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6章1-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819511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第6章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通信原理第6章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通信原理第6章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6章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数字基带信号常用码型数字基带信号常用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部分响应系统和时域均衡部分响应系统和时域均衡1通信原理第6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一个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一个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第第6章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图 1-5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从消息传输角度看,系统包括了从消息传输角度看,系统包括了两个重要的变换两个重要的变换1、消息与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变换;、消息与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变换;2、数字基带信号与信道信号之间的变换。、数字基带信号与信道信号之间的变换。在数字通信中并非所有通信系在数字通信中并非所有通信系统都要经过这两个变换过程统都要经过这两个变换过程不经过调制和解不经过调制和解调过程而让数字调过程而让数字基带信号直接进基带信号直接进行传输,我们称行传输,我们称之为数字信号的之为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基带传输2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所谓数字基带信号,就是消息代码的电波形。数字基带信所谓数字基带信号,就是消息代码的电波形。数字基带信号的类型很多,本节以由矩形脉冲构成的基带信号为例,号的类型很多,本节以由矩形脉冲构成的基带信号为例,研究这些基带信号的时域波形、频谱波形以及功率谱密度研究这些基带信号的时域波形、频谱波形以及功率谱密度波形。波形。6.1.1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u单极性不归零信号单极性不归零信号u单极性归零信号单极性归零信号u双极性不归零信号双极性不归零信号u双极性归零信号双极性归零信号3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一、单极性不归零信号一、单极性不归零信号6.1.1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1、时域波形、时域波形2、编码、编码基带信号的基带信号的0电位对应于二进制符号电位对应于二进制符号0;正电位对应于二进制符号正电位对应于二进制符号13、特点、特点不足:不足:单极性不归零信号在一个码元时间内,不是有电压单极性不归零信号在一个码元时间内,不是有电压(或或电流电流),就是无电压就是无电压(或电流或电流),电脉冲之间没有间隔电脉冲之间没有间隔,不易区分识,不易区分识别;会积累别;会积累直流分量直流分量。4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二、单极性归零信号二、单极性归零信号6.1.1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1、时域波形、时域波形2、编码、编码发发1码时对应于正电位,但持续时间短于一个码元的时间宽度,码时对应于正电位,但持续时间短于一个码元的时间宽度,即发出一个窄脉冲,当发即发出一个窄脉冲,当发0码时,仍然完全不发送电流码时,仍然完全不发送电流3、特点、特点不足:不足:根据脉冲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因而归零根据脉冲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因而归零码在信道上占用的码在信道上占用的频带就较宽频带就较宽;会积累;会积累直流分量直流分量。5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三、双极性不归零信号三、双极性不归零信号6.1.1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1、时域波形、时域波形2、编码、编码基带信号的负电位对应于二进制符号基带信号的负电位对应于二进制符号0;正电位对应于二进制符号正电位对应于二进制符号13、特点、特点想一想想一想6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四、双极性归零信号四、双极性归零信号6.1.1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1、时域波形、时域波形2、编码、编码 负的窄脉冲对应于二进制符号负的窄脉冲对应于二进制符号0;正的窄脉冲对应于二进正的窄脉冲对应于二进制符号制符号1,此时对应每一符号都有零电位的间隙产生,即相邻脉冲,此时对应每一符号都有零电位的间隙产生,即相邻脉冲之间有零电位的间隔。之间有零电位的间隔。