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心理和群体行为资料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744409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里心理和群体行为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群里心理和群体行为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群里心理和群体行为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五章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第一节第一节群体概述群体概述一、群体的概念二、群体的特征三、群体的类型四、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一、群体的概念一、群体的概念n n广义的群体是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广义的群体是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n n群体指群体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由群体指群体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由两个以上的个人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两个以上的个人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群结构。互影响的人群结构。n n二、群体的特征n n共同的行为目标共同的行为目标n n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明确的成员关系;n n有持续的相互交往;有持续的相互交往;n n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n n 有一定的分工与协作;有一定的分工与协作;n n社会成员的个体方面社会成员的个体方面:n n个体有群聚的本能,人和动物一样,有群个体有群聚的本能,人和动物一样,有群居的本能,表现为人的乐群性。居的本能,表现为人的乐群性。n n满足个体满足个体“工具性需要工具性需要”。n n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需要,如安全,爱,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需要,如安全,爱,尊重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等。群体存在的基础 从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n n群群体体必必须须能能够够适适应应自自然然环环境境和和社社会会环环境境的的状况;状况;n n成成员员的的利利益益必必须须受受到到保保护护,成成员员能能为为实实现现自自己己的的目目标标从从事事活活动动,但但不不妨妨碍碍群群体体目目标标的的实现;实现;n n群群体体赋赋予予其其成成员员一一定定的的地地位位和和作作用用,并并以以此谋求成员之间的统一;此谋求成员之间的统一;n n群群体体能能够够满满足足成成员员的的各各种种欲欲求求并并提提高高其其能能动性。动性。合群倾向猕猴的社会组织n n生活在由许生活在由许多男男女女多男男女女组成的大团组成的大团体之中。体之中。n n团体之间的团体之间的遭遇战是相遭遇战是相互攻击。互攻击。Lindburg,1971猕猴的社会组织n n女性保留女性保留出生的群出生的群中并形成中并形成核心核心n n由母亲和由母亲和女儿组成女儿组成的母系社的母系社会会Lindburg,1971,1991为什么合群?为什么合群?合群起源于依恋n n漫长的婴儿依赖期n n精细的母婴关系Berman,1992合群起源于依恋n n幼年之后,幼年之后,女孩继续女孩继续保持与母保持与母亲的亲密亲的亲密关系。关系。合群起源于依恋n n青春期的青春期的男孩最终男孩最终离开了出离开了出生时的群生时的群,并以自,并以自己的方式己的方式进入到一进入到一个新的群个新的群体中去。体中去。Mehlman et al.,1995合群行为的特殊原因合群行为的特殊原因n合群和建立友谊的四个主要目的:获得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获得信息获得信息获得地位获得地位交换物质利益交换物质利益获得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n社会支持-在个体的社会网络中由他人提供的情感、信息或物质援助。n当我们处在压力之下时,经常会求助于他人的支持。n nn高度恐惧的被试比低度恐惧的被试高度恐惧的被试比低度恐惧的被试更希望与他人一起等待(合群)。恐更希望与他人一起等待(合群)。恐惧越深,合群倾向越强。惧越深,合群倾向越强。1001001007575752525250 00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33.5%505050esearchesearch获得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62.5%愿意与他人一起等的百分比n n研究者比较了第一个出生的和独生子女与随后出生的孩子对恐惧有何不同的反应。n nSchachter假设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更可能一直得到父母的关注、关心和安慰,这使得他们在遇到恐吓时更愿意与他人交往。获得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出生顺序和恐惧出生顺序和恐惧n nn然然而,第一个出生的被试在感到恐惧而,第一个出生的被试在感到恐惧时却更愿意与别人一起等待。时却更愿意与别人一起等待。