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课件

上传人:尘*** 文档编号:242999235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10.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病理学,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第一节 胃 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第四节 肝硬化,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Normal gastric mucosa,固有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主细胞,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泌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第一节 胃 炎,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反复发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第一节 胃 炎,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病变表浅,胃镜观察:粘膜深红色,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光镜下 :病变仅限于粘膜浅层,固有腺体保持完整。,Chronic superficial,gastritis,镜下:,粘膜炎细胞浸润,固有腺保持完整。,3,、分级(,Grading,),:,轻,中,重三级,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第一节 胃 炎二、慢性萎缩性胃炎,A,型,B,型,我国发病率,低,高,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与自身免疫无关,细菌感染,病变部位,胃底,胃体,胃窦,贫血有无,常有,常无,胃酸分泌,缺乏,常不减少或轻度降低,病因及发病机理,长期慢性刺激,十二指肠液返流致胃粘膜屏障破坏,自身免疫功能失调,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第一节 胃 炎二、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特点:,1,、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2,、常伴有肠上皮化生 。,第一节 胃 炎二、慢性萎缩性胃炎,光镜 :,在粘膜全层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胃固有腺体萎缩,腺体数量减少,可见囊性扩张。,常出现上皮化生 。,第一节 胃 炎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二、病理变化,三、结局及合并症,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为,10%,左右,发病年龄,20-50,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嗳气、返酸等症状,反复发作。,十二指肠溃疡约,70,,胃溃疡约,25,,两者并存的复合性溃疡约,5,。,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损害因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长期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司匹林等;,胃酸分泌增加:迷走神经功能紊乱 ,吸烟;,应激和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二、病理变化,以胃溃疡为例:,多位于胃窦小弯侧;,大体: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1,年。,轻度慢性肝炎,肝小叶结构完整;,点状坏死;,汇管区,周围,纤维组织轻度增生。,中度慢性肝炎,特征性病变:,桥接坏死,;,肝细胞坏死明显,灶状、带状、碎片状坏死;,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碎片状坏死、大范围桥接坏死;,肝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组织增生更加明显,,分割,肝小叶。,*毛玻璃样肝细胞,三、临床病理类型,3,重型病毒性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严重大块坏死;,肝窦明显扩张充血并出血;,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残留的肝细胞很少有再生现象。,肉眼观 :急性黄色肝萎缩。,发展迅猛,病死率极高。多在短期内死亡。,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M,:弥漫性大片坏死,(,2/3,肝实质,),;,肝窦显著扩张、充血、出血,,Kupffer,细胞、肥大、吞噬(,+,);,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不明显。,G,:肝显著缩小,质软,被膜皱缩,切面,黄或红褐色。,3,重型病毒性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病理联系:,黄疸;,出血倾向,:,DIC,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肝细胞性黄疸;,出血倾向;,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结局:肝功能衰竭(肝昏迷);,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DIC,;,亚急性重型肝炎 。,3,重型病毒性肝炎,(,2,)亚急性重型肝炎:,亚大块的肝细胞坏死与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并存;,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小叶内外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肉眼:亚急性黄色肝萎缩。,重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M,:,*大片的肝细胞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明显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淤胆、胆栓。