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尘*** 文档编号:243001580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传染病学总论,1,Spanish Influenza 1918-1919,Estimated deaths: 20-50 million,2,3,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疫情波及全球,200,多国家与地区,中国累计报告病例,12.8,万,死亡,800,余人,4,传染病学概念,传染病学:,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临床学科。,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朊毒体、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和螺旋体。,寄生虫:原虫、蠕虫,5,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感染又称传染,(,infection),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病原体,是指感染人体后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6,感染过程,大多数病原体与宿主不适应,产生不同的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感染过程的主要因素:,人,病原体,环境,发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免疫功能,7,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病原体被清除,入侵病原体,被消灭、被清除。,不出现疾病状态,不引起传染病。,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8,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没有组织损伤,没有症状、体征,生化检验改变不明显。,病原体可被清除并保留免疫能力。,临床最常见,9,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引起机体病理生理与病理组织改变,,出现特定临床综合病征,典型表现,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结局:,痊愈;病原携带;慢性化; 死亡。,10,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病原体在人体继续生长、繁殖,外排。,没有症状,可成为,重要传染源,。,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急性与慢性携带者(,36,月以上),HBV,感染,6,个月以上为慢性携带者,11,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入侵后被局限,长期潜伏,不足以引起隐性感染;,机体不足以清除病原体;,不向外播散病原体,;,等免疫功能力下降而致病。,1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invasiveness),入侵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各种病原体侵袭力大小不一。,直接侵入钩体和钩虫,定植因子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黏附作用,HIV,流感病毒,13,毒力,(,Virulence),毒力:毒素和毒力因子,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外毒素:与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引起特定病变;如白喉、破伤风和肠毒素。,内毒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起作用。以,G-,杆菌的脂多糖代表。,14,数量,不同的疾病致病所需菌量不一,如伤寒,10,万个,痢疾仅,10,个菌体可致病。,同一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变异性,因环境或遗传因素发生变异,如流感病毒、,HIV,、,HCV,。,15,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机体的免疫应答对疾病的表现和转归起重要作用。,免疫应答,:分保护性免疫应答和促进病理生理改变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两类。,保护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变态反应均为特异性免疫应答,。,16,感染过程中的机体免疫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作用:外部屏障,如皮肤粘膜等,内部屏障,,如血脑屏障等,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干扰素,17,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对抗原特异性识别产生的免疫,属获得性免疫;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感染后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 属于主动免疫:,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介导,),18,感染过程中抗体的作用,体液免疫主要通过产生,抗体,(,Ig,),起作用,抗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外微生物。,Ig,可分,5,类:,IgM,IgG,IgA,IgE,和,IgD,IgM,最早出现,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随后出现,持续较长时间;,IgA,主要存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IgE,主要作用于入侵的寄生虫。,IgG,最,常见,,IgM,用于,早期诊断。,19,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一、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传染病发生与发展过程有一定阶段性。,发病机理阶段性与临床过程阶段性,,一般是相吻合的,有时也不同步。,发生与发展的共同特征:,入侵门户,入侵部位,适当,病原体定植生长 繁殖引起病变,如,破伤风经伤口感染。,20,机体内定位与扩散:,各种病原体的体内定位不同,如恙虫病及流脑等,排出途径:,排出途径与传染方式、,传染性有重要关系;,排出时间长短不一,与该传染病,传染期有重要关系;,不同传染病的排出途径不一。,21,二、,组织损伤机理,直接侵犯阿米巴原虫,毒素作用霍乱、白喉,免疫损伤麻疹、,AIDS,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热型、热程等,代谢改变,内分泌改变,22,第三节 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与转归的过程,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过程受两个因素影响:,社会因素,自然因素,23,一、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如: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染动物。,传染源类型不同在传染病中的,重要性不一,传染性有差异。,同一类传染源在,不同时期,传染性也不一样。,24,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以一定方式侵入,易感者,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一定相同,,同一传染病可以有不止一种传播途径。,25,空气、飞沫、尘埃等传播,(呼吸道),:麻疹,水,食物苍蝇,传播,(消化道):伤寒、痢疾,日常生活接触传播,:,EV71,感染,钩体病,虫媒传播,(节肢动物传播):登革热,血液体液,传播:,HBV,、,HCV,、,HIV,土壤传播,:病原体的芽孢、幼虫或虫卵等污染土壤。破伤风、钩虫、蛔虫等。,26,易感人群,人群易感性,(population,susceptability,),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该种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易感人群由易感者构成。,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个体。,27,人群易感性:指特定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易感性高低取决于人群中,易感者占的比例大小,受许多,因素所影响。,人群易感性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与 流行有重大影响。,28,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Natural factors),地理条件 气候因素 生态环境,自然因素对病原体与人体都产生影响,,与流行过程关系甚大。,传染病的地区性与季节性分布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尤其明显。,29,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与卫生习惯,社会保健制度,30,第四节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一、 四个基本特征:,具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有无病原体是确定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最根本的依据。