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评剖析报告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3063322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评剖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评剖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评剖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评剖析汇报,*,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评剖析汇报,目录,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基本条件,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专业概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于,2006,年,是我院,2009,年,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胶东半岛乃至山东省的机械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系全日制三年制高职专业,目前在校学生共,616,人。本专业,2010,届毕业生共,173,人,初次就业率为,100%,,位于省内同类专业前列。,本专业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烟台,面向全省,培养制造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实施“,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专职教师,23,人,兼职教师,13,人,建有校内实训室,18,个,校企共建实验室,3,个,校外实习基地,18,家。,拥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了,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本专业还积极与人事及社会保障部门通力合作,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年参加各类技能鉴定超过,500,人次,毕业生双证书毕业比率超过,90%,。,目录,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基本条件,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背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2,、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分析,3,、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1,、人才培养目标,2,、人才培养规格,一、专业设置与定位,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入世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东省是制造业大省,尤其是胶东半岛正发展成为新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已成为山东经济发展中贡献最大的产业部门。,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1),专业人才岗位群分析,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2,、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分析,根据我们对上海通用东岳汽车、胜地汽配、大宇造船厂等胶东地区知名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本专业岗位群主要涉及到设计、工艺、制造、维修等几个方面。,(1),专业人才岗位群分析,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2,、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分析,机械零件测绘设计、二维绘图、三维绘图和造型设计等岗位。,设计岗位群,工艺岗位群,制造岗位群,维修岗位群,生产现场管理、加工工艺编制、质量检测控制等岗位。,普通车床和铣床、数控车床和铣床、加工中心操作等岗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岗位。,(2),专业人才未来需求数量预测,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2,、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分析,2007,年烟台地区人才需求总量达,8,万多,其中机械类人才需求占,13.8%,;,2008,年,需求,9,万多,比上年增加工作岗位近万个,其中机械类人才需求占,13.2%,;,2009,年人才需求总量达,10,万个,其中机械类人才需求占,14.1%,。,机械工程系本着服务于胶东制造业,为社会培养“懂技术、能生产、会工艺”的现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目的,于,2006,年成功申报了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招生数量迅速增加,毕业生遍布齐鲁大地,供不应求。仅从,2009,届毕业生来看,在合资企业就业的占,38.5%,、国企占,24.5%,、民营企业占,27.7%,、事业单位,7.1%,、其他,2.2%,,专业对口率达,85%,以上。毕业生薪酬情况见下表。,表,2-1,毕业生薪酬分析,薪酬水平,1500,以下,1500-2000,2000-2500,2500,以上,毕业生比例,18%,23%,36%,23%,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3,、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现代机械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控制与技术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1,)具有使用计算机计算、辅助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能力;,2,)具有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的能力;,3,)具有机械产品生产一线的工艺实施和技术管理能力;,4,)具有对机械产品和机械设备的检测与维护的能力;,5,)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设备电气维护的应用能力;,6,)具有工艺装备设计和工艺规程编制的能力;,7,)具有数控机床使用、维修与改造的能力;,8,)具有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的能力;,9,)具有操作特种加工设备的能力;,10,)具有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4,)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马列主义理,论基础,政治敏锐力较强;,5,)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勇于克服困难;,6,)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在前期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三年内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成胶东领先、面向全省,成为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精品专业,为下一步建成山东省的精品专业奠定基础。,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二、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总体规划,具体实施,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通过校企合作,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岗位需求,专业与企业合作,教学与生产结合,依据工作过程确定教学顺序,以生产性实训为主线,按照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路径,能力梯次递进,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向员工角色的逐步转变。