小结小结:不归零信号不归零信号在传输中难以确定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在传输中难以确定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需要用某种方法使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进行定时或同步需要用某种方法使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进行定时或同步;归零码归零码的的脉冲较窄,根据脉冲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因而归脉冲较窄,根据脉冲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因而归零码在信道上占用的频带就较宽。零码在信道上占用的频带就较宽。单极性信号单极性信号会积累直流分量,会积累直流分量,双极性信号双极性信号的直流分量会大大减少,这对数据传输是很有利的。的直流分量会大大减少,这对数据传输是很有利的。7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五、差分信号五、差分信号6.1.1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1、时域波形、时域波形2、在差分码中,、在差分码中,“1”、“0”分别用电平跳变或不变来表示。分别用电平跳变或不变来表示。若用电平跳变来表示若用电平跳变来表示“1”,称为传号差分码(在电报通信中,常,称为传号差分码(在电报通信中,常把把“1”称为传号,把称为传号,把“0”称为空号),如图所示。若用电平跳称为空号),如图所示。若用电平跳变来表示变来表示“0”,称为空号差分码。差分码也称相对码,而相应,称为空号差分码。差分码也称相对码,而相应地称前面的码为绝对码。地称前面的码为绝对码。3、特点、特点优点:优点:即使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即使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完全相反,也能正,也能正确地进行判决。确地进行判决。8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五、多电平信号五、多电平信号6.1.1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1、时域波形、时域波形2、在多电平码中,、在多电平码中,不同码元分别用不同电平来表示。相邻电平不同码元分别用不同电平来表示。相邻电平的间隔相同,在编码时最好反相的码元波形上也为反相。的间隔相同,在编码时最好反相的码元波形上也为反相。3、特点、特点优点:优点:大大提高频带利用率。大大提高频带利用率。不足:不足:抗噪声性能降低抗噪声性能降低。9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一、时域表示一、时域表示6.1.2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用用g1(t)表示二进制符号表示二进制符号1,g0(t)表示二进制符号表示二进制符号0,码元宽度为码元宽度为Ts。10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二、功率普密度计算二、功率普密度计算6.1.2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b(t)截短函数为:则功率普密度为:而:11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二、功率普密度计算二、功率普密度计算6.1.2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1、稳态分量wT(t)的功率谱密度bT(t)的稳态分量为12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二、功率普密度计算二、功率普密度计算6.1.2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2、交变分量jT(t)的功率谱密度bT(t)的交变分量为13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二、功率普密度计算二、功率普密度计算6.1.2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3、b(t)的功率谱密度14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二、功率普密度计算二、功率普密度计算6.1.2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对于单极性不归零码当P=1/2时15通信原理第6章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二、功率普密度计算二、功率普密度计算6.1.2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数字基带信号的频率特性对于双极性不归零码当P=1/2时16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数字基带信号是数字信号的电脉冲表示,不同形式的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是数字信号的电脉冲表示,不同形式的数字基带信号具有不同的频谱结构,合理地设计数字基带信号以使数字信息变换具有不同的频谱结构,合理地设计数字基带信号以使数字信息变换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特性的频谱结构,是基带传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特性的频谱结构,是基带传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常又把数字信息的电脉冲表示过程称为通常又把数字信息的电脉冲表示过程称为码型变换码型变换,在有线信道中,在有线信道中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又称为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又称为线路传输码型线路传输码型。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中含有丰富的低频分量乃至直流分量。