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243058421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6.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一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一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1,区域地理环境包括两个方面:,(,1,)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矿产资源等方面。,(,2,)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数量、素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等方面。,前者的差异必然导致后者的差异,因而,比较两地的差异应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入手。,2,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基本含义,区域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主体,工业化阶段,高效综合发展,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南方北方差异,西部大开发,经济联系,东西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3,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4,一、区域的主要特征,(一) 概念,(a),:,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5,(,二)、区域的主要特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边界、异同、特色、联系),6,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7,解答此类题要确定区域的含义和地理位置,再结合具体区域去认识和记忆其主要特征。方法指导如下:,规律技巧总结,(1),图像归纳法认识区域的主要特征。,(2),用歌诀法记忆区域特征:区域有界线,内部似相连,优势特色显,区间互相连。,8,考能联动提升,考点一,区域特征的形成和区域划分,1,区域特征的形成,区域的众多特征中,最重要的是相似性,(,整体性,),、差异性和联系性,(,开放性,),三大特征,形成分析如下:,9,10,强化专练,1.,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位于东部沿海南部 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水稻土 水田 水田耕作业,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 旱地耕,作业,A.B.,C.D.,11,解析,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受海洋影响大,表,现出较强的海洋性特征,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发达。同时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三角洲上河网密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以水田耕作业最为发达。,答案,B,12,方法突破,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区域的基本属性,没有整体性也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区域划分,区域整体性、差异性是区域划分的基础,根据不同的指标差异可划分成不同区域。如我国的不同区域划分为:,指标,区域划分,自然要素,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西部经济带,13,学以致用,1,结合我国四个不同的区域:客家方言区、东北地区、华北平原、浦东新区,完成,(1),(2),题。,(1),上述四个区域的概念,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A,B,C,D,14,(2),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黑、吉、辽同被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是,(,),A,两者的位置相邻,地理特征一致,B,便于统一规划布局,C,从区域的整体性上看,两者在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相似性,D,从区域的开放性上看,东北地区的产业向蒙东转移,15,解析:,第,(1),题,客家方言区是根据语言划分的;华北平原是根据地形划分的。第,(2),题,蒙东和东北三省在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似性较强。,答案:,(1)C,(2)C,16,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变式训练,1,(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区土壤盐渍化普遍,B,(2),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C,17,(3),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到 B从到,C从到 D从到,B,18,【,解析,】,由图中所给的纬度可以推知,在秦岭,淮河以北,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再结合经度判断,,为鄂尔多斯高原,,是黄土高原,,是华北平原,,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大部,,为长江中下游及江南丘陵,,主体为武夷山地区。,【,解析,】,第,(1),题,,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分别是:区土地沙化严重;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区春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广大;区红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地区洪涝严重。,故答案为,B,第,(2),题,,各区水文特征表现为:、地区河流水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大;、地区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故答案为,C,19,【,解析,】,第,(3),题,,在我国的深秋季节“落叶纷飞,满目金黄”说明为落叶阔叶林;“树木葱郁,山清水秀”说明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重隧道”说明穿过了东西走向的山脉,符合条件的为秦岭。,故答案为,B,20,(2010,福建四地六校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A,B,C,D,B,C,21,【,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第,2,题,,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其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22,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 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 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2,类型: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地 域,乡 村 地 域,城 镇 地 域,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产业活动,联 系,大,小,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23,项 目,形 状,结 论,农 业,交通运输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4,.,影响因素,:,24,三、区域的产业结构,1,、概念(,a),:,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25,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a),:,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26,3,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关系,区域发展前期:,农业为主,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区域经济发展较高时期:,第三产业比重最高,27,反之,可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28,3,产业结构差异的表现:,1,、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3,、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区域经济达到较高的水平后,,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9,1,、读下表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统计数据,回答问题。,1,)根据所给资料分析,三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是( ),A.b,、,a,、,c B.a,、,c,、,b C.a,、,b,、,c D.c,、,b,、,a,(,2,)三个地区中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是( ),A.a B.b C.c D.,三个地区都是,C,A,30,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该省区在,10,年间( ),A.,第一产业比重加大,B.,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比重缩小,D.,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2.,该省区最可能是下列四省中的( ),A.,吉林,B.,青海,C.,广东,D.,山西,D,C,31,图,1-2,表示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1-2,,完成,7,9,题。,7.,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之比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C.15.524.560.0 D.37.624.537.9,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 B. C. D.,9.,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 B. C. D.,D,A,C,32,1.2,区域发展阶段,33,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学点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34,区域的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2.,工业化阶段,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35,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态,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传统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稀少。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36,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状态,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二、工业化阶段,(b),37,38,39,项目,内 