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和气候学资料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2495813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28.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和气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气象学和气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气象学和气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气象学与气候学,授课教师: 苏 新,吴怀春,第,九,章 气候变化,地球上气候一直不停地呈波浪式发展,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现代气候是地球气候变化长河中的一个发展阶段。,第,九,章,气候变化,一、,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二、,气候变化的因素,一、,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地球形成为行,星,的时间尺度约为,50,土,5,亿年。,据地质沉积层的推断,约在,20,亿年前地球上就有大气圈和水圈。地球气候史的上限,可追溯到,20,士,2,亿年,一、,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地球气候史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气候-,时间跨度大,从距今,22,亿一,1,万年,其最大特点是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历史时期气候-,指,1,万年以来的气候。,近代气候,-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一、,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周期的气候变化有,:,1,、,大冰期与大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百万年到几,亿,年。,2,、,冰期气候与亚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十万年。,一、,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3,、,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万年。,4,、,寒冷期小冰期与温暖期小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百年到几千年。,5,、,世纪及世纪内的气候变动时间尺度为几年到几十年。,(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地球古气候经历过,三,次,大冰期,气候。,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一二迭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在,各,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大间冰期,(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世界规模的大冰川气候,,,在亚、欧、非、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中,都发现了,冰,碛,层,,一般认为有两期。,纳米比亚,宜昌,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新元古代末期至少发生了二次冰川事件,并且本次事件还具有其特殊的特征,a、,低纬和低海拔产出,(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a、,低纬和低海拔产出,b.,条带状铁层重新出现,(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C、,碳酸盐岩帽,挪威,宜昌,宜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动态倾斜模型,(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震旦纪大冰期气候,(,约,6,亿年前,),地质构造运动与碳循环,有机碳泵,和,无机碳泵,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二氧化碳,CO,2,低,CO,2,高,颗石的钙化与大气,CO,2,地球系统:,浮游生物类型与数量,无机碳,/,有机碳沉降比例,大气,CO,2,浓度,气候冷暖,冰盖大小,海面升降,据Hoffman,1999,雪球地球,(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2.,寒武纪石炭纪大,间,冰期气候,(,3-6,亿年前,),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五个地质时期,经历,3.3,亿年。,全球,气候较温暖,森林面积极广,形成大规模的煤层,。,海洋性气候特征,(,没有明显季节区别,,,树木缺少年轮)。