,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1,、,2,学期,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见习与认知教育,并完成公共课程、简单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第,3,、,4,学期,学习较复杂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在校内完成机械加工专项技能训练,并引入真实产品进行生产性实训,使学生达到中级,(数控),车工,、中级数控工艺员水平。,第,5,学期,学习复杂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区域性典型产品为载体进行机械制造类的综合实训,使学生达到高级(数控)车工、高级数控工艺员水平。,第,6,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强化。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实现真题真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促进学生就业。,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录,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基本条件,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3,人。,45,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学历,10,人(,43%,);,高级职称,3,人(,13%,);,中级职称,6,人(,26%,),;,初级职称,14,人(,60%,),;,双师素质教师,15,人(,65%,),;,兼职教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专业教师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教学基本条件,一、师资队伍建设,1,、教学团队结构,近四年主持教育教学改革课题,9,项,其中两项为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年 均公开发表论文,篇;,专任教师,60%,具有企业一线经历;,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工作经历。,一、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2,、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本专业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订了符合本专业实际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引进吸纳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等院校副教授共,6,人,改善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年龄及职称结构和水平。,一、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3,、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基本条件,二、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学院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投资,800,多万,购置了较先进的计算机、机加工设备、电加工设备、数控设备,逐渐形成了贴近企业一线的职业氛围和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机加工实训车间,钳工实训车间,数控实训车间,液压气动实训室,目前拥有数控加工实训车间、机械加工实训车间、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等,18,个校内实训场所,实训开出率超过,85%,。,电力拖动一体化室,机电一体化室,电工电子与维修一体化室,数控仿真一体化室,钳工车间,教学基本条件,CAD/CAM,一体化室,三、校外实习教学条件,通过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企业一线工程师、技师指导实际工程,问题,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互为补充。,通用东岳实习基地,教学基本条件,上汽变速器实习基地,胜地刹车盘基地,东星首钢实习基地,序号,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作者,主编,/,参编,是否校行企合作编写,参与编写的行业企业名称,是否规划教材,1,SolidWorks2008,基础与实训教程,北京出版社,2009.8,常芳,参编,是,烟台昭阳,烟台宏田汽配,是,2,Solid Works 2008,基础与实训教程,北京出版社,2009.8,迟乾洲,参编,是,烟台昭阳,烟台宏田汽配,是,3,工程制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王志随,参编,否,4,工程制图习题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王志随,参编,否,5,软件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陈涌,参编,否,6,机械设计基础,北师大出版社,2008.7,魏彦波,参编,否,序号,教材名称,参与编写的,行业企业名称,使用时间,使用年级,使用效果,1,数控车削编程,烟台胜地汽车,2010,二年级,良好,教学基本条件,四、教材与图书资料,目录,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基本条件,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改革重点在于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在对工作岗位群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从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打破学科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提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构建以“任务载体”为中心,以子任务或项目课体为主体,以实训车间为实施地点,以工艺、生产管理工作流程为主线的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管理,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课程体系设计模式如图所示:,教学改革与管理,1,、构建“任务驱动”课程体系模式的核心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行业调研,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定位,人才规格,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图,4-1,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改革与管理,2,、“任务驱动”课程体系构建思路,通过对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分析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构建专业课程结构的总体思路:教学项目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岗位工作分析;项目课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教学项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典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覆盖面。