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

上传人:dja****22 文档编号:24300156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讲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9/13/2024,1,一、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提出,(一)中国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历程,1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现代化认识的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集体化加机械化,20世纪60年代 “四化”: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电气化,20世纪80年代 分为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提出的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不仅要依靠机械、通用技术,更要依靠科学,依靠生物工程、尖端技术;把农业的根本出路,从在于机械化,提升到了在于科学,在于生物工程、尖端技术。第二个重点,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关于如何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宏观环境、以及宏观领导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问题。,结论:农业现代化是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9/13/2024,2,2我国农业现代化时间进程总设计,预期历时“百年”。,按照邓小平关于“三步走”发展战略总设计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整个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时间表,是在21世纪的中叶,即从新中国建1949年算起,经历的时间大体上是一百年。,我国预计时间中,按农业现代化说,可以分为两段:现代化的启动阶段(不包括启蒙、酝酿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实施阶段。,启动阶段是指农业经济社会基础的变革,即从封建主义的经济社会基础变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基础。,实施阶段是指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温饱;小康;现代化。,温饱(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提前翻番,全国基本实现了解决温饱问题)“奔小康”(这一小康目标到2000年也基本实现)在实现小康,增强了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国力的基础上再推进的,2050年实现现代化。,9/13/2024,3,西方习惯把“现代化”称为“工业化”。工业化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或称产业革命),至今已历时200多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先后完成了工业化,也就是实现了现代化。但就联合国现有190多个成员国来说,完成工业化或现代化的国家还不足30个(如加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则不足40个)。这些国家,农业现代化同工业现代化的完成,总的说是相互依托、相互结合的;不过,一般的国家,其农业现代化要稍晚于工业的现代化。,以西方七国集团为例,包括它们进行农业经济社会基础变革的启动阶段的时间在内,其农业现代化所用的时间,大约是:英国200年左右,法国180年左右,意大利180年左右,美国150年左右,日本120年左右,加拿大120年左右。它们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大体是在20世纪的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美、英在40年代,日本、加拿大在60年代,法国在70年代,德、意在80年代。,不过,尽管举世公认这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但是它们其中没有一个国家自己宣称已经完成了农业的现代化。这表明,农业现代化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一个动态性的目标,其内容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的。,9/13/2024,4,3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渐进式”“三步走”战略。,温饱(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提前翻番,全国基本实现了解决温饱问题)“奔小康”(这一小康目标到2000年也基本实现)在实现小康,增强了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国力的基础上再推进的。,党中央对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已作出新的决定,即把50年左右实现现代化的这一大步,规划为新的“小三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2020年再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步,到2050年前后,再比2020年翻两番,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农业以及整个国家的四个现代化。这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是个充实、丰富和新发展。“小三步”战略具有历史意义。,9/13/2024,5,二是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不变。,中国农村改革,在80年代初期,建立起“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家庭承包经营。一条是不搞土地私有,一条是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这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至今坚持实行了27年(83-2010),经受了考验和检验,并且一步一步地得到稳定、完善和发展。,【到1982年底,选择实行包产、包干到户的队达到90%,基本上覆盖了全国。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正式概称为“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10月,中央正式决定重新建立乡政府(即废除了人民公社)】。,9/13/2024,6,三是依靠科技,发展先进生产力。,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中,逐步认识到并认真依靠了科技的伟力。实践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为改革开放的中国走上腾飞之路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从全国总体上讲,也是持续进步,实际上也是在不断上新台阶的。,四是搞活、开放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的农业。