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灭国至俞序篇之非导读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2028606 上传时间:2024-08-1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5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繁露灭国至俞序篇之非导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春秋繁露灭国至俞序篇之非导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春秋繁露灭国至俞序篇之非导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春秋繁露滅國至俞序篇之,非導讀,海軍官校 文史系 副教授 汪治平,春秋繁露滅國至俞序篇之非導讀海軍官校 文史系 副教授 汪,1,大一統帝國的二度乃至於多度統一問題。,為什麼只有中國可以多度大一統?,從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談起,大一統帝國的二度乃至於多度統一問題。,2,從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談起,蝴蝶效應與演化的方向性(,The direction of the evolution,),功能耦合(,Function Coupling,),否定還原論(,reductionism,),否定還原論的結果:傳統科學方法無法研究人類社會暨歷史。歷史不可還原但可描述,因為歷史有演化方向,且可找到可描述框架。,從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談,3,生物從來就與環境共生,人也一樣,但人類環境不同於一般二維生物,而是三維。因為人擁有已強烈放大的自我意識。,從自我意識開始,人,創造了只有人才擁有的特殊環境。,歷史在這個特殊環境中擁有特殊地位。,人之所以為人。,生物從來就與環境共生人也一樣,但人類環境不同於一般二維生物,,4,人之所以為人,自我意識、語言數字、歷史記憶,以自我意識為核心,以語言、歷史為次核心,宗教、思想、藝術,以核心暨次核心形成各種觀念,各種觀念又以宇宙觀為核心,從而發展成宗教、哲學、藝術、文學種種觀念集群,人的終極追求:,自我安頓,人之所以為人自我意識、語言數字、歷史記憶,5,錢穆認為春秋是中國人 歷史哲學的核心,黑格爾在哲學史演講錄中斷言:中國是一個重歷史的民族。,在中國文化裡,歷史的地位接近與倫理等高(頗類經學與史學的地位)。,重歷史的根本原因?,錢穆認為春秋是中國人,6,中國文化重歷史的原因,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指出,古代中國文化的地理舞臺與其他古文明的最大的不同在:,大,!,大,對延續原始文化,一個世界,(一元),的宇宙觀有莫大的作用。,其他古文明多是,二元宇宙,的思維構架。,一個世界的構架使自組織的宇宙觀(,The self-organized world view,)在中國成為不證自明的基本觀念。,中國文化重歷史的原因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指出,古代中國文化的,7,中國文化重歷史的原因-續,文明初起中國國家形態與其他古文明不同的特點:血緣政治未讓位於地緣政治。,宗法倫常與祖先神祇。,王權的天然合法性,重祖先神必重時序,歷時排序就是歷史,大,對形成超越種族征服模式的文化征服模式起著莫大的作用:文化強調且能完成大一統的核心因素。,中國文化重歷史的原因-續文明初起中國國家形態與其他古文明不同,8,春秋繁露滅國至俞序篇之,非導讀,二、釋名與辭不達義的釋義,滅國:,觀德第三十三:是故周之子孫,其親等也,而文王最先;四時等也,而春最先;十二月等也,而正月最先;德等也,則先親親;魯十二公等也,而定、哀最尊。