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性质标准要求及过程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989550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0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的性质标准要求及过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翻译的性质标准要求及过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翻译的性质标准要求及过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第一章 翻译的性质、标准、要求及过程,第一章 翻译的性质、标准、要求及过程,1,教学目标:,准确理解翻译的性质、标准、要求;掌握翻译的过程,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翻译的性质、标准、要求;翻译的过程:理解阶段、表达阶段、校核阶段,教学方法:,交际教学法;语法翻译法,教学步骤:,技巧讲解;现场翻译;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教学内容:附后,教学目标:准确理解翻译的性质、标准、要求;掌握翻译的过程,2,目录,第一节 翻译的性质,第二节 翻译的标准,第三节 翻译的要求,第四节 翻译过程,目录第一节 翻译的性质,3,第一节 翻译的性质,自严复1898 年发出“译事三难信、达、雅”的慨叹以来,中国译坛就一直存在着翻译的性质之争,一部分人认为翻译是一门双语交际的艺术,一部分人则认为翻译是一门有章可循的人文科学,还有人走折衷路线,认为翻译本身是一种实践技能和艺术,而翻译学则是一门科学。艺术派的开山鼻祖是林语堂先生,早在1933 年他就指出翻译是一种艺术,现代中国译坛艺术派扛大旗的人物则是许渊冲教授,他认为(1982)翻译是一种“美化之艺术”,提出了“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与“三化”(等化、深化、浅化)的翻译美学思想。许教授认为(1993),翻译之所以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是因为“科学研究的是真,艺术研究的是美。”科学研究的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的理想;而艺术研究的是“有之不必然、无之不必不然”的理论。,第一节 翻译的性质,4,例如,陆游的词“红稣手,黄滕酒”(钗头凤)如果照字面译为:red hands so fine/yellow branded-wine,英美读者看了译文会由red想起疾病与暴力,red hands让人想起英文成语catch sb red-handed(抓住某人正在干坏事),人家还以为唐婉是不是刚行凶作了案,正在饮酒壮胆呢。黄色(yellow)在英美文化中象征衰败、疾病、胆怯与背叛,故英美人多用:rich brown、gold 来取代yellow这个令人产生不愉快联想的词。所以,许渊冲先生(1991)把“红稣手,黄滕酒”译为pink hands so fine/gold branded wine,这里pink 表示白里透红的颜色,相当于粉红或淡红,在英美文化中有健康、爱情和女性的联想,如pink party表示纯妇女成员参加的娱乐聚会,pink collar表示粉领职业女性。显然,第一种译文中red对“红”、yellow 对“黄”,但这只是表面的形似,后一种译文遣词虽有调整,却是神似之笔。毫无疑问,准确流畅的译文是译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例如,陆游的词“红稣手,黄滕酒”(,5,张经皓先生(1993)十分赞同许渊冲教授的观点,他也认为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一方面是因为“科学讲法规,艺术贵在创造”,“翻译不是遵从某些法规的机械地转换,而是需要创造力的语言再现艺术,所以人们原有的机器翻译设想始终未能取得圆满成功,”另一方面是因为“科学贵在理论,艺术重在实践”,一个翻译理论家译的东西并不一定高明。总之,艺术派的人士认为译无定规,文无钦本,一部名著每隔一段岁月便会有新的译本问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张经皓先生(1993)十分赞同许渊冲,6,新中国成立后,老翻译家董秋斯先生,(1951),大力提倡“翻译是一门科学”,率先设想建立“中国翻译学”。他的“科学论”,既强调文字转换的客观规律,又强调用科学方法总结翻译经验,建立可供后人借鉴的译论科学体系。当代著名翻译家沈宝基教授也一贯主张翻译应该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湖南大学黄振定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翻译是一门人文科学,,,它是研究双语转换中语言创造性转换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这种科学把语言现象和双语转换活动当作外在的客观对象进行分析、描写、研究,以期获得带有普遍性的原则和规律。当然,这种原则和规律不象自然科学规律那样具有确定性、精确性、实证性和实用性,翻译学的原则和规律包含着审美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新中国成立后,老翻译家董秋斯先生(1951),7,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1974),也认为“翻译的含义远比科学为大”,,,翻译是一门高于一般科学的人文科学,,,译者既要遵循语言系统和审美创造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归根结底,完全令人满意的翻译始终是一门艺术”。奈达先生曾试图把中国成语“雨后春笋”译为,grow up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the spring showers,,后来他发现译语读者接受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语言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英美人竹子见得少,自然难以理解该中国成语的深意。