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课件

上传人:202****8-1 文档编号:242334343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6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章-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3章-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3章-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1,3.3.1 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1. 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含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0年发布的ISO 9000:2000国际标准,中将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0年发布的ISO 9000:2000国际标准,中将质量管理定义为:“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1) 质量的含义,(2) 质量管理的含义,1,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2,2.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1) 检验质量管理阶段,(2)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3,3.3.2 全面质量管理,1.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1)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0年发布的ISO 9000:2000国际,标准中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说来,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将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等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等,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以及全社会均能够受益,,从而确保组织获得长期的成功和发展。,3,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以“适用性”为标准,全面质量管理是“三全”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动态性质量改进,4,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5,2.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 全员工的质量管理,(2)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4) 多方法的质量管理,3. 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一般方法,PDCA循环工作法,四个阶段:,计划(Plan)阶段 执行(Do)阶段,检查(Check)阶段 行动(Action)阶段,八个步骤:,分析现状,发现问题。,诊断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和计划,实施计划,调查执行效果,巩固成绩,标准化,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循环,5,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6,3.3.3 ISO9000族标准,ISO9000族标准的含义,根据ISO9000-1给出的定义,ISO9000族标准是指“由ISO/TC 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由于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所以,它已被世界上80多个国家或者地区等同或者等效采用,该系列标准在,全球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有人称之为“ISO9000现象”。,ISO 9000族标准的作用:,首先,它以标准化的形式,为企业实现有序、有效的质量管理提供方法指导;,其次,它为贸易中的供需双方建立信息、实施质量保证提供通用的质量体系规范。,6,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7,2. 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1) 质量术语标准,(2) 使用或实施指南标准,(3) 质量保证模式标准,(4) 质量体系要素标准,(5) 质量技术标准,7,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8,3.3.4 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1. 软件质量概念,(1) 软件质量的定义,现代质量管理中,“质量”被定义为“用户的满意程度”。,M.J.Fisher,将软件质量定义为:“所有描述计算机软件优秀程度的特性的组合。”所以计算机软件质量是软件的一些内部特性的组合。,参照ANSI/IEEE Std 729-1983,软件质量又定义为:“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能力有关的全部特征和特性”。包括:,(1)软件产品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2)软件具有所期望的各种属性组合的程度;,(3)顾客或用户觉得软件满足其综合期望的程度;,(4),软件的合成特性,它确定软件在使用中将满足顾客预期要求的程度。