衛俱諸夏也,善稻之會,獨先內之,為其與我同姓也;吳俱夷狄也,柤之會,獨先外之,為其與我同姓也;,滅國十五有餘,,獨先諸夏。,王道第六:,弒君三十二,亡國五十二,,細惡不絕之所致也。,滅國上第七:,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小國德薄不朝聘,大國不與諸侯會聚,孤特不相守,獨居不同群,遭難莫之救,所以亡也。,盟會要第十:是以君子以天下為憂也,患乃至於,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細惡不絕之所致也。,順命第七十:臣殺君,子殺父,三十有餘,諸其賤者則損,以此觀之,可畏者,其唯天命、大人乎!,亡國五十有餘,,皆不事畏者也,況不畏大人,大人專誅之,君之滅者,何日之有哉!,春秋繁露滅國至俞序篇之非導讀二、釋名與辭不達義的釋義,9,滅國-續,案:,據上,春秋繁露之,滅國,義當與,亡國,同。又,其常與弒君之內亂現象對舉,足見,亡國主指因外患而亡者,也。,又:,滅國上下篇主旨為:,在國際間強調以小事大,在國內強調君臣無間,。兩者的共同操作方針皆為,誠,。而較有趣的對比是:以小事大強調,小國方面的單向之誠,(如對衛、邢國際作為的批評),君臣之間則強調,君之誠,(所託者誠是,何可禦邪)。,滅國-續案:據上,春秋繁露之滅國義當與亡國同。又,10,滅國-續2,又:,從文理上看,賴炎源對於是魯一年三築臺,亂臣比三起於內,夷狄之兵仍滅於外之句的理解可能有些問題。個人以為本句以一個,於是,與前面桓公伐山戎的功業(及伐山戎,張旗陳獲,以驕諸侯)連在一起。似乎是要說明,之前的幽之會魯不往(未能事大),所以戎人乃窺兵於濟西,,以魯孤獨,諸侯莫之救也。所以魯雖然算大國(魯大國,幽之會,莊公不往),,滅國-續2又:從文理上看,賴炎源對於是魯一年三築臺,亂臣比,11,滅國-續3,但因大國不與諸侯會聚所以還是被外族欺負;可是等到桓公伐山戎歸(,這時魯以記取教訓,能夠事齊,)。所以在這個時候,魯國雖然一年三築臺、亂臣比三起於內,,國力內耗得非常厲害,但仍然能在這種情況下夷狄之兵仍滅於外,-將夷人消滅掉了。,當然,因為本人春秋不熟,所以這純粹是由句式作解,未必作準。,下仝,。,滅國-續3但因大國不與諸侯會聚所以還是被外族欺負;可是等,12,隨本消息,隨:,重政第十三:時有隨遭者,神明之所接,絕屬之符也。隨、遭為術語,隨意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正因果,遭則指善有惡報,惡有善報的非正因果。此處的隨當從此義。,隨本消息 隨:,13,隨本消息-續,本:,奉本第三十四:指出,具體的本,,於天為日月(其在天而象天者,莫大日月),於星為北斗(星莫大於大辰),於人莫大於君(人之得天得眾者,莫如受命之天子、海內之心,懸於天子)。,玉杯第二:春秋之好微與,其貴志也。,春秋修本末之義,,達變故之應,通生死之志,遂人道之極者也。,玉英第四:惟聖人能屬萬物於一,而繫之元也,終不及本所從來而承之,不能遂其功。是以春秋變一謂之元,元猶原也,其義以隨天地終始也。故人唯有終始也,而生不必應四時之變,,故元者為萬物之本,、春秋理百物,辨品類,別嫌微,,修本末,者也。,正貫第十一:春秋,,大義之所本,耶。,十指第十二;因其所以至而治之,則,事之本正,矣;強榦弱枝,大本小末,則君臣之分明矣。,重政第十三:春秋明得失,差貴賤,,本之天王之所失天下者,,使諸侯得以大亂之說,而後引而反之,故曰:博而明,深而切矣。,立元神第十九:,君人者,國之本,也,夫為國,其化莫大於,崇本,,,崇本,則君化若神,不,崇本,則君無以兼人。,隨本消息-續本:,14,隨本消息-續2,案:,消息,一詞,除此外春秋繁露未見。本則所指甚多,大約,虛指為道,實指為君,,天則介於虛實之間。由隨本消息一開篇引天命成敗,聖人知之,有所不能救,命矣夫!而其內文又多云先。