,G,:肝缩小,黄绿色,大小不等的结节,,质略硬。,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第四节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肝硬化,:,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破坏改建,,使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病理学基础是肝进行性纤维化。,多种原因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肝小叶结构改建、肝内血液循环紊乱肝脏变形、变硬门脉高压,肝功能障碍,叫肝硬变。,分类,据病变形态: 小结节型,大结节型,混合型,不完全分隔型,据病因: 病毒肝炎性肝硬变,酒精性肝硬变,胆汁性肝硬变,隐源性肝硬变,我国结合病因、病变及临床表现: 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变,胆汁性肝硬变,淤血性肝硬变,寄生虫性肝硬变,色素性肝硬变,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第四节 肝硬化,一、门脉性肝硬化,二、其它类型肝硬化,第四节 肝硬化 一、门脉性肝硬化,(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病理变化,(三)临床病理联系,(四)结局,第四节 肝硬化 一、门脉性肝硬化,(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毒性肝炎:我国最常见原因。,2,慢性酒精中毒:欧美国家最常见原因。,3,营养缺乏:蛋氨酸缺乏。,4.,中毒:四氯化碳、黄磷等。,发病机制,*关键环节:肝进行性纤维化,致病因素,肝细胞反复发生变性、坏死、结节状再生,假小叶形成,肝结构改建,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变,胶原合成及沉着机制,炎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如,,TNF-,、,TNF-,、,Il-1,);,受损伤的肝内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cytokine,);,细胞外基质的破坏;,毒素对贮脂细胞的直接作用。,第四节 肝硬化 一、门脉性肝硬化,肝硬化形成基本过程:,肝细胞变性、坏死,胶原纤维增生,网状纤维支架塌陷,纤维化,纤维间隔互相连接,肝小叶结构改建,血液循环改建,肝硬化,细胞结节状再生,第四节 肝硬化 一、门脉性肝硬化,(二)病理变化:,大体:,早期和中期,肝脏体积正常或稍增大,质地稍硬;,晚期,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 ,表面及切面见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大小相近,肝包膜明显增厚。,假小叶,(,pseudolobule,),概念: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隔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与肝小叶的区别:,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小叶中央静脉,+/-,或,2,个;,汇管区,+/-,;,假小叶外: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细小胆管内淤胆及假胆管形成。,病理变化,(,L,M,),假小叶特点:,小,大小一致,形状较规则;,假小叶内肝细胞病变轻。,纤维间隔:,窄,宽窄较一致,有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细小胆管及假胆管形成。,第四节 肝硬化 一、门脉性肝硬化,(三)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症,2,肝功能不全,门脉高压,标准:门静脉高压时,300mm H,2,O,。,原因:,正常肝内血液循环:,肝,A,肝小叶间,A,肝窦中央,V,小叶下,V,肝,V,下腔,V,门,V,肝小叶间,V,窦性阻塞:肝窦闭锁、窦周纤维化;,窦后性阻塞:小叶下,V,受压 ;,窦前阻性塞:肝,A,、门,V,分支间异常吻合支。,一、门脉性肝硬化(三)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症:,发生机制:,窦后阻塞,窦内阻塞,肝内血管网减少,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形成异常的吻合支,(三)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症,临床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胃肠淤血,()腹水,()侧支循环形成,(三)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症,腹水形成的原因:,肠壁、肠系膜毛细血管内血浆成份漏出,窦内压升高,液体漏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醛固酮、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三)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症,侧支循环常见途径:,食管下端静脉丛:,静脉丛曲张破裂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直肠静脉丛:,可便血,脐周静脉丛:海蛇头,(三)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症,(三)临床病理联系,2,肝功能不全,2,肝功能不全,()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蜘蛛状血管痣,()出血倾向,()肝内胆色素代谢障碍,()肝性脑病,临床病理联系,肝功能障碍:,白蛋白合成减少,内分泌紊乱,,蜘蛛痣,(,图,),出血倾向,黄疸,(,图,),肝性脑病,一、门脉性肝硬化,(四)结局,早期:由于肝脏有较强的代偿功能,及时治疗可使疾病在相当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晚期,肝功能衰竭时,患者可因肝昏迷、消化道大出血或合并肝癌及感染而死亡。,第四节 肝硬化二、其它类型肝硬化,(,一,),坏死后性肝硬化,(,二,),胆汁性肝硬化,(,三,),淤血性肝硬化,(四)色素性肝硬化,(五)寄生虫性肝硬化,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一、食管癌,二、胃癌,三、原发性肝癌,一、食管癌,概述,源于食管粘膜上皮和腺体的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60%,)。