看来,人的主观创造性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语言系统的客观规律,竹子在中国是一种常见植物,中国人便拿竹子作比,而蘑菇在英国随处可见,他们喜欢说,spring up like mushrooms,所以,人们还是倾向于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s,来译中国成语“雨后春笋”,这种做法体现了对语言系统本身客观规律的尊重。如果硬要直译,译文后就必须加注,否则不易被英美读者接受和理解。,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1974)也认为“翻译的含义远比科学,8,科学派的人其实并不反对翻译活动中包含的艺术创造性,但他们主张把语言科学的规律性和审美创造的主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理性的观点更符合翻译的本质特征 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译者从事翻译活动是带着镣铐跳舞。如果单纯地强调翻译是一门艺术,有时就会夸大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割裂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许渊冲先生的某些译文便被人嘲笑为“足尺加三”。实际上,翻译艺术并不是无客观规律可循的纯粹主观性,也不是毫无主体创造性的纯粹客观性。,例如,鉴湖女侠秋瑾有一句诗“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诗刻画了辛亥革命前浙江革命党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里的“秋”比喻清末列强环伺国运衰颓的多事之秋,“秋”和“愁”不仅押韵,而且通过形似造成逻辑上的关联 古人云,科学派的人其实并不反对翻译活动中包含,9,“愁是离人心上秋”。许渊冲教授把此句诗译为the sad autumn wind and the sad autumn rain saddened my heart,这里sad反复出现两次,谓语saddened利用词根派生法与前面的两个形容词sad形成照应,而且它们读音相近,从而移植了原文的形美和音美。当然,这种创造性是建立在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客观差异了解基础之上的,汉字是笔画文字,有上下和左右结构之分,而英文是拼音文字,只有线性结构,所以译者只能利用sad加后缀的办法再现原文的音美和形美。不过原诗中包含的亡国灭种的担忧没有在译文中体现出来,我们不妨利用fall的双关义(秋天和衰败)来对译文稍作修饰:The sad fall wind and the sad fall rain saddened my heart at the national fall.这里,我们通过fall 的一语双关点明了秋和愁之间的关系,从而刻画了革命党人伤时忧世的爱国情怀,译文阅读效果和原文基本达到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愁是离人心上秋”。许渊冲教授把此句诗译为the,10,第二节 翻译的标准,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谈到翻译标准,人们都知道严复的翻译“三字标准”信、达、雅。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三点。,“信”,是指“忠实”,在翻译的时候,要准确的理解上下文的意思。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一定要弄清楚原文表达的是什么”。理解每一个句子中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有一句,We all ran to his aid.,的翻译中,一个很简单的动词,ran,,翻译为“我们都赶去帮助他。”,“,run,”在这句话里是赶去的意思。有的译文就直接不理解上下文的意思,翻译为“我们都跑向他的帮助”。其实,要理解这个动词很简单,稍微往上文就可以看到,是指上文的“需要帮忙”。还有一篇文章中的一个短语“,get to ones feet,”,有的学生翻译为“到达某人的脚跟前”,就完全是“弃原文而不顾,想当然”了。这种译法出现了两个错误:一,没有理解动词的,第二节 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11,真正涵义;二,对这个短语非常陌生,导致的结果是翻译错误。它正确的翻译是“站起来”。所以,“信”“准确理解英语原文”,是翻译的必要条件。错误地理解原文,译文肯定是错误的!,“达”,是指“通顺”,要通顺流畅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比如,,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这一个句子,要理解并不难,即“光比声音传得快”。但是,好多学生,由于对,travel,旅游、旅行)这个词理解上的错误,结果翻译为“光旅行起来比声音快”。要知道,,travel,除了有上面两种汉语意思外,还有“传播”的意思。再举一例,,He feels disappointed because he cant get a ticket to The Sound of Music.,这句话是说“他感到失望因为他没能买到音乐之声的票。”,但是,如果翻译为“他感到失望因为他没能得到音乐之声的票”,就显得有点不符合原文了。所以“达”“通顺汉语译文”,是翻译的结果。所谓“汉语之言,要达英语之意”,千万别要让译文显得古板、僵化,甚至完全“不符合汉语语言逻辑”。,真正涵义;二,对这个短语非常陌生,导致的结果是翻译错误。它正,12,再说说“雅”。严复三字标准,这个字后来成为许多翻译批评家争论的焦点,然而,我认为,“雅”这个字,在文章翻译的标准中尤其重要。就是说:文章翻译中,译文要“优雅”,要“语言美”,甚至要“有韵味”。一般的译文中,明显发现,有的学生翻译出来的句子非常生硬。在文章翻译中,要做到“雅”,尤其不易。毕竟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要找到象英语那么好的节奏和韵律,都非常不易。但是,是值得我们在翻译过程追求的目标。如果译文既能够“准确通顺”,又能够“语言优美”,那就是“绝妙的语句”,“非常漂亮”的译文了。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工作。翻译涉及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通览群书,了解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差异。