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在急诊科的挑战与对策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242033619 上传时间:2024-08-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痛在急诊科的挑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胸痛在急诊科的挑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胸痛在急诊科的挑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胸痛在急诊科的挑战与对策?,胸痛,急诊常见的症状,危机四伏,几乎每位急诊医生都有心中的痛,想说什么都不容易,遗漏和过渡医疗,隐匿和无知,复杂多变,定性困难,住院,留观,-,还是回家?,医疗纠纷的风险,医生面临的艰难选择,我的地盘谁做主,谁能为我撑起一把伞,该怎样做,-,谁说了算,这是什么?,The China experts consensus on construction of“Chest Pain Center,“,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和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地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学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其他学科专家,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与传统住院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诊断方案,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而医疗费用只有传统住院,13 d,的,20,50,“,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救治现状,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Acs,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美国研究数据显示,因胸痛收入院的患者中,只有,10,15,被诊断为,AMI,,约,70,的患者最终除外,ACS,或未发现任何疾病。,尽管如此,仍有,5,的,ACS,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从急诊出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出院导致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救治现状,各种原因导致,STEMI,治疗延误,,STEMI,再灌注时间远未达到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指南推荐的标准,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差。心脏监护病房的建立和早期再灌注治疗极大改善了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最终仍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恶性心律失常。,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PACS),显示,我国,ACS,治疗存在明显不足:,患者求治延迟明显,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在二级医院为,5 h,,三级医院长达,8 h,;,诊断流程不规范,,20,的患者出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治疗欠规范,只有,1,3,的,STEMI,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接近,60,的低危,ACS,患者接受了介入性的检查和治疗,而,2,3,的高危,ACS,患者没有接受介入治疗,ACS,患者临床预后差,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达到,18%,。,2009,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急诊胸痛注册研究”连续入选北京市,17,所二、三级医院急诊患者,5666,例,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其中,ACS,患者占,27,4,主动脉夹层占,0,1,肺栓塞占,0,2,非心源性胸痛占,63,5,急诊胸痛患者收住院比例为,12-3,,未收住院的胸痛患者在本次就诊的,30 d,后随访的无事件率为,75,,其余,25,包括了院外死亡、再次入院和失访等可能为漏诊误诊的情况,。,“,胸痛中心”组织构架及功能,EMS,急诊学科,心血管内科,心外学科,胸外学科,影像学科,(,超声心动图、放射医学科、,核医学科,),和检验学科,,还可以外延至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精神科等学科,。,“,胸痛中心”的人员配备,可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设立,3,4,组人员。,每一组成员包括:经过培训的,急诊科医生,1,名、护士,1,名及分诊护士,1,名,,心内科医生,1,名,心内科介入医生,1,名,,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医生各,1,名,或具有阅片能力的心内科医生,1,名,胸痛中心”的工作时间,“,推荐,24 h,工作制。,对人员缺少的中心,可以采用日工作制,夜间由,l,一,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负责,,急诊医生负责“胸痛中心”的急救工作,心脏无创负荷检查可于次日完成。,胸痛中心不同职责医生应保持电话畅通。对,STEMI,治疗,心脏介入医生和导管室护士应保证呼叫后,30 min,内到达医院。