容,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状态,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40,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特征比较,区域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交通和信息网络,开放程度,整体发展状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一产为主,二产迅速上升,三产为主,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不均衡加速发展状态,高水平均衡发展状态,41,巧学易记,网络法记忆区域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42,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由此看出,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43,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44,划分标准,:,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发程度,45,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北京除外,),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暂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而这三个省区都临海,),46,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地带,西部,中部,东部,范围(省级行政单位,暂不含港澳台),划分依据,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宁、甘(陇)、青、,新等,10,个,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较差,薄弱,低,较低,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等,9,个,较优越,较薄弱,较低,较低,优越,雄厚,较高,高,47,(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48,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较低,较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较高,较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迅猛的发展,49,2,产业结构差异,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西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重型产业为主,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南轻北重,东轻西重”,50,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图,1,17,,,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部地带的,1/3,,而西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相当于东部的,1/6,,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5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地带,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工业结构,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密度,相对滞后,较快,较低,较高,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较低,较高,较低,较高,较小,较大,52,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程度,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时间,对外开放程度,外资吸收能力,较晚,较早,较低,较高,较弱,较强,53,东早西晚,东高西低,对外开放的差异,54,考点,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1,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55,区域,影响因素,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自然,因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为主,自然资源,水热资源、生物资源、石油、煤炭丰富,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丰富,56,区域,影响因素,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较高,较低,科教水平,发达,欠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地,经济,因素,发展基础,发展早,基础好,发展晚,基础差,产业结构,较合理,不合理,交通运输,状况,交通便捷、海陆联运方便,交通通达度差、,交通不便,57,2.,对外开放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58,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自然因素,地形,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气候,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低,高,科技、教育和文化,低,高,对外开放程度,低,高,59,影响因素,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经济因素,发展基础,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交通运输状况,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60,影响因素,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其他因素,地理区位,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民族心理,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国际化程度,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61,二、南方与北方,通常是针对,_ _,地区而言,以,_ _,一线作为分界线。,阅读第,20,、,21,页内容,理解南方和北方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气候、地形、自然资源、限制性因素、面临问题等方面。,东部,秦岭淮河,62,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红壤、砖红壤,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钙质土、黑土,63,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工业生产,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以公路、铁路为主,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较早,开发程度高,64,综合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位置,约,32,34N,以南,约,32,34N,以北,地貌,丘陵、低山为主,平原、高原为主,气候,1,月均温,0,0,无霜期,8,12,个月,3,8,个月,积温,4500,8000,1600,4500,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年降水量,800mm,以上,800mm,以下,干湿地区,湿润地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65,综合理论界线: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水量,大,小,水位变化,小,大,含沙量,小,大,结冰期,无,有,自南向北渐长,土壤,红壤、砖红壤,棕壤、黑土、钙质土,植被,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66,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的,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区、市)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广西自治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10+2+3,),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地理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政府政策扶植;社会环境优良;西部有潜在的广阔市场。,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意义,(,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西部大开发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优势,三、西部大开发,6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分析和重要措施:,规律技巧总结,68,有利,条件,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条件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一些加快发展的经验;,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潜力大;,西部地区的人民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69,不利,条件,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低,重点,措施,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依据;,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开发的动力,70,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71,(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b),经济合作的内容与意义,人才,资金,技术,管理,资源,能源,劳动力,72,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南方有余,北方不足,南水北调,能源资源,西部丰富,东部不足,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缩小南北差距,缩小东西差距,(二),资源跨区域调配,(b),73,(一)南水北调,规划出“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意义: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74,东线,调水源地,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都,),附近。,线路走向,主要解决,华北,缺水的问题,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一路向北经隧洞后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经济南到烟台、威海,可调水量,大,源地水质,差,对环保要求较高,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北送,(,耗用大量电能,运营成本高,),,黄河以北可以顺地势流北流。,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好,可利用已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建设成本低,.,连接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75,中线,调水源地,近期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线路走向,主要解决,华北,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经过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调水量,较大,源地水质,较好,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地形较复杂,工程量较大,(,建设成本高,需要时间长,);,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北方,(,运营成本低,),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以后还可利用三峡水库。,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76,线路,西线,中线,东线,调水源地,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线路走向,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秦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上自流到京津,利用大运河提水北送,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然后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经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至济南、烟台、威海。,可调水量,较小,较大,大,源地水质,最好,较好,差,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形复杂,工程量大,虽然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现有配套设施,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较好,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77,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阻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m,。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地形复杂,工程量大,。,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差,可利用的设施少,西线,调水源地,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线路走向,解决,西北,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可调水量,较小,源地水质,最好,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华北,西北,78,有利影响,P27,活动,增加调水区经济发展后劲,,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环境问题,东线工程,长江口出现咸潮;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线工程,移民搬迁;影响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西线工程,目前处于规划阶段,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明朗,采取对策,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返回,79,(二)西气东输,主体工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的天然气输送至,上海,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站场最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管道工程。