当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中含有丰富的低频分量乃至直流分量。当传输距离很近时,高频分量衰减也不大。但是数字设备之间长距离有线距离很近时,高频分量衰减也不大。但是数字设备之间长距离有线传输时,高频分量衰减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信道中通常还存传输时,高频分量衰减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信道中通常还存在隔直流电容或耦合变压器,因而传输频带的在隔直流电容或耦合变压器,因而传输频带的高频和低频部分均受高频和低频部分均受限限。17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在设计数字基带信号码型时应考虑以下原则在设计数字基带信号码型时应考虑以下原则:1.线路传输码的频谱中无直流分量和只有很小的低频分线路传输码的频谱中无直流分量和只有很小的低频分量量;2.线路传输码的编译码过程应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线路传输码的编译码过程应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3.便于从基带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便于从基带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4.基带传输信号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基带传输信号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5.尽可能提高传输码型的传输效率。尽可能提高传输码型的传输效率。18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2 线路传输码举例线路传输码举例19一、一、AMI码码-传号交替反转码传号交替反转码2、AMI码的特点码的特点:由由AMI码确定的基带信号中正负脉冲交替,而码确定的基带信号中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电位保持不变;所所以由以由AMI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只有很小的低频分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只有很小的低频分量量;不易提取定时信号,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不易提取定时信号,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串。3、解码规则、解码规则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将所有的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将所有的-1变换成变换成+1后,就可以得到原消息代后,就可以得到原消息代码码1、编码规则、编码规则:消息代码中的消息代码中的0 传输码中的传输码中的0消息代码中的消息代码中的1 传输码中的传输码中的+1、-1交替交替例如例如:消息代码消息代码:1 0 1 0 1 0 0 0 1 0 1 1 1 AMI码码:+1 0-1 0+1 0 0 0-1 0+1-1+119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2 线路传输码举例线路传输码举例20二、二、HDB3码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1、编码规则、编码规则:例如:消息代码:100001000011000011AMI码:+10000-10000+1-10000+1-1HDB3码:+1000+-1000-+1-1+00+-1+1先将消息代码变换成先将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若码,若AMI码中连码中连0的个数小于的个数小于4,此时此时的的AMI码就是码就是HDB3码码;若若AMI码中连码中连0的个数大于等于的个数大于等于4,则将每则将每4个连个连0小段的第小段的第4个个0变变换成与前一个非换成与前一个非0符号符号(+1或或-1)同极性的符号同极性的符号,用用V表示表示(+1 V+,-1 V-);为了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当相邻为了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当相邻 符号之间有偶数个非符号之间有偶数个非0符号符号时,再将该小段的第时,再将该小段的第1个个0变换成变换成 或或-(B称为调节脉冲)称为调节脉冲),符号符号的极性与前一非符号的相反,并让后面的非零符号从的极性与前一非符号的相反,并让后面的非零符号从 符号开始再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交替变化。20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2 线路传输码举例线路传输码举例21二、二、HDB3码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2、HDB3码的特点码的特点:由由HDB3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只有很小的低频分量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只有很小的低频分量;HDB3中连中连0串的数目至多为串的数目至多为3个,易于提取定时信号。个,易于提取定时信号。编码规则复杂,但译码较简单。编码规则复杂,但译码较简单。3、解码规则、解码规则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找到破坏极性交替的点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找到破坏极性交替的点,可以断定,可以断定 符号及符号及其前面的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码个连码;再将所有的再将所有的-1变换成变换成+1后,就可以得到原消息代码。