1001001007575752525250 00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505050获得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esearchesearch愿意与他人一起等待的百分比出生顺序与恐惧出生顺序与恐惧n结论:第一个出生的和独生子女在预期到一个压力事件时倾向于寻求社会支持,而随后出生的则较少寻求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为什么痛苦的人(有时)为什么痛苦的人(有时)喜欢有人陪伴喜欢有人陪伴n非个人的危险和社会隔绝都增加了我们获得社会支持的动机。n困窘却减少获得社会支持的动机。获得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恐惧和忧虑恐惧和忧虑nFreud认为:恐惧来源于现实认为:恐惧来源于现实的对象或伤害行为;而忧虑则的对象或伤害行为;而忧虑则是一种没有真正危险的害怕,是一种没有真正危险的害怕,是一种神经病态。是一种神经病态。n恐惧恐惧增加合群倾向,但忧虑却增加合群倾向,但忧虑却减少合群倾向。萨尔诺夫和津减少合群倾向。萨尔诺夫和津巴多(巴多(1961)设计实验检验)设计实验检验了这一假设了这一假设。获得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n nn与与恐惧不同,高度忧虑的被试比低恐惧不同,高度忧虑的被试比低度忧虑的被试更希望单独等待。忧虑度忧虑的被试更希望单独等待。忧虑越重,合群倾向越弱。越重,合群倾向越弱。1001001007575752525250 00低低低低低低高高高高高高505050esearchesearch获得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愿意与他人一起等的百分比动机强度忧虑恐惧远离支持远离支持n有些人积极地拒绝社会支持n我们并非总是觉得社会支持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当我们不能回报时。获得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聚焦社会机能不良聚焦社会机能不良:孤独孤独和和抑郁的怪圈抑郁的怪圈n孤独n n与他人在一起与他人在一起时感到不舒服时感到不舒服n n回避他人n n自我自我-挫败的思维挫败的思维(“(“我完全不可能我完全不可能”)”)n n他人开始回避这个人n n消极的人际行为n抑郁聚焦社会机能不良聚焦社会机能不良聚焦社会机能不良聚焦社会机能不良:孤独和抑郁的怪圈孤独和抑郁的怪圈n抑郁的个体倾向于聚焦他们生活中的消极的方面,这使他们看不到生活中的另一面。n孤独的人常常采用一种对抗的(无法达到目的的)方式来对付孤独。获得信息获得信息n n他人可以为我们提供在自然界中解决问题的大量的帮助(例如:怎样生火?)n n当我们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时(自己的恐惧是否适当?或者说他人是否和我一样感到恐惧?)他人的意见或多或少就是重要的。社会比较社会比较n n我们从他人那获得信息的动机部分地来自于对正确信息的渴望n n部分地来自于我们对从与自己相似的他人那获得信息的积极的偏爱。n n英雄所见略同让我们感觉良好。获得信息获得信息不不确定性确定性和与和与他人的相似性他人的相似性n n不确定性增加了进行社会比较的愿望。n n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我们愿意得到他人陪伴的部分原因是想对我们自己的反应与他人的反应做一个比较n n占有信息量少不确定性社会比较合群。杰勒德和拉比耶(1961)检验了这一假设。获得信息获得信息n n在在了解了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全部信息后,了解了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全部信息后,不确定性减少,社会比较的要求也就减少,不确定性减少,社会比较的要求也就减少,合群倾向的强度就明显下降。合群倾向的强度就明显下降。1001001007575752525250 00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高度恐惧组505050esearchesearch获得信息获得信息愿意与他人一起等的百分比只有自己的信息没有信息有全部信息有全部信息只有自己的信息没有信息获得地位获得地位n如同黑猩猩一样,人类也经常结成联盟以改善他们在社会层级中的地位。性别差异性别差异n n男人的关系更多地是由来层级和手段标记的(由追求地位构成)。n n女人的友谊更多地强调情感支持和亲密性。n n因此,男人在他们的关系中获得更多的尊敬,而女人则获得更多的友情。获得地位获得地位三、群体分类n n按照成员的数量和成员之间接触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团体分为大型团体:人数众多,之间的接触带有间接性质的团体。小型团体:人数较少,成员之间有直接联系的团体。团体分类团体分类n n大团体又可以按照存在时间的长短分为临时性大团体:许多个体偶然地、自发地、临时地形成的大团体。稳定性大团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在较长时期存在的大团体。大大大大团体心理之团体心理之团体心理之团体心理之临时性大团体心理临时性大团体心理n n西方将临时性大团体称之为Collective,其行为称作Collectivebehavior;亦可称为群众和群众行为。n n群众行为的重要特是:相互刺激,循环反应。n n在临时性大团体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刺激、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暗示、感染和模仿实现的。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临时性大团体心理临时性大团体心理n n暗示(suggestion):一个人对于别人或对于团体有目的的,却又不加以说明论证的影响方式。n n受暗示:一个人无意识地、不自觉地接受别人对人、对事的评价或见解的过程。n n实验实验1 1:某人的胡子是什么颜色的?:某人的胡子是什么颜色的?19/2019/20n n实验实验2 2:某人讲演时是用哪个手拿帽子的?:某人讲演时是用哪个手拿帽子的?24/2724/27n n影响因素:暗示者的威信;受暗示者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团体比个体容易接受暗示。