,8,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9,(2) 软件质量特性指标,表3.3.1 软件质量主要特性指标的含义,序号,主要特性指标,含 义,1,功能性,软件所实现的功能达到它的设计规范和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2,有效性,在规定的条件下,用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包括时间)地有效程度,3,可靠性,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软件能够正常维持其工作的能力,4,安全性,为了防止意外或人为的破坏,软件应具备的自身保护能力,5,易用性,用户在学习、操作和理解某个软件过程中所做努力的程度,6,可维护性,当环境改变或软件出故障时,使其恢复正常运行所作努力的程度,7,可扩充性,在功能改变和扩充情况下,软件能够正常运行的能力,8,可移植性,是软件从现有运行平台向另一运行平台过渡所做努力的程度,9,重用性,整个软件或者其中一部分能作为软件包而被再利用的程度,9,软件生存期与质量特性,从用户的角度看,软件的生存期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初期运用:运行新开发的软件产品。,2)维护与扩充:在运行过程中修改缺欠的内容;而且,为了进一步的使用,需根据运行环境(主要指应用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做功能上和性能上的扩充。,3,)移植和连接:把在原有平台上运行的软件向其它新的运行环境转移、或者组成软件包以便重用、或与其它软件进行连接。,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10,软件生存期与质量特性,10,对于软件所需求的质量特性,在软件生存期的不同阶段中情况各有不同,要求也不一样,这可由下图说明。,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11,对于软件所需求的质量特性,在软件生存期的不同阶段中情况各,11,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12,(3) 软件质量的二级特性指标,序号,二级特性指标,含 义,1,可追踪性,在特定的开发和运行环境下,提供从实现到用户需求可追溯的思路;,2,完备性,所需功能全部实现的软件属性,3,一致性,提供软件从设计到实现技术和标识一致的属性,4,精确性,在计算机输出时可提供用户所需求的精度,5,简单性,在可理解的方式下,简化功能的定义和实现,6,可操作性,决定与软件操作有关的规程,并提供有用的输入输出,7,培训性,提供对用户进行熟练操作培训的特性,8,通信有效性,在执行各项功能时,使用最少的通信资源,9,处理有效性,对于各种功能的实现,占用最少的处理时间,10,设备有效性,对于各种功能的实现,占用最少的系统设备,11,模块性,软件的内部结构应具有模块内高聚合、模块间低耦合的特性,12,系统无关性,提供不依赖于运行环境(主机,性能,操作系统,外部设备)的特性,表3.3.2 软按质量二级特性指标的含义,12,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13,序号,二级特性指标,含 义,13,自描述性,对功能的实现可进行自我说明,14,结构性,具有良好的软件结构,15,清晰性,用不复杂的,可理解的方式对程序结构作出清楚明了的描述,16,可扩充性,提供广泛兼容的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17,文档完备性,软件文档齐全,描述清楚,并符合国家标准,18,健壮性,在意外情况下,能继续执行和快速恢复的能力,19,公用性,采用公共的通信协议、数据表示和接口标准,20,可见性,提供开发与操作状态可监控的特性,21,保密性,提供对数据存储过程和传输过程的加密,22,可防护性,授权管理与身份识别特性,23,数据安全性,提供各类数据文件的安全备份特性,24,通用性,在一定范围内,软件可以被普遍使用的特性,表3.3.2 软按质量二级特性指标的含义,13,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4) 软件质量主要特性指标与二级特性指标之间的关系,14,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15,2. 软件质量管理概念,为了确定、达到和维护需要的软件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系统化的所有管理活动。软件质量管理活动大致上可分为质量控制和质量设计,这两类活动内容在功能上是互补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计划,规程评价和产品评价。质量设计主要是指质量准则的运用。,(1) 质量控制,1)计划,进行质量控制,必须首先制定一个软件质量管理计划,这个计划确定质量目标、确定在每个阶段为实现总目标所应达到的要求、对进度进行安排、确定所需人力、资源和成本等等,这个计划贯穿于整个软件的生存期中,并指导软件开发每个阶段的具体活动。,15,2)规程评价,规程就是在软件生存期中应当遵循的一些政策、规则和标准的具体实施的描述,软件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软件管理人员来监督和执行这些规程。在规格中也包括实行软件质量保证功能的描述,它们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指示在何时、何地进行规程审计、文件审计和代理审计;, 指示应当采集哪数据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例如,在每次评审和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如何进行修正;, 描述希望得到的质量度量;, 规定在项目的什么阶段进行评审以及进行什么形式的评审;, 规定在项目的什么阶段应当产生什么报告和计划;, 规定产品各方面测试应达到的水平。,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16,3)产品评价,软件产品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和它的需求相符合,类似于硬件的产品检验,这种评价所用的方法可以是设计的走查(walk-through)、代码的审计、测试结果的分析以及软件的质量度量和评估等。,2)规程评价,16,(2) 质量设计,在质量设计中应当确定该软件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并考虑高质量的软件如何设计以及如何通过测试来确定质量等问题。