,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已经加强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引进来”、“走出去”以及跨国经营、到国外办企业等外向型农业经济,有很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将更加开放,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农业将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更广阔天地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大环境中实现农业的现代化。,9/13/2024,7,(二)未来40年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十大问题,一粮食安全问题,。,二土地保持和可持续利用问题。,三,农业的立地条件问题。,四现代农业要素有效供给问题。,五科技进步问题。,六农业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问题。,七农业农村融资制度问题。,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保障制度问题。,九农业多功能性问题。,十农业的国际“话语权”问题。,9/13/2024,8,一粮食安全问题,。,我国人均占有粮食只有385公斤,属于世界较低水平,粮食产量波动性大,区域性调整仍在艰难地进行。2009年与1998年相比,东部沿海地区6个省市粮食平均减产幅度40%(其中,北京-57%,浙江-49%,上海-48%,广东和福建-34%,天津-30%),减产2000万吨。粮食安全如何与工业化、城市化共同推进,如何与全国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相结合,提高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国家战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9/13/2024,9,二土地保持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关于土地问题,,首先看中国土地与人口关系。,最令中国人自豪的一句话叫做: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这里的两个比例数字直接说明了中国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中国土地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13亿人口以及将来增加的人口能够生存的目标,这就是中国国情所要求的一种保障。为此,在1996年中央提出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的人口和将来粮食生产的情况确定的一个目标。所谓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这样推算的,“人均粮食370公斤是一个生命得保障线,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基本满足食品消费的需要。中国目前粮食平均亩产320公斤左右,按此推算,人均所需耕地至少为1.15亩;由此,要确保目前及人口高峰期的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是底线。” (资料来源:央视国情备忘录)中国人口数量现实要求粮食总产量与人口的增长同步变化,这是个基本规律。这同样是中国基本国情所要求的,粮食的增长必然要求耕地面积的扩大或单产数量的提高,但是,我们看到中国要扩大耕地面积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只有从提高单产数量上做出极大地努力,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农业经济政策历来非常强调加强农业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科技、农业设备和粮种基因转化的原因。,其次看中国耕地质量。,根据国土资源部于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综合调查与评定,优、高、中、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呈现以下基本特征:,其一是总体偏低。其二是集中性。,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9/13/2024,10,第三看中国耕地的土壤质量。我国耕地的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耕地的水土流失。,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水土流失(30%),盐渍化沼泽化(18%)、沙化的耕地(5%),共计占53%。比如按现在的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专家们的结论是:一分天灾,九分人祸。这“人祸”就是:滥垦、滥牧、滥樵、滥挖、滥利用水资源。由于“五滥”,土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面积逐步扩大。,中国耕地面临的污染。,第四,看中国耕地与城市化的矛盾。,具体体现在:一是城市不断地扩大;二是工厂不断地增加;三是开发区和工业园不断地增多;四是农业人口不断地涌入到城市,这就必然造成挤占目前很少的耕地,进一步加大了耕地减少的趋势。我们将会看到这样一些数字:,9/13/2024,11,一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快速,中国公布的城市化发展目标是:到2050年,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将迎来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未来的2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会净增约3亿人,平均每年有1000万到1300万人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 (资料来源:央视国情备忘录)。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城市的扩大,严重威胁耕地的生存。,二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在145个城市所做的调查,中国大中型城市中70%的新建筑是在原可耕地上建成的,在西部一些地区,这一比例则高达80.9%。在最近的11年间,中国由于城市化共丧失了6.4%的可耕地。(资料来源:央视国情备忘录),对全国644个城市的统计表明,我国城镇人均建设用地达到了133平方米,大大高于国际水平。城市里各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也比较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的总量数倍于城镇建设用地,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的潜力巨大;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节约用地的潜力同样非常大。,所以讲中国土地资源的国情并不是地大物博的概念,而是地少人多的概念,工业化需要大量的土地建设工厂,农业人口的转移需要大量的土地建设城市,而13亿人口要保证18亿亩耕地的底线,这就是眼下我们的实际状况。必须高度重视土地保持和可持续利用,9/13/2024,12,三,农业的立地条件问题。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是要长期重视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修复、改善与新的建设,为充分发挥与良种良苗生物学特性相适应创造必要的环境保障条件。同时,要创新投资机制,大力支持和扶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为保障农业生产高效运行提供现代化的营运手段。在市场经济走向更为完善的今天,更要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市场体系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为农产品顺畅流通和高效交易提供通道和平台。,四现代农业要素有效供给问题,。,我国走的是一条劳动密集和以土地产出率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近年这种情况有了明显改变。