,(,但不应作为唯一依据孤立考虑,),31,有传染性,(infectivity),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病原体,排出体外,经一定途径入侵,易感者,把疾病传染给别人。,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32,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al feature),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流行性,:按照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广度、强度,可以分为:,散发性发病;,流行;,大流行,(,世界流行,),;,暴发流行。,33,地方性:,地方性传染病:局限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的传染病。,(,外来性或输入性传染病,),季节性:,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季节性上升与气温变化、,虫媒的存在,人的状态有关,),34,感染后免疫,人感染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抗体。通过检测血清抗体可知其有无免疫力。,感染后免疫和疫苗接种一样属于主动免疫,其持续时间在不同的传染病有很大差异。如麻疹、乙脑可保持终身等。,35,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病情发展的规律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可分为下列几个阶段:,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功能,改变,直到出现临床症状的过程,。,36,前驱期,(,prodromal,period),从临床起病症状明显表现的时期。,起病缓慢的病者可有较明显前驱期;,起病急骤者,常无明显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该种传染病的特征性的临床综合病征,(,包括症状、体征与各种功能异常表现,),都充分地表达的时期。,37,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临床表现逐步消退,体内病理生理,过程与组织损伤正在调整、修复,,最终回复正常。,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许多传染病共同表现,热型:,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回归热等对诊断与鉴别有重要价值。,38,复发与再燃,弄清几个概念:再感染、重叠感染、,复发、再燃、后遗症,复发:进入恢复期后热退一段时间,由于潜伏病原体再度繁殖,初发症状再现。多见伤寒等,再燃: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降至正常,又在发热。,后遗症: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长期未能复常者。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39,发疹,(rash, eruption),许多传染病发病过程出现皮疹,皮疹,(,外疹,),,粘膜疹,(,内疹,),形态: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玫瑰疹;,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先后次序,形态改变,出疹天数:,风水红花莫悲伤,40,皮疹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有些疾病的皮疹,,对诊断甚至有决定性价值。,肝、脾、淋巴结肿大,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作用,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反应,出现充血、增生,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41, 毒血症状,:病原体代谢产物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等。严重者有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呼吸循环衰竭等,有时发生肝肾损害,表现为肝、肾功能异常。,42,传染病临床类型,按照传染病临床过程的长短、轻重及临床特征,可分为若干临床类型,有助于诊断确立,判断预后,合理治疗与流行病学分析。,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典型相当于中型或普通型,非典型则可轻可重,极轻者可照常工作,又称消遥型。,43,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早期诊断有利于患者的隔离和治疗。,传染病的诊断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资料:,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及其检查资料,44,一、临床表现,详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检,了解起病经过主要症状与体征,,过去的疾病情况与有关的材料,,寻找一些有诊断价值的体征,对诊断十分重要,。,45,二、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诊断中占有重要价值。,如:发病地区、季节、年龄、,职业、接触史、周围人群中,类似病者、过去病史、,预防接种史、外出旅游情况、,当地近年疾病流行变迁状况。,46,三、实验室检查,病原体的发现与分离,,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检出,,对诊断的确立有决定性意义。,一,些辅助性的实验室检查,,对建立诊断也有重要的帮助,。,47,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便的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器官功能检查,),。, 病原学检查,病原体的直接检出;,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动物接种。, 分子生物学:分子杂交及,PCR,48,4.,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感染早期,抗体滴度很低,恢复期滴度显著升高,故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抗体阴转阳或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重要意义。,特异性抗原检测:诊断意义较抗体更可靠,常用技术:凝聚试验、,ELISA,、免疫荧光、放射免疫、非放射标记和流式细胞检测等,49,四、特殊检查,1.,内窥镜检查,:,菌痢、阿米巴痢疾等,2.,影象学检查:,肺结核和脑囊虫病,3.,活体组织学检查:,病毒性肝炎,淋巴结结核及各种寄生虫病等,50,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一、治疗原则,综合治疗,防治结合,病原(特效)治疗与,对症、支持治疗;,中西医结合,51,二、治疗方法,一般治疗,隔离,护理,适当的饮食,心理治疗等措施,对症、支持治疗,营养支持,减轻病人痛苦,保护与支持组织器官的功能,病原治疗,(,特效治疗,),:,针对病原体的,疗法,能清除病原体,可根治和控制传染源。,4.,康复治疗,5.,中医中药疗法,52,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必须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节,采取有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一、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传染源,及时作出报告;,早期处理传染源,(,隔离、治疗,),;,病原携带者的管理;,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检疫、隔离;,53,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甲类传染病,:强制性管理,鼠疫、霍乱及,SARS,、肺炭疽、人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等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上报时限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城镇上报时限,6,小时,农村为,12,小时,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24,小时上报,广东省乙类丙类报告时限,24,小时,54,二、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是许多传染病在预防 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措施:隔离和消毒,隔离种类,:严密、呼吸道、消化道、血液体液、接触、昆虫及保护性隔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55,三、保护易感者,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非特异性措施:改善机体免疫机能;,改善居住环境。,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预防接种:主动免疫(疫苗接种,),;,人工被动免疫,药物预防,个人防护措施,56,小结与提问,感染过程中的五种表现是什么?,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IgM,、,IgG,抗体的诊断意义?,甲、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