痛不能耐受时用药,镇痛泵:硬膜外途径镇痛效果高于静脉途径给药,镇痛效果最好的方案,术前口服塞来西布,3-5,天或术晨用帕瑞西布,术后硬膜外途径镇痛泵,+,帕瑞西布,布,桂,嗪,,三天后口服塞来西布,2-3,周,34,1,、,病人满意度提高,2,、医生积极配合护士疼痛管理,护士充当疼痛管理者,3,、医生和护士的观点都有较大转变,尽量不使用止痛药 必要时 围手术期的镇痛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性化镇痛,4,、疼痛可控制在无痛或微痛的,5,、患者疼痛评分达,4,分能主动报告护士,6,、实现了疼痛控制无空白阶段,医生护理病患模式转变,认 识认 知,35,人性化护理,护患关系和谐,36,带动护理科研,发表文章,1,、王峻,李靖忠,段宝凤等,.,改进三测单在创伤病房疼痛记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国际护理学,.2011,30(5):743-746,2,、王峻,廖鹏,车美华等,.,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738-2741,3,、侯丽莉,王峻,张艳华,.,规范化疼痛教育对创伤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8):9294,4,、侯丽莉,王峻,.,个体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待发表,科研基金立项,1,、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基金立项,疼痛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及创伤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应用研究,2,、省教育厅基金推荐立项,疼痛评估新方法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37,存在问题,多发伤、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疼痛控制有待研究及提高,疼痛记录不能实时反映疼痛程度及性质,疼痛评分只是按病人的主观评分进行分级,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专业技术含量不高,还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医护人员对疼痛的认知还远远不够,38,研究展望,保持目前国内围手术期镇痛领先的成绩上,将疼痛控制范畴扩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痛治疗,急性疼痛专科护士培养及考核,生物反馈法及疼痛评估、控制,个体化的镇痛方案,39,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继续走下去,关注术后疼痛,妙手更仁心,!,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