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迅速加快和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化肥、农膜、水电、机械、信息等现代工业要素投入农业显著增加。一方面农业园区化建设迅速加快,另一方面小规模分散化的露天农业开始向大棚式工厂化方向转变,虽然比例还不高,但用现代物质装备农业的进程明显加快。为推进进一步发展,除持续增加要素供给外,必须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激励农民使用这些现代要素的积极性,使农民在相对较低的价格水平上获得这些农业现代要素投入品,进而有效地加速传统农业改造进程,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装备体系。,9/13/2024,13,五科技进步问题。,据2008年世界银行报告,我国农业公共研发支出(农业R&D)占农业GDP的比例仅为0.43%,不仅远低于日本的3.62%和美国的2.65%,也低于马来西亚的1.65%和马里的1.02%等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从“一五”时期的19.9%提高到2009年的51%,但我国仍有超过50%的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几近瘫痪,目前仍未建立有效率的全国统一的农技推广体系。,六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的组织化问题。,要根据农产品和农业主要环节的不同情况,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9/13/2024,14,七农业农村融资制度问题。,一家一户的小农优势正在丧失,国内工商资本和外资已迅速渗入农业,农民在商业化和专业化条件下,开始应用工业化手段实行农业联合生产、合作经营、组织营销、共同获利。对此,不仅需要继续加强过去行之有效的财政补贴支持和转移支付,增加农民收入,为迎接资本农业的到来,必须改革和创立全新的农村金融支持,在扩大农业保险基础上全面实行农业风险化解机制,在更大程度和更高水平上进行农业保险制度,同时在引导农业企业化生产和合作化经营基础上,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逐步建立与农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基层财政与金融支持制度,为劳动密集农业向资本密集农业成功转型提供基础性、集约化的资金支持。,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保障制度问题。,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达到人均5000美元购买力后对提高生活质量要求十分迫切,并将加速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快速转变,要求农业为国民提供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这不仅提出了农业要按标准化生产,同时也要求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在食品链流通过程中,一旦发生不安全事件,要能及时地找到不安全环节并实施问题产品的快捷召回,同时也要能迅速地界定产品质量影响并确定责任主体,这就需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和相应保障制度。不管是食品链的全程监管,还是质量安全可追溯,都必须重视农业生产的源头建设,各级政府在这两个体系中都担负着重要责任。,9/13/2024,15,九农业多功能性问题。,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中,除继续重视和充分发挥农产品生产功能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决定的农业非商品产出具有联合生产、外部经济性和公共产品三个方面特性,我国已经开始从农业传统产品功能向为满足社会多种需求而提供以服务为主的农业新型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政策目标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发挥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消除贫困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功能,在追求效率的同时着眼于农业的长远效益和社会稳定作用。(讲泉州都市农业、数字农业的提案),十农业的国际“话语权”问题。,我国不仅是农业大国,同时也应是农业强国。近年来我国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迅速融入世界农产品贸易体系,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两旺,但问题依然不少。需要重视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这是提高农产品甚至整个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还要注意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对进口农产品严密关注,建立国内农产品市场监督、预测、分析和影响评价机制。开拓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除强调按照标准化生产和严格质量安全水平外,还要加强农业国际贸易市场监督,统筹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争取更多更大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和竞争的“话语权”,为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尽一个大国之力。,9/13/2024,16,二、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国际比较与借鉴,(一)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第一,科学技术研究转向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发展。,第二,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转向采用高科技技术武装农业机械,使高技术密集型的农用机械进入生产领域。如在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等农用机械上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采用农用智能机器人收获农产品,使用农用飞机进行施肥、施药等。,第三,农业化学化转向数字化。使用农业生物制品,借助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工制品使用量,大力发展生物性肥料、生物性农兽药、生物性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品,以不断扩大对化学肥料、农药等化工制品的替代,并采用3S技术进行精确施肥、施药。,第四,作物和畜禽品种向更优质、高产、高抗逆性、广泛适应性方向发展。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突破了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物种界限,改变了常规育种技术只能利用有限种内杂交的作法,大大地拓宽了生物界种质优势利用的范围,导致大批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的诞生。,9/13/2024,17,第五,农田水利化,注重利用新型材料和节水设备,加强对输水灌溉工程、灌溉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在大力发展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滴灌、喷微灌、渗灌等灌溉技术的基础上,配以电脑自动化设备,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第六,农业生产设施化、工厂化。