,再说说“雅”。严复三字标准,这个字后来成为许多翻,13,我们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总之,原作怎样,译文也应怎样,尽可能唤起本来面目。正如鲁迅说的,翻译必须“保存着原作的风姿”。,我们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14,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鲁迅所说的,翻译必须“力求其易解”,也就是这个意思。,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到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通顺也失去了作用,使译文成为编纂、杜撰或乱译。,忠实是翻译标准中的首要问题,它对原作的内容、风格、语言应有全面的照顾。例如:,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15,Any use of the atomic bomb on,Manchurian targets,would be more for purposes of panic than of destruction.,如果要对,满洲的目标,使用原子弹,这与其说是为了破坏,不如说是为了制造恐慌。,原文中用的Manchurian targets反映了原文作者的敌对立场和观点,译者为了忠实表达原文的内容,并没有把它译为“东北地区的目标”,仍按原文译为“满洲的目标”。,2)“,I kept it from her arter I heard on it,”said Mr.Peggotty,“,going on nigh a year.,We,was living,then in a solitary place,but among,the beautifullest,trees,and with the roses,a-covering our Bein to the roof,”,“,起那时俺听了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说,“,瞒了她快一年了。俺们那时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屋顶尽是蔷薇花儿,”,Any use of the atomic bomb on,16,辟果提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所著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此人没有文化,说话不规范,上引寥寥数语中就有不少词和句法的毛病。这里译文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如实传达辟果提的不通顺语言。有人把上引原文译成:“我听到那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说,“瞒了她差不多一年。我们当时住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周围有十分美丽的树,屋顶上有蔷薇花”。这样的译文当然很通顺,但并不忠实于原作的语言,有碍于在译文中再现辟果提的神态。,要做到忠实、通顺,译者首先必须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然后把所理解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加以确切地表达。透彻的理解和确切的表达都不是十分容易的事,但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应当是我们的理想和努力方向。只要翻译工作者专心致志,锲而不舍,不断提高语言文字水平以及文化、专业知识水平,不断通过实践,总结经验,这个标准是可以达到的。,辟果提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所著大卫,17,第三节 翻译的要求,有人认为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的转换变形;有人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系统的碰撞与交融。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认为“所谓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人们对翻译的不同理解和看法,导致了对翻译标准的提法有所不同。例如,我们唐代玄奖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清代严复的“信”、“达”、“雅”,“五四”时期鲁迅的“信、顺”,,Tytler,的“翻译三原则”,,Eugene A.Nida,的“同等效应论”。,不同的翻译内容,不同的翻译标准对于译者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好的译文对译者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译者怎样才能使译文达到“忠实、通顺”呢?笔者认为译者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第三节 翻译的要求 有人认为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18,(一)扎实的汉语功底,因为要牵涉到汉语,所以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英语译成汉语中,译者能够理解英语文本,但汉语有时候难以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或者翻译出来以后不是地道的汉语,一眼就能看出翻译的或硬译的痕迹。而在汉语译成英语或其他外语的时候,有时要翻译诗词、古文,如果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或错误,翻译出来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一位外宾看见一位病人送给老中医的锦旗。上面写道“华佗再见”,便问翻译是什么意思,翻译张口翻译道“,Good-bye Mr.Hua Tuo,”。其实,古文“见”,“现”通假。