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上传人:da****ge 文档编号:243064311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 品德发展与培养,雷峰精神,如果雷峰救了人,能否主动要求“求表扬”,其助人行为是否打折?,近日,,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却被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社,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大妈的女儿得知此事,在网上发帖质疑老伯的救人目的。,(,2010,年,8,月,1,日,京华时报,),“被救者感谢登报都不过分,但讨出来的,味道就差了。”,“如果做好人好事做到这个份上,还是值得大家来学习的榜样吗?”,八十岁老人救人,人格素质绝对高尚。俺非常敬佩,应该弘扬,赞扬。,“,挟尸要价”的启示,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为救溺水儿童壮烈牺牲,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竟然漫天要价,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如何看待这些事件,产生怎样的感受,做人,VS,做某种人,第一节 品德的结构与形成,一、品德与道德的涵义,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2001,年,9,月,20,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人民日报,,,2006,年,3,月,5,日,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道德,人类十个最基本的美德:同情、责任、友谊、勤劳、勇气、坚毅、诚实、忠诚、自律,美德书,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反映内容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内容全面,品德是一种,个人现象,,内容只是道德的一部分。,方式、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社会道德以,传统、公德和舆论,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整个社会关系有维持和调节作用。,品德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表现出来,对个体的品德行动起支配和调节作用。,制约因素的差异,道德发展受,社会规律,支配,品德不仅受,社会规律,支配,还受个体,心理、生活活动规律,的支配,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社会道德风气和家庭环境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非常复杂,它是多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整体。,迄今为止,人们在对品德心理成分的划分上意见并不一致。,影响较大的是“四因素论”。它将品德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阶段。,1.,品德的心理成分说,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品德,(一)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四 因 素 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道德行为的动力,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个体品质的外在表现和形成标志。,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品质教育的最终目标,道德行为的五个层次,非道德行为,自我中心性行为,依从传统惯例的行为,良心主义行为,理性利他主义行为,由林崇德(,1989,)提出:三个子系统:,1.,深层心理结构(道德动机:利他动机,Vs,利己动机) 和表层心理结构(道德行为方式 ),2.,心理过程与行为活动系统(知情意行),3.,心理活动与外部活动关系,(,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2.,品德的心理结构说,章志光(,1990,)提出:,生成结构,:,是指个体从非道德状态过渡到开始出现道德行为或初步形成德性时的心理结构,。,执行结构,:,是指个人在道德性生成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有意识地对待道德情境,经历内部冲突、主动定向、考虑决策和调节行为等环节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及其结构。简单的道德性向品德形成过渡的一种形式 。,定型结构,:是指个体具有品德(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具有品德(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3.,品德功能结构说,(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三)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三、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方法为,对偶故事,法,通过研究儿童对对偶故事的,道德判断,来探究他们所依据的,道德规范,。,A,有一个小女孩玛丽,她想使母亲高兴,于是替母亲剪衣服,因为不能很好的使用剪刀,把衣服剪了一个大洞。,B,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在她母亲外出时拿剪刀玩,因为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刀,结果把衣服剪了一个小洞。,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他律水平(,10,岁之前),道德判断具有强烈的单纯的尊重准则的倾向,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自律水平(,10,岁之后),公正判断的以公平不公平、公道不公道为标准,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二)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儿童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海因兹偷药”,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他花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1,赞成,反对,阶段:避罚服从取向阶段,如果你让你的妻子死掉,你将会有很大的麻烦。受到谴责和调查,不该偷,将会被送近监狱,即使,跑掉也会不得安宁,担心被抓,前习俗水平,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2,赞成,反对,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如果抓到可以还药,即便从监狱出来,还有妻子,算不了什么,会被判刑,出来后妻子也死了。妻子得的是绝症,不用受到谴责。,前习俗水平,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3,赞成,反对,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偷药,没有人认为你坏,不偷就是没有人性的丈夫,将永远没有脸见人,药剂师和其他人都认为你是坏人,会给你和家庭带来耻辱。