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的鉴别与考证(课件)

上传人:guoc****ang 文档编号:243056982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料的鉴别与考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史料的鉴别与考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史料的鉴别与考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授课教师:临沂师范学院历史系 童贤彬,历史科学概论,第一节史料的搜集,一、史料及史料的种类,二、史料搜集的方法,、确定选题和史料的搜集范围、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搜集史料,、分类搜集法,、追踪搜寻法,、通过调查、采访收集口碑资料,、注意从考古发掘中搜集新史料,、通过平时读书和阅报积累资料,三、史料辨伪的方法,、明代胡应麟,四部真伪,的辨伪八法与梁启超的辨伪十二条公例,四、史料校勘的方法,、如何校勘,()依据善本,辅之以其他佐证,()注意校勘的方法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第六章 历史研究的方法,第二节 史料的鉴别与考证,认识史料鉴别与考证的重要性,了解历史文献中伪事产生的原因。,掌握考辨史料的方法,通过一定的例证,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考辨、运用史料的能力,明确史料考辨的要求、目的,防止为考证而考证,为历史研究奠定基础,。,教学目标,一、史料鉴别的重要性,正确真实的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条件。,史料鉴别不但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史家的基本功。,教学过程,辨伪法,先,辨伪书,次辨伪事。伪事与伪书异,伪书中有真事,真书中有伪事也。事之伪者与误者又异,误者无意失误,伪者有意虚构也。,梁启超,教学过程,二、伪事产生的原因,伪事,的,产生,主要的根源在于史家的社会历史观和所处的阶级、社会地位的局限性,。,原因一,有些史实虽非伪,而很多存在言之过当者。,原因二,子,贡,云:“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 其原因在于“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王充语),,有些史料皆有“真迹放大”之弊。,伪事,的,产生也有由于传闻 失实,或史籍难稽,记忆失真而造成的。,原因三,伪事,的,产生和史家著述旨趣、品德、学识等方面也有直接关系,。,原因四,教学过程,三、伪事考证的方法,伪事考证方法1,求源法,:,考证史实,要追寻史实的来源。一般讲,同样内容的史料,要优先选择时代最早的记载。,反证法,:,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即 梁启超所喻“以矛陷盾”。,伪事考证方法2,旁证法,:,利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依据,对其中一史实加以他证或补证,达到考证史事的目的。,伪事考证方法3,理证,法,:,前代的事未必皆有记载,或原本有记载而现在已亡失或消毁,找不到任何证据,需要以学理作为判定是非的根据。,伪事考证方法4,四、考证史事应注意的问题,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充分吸收前人考证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既博又专,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考证中,应联系社会现实,充分重视史学的社会功能,善于抓住主要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为考据而考据。,教学过程,思考练习,:,1,、史料鉴别的重要性?,2,、考辨伪事的方法?,附参考书目:,1,、,廿二史考异,钱大昕,2,、,十七史商榷,王鸣盛,3,、,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4,、,观堂集林,王国维,5,、,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葛懋春,请多指教!,2002 . 5 .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