为些,在质量设计中,首先要指定期望软件产品具有的主要质量要素或属性,并尽量使它们的指标定量化。,质量管理活动的工具包括老七种与新七种,老七种工具是因果图法、排列图法、查表法、直方图法、散布图法、分层法及对策表法,新七种工具是关联图法、KJ法、系图法、矩阵图法、距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箭头图法。,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17,(2) 质量设计,17,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18,3. 软件质量模型,从产品角度来看,软件质量依赖于软件的内部属性(或称软件质量因素)及其组合。因此,为了对软件产品质量进行度量,首先必须对影响软件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度量,并建立实用的软件质量度量体系或者模型。1976年,Boehm提出了定量评价软件质量的概念,给出了60个软件质量度量公式和软件质量度量的层次模型。1978年,Walters和McCall提出了包括度量要素(factor)、准则(metric)在内的三层次软件质量度量模型。随后,G.Murine由提出了软件质量度量技术(SQM, Software Quality Metrics),用于定量评价软件质量,并且付诸实践。,中国软件工作者根据ISO近年来对软件质量的讨论趋势和ISO/ TC97/SC7的最新建议稿,参照国外许多SQM模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综合构成了SSC( Shanghai Software Center )软件质量度量模型及其度量方法,从而形成了SSC软件质量评价体系,它是由软件质量要素、评价准则、度量层次等三个层次构成的软件质量度量模型。,18,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19,(1) 软件质量要素,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软件质量要素代表面向管理的软件质量管理观点,这些要素为系统开发初期建立质量需求提供了有利的工具。SSC模型中采用了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6个软件质量要素。在软件质量要素之间,存在着互利和不利影响。,表3.19 软件质量要素之间的关系,注:“ ”代表互利影响:“ ”代表不利影响。,19,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2) 评价准则,要素,精确性,健壮性,安全性,通信有效性,执行有效性,设备有效性,可操作性,培训性,完备性,一致性,可追踪性,可见性,硬件系统无关性,软件系统无关性,可扩充性,产品文件完备性,通用性,清晰性,模块性,自描述性,简单性,结构性,可运行性,无故障性,要素,准则,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20,受影响的要素,规定的要素,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功能性,+1,+2,可靠性,-3,+1,易用性,-1,+1,+1,有效性,-3,-3,-3,可维护性,+1,-2,+3,可移植性,-1,-5,总计,0,-2,0,-11,0,+2,表3.25 要素与要素相互影响的定量化表示,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21,受影响的要素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21,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22,(3) 度量,SSC模型的第三层是度量,没一度量由若干度量问题(又程度量元)组成,根据对度量问题的回答与几分可以反映度量的得分,从而可以反映评价准则与软件质量要素的得分。,在SSC模型中,共提供了两套度量工作表:第一套工作表(从1号到7号度量工作表)是面向过程的,即专门用于软件开发过程,对软件开发的每一阶段采用相应的度量问题,从而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第二套工作表(即8号工作表)是面向产品的,即用来对已经开发好的软件产品的质量进行度量。,度量工作表有A,B之分,其中A表是面向软件系统或者子系统,B表则是面向组成软件系统的各个模块。,22,度量工作表代号 阶段应用层次,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组装测试,确认测试,使用维护,软件系统,1,软件系统/子系统,2,软件系统/子系统,3A,模块,3B,软件系统/子系统,4A,模块,4B,软件系统/子系统,5,软件系统/子系统,6,软件系统/子系统,7,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23,表3.26 面向过程的度量工作表与软件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度量工作表代号 阶段应用层次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23,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24,(4) SSC模型的应用策略,采用SSC技术进行软件质量的控制与保证,是实现中国软件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在应用SSC模型进行软件质量度量时,通常应该采取下列三种应用策略。,1) 根据应用的侧重点,选择适当的软件质量度量工作表,2) 按软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要素、评价准则以及度量。,3) 按两种组织方式进行软件质量度量和评价。,24,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25,4. SSC软件质量度量技术,软件质量综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从用户的观点出发,运用新的方法和技术,从整体上来度量和评价软件的质量,确保软件产品质量特性的高标准,降低软件开发成本。,SSC软件质量评价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规定软件质量需求和评价软件产品达到的质量水平。