使你没脸见人,习俗水平,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4,赞成,反对,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如果有责任感的话,就不会害怕,如果不履行对妻子的责任的话,将永远会有犯罪感,绝望中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直到进入监狱。将会为自己不诚实和破坏法律而感到罪恶。,习俗水平,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5,赞成,反对,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这样做虽不正确但应该得到辩护,不能因为一个人感到绝望就允许去偷,动机好但并不能说明手段正当,后习俗水平,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后,习,俗,水,平,6,赞成,应该去偷药,因为人类生命的尊严必须无条件地得到考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二)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水平:前习俗水平(前道德阶段),阶段:避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水平:习俗水平(因循阶段),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水平:后习俗水平(原则水平),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阶段,1,:,避罚服从阶段,。个体以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以为任何一件事只要被惩罚了,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服力量本身就是价值。,阶段,2,:,相对功利阶段,。个体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开始知道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是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的。,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水平二,: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阶段,。个体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为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照这种要求去做。对行为的是非善恶,开始从行为的动机入手来进行判断。,阶段,4,:,遵守法规阶段,。这时个体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规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个人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的义务。由于情、法、理三者有时难以兼顾,这一阶段的学生判断善恶常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只要违反了规则,并且给他人带来了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好的。,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判断好坏时,认为只有兼爱的行为者才是道德的,错误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动机是好的而减轻对其责难的程度。但并不因为动机良好而将其错误的行为也看成是正确的。,阶段,6,:普遍原则阶段,。以人生的价值观念为导向,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正义、公正、平等、尊严等等这些人类最一般的伦理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行为完全自律。,9,岁以下的儿童大多使用第一二阶段的推理,青年和成人使用第三四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的推理,10%,的少数人在,20-25,岁后才能达到后习俗道德水平(社会契约取向、良心或原则取向)。,(三)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观察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也成为替代性学习或模仿学习,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而引起的行为变化。,暴力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班杜拉攻击模仿实验,研究者把儿童带到一个幼儿园相似的房间里,室内有花、图片等物品,还有一个充气娃娃,儿童可以在房间里自由玩耍。,一组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一个成人榜样走进来,对充气娃娃,敲打、辱骂,,,表现出攻击行为,。,另一组儿童在玩耍过程中,成人榜样,没有做出攻击行为,。,结果发现,看到成人榜样打充气娃娃的儿童也表现出形同的攻击性行为。,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个体注意到榜样的行为,获取有关的信息。,2.,保持过程:,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表象保持起来。,3.,运动再现过程:,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调整行为以做出正确的反应。,4.,激发动机过程:,通过强化激发和维持行为。,第二节 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培养,一、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内因,遗传因素,生理学因素,外因,学校,家庭,社会,遗传素质的影响,遗传素质既给品德发展设置了某种内部限制,又给品德发展提供了某种倾向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说谎、偷窃、违纪、对抗长者、攻击人等表现。成长后情感肤浅而冷酷,脾气暴躁,自我控制不良,对人不坦率,缺乏责任感等。,攻击特质中约有,50%,的变异来自基因的影响。,智力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是有关系的,尤其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聪明的儿童在行为动机的道德判断上的得分都比智力中等儿童的高。,遗传素质不仅是品德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而且也是品德发展的潜在因素。,但是,遗传素质不是品德本身,它不能决定品德的内容和发展水平,只提供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般可能性。,生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已经发现人脑中有一个真实的“道德罗盘”,它可以指导人们评价他人的行为。“道德罗盘”区域就位于右耳后部的大脑中,当我们考虑他人行为属于行为不端还是慈善之举时,大脑中的“道德罗盘”就会变得异常活跃。,相关实验,在一个情境中,一名男子明知一座桥有安全隐患,还让女朋友过这座桥,女友侥幸没有出事。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志愿者不能接受男子行为。,另一个情境中,两名女孩参观化工厂喝咖啡时,甲让乙帮忙在自己的咖啡中放些糖。乙从一个贴有“有毒”标签的瓶子里舀出白色粉末。甲喝咖啡后安然无恙,因为那些白色粉末的确是糖。,我们是否接受这些行为?,但在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志愿者倾向接受男子和乙的行为。