后,就可以得到原消息代码。21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2 线路传输码举例线路传输码举例22三、三、PST码码-成对选择三进码成对选择三进码1、编码规则、编码规则:先将二进制的消息代码划分为两个码元一组的码组序列先将二进制的消息代码划分为两个码元一组的码组序列;再把每一码组编码成两个三进制数字再把每一码组编码成两个三进制数字(+-0)。为防止为防止PST码的直流漂移,当在一个码组中仅发送单个脉冲时,码的直流漂移,当在一个码组中仅发送单个脉冲时,+-模式应交替变换。模式应交替变换。下表给出了其中一种使用最广的格式。下表给出了其中一种使用最广的格式。二进制代码+模式-模式00-+-+010+0-10+0-011+-+-代码:1000110110110011+模式:+0-+-0-+0+-+-模式-0-+-0+-0+-+-例如:举例:举例:22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2 线路传输码举例线路传输码举例232、PST码的特点码的特点:由由PST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因两位三进制数字共有因两位三进制数字共有9种状态,所以可灵活地选择其中的种状态,所以可灵活地选择其中的4种状种状态;态;编码简单编码简单;PST码在识别中需建立帧同步。码在识别中需建立帧同步。3、解码规则、解码规则编码的逆过程编码的逆过程三、三、PST码码-成对选择三进码成对选择三进码23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2 线路传输码举例线路传输码举例四、四、Manchester码码-双相码双相码1、编码规则、编码规则:消息代码中的消息代码中的0 传输码中的传输码中的0 1(0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消息代码中的消息代码中的1 传输码中的传输码中的1 0(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例如:举例:举例:代码:01100101双相码:01101001011001102、PST码的特点码的特点:由由Manchester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Manchester码能提供足够的定时分量;码能提供足够的定时分量;编码简单编码简单;3、解码规则、解码规则编码的逆过程编码的逆过程 曼彻斯特编码用在以太网曼彻斯特编码用在以太网24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2 线路传输码举例线路传输码举例25五、差分五、差分Manchester码码-也是一种双相码也是一种双相码1、编码规则、编码规则:这种编码的码元中间的电平转换边只作为定时信号,而不表示数这种编码的码元中间的电平转换边只作为定时信号,而不表示数据。数据的表示在于每一位开始处是否有电平转换:有电平转换据。数据的表示在于每一位开始处是否有电平转换:有电平转换表示表示0,无电平转换表示,无电平转换表示1。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用在令牌环网中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用在令牌环网中例如:举例:举例:2、差分、差分Manchester码的特点码的特点:Manchester码码+差分码差分码3、解码规则、解码规则编码的逆过程编码的逆过程代码:01100101差分双相码:010101100101101025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2 线路传输码举例线路传输码举例26五、五、Miller码又称延迟调制码,可看成是双相码的变形码又称延迟调制码,可看成是双相码的变形消息代码中的消息代码中的1用用10或或01表示表示;且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不跳变。且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不跳变。消息代码中的消息代码中的0分两种情况分两种情况:单个单个“0”:在码元持续时间内不出现电平跳变,且与相邻码元的:在码元持续时间内不出现电平跳变,且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不跳变边界处也不跳变;连连“0”串:串:在两个在两个0码的边界处出现电平跳变,即码的边界处出现电平跳变,即00与与11交替。交替。例如:举例:举例:代码:01100101Miller码:00011000111000011、编码规则、编码规则:26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2 线路传输码举例线路传输码举例27五、五、Miller码又称延迟调制码,可看成是双相码的变形码又称延迟调制码,可看成是双相码的变形由由Miller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Miller码中出现最大宽度为码中出现最大宽度为 2TS的波形,这一性质可用于误码检的波形,这一性质可用于误码检测测例如:2、Miller码特点码特点:3、解码规则、解码规则编码的逆过程编码的逆过程27通信原理第6章6.2 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2.2 线路传输码举例线路传输码举例28五、五、CMI码码-传号反转码传号反转码CMI码型中有较多的电平跃变,因此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码型中有较多的电平跃变,因此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例如:2、CMI码特点码特点:3、解码规则、解码规则编码的逆过程编码的逆过程1、编码规则、编码规则:消息代码中的消息代码中的1 用用11或或00交替表示交替表示;消息代码中的消息代码中的0 用用01表示。表示。