,将行动领域转化至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设计学习情境,构建课程体系,企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分析,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至相关行动领域,教学改革与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化表,序号,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1,零件工序检验,产品质量检测能力,2,零件成品检验,3,工艺规程校对和修改,车间组织管理能力与加工工艺能力,4,车间工艺现场指导,5,工艺装备设计,通用、专用机床夹具设计能力,6,车间工艺装备调试、维护,7,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8,电控制设备安装、调试,9,机械设备日常运行与维护,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能力,10,电控制设备日常运行与维护,11,轴类零件车削、磨削加工,结构零件机械加工能力,12,套类零件车、钻、镗加工,.,.,.,.,.,35,.,.,.,.,.,.,.,.,.,.,教学改革与管理,专业学习领域实施方案,序号,学习领域,基准学时,备注(行动领域),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机械工程语言,56,108,机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2,钳工实习,60,零件机械加工能力,3,机械零件,56,112,机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4,机械加工实训,60,结构零件机械加工能力,5,公差与技术测量,26,产品质量检测能力,6,三维实体建模,64,机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7,液压与气压传动,64,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能力,8,电工基础,64,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能力,9,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32,机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10,数控加工实训,60,30,精加工结构零件数控精加工能力,11,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装备,120,82,结构零件机械加工能力,12,机床电气控制,60,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13,CAD/CAM,技术,90,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能力,14,数控编程与加工,64,60,结构零件数控编程能力,15,数控机床故障分析与维修,52,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能力,16,顶岗实习,720,序号,学习领域,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2,学习情境,3,学习情境,4,学习情境,5,学习情境,6,学习情境,7,学习情境,8,1,机械工程语言,平面图形练习,AutoCAD,操作基础、绘图环境设置与图层管理,轴测图的画法练习,二维图形绘制与编辑,三视图及轴测图的绘制,组合体的模型测绘,三视图及轴测图的绘制,综合应用举例,文本与尺寸标注,装配图的画法,.,图块与图案填充,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减速器测绘,机械图样的绘制,2,钳工实习,钳工基本操作训练,锤子件钳工制做,凹凸锉配件训练,3,机械零件,理论力学基础,材料力学基础,常用机构,挠性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轮系,机械连接及螺旋传动,轴系零部件,4,机械加工实训,机械加工入门安全知识,车床的基本操作,车外圆、端面的基本操作及刀具刃磨,车外沟槽、切断的基本操作,车圆锥的基本操作,车三角形螺纹的基本操作,5,电工基础,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及三相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安全用电及电工测量,半导体二极管及整流电路,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6,机床电气控制,交流电动机基本控制方式的设计与安装,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交流电动机典型控制方式的设计安装,7,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钢的热处理,铸造工艺方案分析与实训,焊接成形工艺方案分析与实训,锻造成形工艺方案分析与实训,8,三维实体建模,草图绘制与草图特征,零件的建模,曲线与曲面,零件装配与生成工程图,教学改革与管理,9,公差与技术测量,外圆与长度测量,键槽尺寸及形位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0,液压与气压传动,CA6140,型车床液压传动系统,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拆装,YCSA,液压传动演示试验台液压系统,QCSA,单面气体传动实验台气压传动系统,11,数控编程,轴类零件的加工,成型面零件的加工,盘、套类零件的加工,螺纹零件加工,子程序、宏程序,12,数控加工实训,数控车床操作,数控铣床操作,13,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装备,机械制造过程,机械加工工艺系统,金属切削过程,常用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机械制造工艺,孔加工夹具的设计,铣削加工夹具的设计,14,CAD/,CAM,技术,数控车自动编程与加工,五角星造型与加工,鼠标造型与加工,连杆造型与加工,可乐瓶底造型与加工,15,数控机床故障分析与维修,数控机床的维护,数控机床的调试、检验,数控机床典型故障的排除,16,顶岗实习,产品质量检测,车间组织管理与加工工艺指导,通用、专用机床夹具设计,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结构零件机械加工,机械设备维修,数控设备维修,机械产品设计,教学改革与管理,本专业共设,16,项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共,86,项,教学改革与管理,3,、课程内容的重构,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该岗位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尽可能地直接明确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等要求,打破传统学科课程及其体系的束缚。,依据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进行有效衔接。,课程内容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要注意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相结合,将通识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更好的就业,并能适应岗位的迁移。,贴合岗位能力,衔接职业技能,反映最新技术,培养综合素质,教学改革与管理,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案例教学,启发、提问式教学,现场教学,邮件、论坛、在线答疑等网络手段,设计、实践兴趣小组,将技能鉴定纳入到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教学改革与管理,三、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基地是联接教学、生产的纽带和桥梁,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平台和窗口。在学院党委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突出生产性教学,与行业专家共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基础类、制造类、数控类、机电类等,18,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这些实训设备完全已具备教学、培训、教科研和生产服务“四位一体”的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比列大幅提高达到,30%,。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模拟了真实的企业工厂环境,邀请烟台机床附件厂车间主任参与车间管理,努力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管理氛围,并在学习情境中融入“,5s”,管理要素。,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数比为,1,:,1,,对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实践内容、能力考核详细计划,体现了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特色。