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2336661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现代教育技术与课件制作,科技不会取代教师,但是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用科技的教师!,zhongjiuzhou,现代教育技术与课件制作科技不会取代教师,但是用科技的教师,目录,感受现代教育技术,1,漫谈现代教育技术,2,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3,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4,目录感受现代教育技术1漫谈现代教育技术2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教育技术的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AECT,1994,教学(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教育技术的定义 Instructional Tec,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开 发,文印技术,音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综合技术,利 用,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并制度化,政策与法规,设 计,教学系统设计,内容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管 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评 价,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理论,实践,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 开 发文印技术利,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教育技术的新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AECT,2004,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2004,这是,AECT,在,2005,年发表的最新教育技术定义,由于原文正式发表于,2005,年,因此也称,AECT05,定义。,教育技术的新定义 Educational tech,教育技术,AECT04,定义的基本结构,教育技术AECT04定义的基本结构,AECT2004,与,AECT1994,的比较,关于术语,1994“,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2004“,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关于职能,1994,五个职能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2004,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更加强调实践特征),关于绩效,绩效一词更多是用在企业培训领域。,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教育技术从强调资源,教学到学习,又转到强调绩效。,关于理论与实践,1994,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2004,研究和符合理论的实践(,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关于过程和资源,2004,用技术上 (,technological,)对过程和资源进行限定,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也强调了过程和资源的合适性。,AECT2004 与 AECT1994 的比较关于术语,换个视角看 “教育技术”,作为学科,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为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教育技术学,教育硕士方向,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换个视角看 “教育技术”作为学科,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也称“教学媒体与技术”,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1. 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组织机构:,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我国掀起计算机教育热潮,出现了计算机文化概念,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IT,的大众化,产生了信息文化概念,信息素养教育,IT,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与情感,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IT,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积极态度。,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通俗文章和参与有关的讨论。,信息能力,能够利用,IT,获取、评价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够且开发、传播信息(这里包括几个层次)。,人文层面,技术层面,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与情感人文层面技术层面,信息素养的内涵,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在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素养的内涵在技术层面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1993,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制定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1993,),。,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将该标准作为教师认证、培训的依据。,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2004.12,,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首个教师专业标准。,200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培训、考试、认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标准”的基本结构,标准包含,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三个子标准,体系结构相同,但基本内容则有差异。,体系结构:,4(14)N,4,个 能力素质维度;,14,个 一级指标;,N,个 概要绩效指标:,教学人员,N=41,管理人员,N=46,技术人员,N=44,“标准”的基本结构标准包含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三个,“,标准,”,中的能力素质要求,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知识与技能,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应用与创新,教学人员: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决策与评估,;,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技术人员: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社会责任,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标准”中的能力素质要求 意识与态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南国农,,2002,),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从,概念的变化,看,整合的发展,多媒体软件,(,multimedia,software),课件,(courseware),堂件,(lessonware),积件,(integrable ware),数字化学习资源,(digital resource),发展趋势:,应用:更加注意发挥“人”的作用,技术: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从概念的变化看整合的发展多媒体软件(multimedia s,从,概念的变化,看,整合的发展,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以教师为中心,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数字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B-Learning (,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主导,-,主体相结合,从概念的变化看整合的发展CAI( Computer Assi,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演化过程,创新,(,Innovation,),技术改变教与学,内化,(,Appropriation,),技术成为强有利的学习工具,整合,(,Adaptation,),技术被使用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中,采用,(,Adoption,),技术看起来好象有一点东西,但优势有限,了解,(,Entry,),技术是一个问题,非常不方便,“,明日苹果教室”,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演化过程 创新(Inn,习 题,1,说说你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2,根据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3.,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阶段各自有哪些特点?,4.,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5.,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哪些项目上分别从技术和人文层面体现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6.,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的认识。,习 题1说说你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理解教育技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讨论,试从教育技术的实践层面、理论层面分别谈谈你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实践层面可以阐述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则可以回答教育技术,“,研究什么,”,,它是一门,“,什么学科,”,等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理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中国三大经济行政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4,个能力素质维度是:,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性与洞察力以及对信息的兴趣与态度等,),;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包括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法律、人丈关怀等,),。,南国农,:男,,1920,年生于江西。他作为我国电教开拓者与奠基人,从理论和实践上树立起了“电化教育”这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代的电教人为之不断奋斗。解放后,他与肖树滋一起到兰州参加支援大西北的教育事业行列,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电化教育方法的实践,之后又开设电教课程,编写电教课程大纲,将取得的经验向校外推广,并与肖先生一同创办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名词解释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名词解释,堂件:,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大的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课件只运行,10,3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该系统不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简单叠加,而是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其中积件库中的多媒体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网上环境积件资源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和多种有效途径;灵活易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有力工具。,名词解释堂件: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大的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Thank You !,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