28通信原理第6章6.3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6.3.1 基带脉冲传输29基带信号传输系统的典型模型基带信号传输系统的典型模型例如:波形形成波形形成的功能是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的功能是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传输信道传输信道是广义的,它可以是传输介质,也可以是带调制解调器的是广义的,它可以是传输介质,也可以是带调制解调器的调制信道。调制信道。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的作用是的作用是:使噪声尽量地得到抑制,而使信号通过。使噪声尽量地得到抑制,而使信号通过。抽样判决器抽样判决器将收到的波形恢复成将收到的波形恢复成 脉冲序列,最后经码型译码,得到脉冲序列,最后经码型译码,得到发送端所要传输的原始信息码元。发送端所要传输的原始信息码元。29通信原理第6章6.3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6.3.2 码间干扰码间干扰30码间干扰的概念码间干扰的概念例如:波形形成波形形成的传递函数为的传递函数为G(w)gT(t)传输信道传输信道的传递函数为的传递函数为C(w)c(t)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的传递函数为R(w)r(t)这里这里:30通信原理第6章6.3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31例如:在采样时刻在采样时刻(t=kTS):码间干扰码间干扰第第k个接收波形在抽个接收波形在抽样时刻样时刻kTS的取值的取值加性干扰加性干扰抽样判决规则为抽样判决规则为:只有当码间干扰和随机干扰很小时,只有当码间干扰和随机干扰很小时,才能基本保证上述判决的正确才能基本保证上述判决的正确;因因此,基带传输系统若要获得足够小此,基带传输系统若要获得足够小的误码率,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小码的误码率,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小码间干扰和随机噪声的影响。间干扰和随机噪声的影响。6.3.2 码间干扰码间干扰码间干扰的概念码间干扰的概念31通信原理第6章6.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32而而:问题归结为问题归结为:什么样的什么样的H(w)能够形成最小码间干扰的输出波形能够形成最小码间干扰的输出波形?-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6.4.1 产生码间干扰的因素产生码间干扰的因素32通信原理第6章6.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336.4.2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无码间干扰的条件无码间干扰的条件而而:在积分区间上角频率间隔在积分区间上角频率间隔 2/TS分割分割一、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推导一、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推导33通信原理第6章6.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346.4.2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求和与积分的次序可以互换求和与积分的次序可以互换,同时把同时把w1记作w对照对照对照对照34通信原理第6章6.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356.4.2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二、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理解二、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理解35通信原理第6章6.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366.4.2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三、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三、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理想低通特性频带宽为频带宽为B=1/2TS码元速率为码元速率为B=1/TS,频带利用率为频带利用率为2波特波特/赫赫设系统频带为设系统频带为B赫,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的传输赫,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的传输速率为速率为2B波特,我们把这个传输速率称为奈奎斯特速率。波特,我们把这个传输速率称为奈奎斯特速率。尾巴衰减慢,对尾巴衰减慢,对定时精度要求高定时精度要求高36通信原理第6章6.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376.4.2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三、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三、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升余弦滚降特性基带信号的带宽通常定义在区间(-2/TS,2/TS)上,所以考察H(w)在此区间上的特性才有实际价值。即:m取-1,0,+137通信原理第6章6.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386.4.2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三、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三、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升余弦滚降特性其中=w2/w1为滚降系数w1是无滚降时的截止频率w2为滚降部分的截止频率系统带宽B为(1+)/2TS频带利用率:=2/(1+)38通信原理第6章6.