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临时性大团体心理临时性大团体心理n情绪感染:个人不自觉地、不由自主地对别人的情绪影响,是情绪从人群中的一个参加者蔓延到另一个参加者。n情绪感染可以发生在愤怒、恐惧、忧伤、歇斯底里、高兴和欢乐等各种情绪状态之中。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临时性大团体心理临时性大团体心理n模仿:是对别人的言论、行动的复制,是重复别人的行为。n模仿是人们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大团体心理之稳定性大团体心理稳定性大团体心理n n职业团体:工会、农会;n n年龄团体:少先队、共青团;n n宗教团体n n阶级团体n n民族团体返回小团体分类小团体分类n n根据组织原则不同,分为:正式团体:由上级领导以组织命令的形式按规章制度组成的。如,学校的班级;非正式团体:凭借人们之间兴趣、需要的相近、情感方面的彼此喜欢而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分类小团体分类n n按照个人行为与团体规范的关系不同,分为归属团体:也叫成员团体,指个人虽然置身于其中,但却并不重视、并不遵守它的行为规范的团体。参照团体:也叫标准团体,是指个体即使并未参加其中,但却甘愿按照它的规范行事的团体。小团体分类小团体分类n n按照团体活动内容性质的不同,分为亲社会团体:活动的目的、任务同社会利益、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团体;反社会团体:活动的内容、性质同整个社会的利益相抵触的团体。按群体人员的构成分:n n(1)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n n(2)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第二节 群里内行为n n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n n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n n群体内聚力群体内聚力n n群体士气群体士气n n群体决策群体决策一、群体规范(一)什么是群体规范n n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n n任一群体都有规范,否则,群体将难以存在下去。规范指导成员的行为朝向群体的目标。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群体的规范是否与组织目标一致,因为规范对成员行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群体规范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A.绩效方面的规范B.形象方面的规范C.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D.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二)群体规范的形成n n是是人人的的一一种种心心理理定定势势,人人在在社社会会中中生生活活需需要寻求一种秩序感、安全感;要寻求一种秩序感、安全感;n n群群体体规规范范的的形形成成受受模模仿仿暗暗示示从从众众顺顺从从等等因因素的影响;素的影响;n n谢谢里里夫夫认认为为,由由于于群群体体中中人人与与人人的的相相互互作作用用,逐逐渐渐形形成成了了成成员员共共同同的的判判断断标标准准,从从而而使使各各成成员员的的判判断断趋趋于于稳稳定定,这这个个过过程程就就是是群群体规范形成的基本过程。体规范形成的基本过程。(三)群体规范的作用一一经经形形成成,便便具具有有一一种种公公认认的的社社会会力力量量,并并不不断断内内化化成成人人们们的的心心理理尺尺度度,成成为为对对各各种种言言行的判断标准;行的判断标准;指指示示了了人人们们在在满满足足需需要要过过程程中中所所采采取取的的方方式式和和行行为为目目标标,从从而而规规定定了了人人们们日日常常行行煌煌的的范范围和准则;围和准则;体体规规范范由由能能够够促促成成群群体体成成员员行行为为的的一一致致和和协协调调,从从而而发发挥挥了了维维持持群群体体生生存存的的功功能能群群体体规规范范的的效效用用有有一一定定的的作作用用范范围围,如如果果群群体体规规范范压压力力超超出出了了群群体体多多数数成成员员所所能能承承受受的的程程度度,规规范范的的效效力力就就会会减减弱弱乃乃至消失。至消失。三、群体凝聚力(一)定义(一)定义n n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或者说,群体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或者说,群体成员对其所在群体的向心力),它包括两成员对其所在群体的向心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群体与其成员之间,成个方面的内容,即群体与其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 群体的凝聚性群体的凝聚性 =群体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目群体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目(二)(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增强凝聚力。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越高的群体,吸引力越大,越容易形成向心力;反之越小。群体的领导方式。专制、民主和放任式的领导方式,凝聚力不同。群体的沟通方式,全方位的沟通凝聚力高,单线沟通,凝聚力低。群体内的奖励方式,以群体为单位奖励或个人奖励,对凝聚力的影响不同。群体的外不影响。在群体内不存在分裂的前提下,外部环境压力越大,群体凝聚力越大,反之则越小。