,25,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26,(1) 规定软件质量需求,规定软件质量需求是在综合考虑了要素对软件的重要性和要素间的关系后做出的,并为以后的软件质量度量建立了对照的依据。规定软件质量需求分三个部分:,决定软件质量要素,. 为软件定一个原始的质量指标,质量指标反映了要素对软件的相对重要性。指标通常分为三级:,A:说明这个要素对软件来说极其重要;,B:说明这个要素对软件来说是重要的;,C,:说明这个要素对软件来说比较重要。,26,.,定量化地表示要素与软件质量的关系,指标应该用一个数值范围来表示。如果x代表质量指标的值,建议A表示:0.9,x1,,B,表示:0.8x0.9,,C,表示0.6x0.8。这样,在为软件的每个要素打分后,可以对照为软件制定的质量指标,看看软件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了要求。,.,考虑3个基本质量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这3个基本要素是可靠性、功能性和可维护性。,.,考虑了基本的质量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后,应该对,原始的质量指标,进行修正。,.,在为要素分配最终的质量指标时,还应当考虑要素间有利的和不利的关系,以决定为要素所定的指标是否可以达到。如果否定的指标不能达到,还应考虑对,所修正的质量指标,进行修改,以决定最终的指标。,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27,. 定量化地表示要素与软件质量的关系,指标应该用一,27,决定准则及其权值,对每个建立了质量指标的要素(没有建立质量指标的要素不必这样),查阅表3.20,找出属于这个要素的所有准则(即表3.20中打钩的准则),把它们标出来。然后,再为这些准则加权。准则的权说明了准则和要素的特殊关系,即准则在要素中所占的比重。,加权的结果形式如矩陈,M,:,其中,m,ij,代表,i,个打分员为第,j,个准则加的权。,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28,决定准则及其权值其中mij代表i个打分员为第j个准则加的,28,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29,(2) 评价软件产品质量,开发阶段,应该提交的文档名称,需求分析,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等,概要设计,概要设计说明书、确认测试计划等,详细设计,详细设计说明书、模块开发卷宗、组装测试计划等,系统实现,模块开发卷宗、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等,组装测试,模块开发卷宗、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确认测试,模块开发卷宗、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使用维护,运行记录、维护记录等,表3.32 软件生存期各个阶段应提交的文档,29,评价产品达到的质量水平的过程如图,3-10,所示:,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30,图3.10 软件质量评价过程示意图,评价产品达到的质量水平的过程如图3-10所示:,30,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31,1) 回答度量问题,根据每个阶段提交的文档材料,从事先选择好的度量工作,表中选择适合该阶段的度量问题(度量元)进行回答,并,将结果记录在该度量工作表上。,例如,为了评价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的功能性,,工程师张成从8号度量工作表选取了有关“完备性”、“一,致性”、“可追踪性”3个准则的若干度量问题,并尽量客,观地回答这些问题,最终的结果如表3.33所示。,31,工作表8,准则:完全性,CP.1(1) 对所有输入、输出都做了清楚而明确的定义吗?,CP.1(2) a. 对多少数据项进行了定义(即把数据项的来源、,意义和格式记入文件)。,b. 对多少被定义的数据项进行了引用,c. 计算b/a,填入得分。,CP.1(3) 对所有被定义的函数(即来源、意义和格式在文件中作,了记载的)都进行调用了吗?,CP.1(8) a. 到目前为止,共记录了多少软件问题?,b. 到目前为止,多少记录下来的问题得到了解决?,c. 计算b/a,填入得分。,准则:一致性,度量1:过程一致性,CS.1(1) 对错误的处理是否符合规范格式?,CS.1(2) 对模块的调用是否使用了同一名字?,CS.1(3) 在需求中人机界面的划分是否清楚?,度量2:数据一致性,CS.1(1) 是否为所有数据的表示建立了规范?,CS.1(2) 是否为所有数据的命名建立了规范?,CS.1(3) 是否为所有全局量的定义和使用建立了规范,准则:可追踪性,度量1:相互参照,TC.1(1) 是否在表中做了有关记录,把分配到子系统的所有需求,追溯到软件系统的需求,TC.1(2) 系统的所有需求是否在各个相应的模块的描述中体现出来?,TC.1(3) 是否对从子系统到模块的分解进行图形描述?,1,0,N,70,N,A,B,C,D,E,1,0,N,1,0,N,1,0,N,100,N,0.9,N,90,N,100,N,1,0,N,1,0,N,1,0,N,0.7,N,1,0,N,1,0,N,1,0,N,工作表810N70NABCDE10N10N10N100N0.,32,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33,2) 计算要素分数,要素的分数是通过度量元、度量、准则的分数得到的,要知道要素的分数首先应知道度量元的分数,度量元的分数是通过向软件提供度量工作表上的度量问题取得的。,把对度量问题的回答转变为度量元的分数,进而算出度量、准则和要素的分数,需要使用要素打分表。在每个开发阶段,应该为每个要素准备一张要素记分表(要素记分表包括了每个要素的所有准则)。,度量分数是度量元分数的算术平均值。准则的分数是度量分数的算术平均值。,33,度量元,度量元得分,度量得分,准则得分,要素得分,CP.1(1),CP.1(2),CP.1(3),CP.1(4),CP.1(5),CP.1(6),CP.1(7),CP.1(8),CS.1(1),CS.1(2),CS.1(3),CS.2(1),CS.2(2),CS.2(3),TC.1(1),TC.1(2),TC.1(3),1.00,0.90,1.00,1.00,1.00,1.00,0.80,0.70,1.00,1.00,0.50,1.00,1.00,1.00,1.00,1.00,1.00,0.93,0.83,1.00,1.00,0.93,0.92,1.00,0.96,表3.34 要素打分表功能性,阶段:软件产品,度量元度量元得分度量得分准则得分要素得分CP.1(1)1.0,34,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35,3) 分析要素分数,前面计算的是每个子系统的质量要素分数,还应当把子系统的质量要素分数转化为系统的质量要素分数,此过程可分成3步:(1)找出与该要素有关的子系统;(2)根据子系统的大小为子系统加权;(3)把要素在每个有关的子系统中得到的分数与该子系统的权值相乘再全部相加即得到该要素在系统中的分数。