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佛教礼仪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3354474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佛教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二节 佛教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二节 佛教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节 佛教礼仪,一、佛教,2,佛教礼仪,:,人员与组织,节日与仪式,教规与修行,礼节与禁忌,昌圣法师 李娜昌圣法师出家前,俗名李娜,是驰名我国流行乐坛的着名歌唱家。她演唱的,青藏高原, ,嫂子颂, ,好人一生平安,等歌曲激情充沛,质朴感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至今传唱不衰。 李娜出家后,中国乐坛少了一个真正的歌者,佛国添了一个虔诚的信徒,3,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答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或,“,佛祖,”,。,佛教是最古老的世界性宗教,目前佛教在全世界仍有较大的影响,,全世界的佛教信徒达,3,亿多人,。,佛教,经典,是,大藏经,,佛教的,标志,是法轮,佛教的,教义,是,“,四谛,”,,即,,苦、集、灭、道,,是佛教各派都承认的基本教义,,“,谛,”,即,“,真理,”,的意思。,“苦谛”是说人的一生到处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苦。,“集谛”指人受苦的原因。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将愿望付诸行动,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灭谛”是说如何消灭致苦的原因。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道谛”是说如何消灭苦因,消灭苦因就得修道。这四谛构成了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指导教徒定心修行。,5,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传入我国便不断与我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形成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北传佛教为大乘佛教,由古印度传入我国后再传入日本、韩国、朝鲜,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藏传佛教(喇嘛教)流行于西藏地区和蒙古族等我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相信佛的转世轮回,对,“,活佛,”,敬若神明。,称谓,习俗对剃度出家的佛教徒称,“,和尚,(,僧,)、,“,尼姑,”,(尼),对不满,20,岁的僧尼称,“,小沙弥”,、“,沙弥尼,”,教外人可尊称“,师傅,”,“,师太,”,。,对,不出家而遵守戒律的佛教徒称,“,居士,” 、,“,护法,”,或,“,施主,”,;,寺庙中专门掌管佛教事务的还有“,方丈,”、,“住持”、“执事”、“知客”,,教外人可尊称,“大师”、“长老”、“高僧”,或“,法师,”。,6,1,、佛教人员与组织,一、佛教的产生,时间地点,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古印度,社会背景,种姓制度,婆罗门,掌握神权、精神贵族,刹帝利,掌握政权、军事贵族,吠 舍,被统治阶级,首陀罗,无任何权利,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前,486,),种族名称,明珠,比喻圣人,释迦族的圣人,悉达多,乔达摩,名,姓,吉祥、到达目的的人,汉译为“成就者”,其他称谓:,佛陀,(浮屠、浮图、佛驮)觉者、知者,世尊,(原婆罗门教的尊称)具众多功德、利益世间,为世所尊,如来,(如:如实、真如、绝对真理) 如实之道来、开示真理者,四月初八,佛诞日,摩诃波奢婆提夫人,梦象受孕,七步莲花,姨母抚育,出游感苦,夜别妻儿,夜渡凡尘,削发更衣,六年苦行,牧女献糜,树下静悟,魔女炫媚,众魔败阵,佛教的起源,据说,,魔王恐释尊成佛后于己不利,便率魔女、魔军将悉达多团团围住,软硬兼施,全都失败。,释尊成道日,汉传佛教定为农历十二月初八,即俗称,“,腊八,”,。,右图:佛教四大圣地之一,释迦摩尼成佛处佛陀伽耶(或称菩提伽耶,今印度比哈尔邦之格雅略北)的金刚宝座塔。,大悟成佛,十二月初八,成道日,佛陀收徒,双林灭度,二月十五,佛涅磐节,释子、释氏,生处塔:迦毗罗卫国(今尼伯尔南部地区)林微园中,成道塔:在古印度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境内),善胜道场元吉树下,转法轮塔:在古印度波罗奈国(今瓦腊纳西城地区),涅槃塔:在拘夷那国(约今印度联合邦迦夏城地区)力士生地秀林双树间,六根:,根,,能生之义。以能对外境产生感知,认识,,所以叫做,“,根,”,。根有六种:,一、眼,能见色者是。以能对色而生眼识,故谓眼根。,二、耳,能闻声者是。以能对声而生耳识,故谓耳根。,三、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对香而生鼻识,故谓鼻根。,佛教常识几点,四、舌,能尝味者是。以能对味而生舌识,故谓舌根。,五、身,能感触者是。以能对触而生身识,故谓身根。,六、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对法而生意识,故谓意根。,此六根,又有,“,六受,”,、,“,六入,”,、,“,六处,”,等名。