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通论(十四)古书的注解

上传人:gb****c 文档编号:242999232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通论(十四)古书的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5通论(十四)古书的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5通论(十四)古书的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通论(十四),古书的注解,一、,古书旧注的重要性,二、,古注的发展概况,三、,旧注的体例,四、,旧注的常用术语,1,古书旧注的重要性,1,、旧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例,1,例,2,2,、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3,、旧注能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2,例1,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诗经,邶风,终风,),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3,例2,卫人来。,(,左传,成公八年,),唐,孔颖达,左传正义,:“庄十九年,公羊传,曰: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传曰:同姓之,异姓则否。是夫人与皆同姓之国也,鲁卫同姓,故来之。”,4,2,、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5,3,、旧注能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墙篱落于粪溷之侧。(,梁书,范缜传,),6,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坟,),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7,二、古注的发展概况,1,、,注释的萌芽,先秦,2,、,注释的兴盛,两汉,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5,、,注释的复兴,清,8,1,、注释的萌芽,先秦,(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9,(,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礼记,乐记,:“,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例外:,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10,(,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春秋,文公五年,:“秋,楚人灭六。”,左传,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公羊传,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11,2,、注释的兴盛,两汉,(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2),两汉注释的特点,(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12,(,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因素),古今文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13,(,2,)两汉注释的特点,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重视字词句的解释,14,(,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毛亨 毛诗故训传,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马 融 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周礼、仪礼礼记等,郑 玄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 休 春秋公羊解诂,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王 逸,楚辞章句,15,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1,)魏晋至隋唐注视的特点,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16,(,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王 弼,老子注,郭 象,庄子注,韦 昭,春秋外传国语注,孔颖达,五经正义,(,易,书,诗,礼,左,),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 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邢 昺,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孙 奭,孟子疏,陆德明,经典释文,杨 倞,荀子注,裴 骃,史记集解,尹知章,管子注,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史记,三家注),颜师古,汉书集注,李 善,文选注,17,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1,)本期注释的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朱 熹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18,5,、注释的复兴,清,复兴的原因,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动,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影响,19,三、旧注的体例,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传”指阐明经义。,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讲解书中所引的,十三经注疏,中,诗经,相鼠,的正文与注疏。,20,四、旧注的常用术语,1,、,曰、为、为之,2,、,谓,3,、,貌、之貌,4,、,犹,5,、,之言、之为言,6,、,读曰、读为,7,、,读若、读如,8,、,衍文、脱文,补充练习,21,1、曰、为、为之,都是用来解释字词含义的,被解释的词都放在术语的后面,都是强调被释词的特点,都能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都可译作“叫”、“叫做”等,例,22,例-曰、为、为之,诗经,魏风,硕鼠,:“胡瞻尔庭有悬特兮。”毛传:“兽三岁曰特。”,诗经,魏风,硕鼠,:“胡取禾三百囷兮。”毛传:“圆者为囷。”,诗经,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毛传:“后熟曰重,先熟曰穋。”,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23,2、谓,与“谓之”的差别: 使用的位置不同 解词的内容不同,“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译为“是指、指的是”。,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楚辞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朱熹注:“阴谓小人,阳谓君子。”,24,3、貌、之貌,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语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楚辞,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洪兴祖注:“踥蹀,行貌。”,枚乘,七发,:“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李善注:“沌沌浑浑,波相随之貌也。”,25,4、犹,用“犹”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在某一语境中意义相通。“犹”可译为“等于、等于说”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汉人作注云犹者,皆义隔而通之。”,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毛传:“侧,犹涯也。”,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诗经,豳风,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郑笺:“室,犹巢也。”,26,5、之言、之为言,声训术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注释。,声训:依据读音线索来探求词语的含义。,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周礼,地官,:“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郑玄注:“媒之言谋也。”,27,6、读曰、读为,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象。,段玉裁,说文注,:“凡传注言读为者,皆易其字也。”又:“读为亦言读曰。”,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书经,尧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28,7、读若、读如,主要的作用是注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又,周礼汉读考,序,:“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楚辞,离骚,:“又重之以脩能。”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高诱注:“酏读如,诗,虵虵硕言之虵。”,也可用来说明通假现象。,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29,8、衍文、脱文,“衍文”也叫“衍字”,也简称“衍”。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误加的字。,“脱文”也叫“夺字”,也简称“脱”。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漏掉的字。,论语,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汉石经无行字、夫字。案,史记,孔子世家,亦无行字,因丈人章而误衍也。”,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本、高丽本吾下有岂字。,释文,出吾焉得而食诸,案,史记,仲尼世家,及,汉书,武五子传,并作,岂,与皇本合。,太平御览,二十二引吾恶得而食诸。岂、焉、恶三字义皆相近,疑今本吾下有脱字。”,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