高凝聚力群体的特征:高凝聚力群体的特征:n n成员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频繁n n氛围民主,关系和谐n n群体对成员有吸引力,成员出席率高n n成员愿意承担责任,维护群体荣誉n n成员有归属感和自豪感(三)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三)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n n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互为因果。既可以认为高凝聚力是高生产效率的起因,也可以认为高凝聚力是高生产效率的结果。n n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高内聚力积极引导低内聚力积极引导低内聚力消极引导对照组高内聚力消极引导生产率(四)(四)增强群体凝聚性的方法增强群体凝聚性的方法群体的凝聚性成员的共同性成员对群体的依赖群体的地位目标的达成领导方式信息沟通外部压力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群体的规模四、群体决策四、群体决策n n群体成员开会共同讨论决定问题就叫群体决策。v 少数人意见受到排斥少数人意见受到排斥v 责任不清责任不清v 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v 从众的压力从众的压力缺点缺点优点优点v 观点上更多的差异观点上更多的差异v 增加了信息量增加了信息量v决策的品质更高决策的品质更高v 提高了承诺提高了承诺团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效力比较团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效力比较效力指标效力指标 团体决策团体决策 个人决策个人决策正确性正确性 速度速度 创造性创造性 接受度接受度 效率效率 团体决策的形式团体决策的形式n开会讨论是基本形式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虚设团体术虚设团体术团体决策团体决策的技术的技术n nA.Osborn提出的灵脑术,也叫“集体论证法”、“智力冲击法”、“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不得批评不得批评欢迎畅所欲言欢迎畅所欲言欢迎多提办法欢迎多提办法鼓励融合改进鼓励融合改进n n虚设团体术(norminalgrouptechnique)团体决策的影响因素团体决策的影响因素n团体的人数n团体的凝聚力n成员的地位n成员的个性特点群体决策具有以下优点群体决策具有以下优点:n na)提供更完整的信息。n nb)产生更多的方案。n nc)提高积极性与方案的接受性。n nd)提高合法性。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表现在:a)消耗时间与金钱。b)在最小共同基础上的妥协。c)少数人的专制。d)屈从压力。e)责任不清。有效的群体决策应包括以下特有效的群体决策应包括以下特征:征:1)决策的有效性,即能够迅速地做出决策。2)决策的开放性,即决策群体不受个人特定的见解(有时可能是偏见)所支配。3)决策的合理性,即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做出合理的选择。对群体决策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对群体决策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1)求同的压力。即所谓的“随大流效应”。经过一定时间的讨论之后,意见一致的倾向在成员间可能突然加强。2)地位歧视。结果导致地位较低的参与者受到地位较高的参与者的排挤。3)宗派与集团。(三)群体决策的问题(三)群体决策的问题n n小集团意识n n美国心理学家贾尼斯根据美国政府几次造成严重错误的团体决策事件提出来的。n n团体中的一种表面一致的压力。它阻碍了不同意见的发表,使问题得不到正确分析和解决,甚至造成团体决策上的失误和全局的失败。贾尼斯称这种现象为“小集团意识”极端性转移极端性转移n n指团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容易出现冒险倾向或保守倾向。n n这主要是由于在团体决策中责任分散以及社会规范的影响所造成的。n n极端性转移常常取决于团体讨论开始时多数人的偏爱。如果多数人一开始就偏爱冒险的决定,则整个团体就将向冒险转移,如果多数人一开始倾向于保守,团体将变得更保守。群体决策的原则群体决策的原则1)努力形成一个以能够促进创造性思考过程的决策者为领导、有与问题相关的不同种类的人才广泛参与的群体结构。2)促使群体中的每个成员承担起和大家一起探索的群体角色。3)创造轻松的、没有压力的群体环境。4)追求一致,但不排除在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接受大多数原则。二、群体的压力与从众1.从众的概念 由于群体规范的影响,当个体心理与群体发生矛盾时,就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迫使人们产生顺从群体的心理。所谓压力,来自四个方面,即:理智的压力舆论的压力 感情的压力暴力的压力 心理学家阿希(S.ASCH)对从众心理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如著名的卡片式实验,如图:A B Cx 对于 x=A的错误判断(实际上x=B)由于群体压力竟然有37%的人产生了从重心理。2.从众行成的原因(1)压力下的屈从与顺从。前者口服心不服,有一定消极作用,后者口服心服,在心理改造中有积极作用。(2)集体主义的自觉。这是前苏联彼得洛夫斯基对从众现象的另一种解释。3.影响从众的因素(1)地位与角色期待(2)群体的性质(3)环境和传统的影响紧密型、专制型群体从众心理尤为普遍四、群体的社会助长和社会抑制作用1.社会助长作用 满足心理需要,增长勇气信心;消除单调疲劳,强化个体心理。对群体的有效管理能产生协调效应,特别是对于从事简单的、熟练的、体力性的劳动,助长作用尤为突出。即体现在:2.社会抑制作用 增加紧张情绪,干扰正常思路;引导失误发生,降低心理效率。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个人的人格和情绪不同,环境不同,一些复杂性的工作,群体反而起到反面的作用与影响,即表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