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儿童思维的发生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694276 上传时间:2024-07-1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儿童思维的发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第二节-儿童思维的发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第二节-儿童思维的发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第二节 儿童思维的发生儿童思维的发生一、儿童思维的概念一、儿童思维的概念 逻辑思维是人类典型的思维形式,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完全形成,而且它的形成也非一蹴而就,有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儿童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具有儿童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具有思维的本质特点思维的本质特点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但是抽象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但是抽象概括水平很低,还不是典型的人类思维。概括水平很低,还不是典型的人类思维。因此,儿童心理学所使用的思维概念必须宽泛一些,应该能包含思维的萌芽以及迈向逻辑思维途中的各种过渡形态。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按照人类典型的思维的概念,个体思维发生的时间要在六七岁以后,即学龄期。按照我们所说的儿童思维的概念,思维的发生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与语言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两岁左右。与语言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两岁左右。三、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三、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希瓦奇金(1954)对1.52.5岁的儿童概括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把儿童的概括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的概括。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得次要特征。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一、思维一、思维方式方式的变化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一)直观行动思维(一)直观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动作和感知是思维的工具,活动过程即思维过程。儿童最早出现的萌芽状态的思维,便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有以下主要特点直觉行动思维有以下主要特点:1、直观性和行动性2、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4、思维的狭隘性(二)具体形象思维(二)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这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形式。它的主要特点如下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2、具体形象性3、自我中心性 自我中心性自我中心性:是指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实验证据实验证据:皮亚杰所设计的“三座山实验”数量守恒测验数量守恒测验二、思维工具的变化二、思维工具的变化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的: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感知和动作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感知和动作 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表象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表象抽象逻辑思维的工具:语词所代表的概念。抽象逻辑思维的工具:语词所代表的概念。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则是由小到大。小,语言的作用则是由小到大。柳布林斯卡娅(1959)的研究指出了不同年龄幼儿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动作和语言的关系,以及它们作用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一)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动的总结(二)语言伴随动作进行(二)语言伴随动作进行(三)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三)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三、思维活动的内化三、思维活动的内化儿童思维起先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表面的、片面的、表面的、片面的、零碎无系统,零碎无系统,反映事物的非本质特性。反映事物的非本质特性。全面、客观,全面、客观,范围扩大。范围扩大。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本质。四、思维内容的变化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总之,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总之,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也就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是说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从具体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从具体开始向抽象化转化。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始向抽象化转化。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固定的,不可逆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第四节第四节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阶段的理论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皮亚杰把智慧、认识、思维作为同义语。他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皮亚杰认为,“阶段”的概念包括三个基本点。第一,前后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但是可以加速或推迟。第二,每个阶段有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它决定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第三,各阶段是前后连续的,每个阶段的结构是整合的,有整体性。一、生平与著作一、生平与著作让皮亚杰(18961980)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瑞士人。他一生致力于儿童思维的研究。皮亚杰早年是学生物的,直到1921年他在日内瓦大学任职,才开始系统地研究儿童心理学。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并成立了“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集合了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控制论专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教育家来研究儿童的认知与思维,并任该中心主任,直到1971年退休,还保留着主任的职务,足见他对该研究机构的重视。19241932年主要研究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著有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的世界概念儿童的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40年代写成智力心理学是他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完整理论并初步论述了各发展阶段的年龄特点。二、思维的起源二、思维的起源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是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如轻重、硬软、粗细等。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后产生的。三、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三、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1、成熟、成熟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它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2、物理环境、物理环境即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即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经验,经验有两种,一是物理经验,个体概括出物体的属性;一是数理逻辑经验,个体作用于客体理解动作间的协调结果。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即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4、平衡、平衡也称自我调节,使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也称自我调节,使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素。平衡就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平衡可以调和以上三个因素。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图式:指主体已有的心理机能结构。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从感觉动作图式 表象图式 运算思维图式。图式变化的方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同化:即主体已有图式对外界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真正改变和创新。顺应顺应:指主体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现实。