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通关直播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2494352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7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通关直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通关直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通关直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3/9/1,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2,1,主讲老师:黄老师,成人高考专升本 医学综合21主讲老师:黄老师,一,概述,1,二,细胞的基本功能,2,三,血液,4,四,血液循环,4,五,呼吸,6,六,消化和吸收,3,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八,肾的排泄,2,九,感觉器官,2,十,中枢神经系统,1,十一,内分泌,3,生理学,一概述1二细胞的基本功能2三血液4四血液循环4五呼吸6六消化,2,一、概述,重点及考点:,1.稳态,2.反射弧,3.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4.反馈,一、概述重点及考点:,3,二、细胞的基本功能,重点及考点:,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2.兴奋,3.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5.局部兴奋的特性,6.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7.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8.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二、细胞的基本功能重点及考点:,4,单纯扩散(被动转运),定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压差,高低,转运物质:O2,CO2,易化扩散(被动转运),定义:非脂溶性,依赖特殊蛋白质帮助进行的扩散。,载体转运(转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通道扩散(转运物质):,钠离子、钾离子(2014)、钙离子、氯离子,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 单纯扩散(被动转运)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5,主动转运,定义:耗能,逆电-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浓度低高,最重要的:钠离子,钾离子的主动转运,胞吞和胞吐作用,胞吞:主动吞噬作用,转运物质是大团块物质和液体,胞吐:主动分泌作用,转运物质是激素、神经递质、酶原,2,、细胞发生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经历一系列有次序的变化后恢复正常,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分为4个时期(2014),(1)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钠离子通道失活,(2)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后,阈上强度的再次刺激可引起动作电位,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失活钠离子通道开始恢复,(3)超常期,:,阈下刺激可以引起,兴奋性高于正常,钠离子通道基本复活,膜电位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4)低常期,:,阈上刺激方可,兴奋性低,钠离子通道完全恢复,膜电位绝对值大于静息电位。, 主动转运,6,例题,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A.阈强度 B.阈电位,C.刺激强度变化率 D.刺激时间,E.刺激频率,A,解析:细胞兴奋性高低可用刺激的阈值大小来衡量。阈值愈小,兴奋性就愈高;阈值愈大,兴奋性就愈低。,例题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 ) A解,7,三、血液 重点考点,1.体液,2.神经和体液调节使血量恢复,3.血液的功能,4.血浆胶体和晶体渗透压,5.红细胞生成的调节,6.白细胞的生理功能,7.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和抗凝,8.ABO血型与输血原则,三、血液 重点考点1.体液,8,定义:人体内所含的大量液体总称,比例: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少量的脑脊液、淋巴液等,是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体液,细胞内液 (,2/3,),细胞外液(,1/3,),定义:人体内所含的大量液体总称体液 细胞内液 (2/3)细胞,9,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血浆渗透压是血浆中溶质颗粒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力量的总和。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为300mmol/L。,(1)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胶体溶质颗粒(主要是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即产生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力量)。血浆蛋白颗粒大、数量少,渗透压为1.5 mmol/L,但胶体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故具有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正常血容量的生理意义,(2)晶体渗透压,晶体溶质颗粒(无机盐)形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数量多,是主要力量。晶体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但难于透过细胞膜,因此该渗透压具有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细胞正常大小、形态及功能的生理意义。,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10,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代谢物等;,实现体液调节:运送激素至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酸碱平衡、体温、水平衡;,防御保卫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白细胞吞噬作用。,血小板的生理止血机制:,损失刺激引起局部缩血管反应,使局部血流暂时减少;,血管内膜下组织暴露,激活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填塞伤口,至此止血;,损伤组织与血管胶原组织激活凝血机制,在局部形成血块,构成牢固的止血栓。,血液的功能:血小板的生理止血机制:,11,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概念,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称为血液凝固。正常凝血时间为,6-12,分钟。,离体血液凝固后,经,1-2,小时,血凝块开始收缩,释出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1)内源性凝血 完全依靠,因子X激活,由因子XII始动,(2)外源性凝血 不完全依靠,因子X激活,由因子III始动,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概念,12,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和抗凝,(1)基本反应过程 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瀑布样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12个因子参与,3个基本阶段,凝血过程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三步骤,第一步 X-Xa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第二步 凝血酶原凝血酶,第三步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抗凝系统,:分细胞抗凝系统和体液抗凝系统。