,第七,管理和运行机制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过程专业化、生产管理企业化、生产服务社会化水平。,第八,农民文化素质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的现代化和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9/13/2024,18,(二)部分发达国家(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模式,1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以机械化、区域专业化和规模化为途径的美国模式,美国模式: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工业发达,走的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以机器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动替代的“节约劳动型”路径,即先机械化,再生物技术化道路。,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主要特点是:,1生产机械化、区域专业化和规模化显著,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高。美国农业机械化始于一战期间,改进于二战期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一个农民平均拥有设备价值达7万美元,高于当时产业工人拥有量。,2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和服务社会化程度高。美国主要依靠农民自发组织的民办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通、初加工、储运等专业化服务,在连接生产和市场的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美国农产品出口70%是由合作社承办的。,3政府保护和促进政策制度化、系统化和持续化。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和每隔5年修改出台依业法案计划等调控手段,建立健全了完善配套的农业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一是以维护农民权益为宗旨的生产者保护政策(如农业资源保护、农产品价格补贴、农业信贷等);二是加强市场经济机制和维护市场秩序为目的立法类政策;三是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目的的农业保护和发展政策(如工地休耕政策、粮食储备政策、政府诺言信贷计划、农作物保险计划等)。在美国政府政策保护和市场调节下,美国农业生产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了相当高度,使美国农业以其超乎寻常的高效率著称于世。,9/13/2024,19,2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为特色的日本模式,日本模式:日本农业中最大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土地分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日本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不能欧美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日本选择了先改良品种和改良土壤在先,农业机械化在后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即日本农业现代化先生物技术,再机械化。具体路径为:“土地改良-化学化-良种化-机械化”。我们把日本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归纳为“一改三化”。,这种模式主要特点是:,1政府农业资金投人力度强。政府通过增加投人、发放补贴、干预经济,发展加工业方式,多渠道拓宽和增加农业资金要素投人。,2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减少农业现代化压力。,3强化政策支持、法律保护。日本通过农业保护政策(如财政补贴、金融扶持、价格支持、灾害保险和进口壁垒等)和全面的法律形式的政府千预政策(如农业基本法、专门法)支持农业发展。,4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发展精细农业。采用引进、吸收和创新相结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5坚持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充分国际市场国内两大市场,摆脱地域空间和资源局限,扩大农业生产,提高经营效益。(如日本:中国),6利用小农地权、农协组织和政府保护的农业体制实现市场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对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9/13/2024,20,日本:农业补贴对农民的优惠大,农业经济年第期刊登题为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国际借鉴的文章,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的政策及做法,其中关于日本的模式摘编如下:,日本耕地面积只有万平方公里,农业生产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绝大多数农产品依靠进口,肥料、农药和农机具的价格也偏高。日本政府从实际出发,通过价格补贴和政策支持等措施来加强对农业保护。,一、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日本由于自然资源的制约,农产品生产长期不足。除大米“过剩”外,其他农产品自给率很低,需要大量进口。所以日本主要是通过限制农产品进口,采取保证价格政策来支持国内农产品的高价格。主要政策措施是:,、实行管理价格制度。对于国计民生影响大的大米和烟草,政府直接控制价格,直接管理购销和进口。,、实行调节价格制度。对于蚕茧、生丝实行稳定价格制度,政府规定市场上、下限价格。当价格低于下限价格时,由国营贸易机构进行收购;当价格高于上限价格时,政府就将收购的农产品抛出。对于甘薯、甘蔗等农产品实行最低保证价格制度,贸易商收购时不得低于此价格。,9/13/2024,21,二、农业补贴及对本国农产品的保护,日本的农业补贴对于农民来说优惠很大,农民收入的来自政府的补贴,日本政府对农业每年补贴的总额高达万亿日元以上。据经合组织调查显示:年,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占,农业补贴超过了农业产值。日本对农业的金融信贷补贴主要有三种形式:,、通过债务担保的形式,吸收各银行的资金投入农业,即政府利用损失补偿的办法,鼓励各个银行向农业提供信贷资金;,、利用农协系统的资金,政府给予利息补贴、损失补贴和债务担保;,、政府通过国家金融机构,直接发放财政资金贷款,用于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日本对进口农产品以提高关税或加征国内批发价的方式来保持国内农产品售价的平稳。以大米为例,日本市场上的大米平均价格相当于国际市场平均价的倍。进口大米总量只占日本市场的左右。而且多数用于饲养业和食品加工业,但进口关税却高达。政府以竞标方式把进口额度批给出价最高的进口商,既控制总量,又提高价格。进口米投放市场时,政府有时还要加征国内批发价。如此这般,进口大米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而质量高、口感好的日本大米就能长期占据日本人的餐桌。,三、农业科技支持,日本实行的主要是政府统一组织和指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组织上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主管机构是农业水产省、农蚕园艺普及部,主要负责制定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相关制度,并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广工作,培训推广人员等。