“华佗再见”的实际意思是“华佗再现”“华佗再世”,所以可以翻译成“,Modern Hua,”。因此,译者要学好汉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要学习汉语语法,特别要注意古汉语的学习,二是要多读一些规范性的文学作品,学习地道的汉语表达方法。,(一)扎实的汉语功底,19,(二),扎扎实实的外语功底,这一点显而易见。以英语为例,要掌握英语语法知识,要有很大的词汇量,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开展翻译工作。有一点有必要提醒大家,就是一些看上去可以知道其意思的表达,往往其真实的意思并不象表面显示的那样样。例如,,How goes the enemy?,并不表示“敌人怎么样了?”,事实上,这是一个英语口语的习惯表达,意思是“现在几点钟了?”意思相差甚远。又如,,He likes to pull my leg,,稍懂英语的人都认识这几个单词,往往会翻译成“他喜欢拖我的后腿”。但是真正的意思是“他喜欢开我的玩笑”“他喜欢愚弄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二)扎扎实实的外语功底,20,(三)宽广的知识面,译者视野要开阔,知识面要广,对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科学、风俗习惯等方面要有较多的了解。有人说翻译是两种文化系统的碰撞和交融,它涉及到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译者如不能各方面都有所涉猎,遇到一些比较陌生的领域就无法顺利翻译下去。这里面要注意一类承载文化信息的短语和句子的翻译,其中包括一些民间的典故、笑话等。比如,,He was in the seventh heaven last night,,可能有些人会翻译成“他昨天晚上死了”,因为汉语里“升天”可以表示“死了”。但是这里,in the seventh heaven,并不表示“死了”,它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这一词组和宗教有关。“七层城”是上帝和天使住的地方,现在它表示“高兴、满足”,这和“死”的意思相差太远。,(三)宽广的知识面,21,(四)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想象力在翻译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而翻译是一个“再创作过程”。故译者在平时应多读汉诗、英诗,从中体会作者的,imagination,,这样可能就会把原文的想象力忠实再现出来,例:如何将,Vernal breezes green the Thames with a kiss,一句译成中文呢?有人译为“春风吹绿泰晤士河”,就没有“春风吻绿了泰晤士河畔”好。,(五)移情的能力,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全身心投人把自己看作是文中的一个角色,仿佛能“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亲睹其人,亲道其法,亲尝其甘,亲领其苦,亲享其福,亲受其祸,亲得其乐,亲感其悲”,这样译出来的作品里的人物才会感情丰富,与原文保持一致。,(四)丰富生动的想象力,22,(六)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同一段文章的翻译,认真不认真,严肃不严肃,译文的质量差别是比较大的。有人认为翻译就是拿一本词典,甚至词典都不用,意思理解得差不多就行了,就动手翻译,翻译以后也不仔细检查。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事实上,在动手翻译以前,要仔细揣摩文章作者的写作风格,还要搞清楚文章写成的年代历史背景。翻译以后要仔细检查,可以放一段时间再看一看,就可能发现新的问题。,(七)丰富的翻译理论和熟练的翻译技巧,要提高翻译质量,译者还必须在实践中加强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学习和研究,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这一规律,不断练习总结,逐步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六)严肃认真的态度,23,总之,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汉语英语功底、宽广的知识面、具备移情的能力、丰富的翻译理论和熟练的翻译技巧,而且译者应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当然,要想将翻译做好,还需要许多其他的知识,再加上经常的有步骤的训练。如果能做到这些,笔者相信翻译应该会做得很好。,总之,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汉语英语功底,24,第四节 翻译过程,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意义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不能正确地理解就谈不上准确地表达。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当译者在理解的时候,他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选择表达手段;当译者在表达的时候,他又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在处理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时,译者往往要从英语到汉语、从汉语到英语,反复推敲、仔细研究。下面就从理解、表达、校核三个方面来谈谈翻译的过程。,第四节 翻译过程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25,一、理解阶段,理解主要通过阅读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这就要求对原文进行分析。分析原文就是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理解和领会原文是翻译的基本功。翻译中大多数的失误都是因为没有过好这一关造成的。如果译者确实理解了原文的涵义,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译语,那么翻译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驾轻就熟的过程。