整体测试结果显示,,志愿者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变得能够接受那些不负责任或故意伤害别人但结果没有造成伤害的行为。,他们变得接受那些没有造成伤害的企图害人行为,不接受那些好心但结果不好的行为。,(二)现实环境的影响(外部影响因素),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条件。它包括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状况、人际交往、社会思潮的影响等等,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这个外部条件,使品德在遗传素质上提供的可能性逐步地变为现实性,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催化的作用。,1.,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2.,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3.,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1.,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品德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学校教育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班集体对学生品德的影响,良好的集体道德品质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能改造品德不良的学生。,学校舆论、风气的影响,班风好的班级,学生的人格特征较为完善。,校园文化对学生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文化水平的影响,教师的影响,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成长影响力最大占到,64.8%,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拉女士从社会各阶层招募了,3000,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一般人,谈话进行到,10,分钟后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开始说谎;,但是,如果谈话者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那么,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开始说谎。,她说:“高等教育使一些人的词汇量大增,也使他们更有信心进行欺骗。当然这种谎言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姑且称之为无伤大雅的谎言,但这些人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善诡辩,说的话也更似是而非。”,2.,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家庭特征的影响,家庭规模的大小、对孩子的溺爱与专制,(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家庭是否健全,(,58,的品德不良少年来自缺损家庭,而且 双亲不和比双亲不全影响更坏。父母长期的 敌对争吵会使子女心理产生严重的焦虑、多 疑或神经质,甚至引发人格障碍。),家庭的,良好气氛如和睦温馨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父母的表率作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儿童品德的形成。,3.,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社会风气的影响,道德的形成,青少年所在社区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亲身见到的现象、听到的传闻,耳濡目染着他们的身心,这些来自于直接观察的信息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有着更大的影响。,欺骗实验,责任分散效应,道德的形成,我们让参与者在,5,分钟内完成,20,道数学题,每答对,1,道题可以获得,50,美分。,普通组参与者,的,答题纸被收回,并评分,结果是参与者平均答对,4,道题。,实验组参与者,在答题结束后,,答题纸被立即粉碎,,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可能知道参与者究竟答对了几道题,参与者就可以通过撒谎来得到更多的钱。,结果是实验组声称自己答对的题目的平均数为,6,道,比正常组,高出,5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欺骗幅度为正常值的,50%,。,如果在实验开始前要求参与者,审视自己的诚信准则,(,如要求参与者签署诚信声明,),,则,欺骗行为能够基本杜绝,。,如果答对题目的,回报是扑克筹码,,随后,能够兑换成相应的现金,,那么平均欺骗幅度就,会增加一倍,以上。,在,受到诱惑,时,大部分人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诚实,。,即使,没有被发现,的可能,大部分人也不会变成一个疯狂的说谎者,人的良知会对行为,有所限制,。,当欺骗的,直接目的与现金分割后,欺骗幅度就会大大增加,。非现金交换会极大地刺激人的欺骗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了操纵股价、虚假报表、关联交易等犯罪行为。,1964,年的一天,美国众多媒体相继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在美国纽约市的一天晚上,凯蒂在她经验的曼哈顿酒吧营业结束后返回公寓。,当她下车朝公寓方向走去的时候,她遭到一个持刀男子的恶意袭击。那男人刺了她数刀,她大喊救命。一个邻居在窗口大声警告那男子:“放开这个女孩”。歹徒正欲逃走,但,后来他又返回,来将热娜娅击倒在地,再一次刺杀她。,女孩继续呼救直到最后有人报警。警察接到报警后两分钟便赶到现场,但热娜娅当时已经死了,袭击者也不知去向。,袭击行为持续了,35,分钟,。警察在调查这件事时发现,,公寓周围共有,38,个人目睹了这一袭击事件,但最终只有一个人报警。,一对夫妇把两把椅子移到窗前,为的就是观看这一暴力事件。杀人犯也一直没有抓住。,如果有一个人能早些向热娜娅伸出援助之手的话,她也许就可以幸免于难。但是此时人们看到的却是对痛苦的冷漠。难道人们移居到拥挤的大城市里来,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爱人之心吗?,按照我们通常认为的观点,在一件突发事件发生后,旁观者越多,当事人就越可能得到帮助。,正是由于观看事件的目击证人太多,从而降低了个体提供帮助的意愿。,3.,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民族文化的影响,在一些观念上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标准,中国人的性格,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道德价值观变迁研究,中国人的性格,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在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中,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性格。,史密斯以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他为中国人归纳了,20,多种性格特征,有褒有贬。,讲究礼貌 仁爱之心,孝悌为先,缺乏公心,缺乏同情,缺乏诚信,三十年中国道德价值观变迁,20,世纪,80,年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8,种道德价值观念的排名顺序依次是,真诚、平等、利他、尊老、集体、责任,报答、律己。