,40,岁,尤,6064,岁居多。,男,女,,2:1,。,地区性,太行山区,。,病因,饮食因素:饮食习惯、亚硝胺、真菌。,HPV,感染,吸烟,环境因素:钼硝酸盐亚硝胺。,遗传因素,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一、食管癌,(一)病因,(二)病理变化,(三)扩散与转移,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一、食管癌,(一)病因:,饮食因素在本病的病因中较为重要,如亚硝胺、真菌污染,钼等微量元素缺乏等;,饮酒、吸烟及食用过热饮食也可能是危险因素。,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一、食管癌,(二)病理变化:,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早期癌,中晚期癌,食管癌,病理变化,好发部位:中段 (,50%,),下段(,30%,),上段(,20%,)。,早期癌:多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预后好。,中晚期癌,G,:髓质型(,图,),缩窄型(,图,),蕈伞型(,图,),溃疡型(,图,),M,:,鳞癌(,图,),腺癌(,图,),小细胞癌,腺鳞癌,腺癌与,Barrett,食管有关。当食管粘膜下段的鳞状上皮被胃粘膜,的柱状上皮所取代时,称为,Barrett,食管,。,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一、食管癌,1,、早期癌:,病变局限,多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此期临床上尚无明显症状,如及时手术,预后较好。,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一、食管癌,2,、中晚期癌:,肉眼分四型:,(,1,)髓质型;,(,2,)蕈伞型;,(,3,)溃疡型;,(,4,)缩窄型。,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一、食管癌,2,、中晚期癌:,组织学分型:,(,1,)鳞状细胞癌(最多见);,(,2,)腺癌;,(,3,)小细胞癌;,(,4,)腺鳞癌。,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一、食管癌,(三)扩散与转移:,1,直接蔓延,2,淋巴道转移,3,血道转移,临床病理联系,早期:无明显症状或轻微不适。,中晚期:,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恶病质。,合并症症状。,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二、胃癌,胃癌:好发年龄为,40-60,岁。男,女。,好发部位:胃窦部小弯侧,。,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胃酸缺乏、贫血以及上腹部肿块等。,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二、胃癌,(,一,),病因,HP,与胃癌的关系,HP ,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致癌,HP,活化乙醇脱氢酶乙醛生成细胞恶性转化率、基因突变。,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高盐、熏制品、黄曲霉毒素污染、亚硝酸盐,基因变化,癌基因,c-myc,、,c-erbB-2,过表达,肿瘤抑制基因,p53,、,K-,ras,和,APC,突变或缺失,组织发生,粘膜上皮或腺上皮不典型增生,胃粘膜息肉(伴肠化者)、腺瘤(尤乳头状者),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时肠上皮化生:大肠型化生与肠型胃癌有移行关系。,恶性贫血,残胃,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二、胃癌,(二)病理变化:,胃癌,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二、胃癌,1,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早期手术切除治疗,预后好。,病变,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概念: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粘膜内癌:限于固有膜内。,粘膜下癌:限于粘膜下层。,微小癌:直径,乳头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二、胃癌,1,早期胃癌,肉眼:,(,1,)隆起型;,(,2,)表浅型;,(,3,)凹陷型。,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二、胃癌,1,早期胃癌,组织学:,(,1,)管状腺癌:最多见,(,2,)乳头状腺癌;,(,3,)未分化癌:最少。,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二、胃癌,2,进展期胃癌:浸润到粘膜下层以下,肉眼:,(,1,)息肉型;,(,2,)溃疡型:注意与良性溃疡的大体区别。,(,3,)浸润型:,革囊胃,。,病变,中晚期(进展期)胃癌,G,:,息肉型,(蕈伞型),溃疡型,:中央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浸润型,:全胃受累时,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消失,似皮革制成的囊袋,故叫“,革囊胃,”,(,linitis,plastica,),。,溃疡型胃癌,G,大小:大;,外形:不规整,边缘不整齐;,周边:隆起,火山口状;,深度:较浅;,底部:凹凸不平,常伴出血、坏死;,周围粘膜:皱襞中断,终止在溃疡周围,呈结节状肥厚。,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二、胃癌,2.,进展期胃癌:,组织学:,)腺癌:最常见,可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胃癌组织学类型,常见类型: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少见类型;腺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Lauren,分型:,肠型胃癌:发生于肠化基础上(尤大肠化生),胃型胃癌:弥漫性分布,由非肠化上皮发生,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二、胃癌,(三)扩散与转移:,1,直接蔓延:肝、胰、大网膜等。