,80,思考:,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等,81,思考:,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82,西气东输除了上述主体工程外,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西气东输的意义:,(第,27,、,28,页),83,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极大程度上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省区基建、商运等的发展潜力,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东部地区各省市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极大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但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84,对东部:,缓解能源不足。加速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减轻铁路压力。,对西部:,使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85,(三)西电东送,含义: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原因:,1,资源分布的不平衡,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意义:会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86,北线,:,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红水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水流量大,;,红水河又位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同时进行梯级开发,因此水能丰富,南线,:,将贵州、云南、广西沿红水河流域的,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中线,:,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主要水电站有二滩、葛洲坝、三峡),87,3.,西电东送,方案:,88,(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量大、周期长,对调出、调入区的地理环境有明显影响。,以煤炭为例:,调出区:煤炭资源减少、地面发生沉降、产业层次偏低,调入区:大气污染、废渣处理,有利影响是,,,不利影响可以,。,三、产业转移,89,(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公用事业费用等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导致产业转移,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也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机电、,IT,、化工等行业,加速产业化步伐(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地区便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在边远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90,我国某电冰箱生产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集团产品开始在国内销售,以后产品逐渐销往国外,目前已经在数个国家投资办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回答,12,题,1,、影响该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B,、动力,C,、原料,D,、资金,2,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仍然保持在国外的生产布局,是因为这样仍利于,A,、利用廉价劳动力,B,、降低能源消耗,C,、降低产品运输成本,D,、提高管理水平,3,、,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这主要是因为,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A,C,A,91,5,、表示的现象将对,B,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激活市场,带动,B,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B.,增加就业机会,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C,、使,B,地区同类工业部门受到严重冲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D,、促进,B,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和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4-5,题。,4,、箭头若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箭头的含义,A,、资金、技术,B,、劳动力,C,、工业制成品,D,、资源,A,C,92,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据此完成,6-8,题。,6,、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A.,海运方便,B.,市场潜力大,C.,研发力量强,D.,生产成本低,7,、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地,B.,接近市场,C.,接近研发中心,D.,接近国际航空港,8,、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类供应商的是,A.,化工厂,B.,食品厂,C.,电子元件厂,D.,家具厂,D,B,C,93,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回答,9-11,题。,9,推动该公司从阶段,1,发展到阶段,4,的最主要动力是,(,),A,占领市场,B,靠近原料地,C,获得廉价劳动力,D,保证能源供应,10,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重要的方式是,A,设立工厂,B,设立销售代理商,C,设立销售部,D,设立研发中心,11,若该公司采用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甲,最可能的原因是,A.,该产品技术含量高,B,躲避贸易壁垒,C,甲国交通通达性高,D,消除消费文化差异,A,C,B,94,(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产业转移同样会给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地理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环境;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和扩散。,项目,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发展阶段,低级阶段,工业规模较小,对环境的破坏不大,重化工阶段,工业规模迅速扩大,“,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高科技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对环境的不理影响又趋于减小,区域产业发展过程,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过渡,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缩小,产业地域分布,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95,1.,南水北调,方案比较:,P26,阅读:了解三条线路的水源地和受水区,以及各线路的优势和劣势。,96,线路,东线,中线,西线,调水源地,受水地区,源地水质,施工难度,现有配套设施,长江下游扬州段,丹江口水库及三峡水库,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天津,山东,北京、华北,黄河上游,变好,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地势较复杂,但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地形复杂,工程量大,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可利用设施极少,97,有利影响,对受水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缺水问题,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止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环境问题,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水文情势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线工程,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调水原则,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生态环境问题。,98,2.,西气东输,方案:,99,100,(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转移,(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原因和影响,产业转移(,b),101,考点,2,产业转移,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102,产业转移,典型案例,迁出区,迁入,优势,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技术、资金、管理经验是优势,产业的迁出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市场广大,促进内地地区发展的同时,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103,产业转移,典型案例,迁出区,迁入,优势,影响,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劳动力成本高,市场有限,造成机电、,IT,、化工等行业大规模转移到大陆,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04,产业转移,典型案例,迁出区,迁入,优势,影响,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迁出区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发达地区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以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部平衡,105,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迁移的原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沿海地区原料和和动力价格,工资与地价,公用事业费用提高以及环保要求提高,企业为降低成本,开拓市场。,转移的影响:,106,(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原因、意义,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较低的土地价格,对台商有很强的吸引力。,对大陆的意义: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也经常发生。,107,108,【,真题,2】(2011,海南,),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2),题。,109,(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A,研究,B,设计,C,零部件生产,D,组装,(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D,B,110,【,思维过程,】,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与,W,汽车公司最初的合作是将该公司产品的零部件进行组装,故,D,项正确。第,(2),题,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并不属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是为了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而非扩大新车型产量和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故,B,项正确。,111,晋煤外运的线路,类型,线路,东西,运煤通道,通往东北,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通往,华北,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南北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