,3.,石炭,二迭纪大冰期发生在距今,23,亿年从所发现的冰川迹象表明,受到这次冰 期气候影响的主要是南半球。在北半球除印度外,目前还未找到可靠的冰川遗迹。这次 冰川气候中,中国西部、西伯利亚、北欧和北美为广大的干燥带其外围是温暖的湿润气 候带干燥带的南面是潮湿炎热的气候带。这时我国仍具有温暖湿润气候带、于燥带和 炎热潮湿气候带。,(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4,三迭纪,第三纪大间冰期发生在距今约,2,亿到,200,万年前,包括整个中生代的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都是温暖的气候到新生代的第三纪时世界气候更趋暖化共计约,2,2,亿年。在中国、欧洲、北美发现三迭纪时的红色和紫色地层很普遍,说明当时气候炎热,氧化作用强烈。地层中常含有石膏和石盐层,又说明当时气候很干燥。,(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氧同位素分馏作用,随降水过程而富集,16,O,海水中富集,18,O,冰盖中富集,16,O,与海水同位素保持平衡,18,O,与,16,O,的比例,水汽蒸发时发生分馏,因此可以用有孔虫壳体的,18,O/,16,O,辨识冰期,16,O,17,O,18,O,99.76% 0.04% 0.20%,有孔虫,CaCO,3,壳体,中的氧同位素,白垩纪,-,温室气候范例,海水和大气温度,白垩纪中期平均高出现今,10,C,大气,CO,2,含量,现今含量的,4-12,倍,海平面变化,最高可能比现今海平面高出,350,米,Bralower,et al., 2002,OAE2,南高纬度地区海洋上层同位素古温度,22-28,C;,温带北大西洋深水温度高达,20,C;,无法忍受冰冻条件的大型爬行动物出现在北纬,78,度地区。,大洋缺氧事件与黑色页岩,碳同位素正偏移,:,2-4,有机质大规模埋藏,:,C/T,界线,0.5 Ma,埋藏有机碳总量达,1.610,18,mols,生物大规模绝灭,:,C/T,界线绝灭率放射虫,58%,,浮游有孔虫,20%,,钙质超微,8%,(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5.,第四纪大冰期气候,从距今,20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冰期最盛时陆地有,24%,的面积为冰所覆盖,还有,20%,的面积为永冻土。,在北半球,形成,三个大陆冰川中心,(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斯堪的那维亚冰川中心,,,向低纬伸展到,51,N;,北美冰川中心,,,向低纬伸展到,38,N,左右,;,西伯利亚冰川中心,,,有时可能伸展到,50,N,的贝加尔湖附近。,第四纪大冰期中,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亚冰期内,平均气温约比现代低,8-12,。,距今,1.8,万年前为第四纪冰川最盛时期,一直到,1.65,万年前,冰川开始融化,。,(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亚,间,冰期内,气温比现代高。,如,北极约比现代高,10,以上,低纬地区约比现代,高,5.5,左右。,中纬度的冰盖消失,甚至极地冰盖整个消失,。,(,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约距今,1,万年左右的时期开始,全球进入冰后期。挪威冰川学,家,对,冰后期的近,1,万年来挪威的雪线,研究,表明这期间世界气候有,四,次大的波动,:,(,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最适气候期,当时气温比现在高,3,-4,;,15,世纪以来的寒冷气候,其中,1550,一,1850,年为冰后期以来最寒冷的阶段,称,小冰河期,当时气温比现在,低,1 -2,。,蒙古冻结松树片断(摄影奖第一名,),2003,年,9,月,全美“科学与工程清晰图像挑战赛”,,,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Dee,Breger,),采用,SEM,和,X,射线微量分析设备抓拍的。表现的是含有,3,条年轮的一棵西伯利亚松树的小片断。中间狭窄而不成形的部分,对应公元,前,536,年左右的夏天,突如其来的灾难性寒冷天气将树液迅速冻结。这种恶劣气候可能跟当时印尼克拉卡托亚(,Krakatoa,),火山的的剧烈爆发有关。这座火山在,1883,年再次大爆发时曾夺走,36000,条人命,600,年气温变化,(,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中国,近,5000,年,-2000,年中,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是最适气候期。,我国的气候从公元前,1000,年的周朝初期以后,有,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气候变迁导致唐朝衰亡 被许多历史学家视为中国历史全盛时期的唐代,因为季风循环的改变而趋于衰败。唐代因艺术文学兴盛,以及与印度及中东商人交易促成繁荣而闻名,这个朝代横跨将近三个世纪,自公元六一八年至九零七年,后来因为发生动乱而覆亡。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学者郝格率领科学家,研究中国广东省湛江湖的沉积物体核心。他们相信,这些沉积物具有磁性,且内含钛元素,可以作为显示东亚季风系统冬季循环的指针。他们发现,过去一万五千年存在三个时期,其中冬季季风强劲,夏季季风微弱。头两个时期发生在上一个冰河时期间的关键时刻,而最后一个时期则介于公元七百年至九百年左右。这每一个季风变迁发生时,正巧也会出现通常与这个循环期有关的异常寒冷气候。