則隨本消息當是透過神秘主義思維宣揚屬於董仲舒類似於威廉C沃爾弗斯(William C.Wohlforth)的,單極世界觀,:,這個世界有一個王者(唯一強權)才是這個世界穩定的最主要因素。,隨本消息-續2案:消息一詞,除此外春秋繁露未見。本,15,隨本消息-續3,案:,除去對神秘主義與單極世界的頌揚,本篇末以晉靈之行,使一大夫立於斐林,拱揖指撝,諸侯莫敢不出,此猶隰之有泮也之說還是強調了一下春秋的夷夏大防。,隨本消息-續3案:除去對神秘主義與單極世界的頌揚,本篇末以,16,盟會要,案:,盟會是春秋時代的重要且普遍的國際政治行為,要應指盟會的主要作用言。然而內文似與題名無涉,此真所謂至意雖難喻也邪?其與盟會相應之重點當在傳曰:諸侯相聚而盟。君子修國,曰:此將率(奚)為也哉!董子以為盟會的主要作用在立義以明尊卑之分,換言之,重點仍在,國際政治秩序的確立,,而董子以為盟會是確立此一秩序的重要手段。,盟會要 案:盟會是春秋時代的重要且普遍的國際政治行為,,17,盟會要-續,續案:,當經由盟會,立義以明尊卑之分之後,若強榦能作到公心以是非,賞善誅惡,就能夠正一而萬物備,能正一而萬物備就能除天下之患,能除天下之患,就能作到天下者無患,然後性可善的地步。如是,世界就能進入一個,有序的良性循環,境界。此盟會之所以重要也!,盟會要-續續案:當經由盟會,立義以明尊卑之分之後,若強榦,18,盟會要-續2,案:,賴炎源將正一而萬物備釋作糾正,一件事,而萬事萬物都能端正個人以為此處的一釋作本、道、元等概念較佳,亦即這一件事是春秋修本末之義的本。若賴之釋,易滋誤會。,又:,本文又提到兩言而管天下的概念。兩言多釋作褒、貶,當是。,盟會要-續2案:賴炎源將正一而萬物備釋作糾正一件事而萬,19,盟會要-續3,然而本人長期以來對孟子所說的孔子修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以及說春秋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的說法不解。,真的嗎?,一個在修春秋之際根本沒有實質懲處能力的糟老頭子真能藉由一本斷爛朝報讓兩眼勢利權,三絕拍吹騙,四維禮義廉的亂臣賊子懼嗎?,當一個人只見到權勢,連廉恥都不顧了,怎麼還會懼怕一本自己不看,後人也很少看,又說得不清不楚(微言大義)的史書呢?就算看了又如何呢?,盟會要-續3然而本人長期以來對孟子所說的孔子修春秋,20,盟會要-續4,這幾天被逼的看春秋繁露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初步的結論如下:,一、這是公羊派為強調孔子的素王地位而仿照真正俱政治實力者的話語權而特製出給孔子專用的,擬政治文化話語權,。由此可見他們已清楚認識到國際政治間的話語權問題,尤其是,規則制訂權,的重要;,二、孟子所說的孔子修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其實就是,單向認定孔子俱備文化話語權,。,盟會要-續4這幾天被逼的看春秋繁露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21,盟會要-續5,而,這一認定在後世,有如,重力,一般,在不知不覺當中,在傳統中國社會,確實發揮了極大的功能,-不是真的能讓亂臣賊子懼,但,在維護政治秩序上,起到了,讓統治者生前普遍重視身後評價,,如,唐太宗,。這就,在統治者作政治抉擇時起著管制其抄短線的強烈衝動,。要知道,在很大情況下國家利益與集團利益是不相同乃至是衝突的,而儘可能擴大自身(暨所屬集團)利益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行為。,若沒有一個強烈的傳統威權引導其價值取向,政治首腦勢必以抄短線為能事。,盟會要-續5而這一認定在後世,有如重力一般,在不知不覺當中,,22,盟會要-續6,如小布希等人即是。從這個角度看,,一個根本不可能真的讓亂臣賊子懼的孔子修春秋的概念就成為一個引導文化發展方向的重要文化觀念,(讓政治領導人在抄短線和看長遠的痛苦抉擇中能作出比較正確以國家而非以集團利益為主的選擇)。