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983146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PT 页数:221 大小:6.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内容,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学时安排:,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3,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教学难点:,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本质,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决定,决定,反作用于,反作用于,生产方式内的,矛盾运动,社会形态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至今经历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征的封建生产关系。,封建社会末期:,各类手工业行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15,世纪法国的铁匠作坊,(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城市形成,手工业行会(封建),-,简单商品经济,竞争,-,两极分化),2,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商人,包买商,控制商品生产者;商人和高利贷者,-,(借贷),-,控制小生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小商品经济分化,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的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所谓原始积累,按马克思的说法,则纯属一些在逻辑上与市场机制无关的抢劫行为,诸如强迫劳动、圈地运动、猎奴与海盗行为、凭权势强占公产、抢劫,黄金,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是在市场机制下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原始积累”不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必然阶段”。列宁并不认为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起步的“必然规律”,他强调,资本主义发展可以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通过“原始积累”以强权与暴力剥夺小生产或侵占公产的“普鲁士道路”,(,在一些场合列宁也称为英国道路、意大利道路等,),;另一条是摆脱压迫与强权后的自由小资产阶级公平竞争、经济分化的“美国式道路”。据说这后一条道路能使“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生产力在工人和农民群众处于商品生产下一般可能的最好的境况下最迅速而自由地发展”。,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原因:,15,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扩大,要求更大规模和更快速度的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剥夺货币财富,手,段,1,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最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2,、殖民,掠夺:,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加速货币财富积累;,贩卖黑奴,掠夺美洲,3,、在国内则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捐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中国资本原始积累,三种类型:,一在城乡关系中实现的资本原始积累。,二在劳资关系中实现的原始资本积累。,三在体制转型中实现的原始资本积累。,可以说,近,30,多年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与上述资本原始积累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但随着中国开始逐步走出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这种资本原始积累方式造成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样的资本积累模式造成了社会中几个基本关系的严重失衡,一个是城乡关系严重失衡,二是劳资关系严重失衡,三是改革受益者与受损者关系严重失衡。,4,、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意义:,加速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经济条件:,必须拥有大量的有人身自由的但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就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必须在少数人手中集中了大量的、为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财富。,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以暴力方式剥夺劳动者而实现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提供了最初的和必要的前提。,(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7,世纪和,18,世纪后半期,英、法等国,),2,产业革命的完成,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什么是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自然经济的特征,自给自足,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自给自足,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自给自足,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原 始,社 会,奴 隶,社 会,封 建,社 会,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社会分工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涵义,自人类最初发生商品交换以后之人类社会的经济,都归属于商品经济。以三维逻辑来归纳,社会成员间财富转移共有三种,一是赠施弃,二是偷骗抢,三是互惠互利的商品交换。所谓商品经济就是指这三种中的第三种互惠互利的商品交换这么个经济关系。从学理上讲,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第一是社会分工。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因为社会分工,才提出了进行交换的要求,也才有了进行交换的可能。社会分工的特征,表现为每一个劳动者只从事某种局部的、单方面的劳动,只生产某些甚至某种单一的产品。,第二是所有权不同。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发生了交换行为。,三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1,)社会分工,三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三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商人的出现,(,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私有制的条件下,产品交换的双方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成为经济利益的对立面。这就决定了双方的交换不能是不等式的,而只能是等式的,即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商 品 经 济,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奴 隶,社 会,封 建,社 会,资 本主 义社 会,社 会主 义社 会,市场经济,(,3,),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区别:,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通过市场上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引导资源的流向,合理分配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要。,商品经济是指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利益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进行劳动联系的特定方式,即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联系:,它们有是相互联系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表现在:(,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2,)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依据。