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243056781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一轮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一轮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考试说明原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宋明时期,明清之际,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李贽,“,异端”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君主批判思想,儒学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成熟),确立正统思想地位,儒学创立和发展,形成,儒,、墨、,道,、法各家,春秋:孔子创立儒学,战国:荀、孟发展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争鸣、一统到教义化,2,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经济:,政治:,阶级:,文化:,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其原因有,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改变了学在官府局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A,B,C,D,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宇宙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政治思想:,“,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中庸思想。,保守性,民本思想,(核心),教育方面:,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开创私人讲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目标,:,“,成人”, “君子”,全面发展。,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教学内容,:,“,六经”。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的教材。,(,2007,广东,,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的思想是,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下列两图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东西方著名 的思想家。伏尔泰在孔子石像下写下了:,“,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世界也如此。,”,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A,孔子思想中具有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暴力的因素,B,孔子思想具有民主性,C,儒家所宣扬的,“,仁政德治,”,与,“,开明君主制,”,有共同之处,D,孔子思想的某些内容符合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需要,早期儒学:孔子(春秋),4,孟子,的主张: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主张。,荀子,的思想: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思想内容;他强调“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儒家,5,早期儒学:,孔子、孟子、荀子,孔子(春秋),孟子(战国),荀子(战国),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足食,民信之,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彻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09,海南)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08,山东),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孟子,荀子,告子,苏格拉底,A.,B.,C.,D.,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日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B,C,D,6,道家 (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学派,代表,主张,地位(影响特点),道家,老子,“,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主观唯心),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非道教,东汉);,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庄子,齐物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推崇勤政,追求实际功利,,代表小生产者利益,,不被统治者重视,(,08,上海,,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2008,重庆,,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10,年浙江卷),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0,年山东文综,9,题),“,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主要学派及其主张,7,学派,代表,主张,地位(影响特点),道家,老庄,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战国),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即“法”、“术”、“势”),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儒家,春秋:孔;战国:孟子、荀子,(,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4,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主要学派及其主张,8,9,10,11,墨子讲逻辑学主要是“三表法”,即“本”、“原”、“用”。“本”是上考历史;,“原”是下查百姓耳目的实闻实见;,“用”是考察政令的实际效果是否对国家和百姓有利。,12,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儒学,继道家之后,形成一个新的以儒生为主的学派;,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说:以讲授经书、礼乐见长的教师,即被称为“儒”。孔子便是一位教师。,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使其成为显学,自成一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早期儒家思想,特点:,1.,诸子中的一派,人数众多,影响很大;,2.,但是得不到大多数诸侯的支持;(时代?),3.,与道家相比,强调,“,有为,”,;,4.,与法家相比,强调周代的礼乐文明,凸显文化的保守性。,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13,如何理解道、儒、法、墨各家学派的阶级属性及核心主张?,阶级,派别,代表人物,评价,评价,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儒家,孔子,核心思想,“仁”、,“礼”,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4,新兴,地主,阶级,儒家,孟家,主张实行,“仁政”,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法家,韩非,张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主张,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15,小生,产者,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任人唯,贤,过俭朴生,活,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16,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17,二、儒学的兴起,1.,罢黜百家,(,1,)为实现文化的“一统”,促进政治的“一统”,局面,汉武帝认可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的主张,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2,)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思想,,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正统,18,2.,太学的出现,(,1,)汉武帝创办了,,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其,中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意义: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太学,19,思想主张,1.,“儒学独尊”,“春秋大一统”,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发挥儒家,仁政,思想,4.,“三纲五常”,作用,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加强君权,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为人处事标准,天,=,君,忠君,君权,中央集权,统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专制,。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神学外衣。,(,2009,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要求君主施行仁政,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A,B,C,D,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大一统,(,10,年天津),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20,儒家学说为何到汉代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中,儒家学说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2,)西汉建立后,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发展,了儒家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汉武帝时期重用儒生,确立察举选才制度,兴,办太学等,使天下文士都学习儒家经典,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21,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的社会地位有何变化?,(,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剧变,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仁政,反对苛政,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潮流。儒学遭到冷遇,未受到重视。,(,2,)秦始皇完成统一,以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派为统治者所不容,遭到沉重打击。