唐代自七五一年起国势走衰,军队更遭到阿拉伯人击溃。但最后造成朝代灭亡的,是漫长的干旱与夏雨不足,导致作物欠收,引发农民叛乱。最后,这些叛乱导致唐朝在公元九零七年灭亡。,(,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三,),近代气候变化特征,从,19,世纪末到本世纪,40,年代,世界气温曾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如,北极,地区,巴伦支海水面温度,1919-1928,年间比,1912-1918,年时高出,8,。,在,30,年代出现过许多以前根本没有来过的喜热性鱼类,。,(,三,),近代气候变化特征,其,后气候变冷。,以北极为中心,的,60N,以北,气温愈来愈冷,如,1968,年冬,原隔着大洋的冰岛和格陵兰被冰块连接起来,发生了北极熊从格陵兰踏冰走到冰岛的罕见现象。,(,三,),近代气候变化特征,70,年代以后,气候又趋变,暖, 1980,年后,气温增暖的形势更为突出。,我国上世纪末以来上升气温趋势,。,如,1910-1960,年,50,年间天山雪线上升,了,40-50m,天山西部的冰舌末端后退,了,500-1000m,喜马拉雅山脉在我国境内的冰川也处于退缩阶段。,(,三,),近代气候变化特征,(,三,),近代气候变化特征,二、,气候变化的因素,气候变化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外部的和内部的,因子,。,影响气候而本身不受气候影响的因子称为外部因子,(,如太阳辐射、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大陆飘移、火山活动等,),。,气候变化的因素,完整的气候系统包括了,5,个物理组成部分:大气、海洋、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内部因子,。,二、,气候变化的因素,一、,地球轨道因素的改变,二、,火山活动,三、,太阳活动的变化,四、,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五、,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候,六、,冰雪覆盖与气候,二、,气候变化的因素,(,一地球轨道因素的改变,地球公转轨道的三个因素,:,偏心率、地轴倾角和春分点的位置都以一定的周期变动着,导致地球上所受到的天文辐射发生变动,引起气候变迁。,(,一地球轨道因素的改变,1.,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到达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天文辐射强度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偏心率是在,0.00,一,0.06,之间变动的,其周期约为,96000,年。,日地距离,2.,地轴倾斜度的变化,地轴倾斜即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地轴倾斜度,变小,时,高纬度的年辐射量要,减少,则冬暖夏凉,夏凉最利于冰川发展。,地轴倾斜变动周期约,40000,年。,3.,春分点的移动,春分点位置变动的结果,引起四季开始时间的移动和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变化。,地球近日点所在季节的变化,每,70,年推迟,1,天,。,大约在,1,万年,前,北半球在冬季处于远日点的位置,(,现在是近日点,),那时北半球冬季比现在要更,冷,南半球则相反。,(,一) 地球轨道因素的改变,三个轨道要素不同周期的变化,同时,对气候发生影响,。,米兰柯维奇曾综合这三者的作用计算,出,65N,纬度上夏季太阳辐射量,在,60,万年内的变化。,(,一) 地球轨道因素的改变,米兰柯维奇,认为当夏季温度降低约,4-5,冬季反而略有升高的年份,冬天降雪较多,而到夏天雪还未来得及融化时,冬天又接着到来,这样反复进行,就会形成冰,期。,气候,变化,(,二,),火山活动,强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尘和硫酸气溶胶能喷入平流层,。并,在平流层飘浮数年,强烈地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长时间对地面产生净冷却效应,-,阳伞效应,。,皮纳图博火山,位于菲律宾的吕宋岛上,东经,120.35,、北纬,15.13,处。海拔,:1991,年,6,月,15,日大爆发前为,1745,米,;,大爆发后火山颠峰消失,其破火山口的火山口缘最高点为,1486,米,中间的塌陷部位则仅比海平面高,820-840,米。为层状火山,.,1991,年前无喷发的历史纪录。,1991,年,6,月,15,日大爆发,抛出的火山碎屑物总体积超过,5,立方千米,火山灰云升到,35,000,米的高空,它们在平流层中悬浮飘移,其中约有,2000,万吨是二氧化硫,导致地球气温降低约,0.5C,达两年之久,.,爆发时还有火山碎屑流沿山坡滚滚而下,填满附近的深谷,最厚达,200,米,到,1996,年,这些火山堆积物的温度还有,500C.,原来的火山锥因爆炸崩塌,形成宽达,2500,米的破火山口,高度降低约,300,米,.,火山学家评为,20,世纪地球上第二大的火山喷发。,皮纳图博火山喷发,1745m1486m,(,二,),火山活动,1815,年,Tarnbora,火山,(8.25S, 118E),爆发,时, 500km,内有三天不见天日,各方面估计喷出的固体物质可达,100-300km,3,。,(,二,),火山活动,1815,年,Tarnbora,火山爆发,。,欧美各国在,1816,年普遍出现了,“,无,夏,之年,”,,整个北半球中纬度气温平均比常年偏,低,1,左右。加拿大,6,月即开始下雪,。