(,3,)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什么是商品?,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价 值,使用价值,2,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充饥,阅览,拍照,观看,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有用性,反应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使用价值,商品的二因素,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2,)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马克思从商品的交换价值入手分析商品价值,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劳动产品,交 换,体力脑力耗费,共同的质,凝结着人类劳动,价 值,为什么不同的使用价值可以相互交换?,(,3,)价值,使用价值,价 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价值,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二因素图表,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形式,基础,价 值,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判断对错,1,、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2,、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4,、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劳动二重性,不同质,使用价值,相同质,价值,特定具体形式,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第二,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时间,价值量,劳动量,(三)价值量的决定,1,价值量(,1,)价值量如何决定?,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价值量的决定,甲,乙,丙,8,小时,10,小时,12,小时,10,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多盈利,正常补偿,亏损,(,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技发展及其在生产工艺上的应用程度,技术装备,原材料的质量,自然条件,“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马克思,类别,商品数量,(,个,),耗费时间,(,小时,),总价值,(,万元,),生产率,(,个,/,小时,),单位时间价值,单位商品价值,部门劳动生产率,1000,100,10000,10,100,10,20,2000,100,10000,100,5,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马克思:,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关系,(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价值形式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得以产生。,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1,)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斧子,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1,只羊,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斤茶叶,或,1,两金,(,2,)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斤茶叶,或,1,两金,1,只羊,(,3,)一般价值形式,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斤茶叶,或,1,两金,1,两黄金,(,4,)货币形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流通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价值尺度,价值尺度,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尺度,货币商品的计量单位称为价格标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手段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的交换都以货币为媒介,表现为商品流通。,即,WGW,。,W,G,W,物物,交换,商品流通,W,W,G,G,G,买卖结合,买卖分离,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买卖脱节,从而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现实的货币,(,3,)贮藏手段,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的职能就是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贵金属货币或者贵金属条块。,能起蓄水池的作用,(,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清偿债务、缴纳赋税与租金、发放工资等方面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扩大,三方均有力支付可以相互抵销,甲,乙,丙,欠,500,元,欠,500,元,欠,500,元,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无力支付,相互拖欠债务,甲,乙,丙,欠,500,元,欠,500,元,欠,500,元,加深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5,)世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支付国际收支差额,购买外国商品,作为财富在国家间转移,(,6,)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年份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2 6%,93 13.7%,94 21%,95 14.8%,96 6.1%,97 0.8%,年份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 0.8%,99 1.4%,2000,年 通缩,2001,年 通缩,2002,年 通缩,(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内容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讨论:如何看待当前的价格歧视,求,市场价格,价值,供,供,求,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2,)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追加投资,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下降,减少投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商品,出售,结果,先进,落后,高,低,少,多,等价,等价,多利,少利,进入春季以来,山东、河南、浙江等多个地区部分品种的蔬菜出现滞销,山东一些地方的大白菜,甚至出现了卖,2,分钱一斤也无人收购的现象。,案例:,山东河南等地部分蔬菜滞销,(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社会劳动,由于社会分工,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他们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都是社会劳动,2,私人劳动,商品生产者各自独立经营,劳动成为他们的私事,劳动产品也归私人占有。所以,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私人的性质,是私人劳动,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这个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有制,个别,劳动,具体,劳动,使用,价值,社会分工,社会,劳动,抽象,劳动,价值,商品,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2,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在,21,世纪的现代,面对新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所创新和前进,:,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讨论:,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2.,资本主义所有制,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什么是资本?,商品流通公式:,WGW,资本流通公式:,GWG,(,1,)区别:,W,G,W,G,W,G,1,),流通形式不同,3,),流通目的不同,2,),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3),目的不同,W,G,W,是为了买进使用价值,满足自身需要;,G,W,G,是为使卖出商品的价值量大于买进商品的价值量,即使,G=G,G,,,G,即为剩余价值。所以,资本流通的目是要实现价值增殖,即取得剩余价值。,在,商品流通,里,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购买手段,它仍然是货币;,在,资本流通,里,货币经过流通过程发生了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此时的货币就转化为资本;,所以,,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2,)结论,资本总公式,G,W,G,其中,,,G,=G+,G,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矛盾的表现,既要等价交换,又要价值增殖。,G,W,G,(,2,),矛盾的解决,:,首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不能,不能,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和商品交换都不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其次,,剩余价值能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消费,自己生产,支出:生产资料,、,劳动,收获:新产品的价值,最后,,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1,),会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G,上,2,)会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3,),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W,上,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条件,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决定,=,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者,自己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一般商品,苹果,使用价值,,价值也,;,布,使用价值,,价值,.,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消失,消失,消失,转移到衣服上,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流通的第一阶段,即所购买的商品上。货币的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p,m,P,由此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的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2,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是一种排他性权利,强制地规定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界限,直接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实际利用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的是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奴隶社会所有制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劳动产品全为奴隶主占有。