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396.4.2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三、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三、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它的尾巴衰减比较快,这对于减小码间干扰及对定时都有利。但由于升余弦特性的频谱宽度变宽,因而,频带利用率减小。升余弦滚降特性39通信原理第6章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6.5.1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叠加噪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叠加噪声40基带传输系统在无码间干扰又无噪声的情况下,通过抽样判决电基带传输系统在无码间干扰又无噪声的情况下,通过抽样判决电路就能够没有差错地恢复出原始的基带信号。但是当存在加性噪路就能够没有差错地恢复出原始的基带信号。但是当存在加性噪声时,即使无码间干扰,判决电路也不能够保证无差错地恢复出声时,即使无码间干扰,判决电路也不能够保证无差错地恢复出原始的基带信号。原始的基带信号。判决门限为判决门限为0电平时电平时抽样判决规则抽样判决规则为为:抽样值大于抽样值大于0电平时,判为电平时,判为1;抽样值小于抽样值小于0电平时,判为电平时,判为0。无噪声时能够恢复出原基带信号无噪声时能够恢复出原基带信号有噪声时就可能出现有噪声时就可能出现判决错误判决错误40通信原理第6章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6.5.2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41第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发送的是是,发送的是1码,却被判为码,却被判为0码码:图中图中蓝色阴影蓝色阴影部分部分41通信原理第6章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6.5.2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42第第2种情况种情况是,发送的是是,发送的是“0码,却被判为码,却被判为“1码码:图中图中红色阴影红色阴影部分部分42通信原理第6章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6.5.2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43若用若用P(1)表示发送表示发送“1”的概率,的概率,P(0)表示发送表示发送“0”的概率,的概率,则基带系统总的误码率为则基带系统总的误码率为:最佳判决门限电平最佳判决门限电平:令令:P(0)=P(1)=1/2,则则43通信原理第6章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6.5.3单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单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44第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发送的是是,发送的是1码,却被判为码,却被判为0码码:图中图中蓝色阴影蓝色阴影部分部分44通信原理第6章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6.5.3单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单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45第第2种情况种情况是,发送的是是,发送的是“0码,却被判为码,却被判为“1码码:图中图中红色阴影红色阴影部分部分45通信原理第6章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6.5.3单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单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推导46若用若用P(1)表示发送表示发送“1”的概率,的概率,P(0)表示发送表示发送“0”的概率,的概率,则基带系统总的误码率为则基带系统总的误码率为:最佳判决门限电平最佳判决门限电平:令令:P(0)=P(1)=1/2,则则46通信原理第6章6.6 眼图眼图47 在实际信道中,传输特性总是偏离理想情况。特别是信道在实际信道中,传输特性总是偏离理想情况。特别是信道特性不完全确定时,得不到定量分析方法。特性不完全确定时,得不到定量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示波器来观察接收信号波形以判决系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示波器来观察接收信号波形以判决系统的传输质量,其方法是把示波器的扫描周期调整到码元间隔统的传输质量,其方法是把示波器的扫描周期调整到码元间隔T 的整数倍。在这种情况下,示波器荧光屏上就能显示出一种的整数倍。在这种情况下,示波器荧光屏上就能显示出一种由多个随机码元波形所共同形成的稳定图形,类似于人眼,因由多个随机码元波形所共同形成的稳定图形,类似于人眼,因此称为此称为眼图眼图。47通信原理第6章6.6 眼图眼图48为了分析符号间干扰和噪声对传输质量的影响,将为了分析符号间干扰和噪声对传输质量的影响,将眼图模型化眼图模型化从图中得到以下的分析:1.对接收波形的最佳取样时刻应出现在眼的最张开处;2.眼孔随取样时刻变化而改变其闭合的程度,表示系统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也就是眼图上边(或下边)的两条人字形斜线收得越拢,灵敏度越高,对系统的影响越大;3.