個人以為或許這樣來看孟子所說的孔子修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才較能理會其中的價值?,盟會要-續6如小布希等人即是。從這個角度看,一個根本不可,23,正貫、十指,正貫與十指意義同於我們慣用的三科九旨之說。然而細分起來兩篇的體例差異甚大,如,正貫篇中我們甚至找不到六科究竟指那六科,;但十指篇中的十指卻是十分明白。諸如此類的差異,若要解釋清楚,本人以為必須有完整的公羊學背景。這點本人十分欠缺,所以恐怕還是得麻煩,卜哥,襄妹,代為釋疑哩!,正貫、十指正貫與十指意義同於我們慣用的三科九旨之,24,重政,釋棄,營,勞心,三代改制質文第二十三有三正以黑統初,正日月朔於,營室,,斗建寅、五行相生第五十八有,君官者,司營也,,,司營,者,土也,故曰火生土、中央者土,君官也,,司營,尚信,卑身賤體,夙興夜寐,稱述往古,以厲主意五行相生第五十九有土者,君之官也,其相,司營,,,司營,為神,主所為,皆曰可,主所言,皆曰善、水者,司寇也,司寇為亂,足恭小謹,巧言令色,聽謁受賂,阿黨不平,慢令急誅,誅殺無罪,則,司營,誅之。,重政釋棄營勞心,25,重政-續,賴炎源注只說司營是官名,未注明營義。從司營為,君官,以及,營室,與,正日月朔,以及與,斗建寅,有關,可見營在這個地方是有輕重本末之,重,、,本,之意義。所以賴將棄營勞心,苦志盡情句譯作,如果不肯用心,只是苦苦的思索,費盡了他的精神,怕是有疑問的。苦苦的思索、費盡了精神不就是用心嗎?所以棄營勞心或許應是,不知緩急輕重的妄費心思,之意才對。,重政-續賴炎源注只說司營是官名,未注明營義。,26,重政-續2,重政第二段之說為後世,命不可變而運可改,的張本。政不齊與其釋作,政治不清明,,不如更廣義的釋作,環境不如人意,。當環境不如人意的時候,人會有各種反應,其中最強烈而常見的就是人有忿怒之志,那這種忿怒之志在危機(也可能是轉機)中展現出來,就有可能進一步與環境同步運動(所謂的神明之所接)。但,這種運動有可能成為隨式因果,也可能成為遭式因果。,重政-續2重政第二段之說為後世命不可變而運可改的,27,重政-續3,這個,過程雖然很難理解與言說,但是續是絕還是有符徵,的(神明之所接,絕屬之符也當是此義。這兩句賴炎源以為不可解。案:,屬義與絕對,是斷絕與續接之義,指的是隨、遭這兩種因果的四種組合變化,)。最後本段指出環境的變數是十分複雜而難掌握的(亦有變其間,使之不齊如此),為政最重要的態度就是省察理解進而掌握此一環境變數,這就是,重政之所以可能的根本,。,重政-續3這個過程雖然很難理解與言說,但是續是絕還是有符徵的,28,重政-續4,重政最後一段的重點在此與湯武同而有異。湯武的重政,是非理論總結性,的重政,是實踐式的重政(所以,治往故不能解作追究人民過去所作的事,,試問聖王淨在那邊追究他治下的百姓過去作了些什麼有什麼意義?所以治往故只能說是,董子站在西漢初年的今天看湯武,,並下結論:他們過去作的很好。,重政-續4重政最後一段的重點在此與湯武同而有異。湯武,29,重政-續5,但這種治只是一個歷史結果,,沒有繼往開來的意義,。春秋與湯武同而有異的地方就在這裡-春秋既有作出歷史的總結,獲得,理論意義,,又能為漢所用,取得湯武之治的功效)。這樣解治往故,後面的春秋明得失,差貴賤,本之天王之所失天下者,使諸侯得以大亂之說,而後引而反之,故曰:博而明,深而切矣。就都接上了。,重政-續5但這種治只是一個歷史結果,沒有繼往開來的意,30,服制像,案:,由,服制第二十六,之飲食有量,衣服有制,宮室有度、雖有賢才美體,無其爵,不敢服其服;雖有富家多貲,無其祿,不敢用其財可知,服制就是封建社會階級禮制的具體展現。而服制像的像,指的則是這些具體展現的抽象依據和其引伸義。,服制像 案:由服制第二十六之飲食有量,衣服有制,宮室有,31,服制像-續,案:,本章的重點在,武之至而不用矣,,這個觀念與老子,執左契而不發,的概念類似,是以文德為貴但不忘武備之意。但由於董仲舒的強調點是文德,所以接著說了威武為下,易讓人誤會他貶抑武德(從漢武帝日後大肆開疆拓土的表現可見董仲舒強調威武為下的微意)。