,奴隶社会,青铜器广泛使用,封建社会私有制特征,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不完全占有农民或农奴,;,农民以地租形式遭受剥削。,封建社会,铁器广泛应用,资本主义所有制特征,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追求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制;,1872,年日本横滨的火车,生产瓦特蒸汽机的工厂,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1,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一般商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的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工,人,劳,动,进入生产过程,元,6,小时,生产资料,15,元,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元,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6,小时,创造新价值,3,元,劳动力价值,12,元,布,2,米,10,元,辅料,1,套,2,元,例题,价值,15,元,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工,人,劳,动,进入生产过程,元,12,小时,生产资料,27,元,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24,元,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12,小时,创造新价值,6,元,劳动力价值,24,元,布,4,米,20,元,辅料,2,套,4,元,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商品价值,30,元,=,24,+3,+3,例题,价值,30,元,6,小时,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工 作 日(,12,小时),0,6,12,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工 作 日(,12,小时),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物,要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1),资本的本质,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购买,购买,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不变资本,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这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只是随着生产资料的消耗将其原有的价值借助于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而转移到新的产品当中去,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自身的价值,而且创造出一个超过自身价值的余额,即剩余价值,使资本价值发生了增殖。,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确定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公式,:,划分意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m,=,4,小时,=,100%,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 作 日(,8,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4,小时,=,100%,4,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4,剩余劳动时间,6,2,4,10,工作日(,10,小时),m,=,6,小时,=,150%,4,小时,工人争取,缩减,工作日的斗争历程,工人们利用了工业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议会在,1847,年,6,月,8,日通过了,10,小时工作日法案,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日运动,-,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m,=,4,小时,=,100%,4,小时,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 作 日(,8,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4,小时,=,100%,4,小时,m,=,6,小时,=,300%,2,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2,剩余劳动时间,6,2,工作日(,8,小时),(,1,)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2,)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一般企业:,8,小时,/,双,个别企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4,小时,/,双,讨论,有人说,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因此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对这种观点,应当如何认识?,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 规模上重复进行,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外延式:,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而实现,内含式:,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和劳动生产率来实现,(三)资本积累,W=c+v+m,m,=100%c:v=4:1,第,1,年,4000 c+1000 v+1000 m=6000W,第,2,年,4000 c+1000 v+1000 m=6000W,第,3,年,4000 c+1000 v+1000 m=6000W,第,4,年,4000 c+1000 v+1000 m=6000W,第,5,年,4000 c+1000 v+1000 m=6000W,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由此可见:即使资本家最初的资本不是依靠剥削劳动者来的,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也会完全变成,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第,1,年,4000 c+1000 v+1000 m=6000W,第,2,年,4400 c+1100 v+1100 m=6600W,第,3,年,4840 c+1210 v+1210 m=7260W,第,4,年,.,第,5,年,.,m,=100%,c:v=4:1,W=c+v+m,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垫支的资本部分需要经过,一段时期,后,才变成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而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新增加的资本,从一开始,就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1,)资本积累的含义:,剩余价值的资本化,(,2,)资本积累的原因:,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3,资本积累,(,3,)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4,)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由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构成,由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构成,资本的构成,从物质看,从价值看,技术,水平决定其数量比例,技术构成,价值构成,C:V,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C:V,(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的影响,追求剩余价值、竞争,改进技术,C,的比重愈来愈大,V,的比重愈来愈小,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相对人口过剩,(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的影响,资本积聚,资本集中,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资本规模。,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联合或吞并的方式来增大资本总额。,个别资本增大,(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区别,资本积聚不仅增大个别资本总额,还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与组合,并不增加社会资本总额。,区别,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它的增长速度是受制约的,增长起来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不会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它可以是单个资本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经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马克思,(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1,产业资本的循环,(,1,)资本循环的概念,产业资本,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工业,农业,建筑业,采矿业,W,P,W,(,2,),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G,W,A,Pm,A,Pm,W,G,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销售,阶段,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阶段,公式,职能形式,职能作用,货币资本,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马克思,(,3,)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空间上的并存性,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上,时间上的继起性,必须同时连续不断地顺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变更它们的职能形式并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例:产业资本,90,万元,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在三种只能形式上。