译者必须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来探求正确译法。所谓上下文,可以指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指一章、一节,以至全文或全书。对原文作透彻的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基础和关键。为了透彻理解原文,必须注意下列几点:,一、理解阶段,26,(一)理解语言现象,译者必须上下有联系地理解原文的词汇含义、句法结构和惯用法等等。例如:,Suddenly the line went limp.“Im going back,”said Kurth.“We must have a break somewhere,wait for me.Ill be back in five minutes.”,引爆电线突然耷拉下来。库尔思说,“我回去看看。一定是哪个地方断了。等一等,我五分钟就回来。”,有人把,We must have a break somewhere,误译为,“,我们必须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这是因为他没有从上下文去理解,break,的词义。多义词,break,既可作,“,断,”,解,又可以作,“,休息,”,解,从上下文提到的,“,引爆电线,”,看,这里应作,“,断,”,解。,(一)理解语言现象,27,2)It w ill strengthen you,to know that your distinguished career is so widely respected and appreciated.,当您认识到您的杰出事业是如此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赏时,您就会为自己增添力量。,原句引自前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一九七二年写给病危中的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慰问信。有人曾把这个句子误译成,“,这样会使您更加认识到,您的杰出的事业是如此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赏”,原因是他把不定式短语,to know thatappreciated,错误地当作,w ill strengthen,的状语短语,没有看出这不定式短语是句子的主语,由先行词,It,作代表。由于对原文句子结构缺乏正确分析,以致理解错误,表达错误。,2)It w ill strengthen you to,28,(二)理解逻辑关系,为了透彻理解原文,译者往往还得上下有联系地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有时原文里的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就得仔细推敲,分析来龙去脉,揣摩实际情况,根据逻辑推理来决定哪一种是准确的译法。逻辑关系有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某些按原文语法关系所不能理解的问题。例如:,It is good for him to do that.,这句话可以有两种意思:(1)这样做对他有好处;(2)他这样做是件好事。这时,译者必须从上下文来推理,选用一种合乎逻辑的译法。,2)By the first evening,the number of Germanson the island had been more than doubled,and w as progressively reinforced-by parachute drop,by glider,and,from the second evening onward,by troop,carriers,.,(二)理解逻辑关系,29,第一天晚上,岛上的德国人增加了一倍以上,并且不断地用空投和滑翔机增援,从第二天晚上起,还用,运输机,来增援。,这里carriers是意思可以是“运输机”,也可以是“运输舰”或“航母”;但这句话的上文是“这次空中袭击是出乎意外的”,下文是“这些飞机开始在被占领的机场降落”。因此从上下文逻辑关系看,carriers应作“运输机”解。,第一天晚上,岛上的德国人增加了一倍以上,并且不断地用空,30,(三)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往往有这种情况,译者能正确地分析原文的语言现象和逻辑关系,但由于对原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等不理解,或者理解得不透彻,原文就译不出来,或者勉强译了,也难以被人理解。例如:,John can be relied on.He,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如果译者不知道to eat no fish 和to play the game分别是典故和习语,而按字面译成“他一向不吃鱼而且经常玩游戏”,就会让人不知所云。其实to eat no fish 出自一个典故,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酥徒为了表示对政府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吃鱼的习俗。因此,to eat no fish(不吃鱼)是表示“忠诚”的意思。to play the game 和to p lay fair(规规矩矩地比赛)同义,由此转义为“公平对待”、“举止光明正大”、“为人正直”等。,(三)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31,2)South African,leopard-spot,policy came under fierce black f ire.,南非实行的“,豹斑,”式的种族隔离政策受到了黑人的猛烈抨击。,这里的leopard-spot(豹斑)现已成为一个专门术语。“豹斑”这一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 年代中期,当时南越人民武装力量在战区后方建立了许多小块根据地,美方军事地图就此标有“豹斑”状异色标示区。以后“豹斑”这一军事术语又被转用为政治术语,指白人种族者把黑人强行驱入若干小块地区居住的种族隔离政策。