可因為接下來又是此天下之所以永全也,可見重點仍是,始終處於武之至的狀態,但絕不輕易使用,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一種極重要的態度,所以須要,透過服制像而時時刻刻提醒君王,。,服制像-續案:本章的重點在武之至而不用矣,這個觀念與老,32,服制像-續2,又:,劍之在左,青龍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韍之在前,赤鳥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的描述方式可見對董仲舒而言,南上北下是天經地義的。,服制像-續2又:劍之在左,青龍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33,服制像-續3,又:,賴炎源據,盧文弢,校本刪本段:,聖人之所以超然,雖欲從之,末由也已,之句。本人以為這三句可通,可保留。其義為聖人在服制像上將這種武之至而不用的精神完全彰顯出來,這種高明的設計是那般的不可企及,以至於我們一般人只能在一旁雖欲從之,末由也已的由衷贊歎罷了!下篇二端亦有,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此之謂也,之句,據蘇輿之說,這也是妄竄進來的句子,當刪。這種當刪的說法亦有理-這種句子可以視作後人於行旁加注的意見,,然此一後人也有可能就是董仲舒本人,。執是之故,本人以為若無更好的理據,以不刪為佳。,服制像-續3又:賴炎源據盧文弢校本刪本段:聖人之所以超然,,34,二端,案:,端在春秋繁露中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如:楚莊王第一的然則春秋義之大者也,得一,端,而博達之,觀其是非,可以得其正法,竹林第三的故按春秋而適往事,窮其,端,而視其故,得志之君子、有喜之人,不可不慎也,玉英第四的謂一元者,大始也。知元年志者,大人之所重,小人之所輕。是故治國之,端,在正名、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精華第五的是故為春秋者,得一,端,而多連之,見一空而博貫之,則天下盡矣。滅國上第七的及髡殺得臣,天下輕之;虞公不用宮之奇,晉獻亡之;存亡之,端,,不可不知也。正貫第十一的春秋,大義之所本耶!六者之科,六者之恉之謂也,然後援天,端,,布流物,而貫通其理,則事變散其辭矣。十指第十二的木生火,火為夏,天之,端,,一指也;切刺譏之所罰,考變異之所加,天之,端,,一指也。俞序第十七的仲尼之作春秋也,上探正天,端,,王公之位,萬民之所欲,立元神地十九的故人臣居陽而為陰,人君居陰而為陽,陰道尚形而露情,陽道無,端,而貴神。保位權的為人君者,居無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無聲,靜而無形,執一無,端,,為國源泉事實上春秋繁露中重要的端尚多,如:三統五,端,、法天奉本,執,端,要以統天下、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為一,端,,地為一,端,,陰為一,端,,陽為一,端,,火為一,端,,金為一,端,,木為一,端,,水為一,端,,土為一,端,,人為一,端,,凡十,端,而畢,天之數也、治天下之,端,,在審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號。性有善,端,,心有善質,尚安非善?傳曰:政有三,端,二端案:端在春秋繁露中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如:楚莊王,35,二端-續,從以上不嫌其煩的引述可見對春秋繁露而言端是多麼的重要。端用現代話語來講大概就是,可以有極大化結果的極小化開始處,。