,细胞抗凝系统,指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达到抗凝的目的。,体液抗凝系统,指血浆中存在很强的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III和肝素。,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和抗凝,13,ABO,血型系统中的抗原与抗体,血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凝集原),血浆中,的抗体(凝集素),凝集实验,A,型血清(抗,B,),B,型血清(抗,A,),A,型,A,抗,B,-,+,B,型,B,抗,A,+,-,AB,型,A+B,无,+,+,O,型,无,抗,A+,抗,B,-,-,“+”,表示有凝集反映,“-”,表示无凝集反应,ABO血型系统中的抗原与抗体血型红细胞血浆中凝集实验A型血清,14,例 题,2015,正常人血浆酸碱度的范围是()。,A.PH 695705,B.pH 675685,C.pH 755765,D.PH 715725,E.PH 735745,E,解析:血浆,PH,值为:,7.35-7.45,例 题2015正常人血浆酸碱度的范围是()。,15,四、血液循环,重点及考点:,1.心室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产生的机制,2.心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产生的机制,3.,心肌的生理特性,4.心电图,5.心动周期,6.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7.影响心排出量调节,8.,动脉血压的形成,9.,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0.,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11.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3.冠脉循环的特点,四、血液循环重点及考点:,16,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17,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足够的血量充盈血管,这是形成血压的前提条件;,心脏射血是血液对动脉血管壁产生侧压的来源;,血液流经外周时,遇到外周阻力这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又一因素;,大动脉管壁弹性对动脉血压起缓冲作用,维持收缩压不致过高,维持舒张压不致过低。,动脉血压的形成:,18,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排出量 :,每搏排出量,心缩期中主动脉和大动脉内的血量,管壁受到的侧压力,动脉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舒张压升高不多,因此脉压,心率:,,心舒张期缩短,舒张压,收缩压不显著,表现为舒张压,收缩压不明显,故脉压,外周阻力:,是指血液流向外周血管时遇到的阻力。主要由小动脉和微动脉产生的,该阻力,表现为舒张压,收缩压不明显,故脉压,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具有缓冲血压变化的作用,使收缩压不会过高,舒张压过低。老年人大动脉弹性减低,可出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如果同时有小血管硬化,外周阻力,则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两者相适应,使血管有一定充盈,血压也维持正常水平。循环血量(大失血)而血管容量不变,可引起血压;循环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量,也可引起血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9,中心静脉压,定义:通常将右心房和腔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正常成人为0.4-1.2kPa(4-12cmmH2O),意义: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一个指标,可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射血能力,中心静脉压)和静脉回流的速度(静脉回流障碍或血量,中心静脉压),应用:是控制补液速度和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心静脉压,提示输液量不足,中心静脉压,提示输液过快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中心静脉压,20,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缩力量,体位改变,呼吸运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21,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及与水肿的关系,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及与水肿的关系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22,体液调节:,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共同点:可与,类和类受体结合。,不同点:,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力强;肾上腺素可与两种受体结合,与受体结合更强,与受体结合弱。,肾上腺素:临床上可作为,强心剂,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作为,升压剂,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3,、局部体液因素,体液调节:,23,例 题,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正常值变动范围为4-12cmH2O,C.可反映心脏的射血功能,D.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降低,E.可作为临床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指标,D,例 题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24,呼吸,重点及考点:,1.肺通气的动力、胸内压,2.肺的弹性阻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3.肺容量与肺的通气量,4.肺换气的因素,5.O2的运输、氧离曲线、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6.CO2的运输方式,7.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呼吸重点及考点:,25,肺通气,原理:,当推动肺通气的动力大于阻止肺通气的阻力是便实现了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正常状态下,无论吸气或呼气,胸内压小于大气压,称胸内负压,胸内压,=,大气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若设大气压为,0,,则胸内压,=-,肺回缩力,生理意义:维持肺的扩张状态,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肺通气的动力、胸内压,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胸内压,26,肺通气的阻力有,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肺和胸廓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力,即回缩力。其占肺通气总阻力的,70%,左右。该力越大,吸气时阻力也越大。,胸廓的弹性阻力即胸廓的弹性回位力。,胸廓和肺的弹性阻力大小可用顺应性表示,。,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表示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表示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关系:,顺应性,=1/,弹性阻力,顺应性与弹性阻力、表面张力成反变关系,顺应性越小表示肺月不易扩张。在肺充血、肺纤维化时顺应性降低。,肺通气阻力,肺通气的阻力有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肺通气阻力,27,非弹性阻力也即气道阻力。,影响,非弹性阻力:,呼吸道的口径;,气流速度、气流形成等。,临床上非弹性阻力增大是导致肺通气障碍最常见的病因。,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也即气道阻力。非弹性阻力,28,由肺泡,型细胞合成、释放,以单分子形式分布在肺泡壁液体分子层的表面。