,20,世纪,90,年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依次为,守法、勤俭、友善、诚信、爱国、明礼、自强、团结、敬业、奉献,21,世纪初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前,10,位的最有价值的道德目标是:,责任心、爱国、孝顺、正直、宽容、守信、诚实、上进心、集体精神、自尊,。,前,l0,位的最无价值的道德目标是:,虚伪、阴险、毒辣、残暴、势利、失信、无耻、自私、挑拨、下流,。,对道德价值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但个人本位倾向明显,物质利益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多样化,该项目由黄希庭教授主持,对我国青年的价值观进行了横跨,30,年的持续研究。,道德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在道德目标价值上,,男生,比女生更看重,“守信”、“集体精神”,,,女生,比男生更看重,“正直”、“诚实”、“上进心”,;,在道德效果价值上,,男生,比女生更看重,“精神文明”、“社会有序”,,,女生,比男生更看重,“自我愉悦”、“带来共鸣”,,,而且,,男生,比女生更反对,“伤害集体”、“扰乱人心”、“影响秩序”,,,女生,比男生更反对,“彼此憎恶”、“人心相离”、“使人烦恼”,。,男大学生更加重视道德在社会、集体和秩序上的作用,而女大学生则喜欢从个体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理解道德。,道德认识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培养,二、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认识的培养,道德评价的发展特点,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评人到评己,从片面到全面,道德认识的培养,促使学生获得道德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教育者言行一致),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道德情感的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每个年级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级水平,随年级的递增,高级水平逐步增加。,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即一三年级之间道德情感水平之间的差异较显著,而三五年级之间的差异没有如此显著。,学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表现是义务感最强烈,荣誉感次之,良心和爱国感再次之,幸福感体验最差。,道德情感的培养,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道德情感的内容更为丰富并有明显发展。,道德情感更具有自觉性。,道德情感仍然不稳定且难于自制。青,晓之以理,以知育情,引起共鸣,以情育情,处之以境,以境育情,导之以行,以行育情,舆论强化,集体育情,道德情感的培养,9,月中旬,吕教授的钱包被偷了!钱包里有,2000,多元现金、身份证、老人优待证和两张自己的名片 。,一个多月后的,10,月中旬,吕教授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正是被盗的钱包,财物证件等都在 。,11,月,10,日,吕教授又收到了一封奇特的信件 ,信中写道:“吕先生:我偷了你的钱包,看了你的名片,也听了别人对你送名片的乙(应为议)论,我才知道自己的次(应为罪)恶,”“,我(受)生活所迫,受人梭(应为唆,编者注,下同)使,干了一段时间坏事,象(像)一只死老鼠,一个多月来我都很难受。我用了你一百多块钱,以后我会想办法还你,但说不准时间”,署名是“一个没有面目的人”,写信的日期是“,10,月,28,日”。,“可能是受了我钱包里那名片的影响吧!”吕教授解释说,他的名片上有两首赞美乘车让座者的诗,其中一首是,朋友:你做得真棒!,。他认为,就是这两首小诗的内容感动了小偷,让他在心灵上有了“转化”!,朋友:你做得真棒!你把座位让给他,我要真心把您夸;,一夸您的人品好,二夸您有好爸妈;,人人都把您来学,神州开遍文明花;,文明花啊文明花,开了千家开万家。,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意志的三个阶段,决定阶段:,这包括确定目的、动机斗争、选择方法,最后做出决断;,树立信心阶段:,主要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最后确立目的的正确性和可达到性;,坚持恒心阶段:,恒心是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的保证。,道德意志的培养:,明确意义,确立动机,提供榜样,培养自制性,坚持性,果断性,自我教育,道德行为的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发展特点,少年道德行为规法,没有青年巩固、成熟度有差异,少年常产生偏激和不计后果的行为,直到青年期才会产生稳定和可靠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的培养(,P131,),道德行为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用行为塑造机制培养道德行为,激发道德行为动机,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动的条件,榜样的示范,老师将学生扔到垃圾桶的半个烧饼捡出来当众吃下,一天早晨,师大附中补习班理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上自习时,他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向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进行例行检查。张老师突然发现教室门口的垃圾桶里扔了半个用塑料袋包着的饼子,他立即将饼子拣起来问道:“这是谁扔的?你们没经历过困难日子,不知道粮食的可贵。”当张老师的问话没人回答后,张老师做出一个让全班同学震惊的举动,他说:“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就吃了”。然后,张老师就要将饼子放进口中。就在这时,那位扔饼子的同学站出来,并冲上讲台阻止老师。一位在场的同学告诉记者:“张老师和那位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人一半将饼子吃了。”,下午,记者趁,下课,的间隙采访了事发班级的同学,学生们向记者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一位学生一连用很负责、很认真、很敬业来表示对张老师的看法。她说,张老师已,60,多岁了,曾担任过师大附中的教导主任,做事很仔细;但张老师也很幽默,经常和同学们开玩笑,像爷爷一样和蔼可亲。记者随后让班里的同学将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写出来。一些同学在写感受时低声哭泣,他们大多以“震撼”、“沉重”、“影响一生”来形容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老师初衷:言传身教让学生节俭,下午,记者见到了正在上课的张老师,在得知记者来意后,他说:“这不是什么大事,没什么,没什么。” 自己,1960,年参加工作,当时正是全国困难时期,所以知道粮食的可贵。早上的事发生后,他告诉学生要懂得七个字:,做人、求知、上大学,。首先做人是最主要的,其次是求知,短期目标是上大学。,记者问:您的这一举动达到预期目的了吗? 张老师:达到了,从他们给你们打电话就可以看出这件事感动了他们,而且那个学生对我说了对不起,这就说明这件事对他们还是很有影响的,我想他们以后不会再浪费粮食了。,本章内容回顾,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内因(社会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学因素),外因(学校、家庭、社会),道德品质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