平衡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四、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四、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是靠感知和动作(口尝、手抓)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由感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开始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岁):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活动阶段。特点: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A、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如液体守恒。所以又称为“半逻辑”思维。B、自我中心思维。实验:三座山实验。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岁)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成就获得了守恒性。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区别在于: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比如,问一个3岁的女孩:“你有姐妹吗?”她说:“有”问:“她叫什么名字?”答:“洋洋”再问:“洋洋有姐妹吗?”答:“没有”。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只是自我中心的,运算思维逐渐非中心化。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岁以上):个体能运用抽象的、合乎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五、评价五、评价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2.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3.强调智力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结构。儿童的知识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4.不同意知识是现实的复写,否认表象、概念来自客观现实,这违背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5.他的阶段发展理论,对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揭示不够,阶段的划分有些绝对。第五节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2岁左右。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一)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一)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概括化(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概括化(三)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三)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成为主要特点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成为主要特点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如:如:1、经验性。、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2、拟人性。、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3、表面性。、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4、片面性。、片面性。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5、固定性、固定性。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缺乏灵活性。6、近视性。、近视性。思维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去思考事情的后果。三、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三、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前面说过,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的思维的典型方式。幼儿期还不能形成典型的人类思维方式,但是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等方面。第六节第六节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一、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一、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儿童获得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有两种类型: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二、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一)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一)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念发展(二)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二)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内涵即含义内涵即含义,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则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体事物,即适用范围。“动物”这一概念的外延(实例)就是指各种各样的动物,如鸟、兽、昆虫、鱼等等。(三)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三)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掌握数概念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抽象,掌握数概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抽象,掌握数概念比实物概念要困难念比实物概念要困难。幼儿数概念包含的三个方面:掌握数的顺序掌握数的顺序知道3在2的后面,4在3的后面。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幼儿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物体,并说出物体的总数,知道3代表3个人、3本书、3辆汽车、3匹马等,所有的3个物体都可以用3这个数字来表示。能进行数的分解和组成能进行数的分解和组成这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幼儿能够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也能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林崇德林崇德的研究(1980)表明: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四阶段口头数数口头数数给物说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掌握数概念第七节第七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判断和推理都是思维的形式。判断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作用,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性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如:老虎是一种动物。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间接判断的获得则需要通过推理,直接判断直接判断(长的漂亮是好人)间接判断间接判断(做好事的是好人)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儿童开始摆脱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儿童开始摆脱主观化或自我中心倾向,从客观物体本身主观化或自我中心倾向,从客观物体本身的内在联系中寻找判断的依据。的内在联系中寻找判断的依据。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一)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一)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幼儿的判断以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二)判断根据客观化(二)判断根据客观化幼儿的判断从以生活为依据,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三)判断论据明确化(三)判断论据明确化初期的幼儿虽然能做出判断,但他们没有或者不能够说出根据,或者以别人的论据作为论据。二、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直接推理:比较简单,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个结论。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又可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学前儿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抽象概括性差抽象概括性差 【案例分析】年龄小的幼儿看到红积木、黄木球、火柴棍漂浮在水上,不会概括出木头做的东西会浮的结论,而只会说:“红的”、“小的”东西浮在水上。学前儿童的推理往往建立在直接感知或经验所提供的前提上,其结论也往往与直接感知和经验的事物相联系。年龄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2逻辑性差逻辑性差 学前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往往不会推理。对幼儿说:“别哭了,再哭就不带你找妈妈了”,他会哭得更厉害,因为他不会推出“不哭就带你去找妈妈”的结论。3自觉性差自觉性差 答案完全不受两个前提之间,甚至一个前提本身的内在联系所制约。学前儿童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的一般特点和发展趋势:(一)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一)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必须以概括为基础,儿童的概括尚处于具体形象水平,所以往往只能对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特征进行归纳,很难抓住事物间的本质联系进行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以至于出现了“转导推理”。(二)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二)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三段式是一种最简单而又典型的演绎推理形式。比如:“大班小朋友暑假后要上小学了(大前提),佳佳是大班的小朋友(小前提),佳佳暑假后也要上小学了(结论)。”