,在坐标纸上建立一个x-y坐标系,x方向代表软件开发阶段,y方向代表每个软件开发阶段中通过评价得到的分数,据此描出曲线,就可以看出每个要素分数的发展倾向。,为每个要素规定的指标化作一个数值范围(如指标A可看作0.9-1,指标B可看作0.8-0.9等等),并把它们标在为这个要素建立的坐标系上。这样就可以看出要素的分数是否落在为要素规定的质量指标的数值范围内。,35,1.0,0.9,0.8,0.7,0.60.50.40.30.20.10,1 2 3 4 5 6 7,图9.4 要素达到的质量水平,注释:,横坐标上的数值1:需求分析阶段,横坐标上的数值2:概要设计阶段,横坐标上的数值3:详细设计阶段,横坐标上的数值4:系统实现阶段,横坐标上的数值5:组装测试阶段,横坐标上的数值6:确认测试阶段,横坐标上的数值7:使用维护阶段,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36,1.0 1 2 3 4,36,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37,4) 撰写评价报告,一般情况下,在软件开发各阶段即将结束时,都要准备一份软件质量的定量评价报告使软件质量评价的最终结果,其中应该包含度量数据与数据分析,以便检查是否满足在系统需求说明数中规定的软件质量要素的需求。,37,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38,5. 软件质量管理中的标准与规范,在软件开发的军用标准方面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国防部的标准DOD-STD-1679A和DOD-STD-2167。,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和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软件工程标准化工作方面的标准:,ANSI/IEEE Std 729-1983,软件工程术语标准词汇,ANSI/IEEE Std 730-1984,软件质量保证计划标准,IEEE Std 828-1983,软件配置管理计划标准,ANSI/IEEE Std 829-1983,软件测试文档标准,IEEE Std 830 1984,软件需求规范说明指南,IEEE Std 983-1985,软件质量保证计划指南,ISO DP 8631,程序的构造及其使用约定,其中,,IEEE,标准,730,是,IEEE,组织制定的一个软件质量工业标准。,38,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39,(1) ISO9000族标准在软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标准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外部质量保证,设计售后服务,生产、安装,最终检验、试验,内部质量管理,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实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的指南,ISO8402:质量的术语,39,GB/T,19003-ISO9003,GB/T9002-ISO9002,GB/T9001-ISO9001,质量保证模式包容关系示意图,在外部质量保证条件下,,ISO9000,系列提供了三种质量保证模式,即,ISO9001,、,ISO9002,和,ISO9003,,供合同双方使用,它们分别代表三种不同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合同要求。,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0,GB/TGB/T9002-ISO9002GB/T9001-I,40,我国的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件工程分技术委员会已开始进行这项工作,并且已制定了一些软件方面的标准(草案)。下,图列举了软件工程标准体系的大致情况。,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1,我国的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件工程分技术委员,41,软件文件标准规定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应编制的软件文件的种类、名称、及内容要求,以便有一个统一的编写格式,便于交流和学习。我国正式的国家标准是:,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6-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8567-88, 计算机软件工程术语标准,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 9386-88,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12505-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12504-90,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范说明编制指南: BG 9385-88, 数据流图,程序流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2,软件文件标准规定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应编制的软件文件的种类,42,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3,(2)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1) 软件机构的成熟性,对于不同的软件开发机构,在组织人员完成软件项目中所依据的管理策略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软件项目所遵循的软件过程也有很大差别。