,2,淋巴道转移:如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血道转移:肝、肺、骨、脑等。,4,、种植性转移:,Krukenberg,瘤。,临床病理联系,上腹部疼痛,呕吐,食欲不振。,呕血、便血贫血,急性大出血休克。,恶病质及转移病灶症状(晚期发生)。,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三、大肠癌,大肠癌:发病率较少。此癌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其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90%,。患者常有贫血、消瘦、大便规律及性状改变,并有粘液血便。有时出现腹部肿块与肠梗阻症状,。,概述,概念:源于大肠粘膜上皮和腺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老年人,。有年轻化趋势。,临床:贫血、消瘦、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腹部包块、肠梗阻。,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三、大肠癌,(一)病因,(二)病理变化,(三)扩散与转移,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三、大肠癌,(一)病因:,遗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环境:高脂肪饮食等。,病因,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FAP,)癌变:先天性丢失,APC,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SH1,非遗传性大肠癌,/,散发性大肠癌,环境因素,高营养食物、纤维含量低的饮食,高脂肪饮食,分子机制:多种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参与,大肠癌的多步骤发生机制,DNA,甲基化异常,DCC,丢失 其他突变, ,正常粘膜增生早期腺瘤中期腺瘤晚期腺瘤癌转移癌, ,APC,突变,ras,突变,p53,突变,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三、大肠癌,(二)病理变化:,直肠为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早期大肠癌,大肠癌,进展期大肠癌,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三、大肠癌,组织学,分型,腺癌(多数),鳞状细胞癌(少数),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腺鳞癌,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三、大肠癌,分期,界定,五年存活率(,100%,),A,肿瘤限于粘膜层,100,B1,肿瘤侵及肌层,但还未穿透肌层,淋巴结无转移,67,B2,肿瘤穿透肌层,但淋巴结无转移,54,C1,肿瘤浸润到肌层,但还未穿透肌层,淋巴结有转移,43,C2,肿瘤穿透肌层,淋巴结有转移,22,D,远处转移,极低,修改的,Dukes,大肠癌分期及预后,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三、大肠癌,(三) 扩散与转移:,1,蔓延,2,淋巴道转移,3,血道转移,临床病理联系,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以便血最常见。,腹痛,肠梗阻症状:晚期出现,常见于左半结肠癌。,腹部包块,全身症状:常见于右半结肠癌。,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四、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女约为,7.7:1,。,临床常有肝硬化病史,表现为进行性消瘦、肝迅速肿大及肝区疼痛、黄疸、腹水及,AFP,升高等。患者常因肝组织的严重破坏而死于肝性脑病。,概述,概念: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我国发病率较高,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地区分布特点:沿海,内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年龄:,中年,男,女。,发病隐蔽,甲胎蛋白(,AFP,)有助于诊断。,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四、原发性肝癌,(一)病因:,1.,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2.,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为主。,3.,真菌及其毒素:黄曲霉菌、青霉菌、杂色曲霉菌等。,4.,亚硝胺类化合物:二甲基亚硝胺。,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四、原发性肝癌,(二)病理变化:,肝癌,早期肝癌(小肝癌),中晚期肝癌,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四、原发性肝癌,早期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或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直径的总和在,3cm,以下。,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而血清,AFP,可阳性。,瘤结节呈球形或分叶状,灰白色质地较软,切面无出血坏死,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四、原发性肝癌,中晚期肝癌:,肉眼:,(,1,)巨块型,(,2,)多结节型,(,3,)弥漫型,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四、原发性肝癌,组织学:,(,1,)肝细胞癌,(,2,)胆管上皮癌,(,3,)混合性肝癌,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四、原发性肝癌,肝癌,A,高分化,B,中分化,混合型肝癌,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四、原发性肝癌,(三)扩散与转移:,首先在肝内蔓延和转移。,肝外转移: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晚期可通过肝静脉转移到肺、肾上腺、脑及骨等。,临床病理联系,进行性消瘦,肝区疼痛,黄疸,腹水,腹腔内大出血,肝昏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