,生理意义:,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调节肺泡的回缩力,有利呼吸;,使肺泡表面相对干燥,避免肺水肿,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将出现:,肺泡的表面张力增加,大肺泡破裂小肺泡萎缩,初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型细胞合成、释放,以单分子形式分布在肺泡壁液体分子层,29,肺总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潮气量:正常值为,500ml,补吸气量:,正常值为,1500-2000ml,补呼气量:正常值为,900-1200ml,余气量:正常值为,1000-1500ml,深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功能余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之和,,正常值,2500ml,,肺气肿患者该值增加,肺实质性病变时减少。,肺活量:男,,3500ml,;女,,2500ml,时间肺活量生理意义:是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大小,而且反映呼吸所遇到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肺通气量:正常值,6-9L/min,肺容量与肺的通气量,肺总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容量与肺的通气,30,中枢化学感受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异同点,位置,感受细胞,感受刺激,作用,中枢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神经细胞,H+,(pH),p(co2),调节,H+,,中枢有稳定,pH,环境,外周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I,型细胞,pH,、,p,(,co2,),、,p,(,o2,),在机体低,02,时,维持对呼吸的驱动,中枢化学感受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异同点位置感受细胞感受刺激作,31,解析:功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存留肺内的气体量,是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1,、功能余气量相当于()。,A.补吸气量+余气量,B.潮气量+余气量,C.补呼气量+潮气量,D.补呼气量+余气量,E.补吸气量+潮气量,习题,B,解析:功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存留肺内的气体量,是余气量和补,32,解析: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在延髓,2,、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A.延髓,B.脊髓,C.大脑皮层,D.脑桥,E.中脑,习题,A,解析: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在延髓 2、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33,重点及考点:,1.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2.消化管的神经支配,3.胃肠激素及其生理作用,4.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5.胃液分泌的调节,6.胃运动的形式及胃排空,7.胰液、胆汁,8.大肠内消化,9.吸收的主要部位,10.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消化和吸收,重点及考点: 消化和吸收,34,主要的消化管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激素名称,分泌部位及细胞,引起释放的因素,生理作用,胃泌素,胃幽门部,小肠上部“G”细胞,迷走神经,蛋白质分解产物,促进胃液分泌和胃运动,促进胰液(以酶为主)分泌和肝细胞分泌胆汁,促胰液素,小肠上部“S”细胞,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钠,促进胰液(以H2O、 NaHCO3为主)、胆汁分泌,加强CCK作用,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运动,胆囊收缩素(CCK),小肠上部“I”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引起胆囊收缩,促进胰液(以酶为主)分泌,抑胃肽(GIP),小肠上部“K”细胞,脂肪、氨基酸,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肠运动,主要的消化管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激素名称分泌部位及细胞引起释放的,35,消化酶及其作用:,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和寡糖。,胰脂肪酶,:分解脂肪为甘油、脂肪酸和单酰甘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原在肠致活酶作用下转变为胰蛋白酶,形成后进一步激活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使它们转化成为有活性的酶。在这两种酶共同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质可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肽酶,:可将多肽分解为小肽和氨基酸,消化酶及其作用:,36,激活糜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肠致活酶,B.胰蛋白酶,C.盐酸,D.组胺,E.辅酯酶,习题,B,激活糜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 习题B,37,七、能量代谢和体温,重点及考点:,1.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2.基础代谢率,3.体温的正常变动,4.主要散热部位及散热方式,5.体温调节中枢,七、能量代谢和体温重点及考点:,38,八、,肾的排泄,重点及考点:,1.排泄的四条途径,2.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及影响因素,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重吸收、分泌功能和影响因素,4.肾泌尿功能的调节,5.尿的浓缩与稀释,6.排尿反射,八、肾的排泄重点及考点:,39,九、感觉器官,重点及考点:,1.眼的折光功能,2.,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3.,眼的感光功能,4.,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5.,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6.,前庭器官的主要功能,九、感觉器官重点及考点:,40,十、中枢神经系统,重点及考点:,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受体,2.,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突触传递的特点,5.,中枢抑制,6.,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7.,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8.,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功能特点,9.,下丘脑的功能,10.,内脏痛和牵涉痛,11.,正常脑点图,十、中枢神经系统重点及考点:,41,十一、内分泌,重点及考点:,1.激素的作用,2.,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3.,腺垂体;生长素;腺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4.,神经垂体和催产素,5.,甲状腺的生理作用寄分泌的调节,6.,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分泌激素及分泌调节,7.,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分泌调节,8.,甲状旁腺,十一、内分泌重点及考点:,42,1.,激素的作用:,通过调节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盐代谢,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调节生长、发育、衰老等过程;,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与学习、行为、记忆等相关;,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调节生殖过程;,与神经系统配合,是机体个部分协调一致,并适应环境的变化。,1.激素的作用:,43,谢谢聆听!,成人高考,-,顺利通过,成人高考-,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