,(,3,)汉武帝推行大一统,董仲舒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统治的正统思想。,(,4,)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使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同时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22,(,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A,、,B,两项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思想;,D,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23,(,2009,海南),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解析,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独尊儒术”,等,主要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体现,故,A,项最,佳。,A,24,1.,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2.,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 。,儒学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原因,1.,儒学属于,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在以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代化时期,儒学不可能仍然占据社会主流的地位,不可能成为社会价值系统的标杆。,2.,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的传播和广泛的认同。,儒学近代以来逐渐边缘化的原因,25,儒学的现代化,1.,可能性:,(1),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者,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承载者之一,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锻造者、推动者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重要构成之一,儒学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儒学是可以和现代社会相融的 。,(2),从历史上看,儒学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就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并能够与时俱进。,2.,必要性:,可以用儒家价值理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比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之类。总之,用儒学的合理成分去感化社会,引导社会,升华社会。因此儒学有其现代化的必要性。,26,1.2009,年,7,月,5,日新疆事件之后,四,川大学对在校学生发行了约束您,自己,自我完善与和谐人际关,系构建,一书,以加强和谐社会,思想教育。先秦时期的下列哪,些思想与本书的主题相一致(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政在得民,C.,兼爱、非攻、尚贤,D.,制天命而用之,解析,四个备选项中都隐含着民本思想。但只有,A,项,强调的是加强个人修养,故选,A,。,A,27,2.“,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人”、“人人”、“人,我”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长幼有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A. B. C. D.,解析,维护的是等级制度,属于教育理念,,故排除,答案选,B,。,B,28,3.,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重大影响。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孟子的思想具体是指( ),山东邹城孟子亚圣庙,A.,制天命而用之,B.,人性本善,C.,民贵君轻,要实行“仁政”,D.,加强集权,防止人民反抗,解析,四个备选项中只有,B,、,C,项是孟子的主张,结合题干强调统治者要推行体现基层群众利益的政策才能长治久安的关键信息,,C,项最佳。,答案,C,29,4.2009,年,7,月,14,日上午,温家宝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列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仁者爱人,B.,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C.,老子,“,大一统”,君权神授,D.,墨子,兼爱、非攻,解析,“大一统”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主张。,答案,C,30,5.,2009,年,7,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爆发了受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暴力犯罪事件,,造成,184,人死亡,,1680,人受伤,这种行为违背了,以下哪些原则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三纲五常,C.,有教无类,D.,以德治国,解析,结合,75,事件对他人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威胁可知,,A,项最佳。,A,31,6.,这三幅图不能反映的观点是 ( ),A.“,无为而治”,B.“,法治”,C.“,仁政”,D.“,非攻”,D,32,7.,阿南看到一则连环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 ( ),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解析,材料强调“人之初,性本善”、“礼仪教,化”,符合孟子的观点。,A,33,8.,右图是帝王祭孔图:,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更成为“千古帝王师”,关键是因为( ),A.,孔子的理论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孔子及其学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C.,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D.,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解析,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统治思想,受,重视与否关键是看其能不能有效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答案,B,34,9.,下图为孔子教育学生的想像图。作为大教育,家,孔子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A,35,10.,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汉初的政治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36,1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就是 ( ),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解析,克己复礼是要恢复周礼,是一种等级名分,制度。这有利于统治的稳定,故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B,37,12.,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对材料的理解可知:甲,为道家,乙为法家,丙为儒家,丁为墨家。儒家,思想最主要的主张是提倡“礼”和“德”。,C,38,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社会建立精神价值体系,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39,40,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1,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42,三教图,“,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43,背景: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4,45,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程,颐,朱,熹,程,颢,46,47,48,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49,程朱理学,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50,程朱理学,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文公文集,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四书章句集注,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51,程朱理学,材料四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二程遗书语录,方法论:格物致知,52,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一次吗?,53,程朱理学,材料五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朱子语类,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54,55,56,D,57,B,58,阳明格竹,59,60,陆王心学,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守仁,答顾东桥书,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61,陆王心学,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思想核心:“致良知”,62,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63,陆王心学,材料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知行合一,64,赏花,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朱熹说:“天生的。”,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世界本原,同:世界的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活学活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65,中国传统道德中包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见贤思齐的自律精神,以及勤劳俭朴、自力更生、诚实守信等等,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道德遗产。,66,A,67,B,68,(,2009,江苏,),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D,69,(,10,年广东卷),“,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70,(,10,年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71,(,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72,(,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