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832350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基础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金融学基础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金融学基础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目录2.1 货币货币 2.2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 2.1 货币 货币的定义从价值形式发展的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功能看,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能够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也能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货币的起源与演变货币的起源与演变 1.抽象的逻辑分析 商品交换有两个原则:(1)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有不同的使用价值;(2)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在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2.具体的历史分析(1)实物货币 1)非金属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辅币、现金或纸币、银行存款(存款货币)、电子货币。2.1.3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两个基本特征:(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2)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2.1.4货币的层次划分1.货币量层次划分的含义 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合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货币量层次划分,目的是为了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2.流动性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 关于我围货币量层次指标系列的划分,目前学术界的说法不一,关键问题是明确划分的依据。就划分依据或原则来看,有同意以货币周转速度划分的,有主张以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的,也有主张按货币购买力,即它的流动性来划分的。(1)按货币周转速度来划分。(2)按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3)按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当然,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并不排斥也不能忽视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还必须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现实性,即层次指标系列的划分宜粗不宜细,因为这样既能为实际工作者所乐于接受,又可避免因各货币层次间组距过小反而不能明确反映其质的规定性的弊端;二是可测性,即各层次的排列内容有准确可靠的资料来源。1985年7月中国金融学会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会上作了专门的讨论,对此形成了以下比较一致的划分意见。1985年7月中国金融学会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会上作了专门的讨论,对此形成了以下比较一致的划分意见。即:Mo现金M1Mo+企业结算户存款十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Ml+城乡储蓄存款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Mo+全部银行存款必须指出的是,以上货币供给量相合层次指标的划分,其优点是符合我国现行的存款种类。明显的缺点:1)还不能充分体现以流动性为划分原则,如定期储蓄和定期存款有到期和已经到期之分,专用基金存款中有随时提用和长期不用之分,财政金库存款有暂不动用和可动用部分之分。过去的银行计划统计制度纯属“现金货币观”的产物,并未考察分层次划分存款的需要,所以近期内无法改变这一事实。2)M1的口径不一致。目前机关团体、部队和基建存款等财政性存款划为中央银行的负债,而中央银行的负债应是高能货币,现金与企业活期存款同列人一个层次,当两种存款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将使中央银行难以确定适度的M1的供给量。有人建议将这些财政性存款划归专业银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率来调整专业银行因此而获得的超额储备,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实践。3.相含层次中的控制重点 货币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分为M0、M1、M2、M3(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最明显的差别是单列了M0这个层次)等,但由于各国商品范围、金融机构、货币概念有所不同,以及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的差异,所以其观察和控制重点也不完全一致,就是在一国内,根据经济的发展和新的金融工具的涌现,其重点也会有所变动。2.2 货币制度 2.2.1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货币制度的含义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1)货币金属。即法律规定用哪种金属作本位货币,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由生产水平与发展程度决定的。从历史上看,曾经历了从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再到不兑现本位制的过程。(2)货币单位。即法律规定货币的名称与含金量。(3)货币的铸造或印刷、发行、流通制度。(4)货币储备制度。即国家规定中央银行或政府,为保证货币的稳定,要储备一定的贵金属、外汇。本世纪30年代以后,各国逐渐取消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实行的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即不兑现本位制。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4)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6)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2.2.2 货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货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的一些要素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就陆续产生了,但作为一种系统的货币制度,还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之后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统一的市场,这就需要有统一、稳定和规范的货币流通制度。为了改变当时货币流通的紊乱状况,各国政府先后以法令或条例的形式对货币流通作出种种规定。这些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中央银行为惟一发行机构的统一和集中的货币发行体系,垄断货币发行;二是就相对稳定的货币单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三是就贵金属充当币材并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作出规定。2.货币制度的发展货币制度的发展 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金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银本位的历史要早于金本位。银本位制的运行原理类似于金本位制,主要不同点在于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一致。银本位分为银两本位与银币本位。(2)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指一国同时规定金和银为本位币。在复本位制下,金与银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下一样,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与熔化,自由输出输入。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1)平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是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国家不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法定比价。由于金币和银币的市场比价经常变动,这就使得用不同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也随之经常发生变化。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要求本身价值稳定,本身价值不稳定的货币商品充当价值尺度,会造成交易紊乱。2)双本位制)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其流通不受市价波动的影响。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但是,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3)跛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都是本位币,但银币不能自由铸造,且每次只能在限额内支付。这样,金币取得本位币的地位,银币成为辅币。事实上,跛行本位制已不是典型的复本位制,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货币制度。(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制 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如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根据两国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汇率,称为金平价。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它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在于:其一,金块本位制以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不再铸造、流通金币,但规定纸币或银行券的含金量,纸币或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黄金;其二,规定政府集中黄金储备,允许居民当持有本位币的含金量达到一定数额后兑换金块。3)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的相同处在于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流通银行券,没有铸币流通。但规定银行券可以换取外汇,不能兑换黄金。本国中央银行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比率,从而稳定本币币值。4)布雷顿森林体制)布雷顿森林体制各国政府将本币与美元挂钩制定兑换比率,这样使各国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中,美元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货币处在等价于黄金的关键地位。所以,这种制度又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基本特点是:基本特点是: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3)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人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4)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5)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随着银行转账结算制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数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数量越来越小。2.2.3.货币制度的演变 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年8月15日美国公开放弃金本位,同年12月美国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发两次危机,同年3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2.2.4 我国的货币制度我国的货币制度我国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人民币制度属于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进行管理调控。(1)人民币产生的经济基础与信用关系。(2)人民币产生的程序与信用关系。(3)人民币的运动过程与信用关系。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2)人民币是惟一的合法通货。(3)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中央。(4)人民币的发行保证。(5)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6)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知识点(1)等价交换原则 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2)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人类社会最初的商品交换相对应的商品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原始阶段。当时只是有了剩余产品而交换,还没有专门的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所以称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3)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这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 You Do Your Best,Failure Is Great,So DonT Give Up,Stick To The End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