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博物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729246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与博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考古与博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考古与博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五章考古与博物考古与博物2018【本章要点】【本章要点】考古学在美英的学术传统中是人类学的四个分支学科之一,其通过对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或者与人类社会相关的遗迹、遗物、遗迹现象的研究来考察人类的过去。考古学通常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按照研究类型和角度来划分,考古学有很多分支。考古学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主要是田野考古发掘与考古调查。基于田野考古的成果,考古学家最后会通过对考古学文化和“考古史”的撰写,记载考古研究成果。欧洲和美国的考古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人类学中关于文化变迁的观点对考古学的解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的“新考古学”思潮之后,跨学科合作的方法在考古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后过程考古学”是对“新考古学”反思与发展的结果。“民族考古学族群考古学”是运用民族志类比分析法从现代社会的民族志资料中去寻求解释、理解过去事件和过程的方法。【本章要点】【本章要点】中国的考古学研究自诞生之日起即具有自身的金石学传统,同时还引进西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并且有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积累了大批的考古资料。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向。博物的研究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研究,物质文化因人类克服自然并借以获得生存而产生,故也称为技术文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其涵盖内容丰富而多样。非物质文化是对应物质文化而产生的,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非物质文化”的定义。只是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和实践中,有“无形文化遗产”的概念。博物馆人类学包括了人类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以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为主,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新领域。人类学对物质文化的研究并不限于物质文化的范畴,常由物质文化入手而涉及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次。【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考古学 考古人类学 考古史 史前考古学 历史考古学 考古学文化 聚落考古新考古学 后过程考古学 民族考古学 族群考古学 博物 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博物馆 博物馆人类学考古学、考古史和考古人类学考古学、考古史和考古人类学01一、考古学一、考古学 1、考古学,或称考古人类学,在美英的学术传统中是人类学的四个分支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研究方法是对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或者与人类社会相关的遗迹、遗物、遗迹现象进行研究。2、考古学有很多分支,如果按照研究类型和角度来划分,考古学可分出诸如农业考古、工业考古、聚落考古、美术考古、宗教考古以及分子考古等分支或领域。3、考古学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主要是田野考古发掘与考古调查。二、考古史二、考古史建构历史陈述历史解释历史依据考古研究成果,还原或建构人类文化发展过程。这里主要指按一定顺序(如年代、地点、内容等)对考古资料进行叙述,如区域文化发展史、地域分布特征等。对该发展过程展开分析和解释,也就是在陈述历史的基础上,对社会文化系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作出解释。考古史考古史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一)考古学文化 1、考古学家认为,可以将含有相同或相似器物的组合合并到一起,建立一种与人类学中“文化”概念相类似的单位,即“考古学文化”。2、“考古学文化”概念由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于1925年在 欧洲文明之黎明一书中首次确立。3、优点:它使史前学从一种简单的演化偏见中解放出来,并考虑到明显存在于考古记录中历史关系的复杂性。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英国美国英国的功能主义学派对考古学的影响十分明显,一些考古学家在建构文化史的同时,开始对遗存的功能作解释和分析。一些美国考古学者试图对文化所依存的自然环境进行复原,将其视为理解文化、研究文化功能的一个出发点,例如泰勒、威利等学者。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四)新考古学 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考古学”思潮中,宾福德发表了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强调考古学要全面研究人类“文化”这个系统,更明确了美国考古学的人类学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的反响和认同,开启了“新考古学”的篇章。