,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30,30,30,(,3,)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2.,资本周转,(,1,)概念,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考察资本周转着眼于资本周转的速度,(,2,)资本的周转速度,销售时间,劳动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生产资料储备时间,正常停工时间,购买时间,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周转次数,(n),=,与周转速度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一年的时间,(U),周转时间,(u),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周转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厂房、机器、设备,一次投入,多次使用,价值逐渐收回,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劳动力等,一次投入,一次使用,价值一次全部收回,(,3,)固定资本与流动,按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3.,社会资本的再生产,(,1,)社会资本: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形成为社会资本,(,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商品出售以货币形式实现价值,(,卖的出去,),实物补偿,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后,如何再购买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买的回来,),价值构成,c+v+m,实物构成,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3,)理论前提,(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1,工资,(,1,)劳动力是商品,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在出售之前不存在,劳动的价值的决定就成了同义反复,说劳动是商品将否定价值规律或资本价值增殖的规律。,(,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只能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可能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v+m,v,2,利润,(,1,)什么是利润?,“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 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 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马克思引用,评论家季刊,商品价值,W,=,c+v+m,=K+m,m,转变为成本价格,K,的产物,m,转变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实耗资本额,利润,P,W=K+P,p,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利润在部门之间平均化,生产,部门,预付资本,(100,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利润率,商品价值,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食品,工业,70,30,100%,纺织,工业,80,20,100%,机械,工业,90,10,100%,130,120,110,30,20,10,30%,20%,10%,等量资本获得不等量利润,食品工业(,70,:,30,),机械工业,(,90,:,10,),C:V,低利润率高,C:V,高利润率低,资本流入,生产增加,供过于求,利润率下降,生产减少,供不应求,利润率提高,资本流入,竞争,平均利润,结论:,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趋于平均化,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1,),商业资本,是指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能资本。它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产业资本的职能,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资本的职能,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W,G,W,G,W,G,4,价值分配的结果之一:商业利润,(,2,)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结果,商业利润率应,相当于,平均利润率,这是通过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它们之间的资本转移来实现的。,G,W,G,G,1,G,2,(,用于再生产的货币资本,),(,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产生了借贷资本,(,1,),借贷资本,指货币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5,价值分配的结果之二:利息,是借贷资本家由于让渡资本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是职能资本家因借入货币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利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能获得平均利润,但这个平均利润要分割为两部分:利息归借贷资本家所有,企业利润(产业利润或商业利润)归职能资本家所有。,平均利润的分割,职能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平 均 利 润,产 业 利 润,利 息,借贷关系下,M,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100%,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例,(,3,)利息率的大小,影响,利息率大小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其他因素,如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等。,D,、银行利润,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关系中介的企业,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关系中介的企业,银行,自有资本,借入资本,资本构成,6,价值分配的结果之三:银行利润,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它业务收入,业务开支,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必须,等于,平均利润率,银行利润及其来源,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收入。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7,价值分配的结果之四:地租,级差地租,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高,个别生产价格低,个别生产价格高,社会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差额,优等土地,劣等土地,级差地租,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交纳的地租。,级差地租,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造成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指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绝对地租的实质:,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或是对农业资本家利润和农业工人工资的扣除,(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儿子:妈妈,现在天气这样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妈妈:家里没有煤。,儿子:为什么不去买呢?,妈妈: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钱买煤,.,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妈妈: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表现在:,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第三,生产产品的社会化。,(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的表现,2,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30,年代美国汽车工人失业游行,1929,年,10,月华尔街前惊慌的人群,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30,年代危机期间排队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30,年代危机期间流浪街头的美国人,危机,高涨,萧条,复苏,3,、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1,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的职能,即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开控制社会秩序。,2,对内的社会管理职能,即国家要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服务于政治统治职能。,3,对外职能,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是对内职能的延伸,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的。,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阶级统治的国家,所以仍然会存在一个阶段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4,本质,(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进步作用:,局限性:,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本章,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