同时,把全国分为个区,在每个区设立地方农政局,负责监督和指导都道府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及发放推广经费。,9/13/2024,22,3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小农场专业化生产的西欧模式,西欧模式: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工业发达,既重视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走的是机械化与生物技术同时并举的道路。,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工艺服务专业化程度高,农业组织管理一体化、生产规模适度扩大化、农业生产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和高级化,实现政府引导、调控和补贴制度化。,目前德国、英国、法国、丹麦等西欧国家的农业发展在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转变。德国的农业教育计划和生态农业发展别具特色,丹麦素有“欧洲食橱”的美誉,实现了农工商一体化和农产品营销体系的社会化和高效化,丹麦人均GDP排名多年来一直进入世界前五名,被公认为是农业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促进农业土地规模化、产业化的形成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9/13/2024,23,4依靠国际市场供给和国内适度规模集约生产的台湾地区模式,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台湾用了40多年的时间,基本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台湾地区模式: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依靠科技创新和农民教育,通过适度规模的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产出率;通过政府推动与市场带动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通过农地政策,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尽管台湾城市化使农业劳动力数最大大减少,但受“兼业现象”制约,台湾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幅度有限。但台湾通过农地政策变迁,从“农地农有”经“农地农用”到强化农地管理和“有序释出”过程,在小农私有土地基础上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2通过农会、合作社和产销班,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联结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3努力寻求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球化过程中受国际市场影响,台湾曾经是农产品出口地区,从70年代起逐步转变成为农产品进口国,而且贸易逆差逐步增大。为避免在世界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中被边缘化,台商在祖国大陆的优惠政策感召下,积极谋求海峡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双赢发展模式。,9/13/2024,24,(三)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一是鼓励土地适当集中,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二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发达国家在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海洋技术、信息和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并在农业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各项农业消耗,并将导致农业生产布局出现重大变革。,三是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各国遵循资源禀赋条件,以区域优势布局为先导,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如荷兰形成了畜牧业、园艺产业等具有明显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美国形成了玉米、小麦、棉花、畜产品等竞争力极强的现代产业体系。,9/13/2024,25,四是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以出口创汇为特色的荷兰农业,在谷物、蔬菜、禽蛋、家禽、花卉等各个生产领域,主要由合作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社会化服务,甚至包括农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贷款。,五是大力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美国通过立法,加大投入和鼓励出口等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发展,还经常运用政治外交手段扩大农产品出口。,六是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农业教育体系完善。荷兰各类农业院校的学生共有6万人,相当于农业劳动力的29%。美国农业院校遍布各地,50%以上的农场主都受过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而农业生产却大幅度增长,与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9/13/2024,26,从具体因素上看,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注重五个因素的有机结合:一是物质的因素,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二是技术的因素,必须具有现代科技并得到充分应用;三是机制的因素,必须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四是人才的因素,必须具有高素质的农业管理、科研、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是支持保护的因素,必须具有持续、完备的产业保护政策。,9/13/2024,27,三、未来40年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未知世界”,“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过去。无论是资本主义典范的“美国帝国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还是中国5000年封建主义典范的“东方儒家帝国封建主义模式”,都已经无法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历史意义上的借鉴。如果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条道路、一种模式的话,我认为这将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未来40年的战略创新和实践,而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一)城镇化,中国的小城镇化注定是“带着锁链跳舞”。