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 如果考古学不是人类学的话,那么就什么都不是第一,要对考古遗物的解释进行严格的经验检验;第二,要用经过严格检验的考古证据重建史前人类生活(对考古学的基本主张)。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 宾福德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四)跨学科方法 1、新考古学十分强调要有明确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圆满手段。因此在获取考古学资料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装备起来的跨学科学术队伍是必需的。2、古代DNA的研究,可能是考古学利用现代技术和跨学科方法的最好的例子。古代DAN是指从考古现场或博物馆的古人类或动植物标本中提取、复原,并可用于分析研究的DNA。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五)后过程考古学 1、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考古学被批评为“科学家式”或“功利主义”的。它依赖于生态学解释,并过分关注生活的功利层面,而这一时期流行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思潮为考古学理论反思提供了新的给养。2、后过程考古学就出现于此时。后过程考古学融合了文献研究和历史学与哲学的各个领域的影响,其倡导者霍德反对新考古学将考古学的目标普遍化,而代之以强调每个社会的唯一性与差异。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六)反思“真正的过去”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怀疑主义危机,使得考古学者认为从民族志中获得的知识不可能适用于考古学。人类的行为如此独特、复杂、富于变化且难以捕获,因此,即使在物质遗存上留有蛛丝马迹,也难以作出全部解释。而且,我们对那些异己社会的进程无论是现代的还是过去的看法,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当代社会政治力量的干扰和影响。此外,考古材料从古到今也远非是稳定和一成不变的,它是生物、地质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并不存在考古学最初所追求的“真正的过去”,至少我们不可能了解真正的过去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三、考古的人类学研究(七)民族考古学族群考古学 1、20世纪60年代以后还发展出一种专门对“现存社会”进行考古研究的分支学科民族考古学,它是运用民族志类比分析法从现代社会的民族志资料中去寻求解释、理解过去事件和过程的方法。2、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族群考古学”已经和人类学中的“族群理论”研究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案例:20世纪50年代潘光旦得出“湘西北的土家”和古代巴人 有关联的看法,是中国学人把历史文献、语言学、考古 学和人类学田野工作相结合的重要学术成果。四、中国的考古学研究四、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中国金石学:形成于宋01傅斯年与历史语言研究所02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03文革之后建立考古体系04思维发散05发展发展历程历程90年代后多元化趋势最早的一张北京人遗址全景照片四、中国的考古学研究四、中国的考古学研究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者和参与者于周口店合影 贾兰坡摄于1928年左起:裴文中、王恒升、王恭睦、杨钟健、步林、步达生、德日进和巴尔博四、中国的考古学研究四、中国的考古学研究博物的研究博物的研究02一、博物的概念及其历史变迁一、博物的概念及其历史变迁(一)博物的概念 博物:无所不包。中文里的“博物”出现很早,汉书即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意思是能辨识许多事物。西晋有 博物志一书。辞海解释“博物”为“旧时总称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一、博物的概念及其历史变迁一、博物的概念及其历史变迁(二)物自身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提出主体客体即人物非二元性关系,主客体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构成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米勒提出了物与物质文化研究的新目标和框架:物有其自成一格而独立自主的逻辑与性质。一、博物的概念及其历史变迁一、博物的概念及其历史变迁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因人类克服自然并借以获得生存而产生,故也称为技术文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在考古学的研究中,物质文化通常指相对于自然物而言的各种人工制品的总和。非物质文化是对应物质文化而言的,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非物质文化”的定义。只是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和实践中,有“无形文化遗产”的概念。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模式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模式服饰研究服饰研究融合了历史、纺织、美学、社会制度、工艺技术以及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角度居住类型居住类型房屋的类型、建造的过程与相关的习俗;功能、布局与设置,家庭和亲属关系;与居住有关的信仰与观念物品交换物品交换实际上是体现总汇的社会关系的交换交通文化交通文化各类用于交往和通信的用具以及由之发展出来的习俗与文化01020304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模式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模式(二)研究方法和目的 物质文化的研究一般包括物品性质(历史、质地、制作与功能等)、物品的识别和描述、物品的比较分析、物品的文化分析和解释等内容。