中央的横轴位置对应于判决门限电平4.噪声边际或噪声容限是由取样时刻(不一定是最佳时刻)距离判决门限最近的迹线到判决门限的距离所决定;5.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在抽样时刻信号的畸变程度;6.有些接收机的定时标准是从通过判决门限点的平均位置决定的,过零畸变对定时标准的提取影响很大。48通信原理第6章6.7 部分响应系统部分响应系统6.7.1奈奎斯特第二准则奈奎斯特第二准则49Sa(x)的频谱为理想矩形,我们把两个时间上相隔一个码间时间Ts的Sa(x)波形相加相加后的波形为:有控制地在某些码元的抽样时刻引入码间干扰,而在其余码元的抽样时刻无码间干扰,就能使频带利用率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同时又可降低对定时精度的要求。通常把满足奈奎斯特第二准则的波形称为部分响应波形。利用部分响应波形进行传送的基带传输系统称为部分响应系统。6.7.2部分响应波形的实例部分响应波形的实例49通信原理第6章6.7 部分响应系统部分响应系统50g(t)为w为奈奎斯特频率间隔,即w=1/2Ts。g(t)的频谱函数G(w)为:6.7.2部分响应波形的实例部分响应波形的实例50通信原理第6章6.7 部分响应系统部分响应系统51 ,从中可以看出:g(t)的分母中有t2项,所以其尾巴幅度比Sa(x)波形衰减大、收敛也快;g(t)带宽与Sa(x)波形相同,将其作为系统的基本传输波形,可以达到每赫兹2Baud的码元速率-奈奎斯特速率),输入数据若以1/TS波特速率传送时,则在抽样时刻上仅是发送码元与其前后码元相互干扰,而与其他码元不发生干扰。由得:6.7.2部分响应波形的实例部分响应波形的实例51通信原理第6章6.7 部分响应系统部分响应系统6.7.3部分响应系统的码间干扰部分响应系统的码间干扰52 ,设输入的二进制码元序列为(ak),设(ak)的取值为+1、-1,当发送码元a(k)时,接收波形g(t)在相应抽样时刻上的值Dk为则有其中ak-1表示ak前一码元在第k个时刻上的抽样值。的可能取值有三种情况,即0、+2、-2。如果ak-1码元已经判定,则由接收端收到的Dk减去ak-1可能得到ak的值。该判决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可能会造成错误的传播,即只要一个码元发送错误,则这种错误会相继影响后续的码元-误码扩散。利用部分响应波形作为传送波形,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可以达到2波特/赫。其代价是:存在一定的码间干扰。52通信原理第6章6.7 部分响应系统部分响应系统6.7.4第一类部分响应编码的一般原理第一类部分响应编码的一般原理(相关编码相关编码)53例如:,预编码-相关编码-模2判决预编码规则为:(模2加)ak是发送的数据序列,ak和ck是2进制。相关编码规则为:(算数加)收端由Dk判决ak,在二进制时采用模2处理所以也不会出现误码扩散问题。53通信原理第6章6.7 部分响应系统部分响应系统6.7.5部分响应波形的推广部分响应波形的推广54例如:,这是N个间隔TS的Sa(t)波形的和,其中R1,R2RN为N个冲激响应波形的加权系数,对应的频谱函数G(w为:54通信原理第6章6.7 部分响应系统部分响应系统6.7.6部分响应相关编码的一般规则部分响应相关编码的一般规则55例如:,根据Ri,N的取值不同,将部分响应编码分为5类,如P163表6-1预编码-相关编码-模L判决预编码规则为:(模L加)ak是发送的数据序列,ak和ck是L进制。相关编码规则为:(算数加)收端由Dk判决ak,在L进制时采用模L处理所以也不会出现误码扩散问题。55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8.1均衡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均衡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56例如:,一、均衡的基本概念在基带传输中,除了噪声,符号间干扰是影响传输质量的主要因素。尽管在设计系统形成滤波器时是按照奈氏第一准则的要求,但是,在实际通信时,总的传输特性将会偏离理想特性,这就会引起符号间干扰,要克服这种偏离采用均衡。二、均衡的分类均衡器又分为频域均衡器和时域均衡器。频域均衡的思路是利用幅度均衡器和相位均衡器来补偿传输系统的幅频和相频特性的不理想性,以达到所要求的理想形成波形,从而消除符号间干扰,是以保持形成波形的不失真为出发点的;时域均衡的思路是根据大多数高、中速数据传输设备的判决可靠性,都是建立在消除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的基础上,并不要求传输波形的所有细节都与奈氏准则所要求的理想波形一致,利用接收波形本身来进行补偿,消除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提高判决的可靠性。56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8.2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57例如:,目前时域均衡的常用方法是在基带信号接收滤波器目前时域均衡的常用方法是在基带信号接收滤波器R(w)之后之后插插入一个横向滤波器入一个横向滤波器,它由一条带抽头的延时线构成。抽头间隔,它由一条带抽头的延时线构成。抽头间隔等于码元周期,每个抽头的延时信号经加权后送入一个相加电等于码元周期,每个抽头的延时信号经加权后送入一个相加电路后输出。如图所示。每个抽头的加权系数是可调的。路后输出。如图所示。每个抽头的加权系数是可调的。57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8.2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58例如:,横向滤波器插入在基带系统的接收滤波器和判决横向滤波器插入在基带系统的接收滤波器和判决器之间。输入来自接收滤波器的输出器之间。输入来自接收滤波器的输出,输出为均衡,输出为均衡结果,送至判决器进行判决,如图所示。结果,送至判决器进行判决,如图所示。横向滤波器输入、输出波形58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8.2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59例如:,不考虑噪声影响。