,(二)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三)补贴化,(四)合作化,(五)市场化,(六)产业化,9/13/2024,28,(一)城镇化,小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农业国的城镇化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条件: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必须要保持“土地不能私有化”;要保证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国必须要保证中国农民“耕者有其田”;要保证粮食安全,中国必须要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要实现中国的强大,中国必须打造一个强大而有效的内需市场,而内需市场的扩大必须依赖于中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而这又离不开“让农民致富”和“三大差别”的逐步缩小和消失。因此,这样一个中国的小城镇化注定是“带着锁链跳舞”。,9/13/2024,29,中国小城镇化的主要措施和目标:吸收中国工业化和大中城市无法吸收的剩余农村新增劳动力。引导农民从自然乡村逐步向重点小城镇转移,同时减少农村宅基地的低效使用。在小城镇化过程中,逐步引导耕地使用权向种养殖大户和专业户集中。在小城镇的建设工程中,形成新“小城镇产业”(小城镇开发产业、小城镇房地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新型乡镇企业、小城镇第三产业、小城镇公共服务业、大中城市配套产业、沿海加工业转移产业等)。逐步建立内生型的小城镇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减少对国家财政扶持的依赖。,9/13/2024,30,另外我们注意到,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多年持续快速下降,2009年已经下降到5。而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中国的1.8倍,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中国的3倍。这意味着,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美国的高素质劳动力(美国的教育水平世界第一)和印度的低价格较高素质劳动力(印度的教育水平也是很高的)的供给将在大约15至20年后,很大程度上代替目前中国的低价格较高素质劳动力。过去30年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口红利”的天平,将逐渐向美国和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包括巴西、墨西哥等)倾斜。,9/13/2024,31,如果我们不能在未来15至20年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工业化、农业人口城市化和城镇化,随着印度等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新增低价劳动力进入全球劳动力市场,“中国制造”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有可能被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所抵消,那时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就会比现在要大很多。因此,小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是目前中国农业改革的最主要和紧迫的任务。,9/13/2024,32,(二)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第一,现代农业必须实现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这在一家一户是办不到的,一家一户只有自然分工,没有社会分工;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后,我们看到,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就发展起来了。这些地方都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基地,比如,山东建成了蔬菜基地,四川的专业化花卉基地,甚至出现了专业化的服务机构。,第二,科技投入增加了。这在一家一户也是办不到的,因为大的机器用不上,科技投入和培训的规模都不行。所以,传统农业主要是经验农业,不能是科技农业和现代农业。但规模经营后,太空育种、基质栽培都出现了。另外,公司带来技术后必须培养当地农民。像四川的案例中,当地农民接受培训后,不仅将技术用在公司的生产上,也用在自家的生产中。,9/13/2024,33,第三,标准化生产。以前,标准化生产只存在于工业生产中,但现在我们看到,规模经营后农业生产中确实出现了标准化。虽然和工业上的标准化水平不一样,但在向那个方向走。山东的案例中,用老百姓的话说“管理行距、间距、高度,都用尺子说话;用肥时间、品种、剂量,都按规定操作”,农民形象地说,现在是管理卡尺子,施肥按单子,跳着标准舞种菜。四川桤泉是省级农业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省级农业标准化红提葡萄生产基地,都是标准化的生产基地。,第四,生态农业。这在一家一户也很难发展,虽然农户可能施有机肥,但规模有限,也不能实现规模生产中出现的循环利用。最后,现代农业的重要要素是市场化。一家一户生产的产品市场半径很小,而规模生产后,市场的半径大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都可以达到。而且,要素市场也发展起来了。农民工流出去后,形成了外部劳动力市场,而留守人员给进入企业打工,形成了内部劳动力市场,这样,内外部劳动力市场就都形成了。土地流转形成了土地市场,形成了土地价格,租金就是地价的表现。现代农业必然是市场化的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流转的发展也和市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市场,农业是发展不起来的。,9/13/2024,34,(三)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9/13/2024,35,农业产业化大体分为四个模式。,第一个模式是订单农业模式:就是一般讲的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公司下订单给农户,农民按照你的订单进行生产。这个模式在很多地方都推广,但是这个模式它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的农业需要规模经济。,第二个模式是承包大户模式。什么意思呢?农民出去打工了,你们把土地交给我,我来种,我付租金给你们,这种情况下土地就集中在种植能手的手上。,第三种模式是龙头企业加农民合作组织。,第四种形式,就是公司直接经营模式。,9/13/2024,36,第一个模式是订单农业模式,什么意思呢?就是一般讲的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公司下订单给农户,农民按照你的订单进行生产。这个模式在很多地方都推广,但是这个模式它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的农业需要规模经济。订单农业面对的是十来亩地的农户,这十来亩地的劳动生产率是有限的,有人认为,农户手中掌握的土地资源虽然有限,但根据定单,种植同一品种很容易解决问题的,实际上,情况没那么简单。我到吉林去,吉林是生产玉米的大省,我到达农安县(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县辖10个镇、11个乡,376个村,总人口115万,其中农业人口85万,是全省幅员超过700万亩的10个县份之一,耕地超过400万亩的3个县份之一,人口超过百万的2个县份之一。)了解到,当地农民曾经对订单农业很感兴趣,可以免去销售之苦。当初实行的是订单农业的模式,每一个农户有十来亩地,跟公司定合同了,他们告诉我,玉米基本上是分三大类。第一类是蛋白质含量高的,适合于做饲料的。第二类玉米是淀粉含量高的,适合于做工业原料,比如说做乙醇,可以做燃料的。第三类是糖份含量比较高的,是甜玉米、糯玉米,适合人们吃的。公司跟农户都有签合同,可是玉米传花粉不管的,到处传,全杂交了,公司说这不符合我原来的标准啊,于是就要降价,这怪谁呢?怪蜜蜂。,9/13/2024,37,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在吉林调研时遇到的。田里有一种害虫叫玉米螟。怎么办呢?就要到农科站花钱请他们放赤眼蜂,专门消灭玉米螟。