在此,可用软件机构的成熟度(Maturity)加以区别。,不成熟软件机构的特征,:, 软件过程一般在项目进行中由参与开发的人员临时确定。有时即使确定了,实际上也并不严格执行;, 软件机构是反应型的,管理人员经常要集中精力去应付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 项目的进度和经费预算由于估计的不切实际,所以常常突破。在项目进度拖延,交付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往往不得不削减软件的功能,降低软件的质量;, 产品质量难以预测。质量保证活动,如质量评审、测试等,常被削弱或被取消。,43,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4, 建立了机构级的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软件人员对其有较好的理解。一切活动均遵循过程的要求进行,做到工作步骤有次序,且有章可循;, 软件过程必要时可做改进,但需在经小型试验和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客户对软件产品的满意程度不是由开发人员,而是由负责质量保证的经理负责监控;,项目进度和预算是根据以往项目取得的实践经验确定,因而比较符合实际情况。,(2)成熟软件机构具有的特征:,44,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5,2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2.1 CMM是什么,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是用于衡量软件过程能力的事实上的标准,同时也是目前软件过程改进最好的参考标准。,1987,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受美国国防部资助,提出了软件机构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MM,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如下图所示。以下给出具有,5,个等级的软件机构的特征:,45,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6, 初始级(initial), 工作无序,项目进行过程中常放弃开始制定的计划;, 管理无章,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开发项目成效不稳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严重依赖于个人的能力和行为。, 可重复级(repeatable), 管理制度化,建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和规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初步实现标准化,开发工作较好地实施标准;, 变更均依法进行,做到基线化;, 稳定可跟踪,新项目的计划和管理基于过去的经验,具有重复以前成功项目的环境和条件。,46,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7, 已定义级(defined), 开发过程,包括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均已实现标准化、文档化;, 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 全部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均稳定实施;, 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费用均可控制;, 对项目进行中的过程、岗位和职责均有共同的理解。, 已管理级(managed), 产品和过程已建立了定量的质量目标;, 过程中活动的生产率和质量是可度量的;, 已建立过程数据库;, 已实现项目产品和过程的控制;, 可预测过程和产品质量趋势,如预测偏差,实现及时纠正。,47,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8, 优化级(optimizing), 可集中精力改进过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拥有防止出现缺陷、识别薄弱环节以及加以改进的手段;, 可取得过程有效性的统计数据,并可据此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佳方法。,3关键过程领域,除去初始级以外,其他4级都有若干个引导软件机构改进软件过程的要点,称为关键过程领域(KPA Key Process Area)。每一个关键过程领域是一组相关的活动,成功地完成这些活动,将会对提高过程能力起重要作用,下图给出了各成熟度等级对应的关键过程领域。,48,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49,49,6.1,国内,IT,企业采用,CMM,的目的,提高企业的软件过程能力,但并不关心,CMM,评估。,既要提高企业的软件过程能力,又想通过,CMM,评估来提升企业的威望与知名度。,只是为了拿到CMM证书,3.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沈阳理工大学,50,6.1 国内IT企业采用CMM的目的,50,6. CMM 在中国,6.3,国内,通过CMM等级评估的企业(2002年统计数据),公司名称 CMM级别 通过时间,摩托罗拉 L5 2000-09,华为印度所 L4 2001-12,东大阿尔派 L3 2001-06,托普软件 L3 2001-11,联想软件事业部 L3 2002-01,鼎新公司 L2 1999-07,博通公司 L2 2001-04,用友软件 L2 2001-06,浪潮通软 L2 2001-11,东方通科技 L2 2001-12,新太科技 L2 2001-12,神州数码 L2 2002-01,6.4 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如何以比较低的代价有效地提高软件过程能力,6. CMM 在中国6.3 国内通过CMM等级评估的企业(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