,六尘:,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槃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四、味尘,,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五、触尘,,触,即着也。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及纱衣上服等,,是名触尘。,六、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于心中存留,五尘影像,,,是名法尘。,六根清净:,即六种感官与外境相对时,不于境中生起,喜欢,或,不喜欢,之念,就是对种种外境无动于心,但心中了了分明。这在佛教中是相当高的境界。,六根不净:,即对境生心,为境所转。从这一点来说,凡夫莫不如此。,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四大皆空:,是指地水火风等四种物性没有永恒性,没有自主性,是因缘条件和合而存在。,四大不调:,是指身体健康受损。,三藏,佛教的典籍,三藏是佛教典籍之统称,按内容划分为,经藏,律藏,论藏,。,经,是关于修行方法的一类典籍,诠释,“,定学,”,。如,地藏经,、,金刚经,、,弥陀经,、,法华经,、,华严经,等,有佛说的,也有佛弟子说而得到佛陀认可的。,三宝:,佛、法、僧,称为三宝。,佛:,就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圣人,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法:,是指释迦佛等圣贤所说与著述的一切佛教典籍,如,法华经,,,金刚经,以及种种律典与论典等。,僧:,就是指传承与弘扬佛法的出家人,出家人中有,贤圣僧,与,凡夫僧,之别。,贤圣僧:,就是那些修行有一定成就,达到,“,圣位,”,或,“,贤位,”,的境界的人。如我们近代的弘一法师,太虚大师等。,凡夫僧:,就是修行功夫还不够,还达不到圣位贤位,还有很多习气毛病的出家人。,虚,云,老,禅,师,印,顺,导,师,弘,一,大,师,能,海,上,师,四、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最基本的最具概括性的教义就是四个字,:,苦、集、灭、道,。,这四个字在佛教中称为“,四谛,”,也就是四种真理。,苦谛,,是指人生现状来说的,佛教认为人生现状是苦的,具体来说有八种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佛教中有八苦交煎之说。,分析人世间种种痛苦的道理叫做,“,苦谛,”,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34,(,1,)教规:,佛教教规因教派不同而不完全一样,但基本教规相似,包括,(,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听歌舞、不睡高床、不着彩衣、不蓄财宝、过午不食共,10,种根本戒律,教徒一旦破戒就失去了在寺院修行的资格而要被逐出教门;,二、佛教礼仪,35,a.,披剃,:,佛教徒的出家仪式,即,剔须发、披袈裟,教徒从此开始了与世隔绝的修行生活;,(,2,)修行,36,b.,威仪,:佛教徒的仪态规范。即,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教徒必须时刻规范和保持自身良好的举止姿态,以避免因举止轻浮而破坏了佛教的威信与尊严。,c.,法事、功课,:佛教徒的礼佛活动,如,早晚课诵(暮鼓晨钟)、供佛、绕佛;,d.,拜忏,:佛教徒的忏悔仪式;,e.,斋戒,:佛教徒过午不食和素食;,f.,朝山,:佛教徒到名山大寺进香拜佛;,37,顶礼(五体投地),39,g.,合掌礼,:,也称,“,合十礼,”,,是佛教徒的一般见面礼节,表示对佛的由衷感谢,此外,参拜高僧时行跪拜礼,拜佛时行,“,顶礼,”,,即,双膝跪地、手肘着地、头顶叩地或面部接触尊者的足部。,坚实合掌,虚心合掌,莲华合掌,金刚合掌,佛诞节,:佛教纪念佛祖,诞生,的节日,也称,浴佛节、泼水节、花节,(日本)。节日期间,佛教寺庙要举行斋会、放生等活动,民间要举行泼水、赛龙舟、花车游行等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成道节,:佛教,纪念佛祖,悟道成佛,的节日,民间也称腊八节。根据牧羊女献乳糜供佛的传说,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煮粥供佛的活动;,涅磐节,:佛教,纪念佛祖,逝世,的节日,“涅磐”是佛教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寺庙要举办诵经法会,民间要禁食、禁歌舞以示苦修。,41,三、,佛教节日,与仪式,盂兰盆节,七月十五,浴佛节,四月初八,进入佛教寺庙时以靠左行为礼,忌居中直行;,以仪表整洁、举止安静为礼, 忌喧哗吵闹、敲打钟鼓、触摸经书、指点佛像,甚至将荤腥食品带入寺内;,烧香拜佛时以单数为礼,忌双数;,与僧尼交谈时忌谈论其他信仰与宗教;,43,四、佛教礼节与禁忌,多少重,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说:,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像牛粪,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吃茶去,稽首天中天,,毫光遍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八风吹不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著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东坡惭愧不已。,除却心头火,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宗臬:,慢慢再说吧!,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禅师开玩笑的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