,“,胸痛中心”的职责,救治患者,制订急性胸痛救治流程;,所有人员进入“胸痛中心”工作前须接受培训,充分了解胸痛中心的意义、目标和工作流程;,建立“胸痛中心”考核和评估制度,对胸痛流程的各个环节定期进行评估并对工作流程定期修改,数据存档;,“,胸痛中心”的职责,联合相关学科对,EMS,人员,(,培训:心电图阅读、无线心电传输技术、标准的转运流程、,STEMI,救治医院的选择,),、急诊室医护人员,(,培训:心电图阅读、急性胸痛的处理流程,),、社区医生,(,培训:急性胸痛的处理流程和社区针对胸痛处理的应急预案,),和社区居民进行,STEMI,相关知识,(,培训:症状识别及治疗方法,),的培训;,开展临床研究获得中国流行病学数据,取得政府和医保支持。,“,胸痛中心”应具备仪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机;,床旁快速检查项目,(pointofcare,,,POCT),:心肌标志物、心钠素,(BNP,或,NTproBNP),、凝血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a,院内信息系统的利用;,b,院前、院内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和利用,如救护车和急诊室同时配备,12,导联无线心电传输仪;,C,建立胸痛中心数据库。,“,胸痛中心”的教育功能,“,胸痛中心”的建立促进了社区医生和居民对,STEMI,症状的重视。,就医延迟是缺血性心脏病最终发展为致命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将症状正确解释为心脏病发作是早就医的重要因素。,北京市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现状研究显示,在社区接受,CPR,培训和未接受,CPR,培训的居民,其家人发生心脏骤停后,CPR,救治成功率分别为,22,和,7,,差异非常显著。,提示通过社区教育普及,STEMI,症状知识以及提高救治能力是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对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参与胸痛中心建设建议如下:,(1),社区医院转诊制度:制定社区胸痛救治流程和,STEMI,救治流程,制定三级医院转诊方案和转诊路线。同时与三级医院联合,对社区居民进行,STEMI,知识教育和心肺复苏培训。,(2),二级医院转诊和联诊制度:附近有可行急诊,PCI,治疗的医院,且保证,D2B,时间,90 min,,不应转诊,本院制定,STEMI,溶栓治疗流程,保证,D2N,时间,30 min,,溶栓后高危患者及时转诊至可行急诊,PCI,医院。制定临床急性胸痛规范流程,筛查,ACS,低危患者。,急性非创伤性胸痛诊治规范流程,第一步 评估病情和稳定生命体征,提示,ACS,的胸痛特征:胸痛为压迫性、紧缩性、烧灼感、刀割样或沉重感;无法解释的上腹痛或腹胀;放射至牙齿、耳朵、颈部、下颌、肩部、背部或左臂或双上臂;“烧心”,胸部不适伴恶心和,(,或,),呕吐;,伴持续性气短或呼吸困难;伴无力,眩晕,头晕或意识,丧失;伴大汗。,须注意,女性、糖尿病患者和老年患者有时症状不典型。,分诊护士应对有上述胸痛症状的患者立即给予心电图检查。,非,ACS,胸痛的特征,:,胸痛为锐痛,与呼吸或咳嗽有关;疼痛部位多变不固定;胸痛与转动身体或按压身体局部有关;持续时间很短的胸痛,(15 s),。,非典型胸痛不能完全除外,ACS,。传统的危险因素预测急性缺血的价值有限,其价值低于临床症状、心电图发现和心肌标志物,。,第二步根据症状、心电图和心肌生化标志物明确诊断,ACS,。,第三步经上述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症状怀疑为,ACS,,进入,ACS,筛查流程。,心肌标志物,目前诊断缺血性胸痛常用的心肌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mass),。,急性心肌梗死全球定义,中建议应用首选肌钙蛋白作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凡肌钙蛋白化验值超过正常上限第,99,百分位时提示心肌损伤。,如果没有条件检测,cTn,,采用,CKMBmass,作为最佳替换指标,诊断标准与,cTn,相同。,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需要系列检测评价,,cTn,值升高且动态变化提示心肌缺血损伤。在,cTn,升高但没有动态变化或缺少心肌缺血临床证据时,应寻找其他可能导致心肌坏死的病因。,可能导致心肌坏死的病因,急性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急性神经系统疾病、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心脏挫伤消融起搏复律、浸润性心脏疾病,(,如淀粉样变性和硬皮病,),、炎性疾病,(,如心肌炎,),、药物毒性、主动脉夹层、肥厚型心肌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尖球型综合征、,横纹肌溶解伴心肌损伤、败血症等严重全身性疾病等。,超声心动图,用于判断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室壁运动。,可作为急性心肌缺血、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心包积液、心肌炎、心肌梗死并发症等的一项早期监测手段。,超声心动图发现相关疾病图像特征具有诊断价值,但超声心动图检查阴性不能除外主动脉夹层或肺栓塞诊断,,高度怀疑时应进行主动脉,CT,或肺动脉,CT,检查。,结 语,一次救治的失败应该视为一个过程和系统的失败,解决的方法不是发明另一个新的药物或医疗器械,而是比现有策略更有效的组织方法。,胸痛中心的建立,注重管理式医疗的理念,开启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胸痛患者设立不同临床路径的大门,从而提高心肌梗死早期救治的能力,提高临床医生对胸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优势整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对未来有深远意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