,我国华东沿海各省在,1817,年六月廿九日,(,阳历,8,月,11,日,),见雪,(,六月雪,),。,(,二,),火山活动,火山爆发呈现着周期性的变化,。,历史上寒冷时期往往同火山爆发次数多、强度大的活跃时期有关。,过去,200,万年间几乎每次冰期的建立和急剧变冷都和大规模火山爆发有关,。,(,三,)下垫面地理条件的变化,以海陆分布和地形变化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历史上的板块运动,地形变化-喜马拉雅山脉,抬升,地面特性,-,冰雪覆盖,板块运动,板块运动,-,石炭纪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在纬度,40,以上的洋面,洋流绕着副极地低压流动,。,如,北大西洋的湾流受冰岛低压东南部西南风的影响,有一支长驱向东北方向流动,称北大西洋暖流,沿欧洲海岸伸入到巴伦支海。,1,、海陆分布,-,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在冰岛低压的西部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形成,东,格陵兰冷流和拉布拉,多,冷流。,这些冷流来自北冰洋,携有冰块和巨大的冰山,冷流的密度大,当它与湾流相遇时,就潜入湾流之下。,世界,“,寒极,”在哪里,?,环流与热量输送,如,北大西洋暖流,在盛行西,风,到西南风的作用下,使西北欧的气温愈靠近大西洋海岸气温愈,暖,愈向内陆,气温乃逐渐变低,到了东西伯利亚维尔霍扬斯克,附近, 1,月平均气温降到,-50,成为世界,“,寒极,”。,环流与热量输送,鄂霍次克海海面因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受西来,大,陆冷空气的影响,温度甚,低,成为世界,冰害,。,海陆间的热量,环流与热量输送,夏季大陆是热源,海洋是冷源,在热带、副热带大陆上气温最高,这种海陆间的热量交换是造成同一纬度带,上,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气温有显著差异的要原因。,2,、局部地壳运动,大西洋从格陵兰到欧洲经过冰岛与英国,的,水下高地,该,高地因地壳运动有时会上升到海面之上,而隔断了墨西哥湾流流入北冰洋,,使,整个欧洲西北部受不到湾流热量的影响,因而形成大量冰川。,第四纪冰川的形成就与此有密切关系,。,3,、,地形,变化,-,青藏高原,机械阻挡作用,青藏高原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对于冬季厚度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3,、,地形,变化,-,青藏高原,热力作用,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青藏高原是冷源,,,气温偏低,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3,、,青藏高原季风,春夏季青藏高原是强大的热源,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青藏高原与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高原季风)。,4,、,地面特性与气候,下垫,面辐射差额,在同一纬度、同一季节、同样的天气条件下,如下垫,面土壤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反射率,。,一般干休闲地为,16%,湿开垦,地为,8%,。,湿土吸收的太阳总辐射比干土大。,4、地面特性与气候,土壤的热容量和导温系数不同,也,会产生小气候的差异。,如,导温系数小的干沙土表层增,温快,减温亦,快,干沙土表层温度日振幅和年振幅都较大。,湿沙土表层温度,的,日振幅和年振幅都比较小。,4、地面特性与气候,地面特性在某些条件下对,区域气候,亦有显著影响,。,如在干旱少雨的地带,植被极其稀少,地面为大范围的干裸地砂、岩石等,砂、石的比热小,在白天阳光照射下,地面强烈增温,地面散失的热量很多,成为热辐射的,汇。,4、地面特性与气候,在,维持热量平衡,中,沙漠地区空气下沉,压缩增温。由于下沉的空气十分干燥,使得沙漠地区进一步变干,植被进一步破坏,导致沙漠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展。,4、地面特性与气候,如,撒哈拉一阿拉伯一印度一巴基斯坦一带沙漠区。,是地面辐射特性影响气流下沉,所形成,生物地球物理反馈机制,进一步,导致沙漠区域气候扩展。,我国的内蒙,-,塔里木?沙漠,化!,4、地面特性与气候-冰雪覆盖,全地球约有,10%,的面积为冰雪所覆盖,大陆雪盖,(占地球面积,4.7%,),以季节性积雪为主。如果积雪长期维持则变为大陆冰,盖,(,大陆冰原,),。,南极冰原最大,,,格陵兰冰原,次之,山岳冰川的面积,最小,三者冰体的体积之比约,为,90:9:1.,4,、,冰雪覆盖与气候,冰雪覆盖是气候系统组成部分之一,物理性质与无冰雪覆盖的陆地和海洋不同,形成一种特殊性质的下垫面。,它们不仅影响其所在地的气候,而且还能对另一洲,或,另一半球的大气环流、气温和降水产生显著的,影,响。,冰雪覆盖与气温,1,、,冰雪覆盖是大气的冷源,它不仅使冰雪覆盖地区的气温降低,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可使远方的气温下降,。,如,北半球和南半球各自的月平均气温均与冰雪覆盖面积呈反相关关系,冰雪面积,大,平均气温低。,(,二,),冰雪,-,大气间能量交换和水分交换特性,冰雪表面与大气间的能量交换能力很微弱。当冰雪厚度达到,50cm,时,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基本上被切断。