重新写出横向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为其对应的频谱特性为横向滤波器的输出为59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8.2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60例如:,时域均衡的目标:时域均衡的目标:调整各增益加权系数调整各增益加权系数 Ck使得除使得除n=0外外y(t)在奈在奈氏各取样点上的值均为零,这就消除了码间干扰。氏各取样点上的值均为零,这就消除了码间干扰。对于对于有限级横向滤波器有限级横向滤波器:()只有横截滤波器()只有横截滤波器 时,才能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时,才能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响应波形()响应波形 一般总是随着一般总是随着 的增加迅速衰减。当横截滤波器的增加迅速衰减。当横截滤波器的抽头数的抽头数2+1足够大时,码间干扰有可能足够小而不影响判决的足够大时,码间干扰有可能足够小而不影响判决的可靠性。可靠性。()用时域均衡来消除一定范围内的符号间干扰,关键是如()用时域均衡来消除一定范围内的符号间干扰,关键是如何选择各抽头的增益加权系数何选择各抽头的增益加权系数。()实际时域均衡器的实现还涉及有关失真准则和调节(自()实际时域均衡器的实现还涉及有关失真准则和调节(自动)原理,如最小峰值失真准则、最小均方误差失真准则;预动)原理,如最小峰值失真准则、最小均方误差失真准则;预置式自动均衡和自适应均衡等调节原理。置式自动均衡和自适应均衡等调节原理。既然采用有限抽头数的横向滤波器时,不可能完全消除码间干扰,那么,此时如何衡量均衡的效果呢?通常采用两种准则:60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1例如:,我们希望除k=0外,所有的yk都等于零。即根据式(8.106)及式(8.107),可以列出求解ci的矩阵方程为61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2例如:,实际系统中在给定x(t)各样点值xk-i 的情况下,调节ci使k=0 以外的有限个yk值等于零是可能的。例:已知三抽头横向滤波器,即(2N+1)=3,如图所示。设输入信号的样点值为x-2=0.05,x-1=-0.2,x0=1,x1=-0.3,x2=0.1,其它xn=0。要求y-1=0,y0=1,y+1=0。试用“迫零”调整法求解抽头增益的值,即求解c-1,c0,c1的值。三抽头横向滤波器62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3例如:,求解逆阵得即抽头增益为可见,输出波形中,相邻抽样时刻的值都为零。这样的均衡效果改善了系统的性能。若要有更大的改善,N的值应大于3。解:列出矩阵方程63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8.3时域均衡的峰值畸变准则时域均衡的峰值畸变准则64例如:,峰值畸变的定义为峰值畸变的定义为:峰值畸变的物理意义峰值畸变的物理意义冲激响应的所有抽样时刻码间干扰绝对值之和与冲激响应的所有抽样时刻码间干扰绝对值之和与k=0时刻抽样值时刻抽样值之比。码间干扰绝对值之和反映了实际信息传输中某抽样时刻之比。码间干扰绝对值之和反映了实际信息传输中某抽样时刻所受前后码元干扰的最大可能值即峰值。显然,对于无码间干所受前后码元干扰的最大可能值即峰值。显然,对于无码间干扰的冲激响应来说,扰的冲激响应来说,D=0。以峰值畸变为准则时,选择抽头系。以峰值畸变为准则时,选择抽头系数的原则应当是使均衡后的冲激响应的数的原则应当是使均衡后的冲激响应的D最小。最小。64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8.3时域均衡的峰值畸变准则时域均衡的峰值畸变准则65例如:,用用D0表示均衡器的输入峰值畸变表示均衡器的输入峰值畸变归一化:归一化:x0=1,则则对对y归一化:归一化:y0=1,则则如果均衡器输入端如果均衡器输入端D01(即眼图不闭合即眼图不闭合),调整除调整除C0外的外的2N个抽头增个抽头增益,并迫使其输出的各个样值益,并迫使其输出的各个样值yk为零,就可获得最佳的调整。这种为零,就可获得最佳的调整。这种均衡算法通常称为均衡算法通常称为迫零调整迫零调整。65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8.4时域均衡的均方畸变准则时域均衡的均方畸变准则66例如:,均方畸变的定义为均方畸变的定义为:设发送序列为ak,均衡器输入为x(t),均衡后输出的样值序列为yk,此时误差信号为:则有均方误差定义为当ak是随机数据序列时,上式最小化与均方失真最小化是一致的。因为66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7例如:,可见,均方误差e2是各抽头增益的函数。我们期望对于任意的k,都应使均方误差最小,故将上式对Ci求偏导数,有式中表示误差值。这里误差的起因包括码间串扰和噪声,而不仅仅是波形失真。67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8例如:,时域均衡器实现方法:预置式自动均衡;自适应式自动均衡。预置式均衡:在实际数据传输之前,先传输预先规定的测试脉冲,然后按迫零调整原理调整各抽头增益。自适应式均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连续测出距最佳调整值的误差电压,并由该电压去调整各抽头增益。68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69例如:,预置式自动均衡器原理方框图69通信原理第6章6.8 时域均衡时域均衡70例如:,自适应均衡器自适应均衡器也是通过调整横向滤波器的抽头增益达到均衡目的。但它不利用专门的单脉冲波形来调整,而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利用信号本身来自动均衡。70通信原理第6章CompanyLOGOEndChapter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