因為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而,我們真正處受的是這個最後極大化的果,,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個極小化之始的端。,而其之所以重要,正就是二端所言的:不本二端之所從起,亦未可與論災異也,小大微著之分也。就是因為能把握端,所以可以知小之將為大也,微之將為著也能夠在吉凶未形的時候就知道吉凶之將然,這就是聖人所獨立過人的地方。,二端-續從以上不嫌其煩的引述可見對春秋繁露而言端是多,36,二端-續2,案:,本章重點大概就在,不本二端之所從起,亦未可與論災異也,與,吾所以貴微重始是也,因惡夫推災異之象於前,然後圖安危禍亂於後者,非春秋之所甚貴也,然而春秋舉之以為一端者,亦欲其省天譴,而畏天威,內動於心志,外見於事情,修身審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但有兩點不甚明白處:,一、此篇強調小大微著之分然而本人,實在不知要如何區分小大與微著的差別,?亦即在沒有實質內容的情況下本人以為所有可以小大描述的因果現象也都可以用微著描述,因而可謂小大就是微著,微著就是小大!,二端-續2案:本章重點大概就在不本二端之所從起,亦未可與論,37,二端-續3,續案:,所以似乎後面的春秋舉之以為一端的一端在本篇中與二端無甚差異?此所可疑之一點也。,二、這裡董仲舒似乎有他貴微重始但,貴微重始又非春秋之所甚貴也,,春秋之所以還貴微重始那只不過是因為藉之感動國君(亦欲其省天譴,而畏天威,內動於心志,外見於事情,修身審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然而這樣一來就生出一個問題:至少春秋繁露在此中肯定春秋不甚貴微重始,那麼,董子以為春秋真正甚貴的是什麼,?,二端-續3續案:所以似乎後面的春秋舉之以為一端的一端,38,符瑞,本篇可能不僅只是最後三句為他篇的脫文,本篇也可能有脫文,不過現存短文文意倒也完整就是了。,符瑞篇的重要概念可以藉重政第十三一個重要的句子:,時有隨遭者,神明之所接,絕屬之符也。,解說之。神明之所接,絕屬之符也的符與此處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西狩獲麟,受命之符是也的符意思相通。,這是董仲舒藉以致孔子為素王的神秘主義主要依據,。有了此一依據,素王才可以託乎春秋正不正之間,而明改制之義,一統乎天子,而加憂於天下之憂也,務除天下所患,而欲以上通五帝,下極三王,以通百王之道,而隨天之終始,博得失之效,而考命象之為,極理以盡情性之宜,則天容遂矣。也就是說,有了此一依據,孔子才有資格以春秋微言大義的褒貶,成為漢天子的導師,成就大漢的一代偉業,。,符瑞 本篇可能不僅只是最後三句為他篇的脫文,本篇也可能有脫文,39,符瑞-續,並能讓天漢完成秦始皇的夢想:從始皇帝直到萬世!(這就是,而隨天之終始,博得失之效,而考命象之為,極理以盡情性之宜,則天容遂矣,所展現的夢想。這裡的隨就是重政第十三時有隨遭者,神明之所接,絕屬之符也。隨、遭的隨,指,正因果,,因此隨天之終始以下確實是大漢要確保萬代的意思。而博得失之效,而考命象之為,極理以盡情性之宜則是一個,不斷修正,以保持運動過程始終是正因果疊代的結果,(即無論如何都能隨天之終始)。在這裡考命象就是要確定文化系統運動軌跡的當然方向;,符瑞-續並能讓天漢完成秦始皇的夢想:從始皇帝直到萬世!(這就,40,符瑞-續2,博得失之效就是,能夠掌握宏觀社會,以便及時去除社會運動過程中的無組織力量,;極理以盡情性之宜則是指,教化得以對社會中每個個體發揮作用,從而每一個體與整體都能同時起到正因果修正作用,。我們可以看到董仲舒對漢王朝發展方向的設計可說是十分精密的了【當然似乎董仲舒還未考量經濟與技術在社會運動過程中的作用,但這對兩千多年前的人而言是合理的忽略】。