,2)South African leopard-spo,32,二、表达阶段,表达阶段就是译者把自己所理解的原文内容用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这一阶段就是从原语思维到译语思维的转换。这正是翻译中最关键的一步,转换的明晰度越高越好。表达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对原文理解的程度以及译文语言的修养程度。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表达得正确。在表达上还有许多具体方法和技巧问题要解决。这里介绍一下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二、表达阶段,33,(一)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语言特色。译文的语言或目的语与原文的语言或始发语常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我们不能把Nothing could be done译成“无事可以被做”,也不能把W e saw an acrobat standing on his head译成“我们看见一个杂技演员正站在他的头上。”下面是两个应用直译法的译例:,(一)直译,34,1)But I hated Sakamoto,and I had a feeling hed surely lead us both,to our ancestors,.,但是我恨坂本,并预感到他肯定会领着咱们,去见祖先,。,这里.hed surely lead us both to our ancestors直译成“他们肯定会领着咱们去见祖先”,既表达了原文的内容,又保存了原文的比喻,译文也通顺。如意译为“他肯定会领着咱们去送死”,虽然反映了原文的内容,译文也算通顺,但失去了原文的神韵,较为逊色。,2)Hitler w as,armed to the teeth,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but in a few years,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几年,就被彻底击败了。,这里习语armed to the teeth,形象生动,自解放初期开始汉语就直译为“武装到牙齿”,已用得很习惯了,如意译为“全副武装”,语气反而较弱。,1)But I hated Sakamoto,and,35,(二)意译,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目的语的表达形式有差异时,就不宜用直译法处理,应采用意译法。当然意译不是任意乱译,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例如:,Don t cross the bridge till you get to it.,不必担心太早。(不必自寻烦恼。),如按原文字面直译为“到了桥边才过桥”,未免费解,故采用意译法处理。,2)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这句如按原文直译为“你从我的眼睛里看到绿色吗?”更是让人不知所云,所以必须用意译法。,(二)意译,36,应当指出,在能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祖国的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这里举几个词组为例,现在汉语中所常用的“一石双鸟”、“掉鳄鱼眼泪”、“连锁反应”,就是分别从英语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To shed crocodile tears;Chain reaction直译过来的。,应当指出,在能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37,几十年来,在我国翻译界一直有着关于直译法和意译法的争论。事实上,上面已经谈到,直译和意译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适用的。两种方法都有其限度,超出了限度,直译就会变成令人不解或不可卒读的死译或硬译;意译就会变成随意发挥或随意伸缩的胡译、乱译,根本不可能产生完美的译品。,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手段,或意译或直译,量体裁衣,灵活处理。直译和意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忠实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殊途同归,互不排斥,互不矛盾。译者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用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几十年来,在我国翻译界一直有着关于,38,三、校核阶段,校核阶段是理解与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阶段。我们在翻译时尽管十分细心,译文仍难免会有错漏或字句欠妥的地方。因此校核也是使译文能忠实于原文,通顺地翻译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有效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四种:(1)邀请几位读者代表朗读译文;(2)仔细分析朗读者的面部表情;(3)请听过译文朗读的人向没有听过译文朗读的人讲述内容;(4)填空检测法。,三、校核阶段,39,在校核阶段一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校核译文在人名、地名、日期、方位、数字等方面有无错漏;,(二)校核译文的段、句或重要的词有无错漏;,(三)校核译文中有无译错的和不妥的句子、词组和词;,(四)力求译文没有冷僻罕见的词汇或陈词滥调,并力求译文段落、标点符号正确无误;,通常必须校核两遍。第一遍着重校核内容,第二遍着重润饰文字。如果时间允许,再把已校核两遍的译文对照原文通读一遍,作最后一次检查、修改、务必使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译文才算是定稿。,在校核阶段一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40,Thank you!,翻译的性质标准要求及过程课件,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