,教学改革与管理,四、产学结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建立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在增加校外实习基地数量的基础上,拓展实习基地的功能,规范实习管理,注重实习实效,并通过技术革新、企业职工培训、教师下厂锻炼等使企业和学校强强联合,形成运行良好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建立了校外“产学结合”基地,我们先后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胜地汽配、东星首钢、通岳汽配等十几家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协作关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建立适应“产学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产学结合”模式的实施,使教师实现了“三个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理论型向技能型的转变),从而在我院建立了一支适应“产学结合”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通过产学结合,有力促进招生就业工作,由于坚持走产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专业的设置和定位很好地适应了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为学院的招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改革与管理,五、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制订教学质量管理标准,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质量保障体系;重视过程监控,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创建评价,反馈,调控“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监控机构,,建立监控体系,制订质量标准,,强化保障措施,依托评价系统,,规范评价过程,强化反馈机制,,实现动态监控,目录,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基本条件,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人才培养质量,由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科学,教学条件完善,课程体系合理,教师素质高,教学监控措施得力,从而保证了学生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各门课程考试及格率都较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学生在机床操作、钳工、电焊工、数控编程、工艺、三维造型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并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明显提高。,通过校内外的生产实践和聘请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使得学生接受到了实际生产方面的熏陶,了解、熟悉了实际的生产环境和要求,提高了职业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自身对教学的方式、方法等都非常满意 。,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学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本专业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学生都在毕业的前一个学期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就业协议。学生基本上都进入了经济效益好、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单位,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学生任职于山东东岳汽车、上汽变速器、大宇造船厂、东星首钢、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博源科技等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公司,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张臣,男,06机械1班,现为东岳汽车工艺技术员;,孙国栋,男,06机械2班,毕业后在埃姆康环保技术工作,业绩突出,现为技术科副科长;,耿华锋,女,06机械1班,毕业后在通岳汽车配件担任技术骨干;,调查显示,还有部分同学好学上进,已经被公司派送国外留学继续深造,如:张均泰同学,现在被公司派去日本研修深造。,几年来,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信度越来越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报考本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近两年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了,90%,。,目录,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基本条件,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专业特色,TEXT,依托“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优势,瞄准专业核心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突出生产性实训主线,创建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按照从企业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重构重组课程标准制订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课程建设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思路,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1,、“能力梯次递进”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创新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3,、突出真实工作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共建的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为平台,根据专业特点,开发并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又掌握加工过程技能,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凸显真实工作情境,配置真实加工设备、加工真实产品、完成工作任务,实行现代企业流行的,5S,管理,工作现场学生自己动手为自己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实训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现代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遵章守纪、严格要求的风气和习惯。,目录,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基本条件,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主要问题,尽管本专业大部分的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也有了一些企业工作、实习经历,但教师参与企业工作、积累实习经历的人数还不足以深化、充实专业实践课程的内涵,与深化和拓宽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本专业教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对高职教育特色的理解、把握和创新实践需要加强,教材建设也显得比较薄弱。,教学改革实践的合作意识不够强,校际、系际在科研教改方面交流、合作及优势互补等方面都做得不够。,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科研教改,能力有待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有待提升,。,存在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加强与相关院校联系,交流办学体会、开展学术交流,加快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加强科研教改工作,提高科研教改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子,申报省级、国家级课题,争创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尤其要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力争两、三年内出版系列机械制造专业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工学结合的实践计划,并监督执行,两、三年内使,90%,的专业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整改措施,我们将以改革的精神,科学的态度,饱满的热情,继续探索高等职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