,(如冬雪是麦子的棉被,),(,二,),冰雪,-,大气间能量交换和水分交换特性,北极海冰的厚度平均,为,3m,南极海冰厚度为,1m,大陆冰原的厚度更大。,因此大气就得不到地表的热量输送。特别是海冰的隔离效应,有效地削弱海洋向大气的显热和潜热输送,这又是一个致冷因素,。,海冰的隔离效应,二、冰雪覆盖与气温,冰雪表面的饱和水汽压比同温度的水面低,冰雪供给空气的水分甚少。,相反地,冰雪表面常出现逆温现象,于是空气反而要向冰雪表面输送热量和水分,(,水汽在冰雪表面凝华,),。,所以冰雪覆盖不仅有使空气致冷的作用,还有致干的作用,。,冰雪覆盖与气温,融冰化雪还需消耗大量热能。,(下雪不冷化雪冷),在春季无风的天气下,融雪地区的气温往往比附近无积雪覆盖区的气温低数十度,。,冰雪覆盖与大气环流和降水,冰雪覆盖使气温降低,在冰雪未全部融化之前,附近下垫面和气温都不可能显著高于冰点温度。,冰雪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使寒冷气候在春夏继续维持稳定的作用,,,往往成为冷源,而,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冰雪覆盖与气温,如,冰雪覆盖,对,梅雨的影响,梅雨,(,初夏,6,、,7,两月,),实质上是南方来的暖湿空气同北方来的寒冷空气在长江流域一带持续冲突影响的结果,冰雪覆盖与气温,如,冰雪覆盖,对,梅雨的影响,鄂霍茨克海在初夏,6,、,7,两月期间是同纬度地带中最寒冷的地区,成为向南移动的主要冷空气源地之一,在梅雨的形成中起了主要的作用,.,在对梅雨的长期预报,时,必需考虑鄂霍茨克海年初的冰雪覆盖面积,。,4,、,冰雪覆盖,冰雪覆盖面积和厚度变化,与,海平面高低。,寒冷时期,降雪多而融化少,大陆就把水分以冰雪形式留在大陆,上,不能通过河川径流等水分外循环形式如数,(,海洋表面蒸发数量,),还给海洋,导致海洋支出的水分多,收入的水分少,海水就会变少,海平面就会下降,。,4,、,冰雪覆盖,与,海平面,温暖时期,大陆上的积雪就会融化,这时海洋收入的水分又会多于支出的水分,引起海水增多和海平面上升。,据估算如果目前南极大陆冰原全部融化,则世界海洋的海平面要抬升,70-80m,。,(,四,) 大气环流和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大气环流形势和大气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是导致气候变化和产生气候异常的重要因素。,如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旱涝异常就与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大气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大气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气候,变化,(,五,)太阳活动的变化,太阳黑子活动具有大约,11,年的周期。,太阳黑子峰值时太阳常数减少。太阳黑子使太阳辐射下降只是一个短期行为,但太阳光斑可使太阳辐射增强。,(,五,)太阳活动的变化,太阳活动增强,不仅太阳黑子增加,太阳光斑也增加。光斑增加所造成的太阳辐射增强,抵消掉因黑子增加而造成的削弱还有余。,在,11,年周期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辐射也增强,即,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为正相关,。,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五,)太阳活动的变化,太阳常数变化在,1-2%,左右。,太阳常数增加,2%,地面气温可能上升,3,如,减少,2%,地面气温可能下降,4.3,。,我国近,500,年来的,三次,寒冷时期正好处于太阳活动的低水平阶段,如第一次冷期,(1470-1520,年,),对应着,1460-1550,年的斯波勒极小期,。,(,六,)宇宙,-,地球物理因子,宇宙因子指-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地球物理因子-地球重力空间变化,、,地球转动瞬时极运动和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等。,(,六,)宇宙,-,地球物理因子,月球引潮力多年变化在极地使海平面高度改变,使海洋环流系统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海,-,气间的热交换,引起气候变化。,(,六,)宇宙,-,地球物理因子,地球表面重力分布的不均匀引起海平面高度的不均匀,并且使大气发生变形,。,北半球大气的四大活动中心的产生及其宽度、外形和深度,都带有变形的性质,。,(,六,)宇宙,-,地球物理因子,地轴,的,移动,和,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动都会引起离心力的改变,相应地也会引起海洋和大气的变化,从而导致气候变化。,如,1956,年以来发生的,8,次厄尔尼诺事件,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时段。,人类活动在多方面不断影响气候,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其影响深度和广度也在日益增长,因此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潜在的重要性,特别就局地而言,这种影响是极为明显的,也是引起近代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七,),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