可惜董子不知,,運動中的無組織力量是,系統自身最終無法克服,的,,這點孟子有點知道,孟子所說的: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就是這個意思-系統自身難以克服內部產生的無組織力量,必須藉外部力量才有機會克服),符瑞-續2博得失之效就是能夠掌握宏觀社會,以便及時去除社,41,俞序,序:,玉杯第二:然則春秋之序道也,先質而後文,右志而左物,故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竹林第三:春秋之序辭也,置王於春正之間,非曰:上奉天施,而下正人,然後可以為王也云爾!、精華第五:此亦春秋之不畏強禦也。故變天地之位,正陰陽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難,義之至也、正貫第十一:立義定尊卑之序,而後君臣之職明矣、十指第十二:論賢才之義,別所長之能,則百官序矣、立元神第十九:立辟廱庠序,修孝悌敬讓,明以教化,感以禮樂,所以奉人本也、天積眾精以自剛,聖人積眾賢以自強;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聖人序爵祿以自明、制度第廿七:聖人之道,眾隄防之類也,謂之度制,謂之禮節,故貴賤有等,衣服有制,朝廷有位,鄉黨有序,則民有所讓而不敢爭、觀德第三十三:高者列為公侯,下至卿大夫,濟濟乎哉!皆以德序、奉本第三十四:禮者,繼天地、體陰陽,而慎主客、序尊卑、貴賤、大小之位,而差外內、遠近、新故之級者也、,俞序序:,42,俞序-續,五行之義第四十二: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後,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五行之隨,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天容第四十五: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變而有常,反而有相奉、天辨在人第四十六:天下之尊卑隨陽而序位、五行相生第五十八:君臣有位,長幼有序、五行順逆第六十:水者冬,藏至陰也,宗廟祭祀之始,敬四時之祭,禘祫昭穆之序、五行變救第六十三:不肖在位,賢者伏匿,則寒暑失序,而民疾疫、順命第七十:春秋列序位,尊卑之陳,累累乎可得而觀也、天地之行第七十八:天地之行美也,是以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見其光,序列星而近至精,考陰陽而降霜露、考實事功,次序殿最,所以成世也、威德所生第七十九:天之序,必先和然後發德,必先平然後發威,俞序-續五行之義第四十二: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43,俞序-續2,序字與端字一樣,雖然字面意思極為簡單,春秋繁露也只使用了該字的一般義,但估計在春秋繁露研究中,單字即可成題!因為這兩個字在董仲舒的思想脈絡裡,乃至於整個中國傳統思想裡都佔有重要位置。,然而俞序是什麼意思呢?俞這個字在春秋繁露僅此題名一見,義不明。,俞序-續2序字與端字一樣,雖然字面意思極為簡單,春,44,俞序-續3,案:,俞有本應如此、是、對(取是、對的正確義)等義,書堯典:俞,予聞,如何?漢書揚雄傳下:俞。若夫宏言崇議,幽微之途,蓋難與覽者同也。都是一種帶有贊歎的肯定用法。疑俞序即是以贊歎的態度肯定序的作用的意思,俞之用法類似漢書揚雄傳之用法。,俞序-續3案:俞有本應如此、是、對(取是,45,俞序-續4,案:,本篇的重點應是指出春秋之道,大得之則以王,小得之則以霸的具體操作原則為愛人,而愛人之大者,莫大於思患而豫防之。另一點就是董子以為實際社會的政治秩序也是由春秋決定的,所以引衛子夏言:有國家者,不可不學春秋,不學春秋,則無以見前後旁側之危,則不知國之大柄,君之重任也。故或脅窮失國,揜殺於位,一朝至爾,苟能述春秋之法,致行其道,豈徒除禍哉!乃堯舜之德也。這一段話已將春秋所展示的序抬高成為政治的最高原則。,俞序-續4案:本篇的重點應是指出春秋之道,大得之則以王,小,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