有一户农户被玉米螟危害,忍痛花钱请来放赤眼蜂。赤眼蜂不认你是谁的田,大处吃,谁田里的玉米螟都消灭了,于是这户农户心里不平衡了,你们也出点钱吧,但是不管,它要吃我田里的玉米螟我也没有办法。于是这户农户心想,宁愿我明年被虫吃光了,也不花钱请了。,9/13/2024,38,第二个模式是承包大户模式。什么意思呢?农民出去打工了,你们把土地交给我,我来种,我付租金给你们,这种情况下土地就集中在种植能手的手上。我们去年7月份在早稻收获后到湖北重点调研了黄梅县古塔村,水稻充其量就种早晚两季,种水稻一家一户都赔钱了,产两千斤有多少钱啊?这一家人的生活也挺穷的。那就土地给种植大户,出去打工吧,现在在湖北,种一百亩土地就有钱赚了,雇几个工,一百亩水稻田,麦子卖出去,除了化肥、除了工费、农药等等,还有钱赚。实际上在今天的中国还是有用的,不是说这个模式就特别好,至少还是有一定用处的。,9/13/2024,39,(四)补贴化,补贴主要目的:1)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2)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补贴的其他目的要服从于这两个主要目的。,将“补贴化”与“城镇化”结合,通过补贴引导城镇化和农产品市场化。,中央补贴和地方配套补贴结合。,国家补贴和农民自筹相结合。,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缩小“三大差别”,形成中国庞大的农村中产阶级和强大有效的内需市场。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可以通过三个方式实现:,1)大幅度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2)大幅度提高农民成为城镇人口后的第二、第三产业收入;,3)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从农产品增殖中的分配比例。,条件:对应以上三点,三农补贴应该重点支持的以下三个方面:,1)要大幅度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需要中国产业升级,并同时加强农民工转岗培训;,2)要大幅度提高农民城镇人口的第二第三产业收入,需要在城镇化过程中逐步引导并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3)要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从农产品增殖中的分配比例,需要改变目前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管理模式,成立国家级农产品营销基金。,9/13/2024,40,(五)合作化,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几个方面:农民传统农业收入、青年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青年农民工城市再就业收入、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收入、农民从事现代农业收入、农产品营销收入、农产品加工业收入、农民的乡村旅游收入、农村城镇化相关收入、农民在当地企业就业收入、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等。,其中,农民传统农业收入、青年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是目前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其他各项收入将成为农民未来收入新的增长点。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三类:,1)青年农民工城市再就业收入、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收入、农民在当地企业就业收入,2)农民从事现代农业收入、农产品加工业收入、农产品营销收入,3)农民的乡村旅游收入、农村城镇化相关收入、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9/13/2024,41,要实现第一类收入,农民需要做的主要是提高自身素质,使之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或者积累回乡自主创业的经验、项目和资金。,要实现第二类收入,农民有几个选择:农民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将农产品卖给贩子;按照农业龙头企业要求订单生产;按照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亚欧订单生产(如农技服务中心、农产品研究所、良种场、环保监测站等等);参与农民合作组织并从中受益。根据调查和国内外的经验,参与农民合作组织无疑是最有益于农民的道路选择。,这是因为:农民合作组织与其他各种方式相比,一是解决了分散的农民直接面对大市场的交易费用问题,二是克服了其他各种类型的营销主体与农民力量不对称所带来的挤占农民利益问题,三是解决了部分国有营销主体体制问题造成的效率低下和腐败问题。只有农民合作组织才真正代表农民利益,同时又能克服上述三个方面的不足。,9/13/2024,42,要实现第二类收入,农民需要做的主要是合作化和参加农民合作组织。,要实现第三类收入,需要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尤其是乡村基层领导班子的能力。通过乡村基层领导班子的组织,积极创办各类新型乡村企业(如乡村旅游企业、乡村基建企业、乡村公共服务企业等等),一方面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如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一方面引进外来资本和人才,一方面吸收本地农民就业,同时通过股份制和现代财务制度,使当地农民可以从新型乡村企业的收入中取得分红。,9/13/2024,43,(六)市场化,要实现农产品增值,合作化只是基础,市场化才是关键。要实现农产品市场化,就需要成立国家级农产品营销基金,来统筹规划和引导这个过程。以下是具体的步骤建议:,1)帮助农民成立以单一农产品为基础的农民合作组织。,2)农民合作组织成立后,随即需要对其进行机构能力建设,并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3)优质农产品的生产需要根据各地地理条件(土壤、水资源、气候、基础、传统等等)不同,进行区域化和专业化分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比较优势和适当生产规模的地区,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行生产。,4)在开始生产之前,最好能与销售渠道(如大型连锁超市、大型连锁餐饮公司、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进行沟通,邀请他们前来考察,并提出订单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规格、包装、订货量、配送、价格等),然后根据订单组织生产。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农民利益。,5)在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组织应该积极建立自己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和储藏设施。,9/13/2024,44,6)然后,需要开展针对消费者和分销渠道的宣传工作。这需要聘请专业化的市场推广公司和公关公司(如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这样的专业农产品营销公司)来进行。,7)随着区域化(一般以原产地、若干乡镇或村、县为单位)的单一农产品合作组织的成熟,下一步应该建立跨区域(省内联合或跨省联合)的单一农产品合作组织。跨区域农产品合作组织成熟后,还可以根据提交成立全国性的农产品合作组织。区域化的农产品合作组织主要是帮之当地农民实现农产品市场化和利益最大化,跨区域和全国性农产品合作组织可以帮助农民将优势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但是,农民合作组织自治和政府扶持引导始终是需要时刻牢记的原则。,8)随着农产品合作组织的跨区域发展、全国化甚至国际化发展,农产品营销的范围和将跨区域甚至跨国发展。