这些步骤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前几步是具体方法,最后一步是目的。当前人类学关于物质文化的认知主要有三个立足点:一是把物品看作物质器物,二是把物品看作符号和象征物,三是对物品所涵盖的“意义”进行分析三、人类学的博物研究三、人类学的博物研究(一)人类学的博物研究 博物馆人类学已经有了固定的含义,一是作为在博物馆中实践的人类学,二是作为关于博物馆的人类学。二者是有交叉的,但有不同的历史。前者包括了人类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以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为主;后者是博物馆学或博物馆研究的新领域。但是,实物罗列式的研究恰似博物馆的藏品仓库,不免给人以乏味之感。其不足是非常明显的,这种物质的罗列忽略了文化的动态方面,将人类的实践和思想看作是有形的和静止的,而忽略了其作为一个连续性变体的事实,易于将文化当作若干特征的组合,忽略了其作为一个内在相互关联的观念和行为的体系,它并非若干特征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部分之间是存在有机联系的。三、人类学的博物研究三、人类学的博物研究(二)人与物 博物馆中的“物品”,多是前辈人类学者从田野里收集来的,又由于他们的研究而上升为“藏品”得以永久典藏。一方面,后人经由这些藏品可了解前辈学者所研究的民族及其文化;另一方面,后人也经由这些藏品了解了前辈学者的学术活动。博物馆的职能是围绕“人物”的联系发展出来的,通常认为有如下数点:一是收集与保存,二是陈列与展览,三是教育与知识养成,四是娱乐。前两点是以“物”为中心,后两点是以“人”为中心。但后者的实现必须凭借“物”作为媒介。三、人类学的博物研究三、人类学的博物研究(三)人类学博物研究的扩展 博物馆学的物质文化研究与人类学的物质文化研究是有区别的。这就提出了几个应该反反思的问题思的问题。第一,博物馆中的“物”,一旦脱离了原来的文化生态环境,它的意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备的?第二,物质文化只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博物馆展览中的某族群文化并不能代表该文化的整体。第三,普通大众是通过博物馆中的展览,而不是通过人类学家所写的论文论著来认识和了解某族群文化和生活的。这个由博物馆再现出来的文化图景,其真实性是颇有折扣的。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和旅游人类学结合在一起,把博物馆一类的机构和人造人文景观(如迪士尼乐园)做比较研究,关注其中的文化再现和文化历史再造诸问题,也成为人类学中相当活跃的一个分支领域。【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简要叙述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关系。参考本章第一节部分内容。试述跨学科研究在考古人类学中的意义。参考本章第一节第三部分内容。简要叙述考古人类学的发展分期。参考本章第三节内容,分为国内与国际两类。什么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者有何区别?参考本章第二节部分内容。【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人类学对物质文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参考本章第二节“研究内容与方法模式”部分内容。为什么说博物馆是人类学区别于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标志之一?参考本章第二节第三部分内容。【推荐阅读书目】【推荐阅读书目】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张光直考古学关于其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第五 章 考古与博物 105社,2002张光直考古人类学随笔北京:三联书店,1999黄应贵主编物与物质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4张建业,杨正文,杨嘉铭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推荐阅读书目】【推荐阅读书目】加布鲁斯炊格尔时间与传统北京:三联书店,1991。美温迪阿什莫尔,罗伯特沙雷尔 考古学导论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11 Chris Gosden.1999.Anthropology and Archaeology:A Changing Relationship.Routledge,UK.Kevin Greene.2002.Archaeology:An Introduction.4th edition.New York:Routledge.Lin Tsong-yuan.1995.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thropology andthe Museum.Taiwan Museum.【推荐阅读书目】【推荐阅读书目】Ian Hodderm.1989.The Meaning of Things:Material Culture and Symbolic Expression.London:Unwin Hyman.Susan Pearce.1989.Museum Studies in Material Culture.London: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Colin Renfrew,Paul Bahn.2005.Archaeology:The Key Concepts.New.York:Routledge.Christopher Tiley.1990.Reading Material Culture:Structuralism,Hermeneutics and Post Structuralism.Oxford:Blackwell.谢谢观看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