专业化市场推广和营销公司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9)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策略也不同。,9/13/2024,45,四、ECFA背景下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思考,(一)闽台农业合作现状及特征分析,1合作领域多方扩展,逐步向产业纵向配套递进。,2台商投资农业相对集聚,从小型化向贸工农一体化扩展。,3农业交流合作扩大,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4农业合作成效显现,正朝着合作双赢的方向迈进。,9/13/2024,46,(二)闽台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探讨,1优化农业合作的区域布局。,2推进农业合作产业的转型升级。,3拓宽农业高新技术的合作空间。,4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先行先试作用。,9/13/2024,47,1优化农业合作的区域布局。,闽西北山区要抓住机遇,有选择、有规划地建设一些现代多功能农业试验区和休闲农业合作示范区,重点在高效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特色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吸引台商投资,打造农业特色品牌,配套建设关联企业及专业化、规模化的高优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闽南沿海地区则要选择两岸共同关心的生物技术、特别是海洋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台湾海峡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海洋食品和具有特色功能的生物产品。山区和沿海都要根据各自资源特色制定闽台农业合作的产业重点和农业投资目录,加强投向引导,不断优化闽台农业合作的产业布局。,9/13/2024,48,2推进农业合作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以农业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生物技术产业、生态观光农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精致农业和品牌农业。除了要进一步挖掘两岸农业生产、加工、销售领域的合作潜力外,还要积极引进台湾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海洋生物、设施农业、信息技术、食品加工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延伸两岸农业合作的产业链。,积极开展农产品的营销合作,引导台商投资农产品物流企业和集散批发中心,发展两岸农产品现代物流业。积极开展祖国大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台湾农会、农业合作社、产销策略联盟等经济合作组织对接,促进两岸跨区域行业协会按产业类型进行横向联合,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让两岸农民在农业合作中直接受益增进相互了解,推进两岸农业实现产业融合、共同发展。同时,在条件优越地区注重引进台资龙头企业,吸引其研发、营销、管理等重要部门扎根福建发展闽台农业合作的总部经济。,9/13/2024,49,3拓宽农业高新技术的合作空间。,闽台双方都应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以市场换技术,深化闽台技术合作。整合海西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合作基地和科技园区建设步伐,提高台商投资农业的技术和资金密集程度,积极构建农业技术合作的制度框架,加强闽台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发展趋势的沟通,依托闽台农业科研院校的力量,探索联合攻关、共同开发、共享成果的科技合作新模式,加快农业技术合作的成果转化,逐步形成合作双赢的农业科技分工体系,为海峡两岸农业共同发展服务。,9/13/2024,50,4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先行先试作用。,创业园建设要突出发展技术密集型、精致高效型、绿色环保型农业,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集约化禽畜和水产养殖、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把创业园建成生产、生态、生活和谐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因此,要把创业园的发展规划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产业和规划进行布局,优先协调用地问题,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创业园内各生产经营主体解决贷款难问题,优先在入园企业开展政策性、互助性农业保险试点。,支持台商以主要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参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台资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保证台资企业有稳定的加工原料,让当地农民分享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提高农民参与闽台农业合作的组织化程度。力求在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管理模式的引进与合作上取得新突破。,9/13/2024,51,(三)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政策措施,1改革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破解闽台农业合作资金瓶颈。,当前,闽台农业合作普遍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主要原因是台商农业企业在祖国大陆拥有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以及台商拥有的境外财产权难以抵押,加上祖国大陆金融机构无法了解台资企业在台的信用状况,致使台商难以获得信贷支持。要解决台商融资难问题,就必须开展金融服务品种创新,支持台湾金融机构在福建设立分支机构,设立两岸农业合作的投资基金,投向闽台农业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投融资形式。,9/13/2024,52,鼓励福建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面向台资农业企业的股权、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品种,开展多户联保、个人无限责任联带担保等新型担保方式,对有市场、有订单、信誉记录良好的台资农业企业合理确定授信品种,增加信贷投放。,建立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投资的新机制,发展由政府、台资企业和其他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乡村银行或农业担保公司,专门为台资农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境内外投资企业对祖国大陆台资农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支持台资农业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寻找战略投资者。加强台资农业企业的上市辅导,让申请上市的台资农业企业享受福建省已出台的扶持政策,支持台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对于台商拥有的境外权利和财产设定抵押、质押难问题,可通过完善境外资产抵押、质押登记,财产产权证明等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