大班幼儿经过专门教学,能够正确运用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三)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三)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36岁幼儿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它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比如,从“耳朵是用来听的”推到“眼睛是用来看的”、“嘴巴是用来说话的”等,说明幼儿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第八节第八节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二)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二)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说明来理解(三)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三)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复杂、较深刻的含义(四)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初步能理解的事物的(四)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初步能理解的事物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一)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感性知识、经验是否丰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幼儿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及其表象。(二)发展幼儿语言(二)发展幼儿语言 通过语言中的词和语法规则,幼儿才得以逐渐摆脱实际行动的直接支持,摆脱表象的束缚,抽象、概括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三)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三)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儿童的特点,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探求的渴望,善于主动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特点,在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使他们的思维力得到发展。(五)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式,锻炼幼儿的思(五)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式,锻炼幼儿的思考力考力智力游戏趣味性浓,可以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唤起幼儿已有的知识印象,促使幼儿积极动脑去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思维抽象逻辑性的发展。第九章第九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言语与语言的关系:言语与语言的关系:(一)区别(一)区别1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二)联系(二)联系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2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言语的种类言语的种类言言语语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对话独白第二节第二节 儿童言语的发生儿童言语的发生人们常把儿童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人们常把儿童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间(l l岁左右岁左右)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并以此为界,将言语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言语准备期(01岁)和言语发展期(l岁以后)两大阶段。而言语发展期又可细分为言语形成期(13岁)和发展期(3岁以后)。一、儿童言语的准备(一、儿童言语的准备(01岁)岁)(一)发音的准备(一)发音的准备婴儿发音的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婴儿发音的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简单发音阶段(13月)月)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2、连续音节阶段(、连续音节阶段(48月)月)3、模仿发音、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学话萌芽阶段(912月)月)(二)语音理解的准备(二)语音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语音知觉的发展为语言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语音知觉的发展为语言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2、语词理解的准备、语词理解的准备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给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给9个月的个月的婴儿看婴儿看“狼狼”和和“羊羊”的画片。每当出示的画片。每当出示“羊羊”时,就用温柔的声音说时,就用温柔的声音说“羊,羊,这是小羊羊,羊,这是小羊”,而出示而出示“狼狼”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狼,狼,狼,狼,这是老狼这是老狼”。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音说音说“羊呢?羊在哪里?羊呢?羊在哪里?”婴儿就会指画着羊的婴儿就会指画着羊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羊呢?羊在哪里?”婴婴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这足以证明,儿童反应的主要对象是语这足以证明,儿童反应的主要对象是语调和说话时的整个情景,而不是词,他还调和说话时的整个情景,而不是词,他还不能把词从语言复合情境中区分出来。一不能把词从语言复合情境中区分出来。一般到了般到了11个月左右,语词才逐渐从复合情个月左右,语词才逐渐从复合情境中分离出来,真正作为独立信号而引起境中分离出来,真正作为独立信号而引起儿童相应的反应。直到此时,儿童才算是儿童相应的反应。直到此时,儿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意义。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意义。二、儿童言语的形成(二、儿童言语的形成(13岁)岁)从1岁起,儿童进入了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说。先学前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不完整句阶段(一)不完整句阶段不完整句不完整句指表面结构不完整,但能表示一个句子意思。(主要指单词句和电报句)其中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1、单词句阶段(、单词句阶段(l l1.51.5岁岁)单词句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单音重叠。【典型表现】把汽车叫做“笛笛”,把小狗叫做“汪汪”。一词多义。【典型表现】孩子见到猫,叫“猫猫”,见到带毛的东西,如毛手套、毛领子一类的生活用品,也都叫“猫猫”。以词代句。【典型表现】孩子说出“拿”这个词,有时代表他要拿奶瓶,有时代表他要拿玩具,还有时代表他要拿别的孩子手里的食物。2、双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l.52岁)岁)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如“妈妈抱抱”等。这种句子的表意功能虽较这种句子的表意功能虽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略的,结构不完整,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故也称为件,故也称为“电报句电报句”或或“电报式语言电报式语言”。这时说出的句子还很不完善,具体表现在:句子简单句子简单:这一阶段孩子说出的句子都很简单、短小,只有35个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简单的主谓句。如“妈妈来”,“皮球掉了”。(2)简单的谓宾句。如“要娃娃”,“拿糖”。(3)简单的主谓宾句。如“XX吃饭”,“妈妈穿衣”。句子不完整句子不完整:如“妈妈,穿鞋”(妈妈,给我穿鞋)词序颠倒:词序颠倒:1岁半至2岁孩子所说的句子,时常有颠倒词序的情况。例如,“不对起”(对不起),“不拿动”(拿不动)。(二)出现完整句阶段(二)出现完整句阶段(23岁)岁)此期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例如,一个2岁的孩子对妈妈说:“昆昆的耳朵流血了,吴老师哭了。”原来,托儿所的一个小朋友在游戏时把耳朵碰破了,带班的年轻老师急得哭了。事情过去12个星期,孩子还时时提起此事。例如,老师问一个2岁半的孩子:“为什么打人?”他答道:“他抢我的积木。”2、词汇量迅速增加。、词汇量迅速增加。23岁孩子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到3岁时,孩子已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第三节第三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幼儿语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一)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掌握本民族语言(母语)的全部语音,包括准确分辨和正确发出母语语音两个方面。与普通话相比,你的方言中有哪些难发的音和容易发错的音?(二)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二)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幼儿语音意识的形成主要表现为:1、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或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或者笑话、故意模仿别人的错误发音等。2、能够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二、词汇的发展二、词汇的发展(一)词汇数量迅速增加(一)词汇数量迅速增加幼儿期词汇数量增长很快,3岁幼儿的词汇约达10001100个,4岁约为16002000个,5岁增至22003000个,6岁则达30004000个。(二)词类范围日益扩大(二)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最后是数量词。(三)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三)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幼儿对词义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1、首先理解的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以后才开始理解比、首先理解的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以后才开始理解比较抽象概括的词。较抽象概括的词。幼儿所能理解的词基本仍以具体的词为主。2、首先理解的是词的具体意义,以后才能比较深刻地理、首先理解的是词的具体意义,以后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词义。但整个学龄前阶段的儿童仍难理解词的隐喻和转解词义。但整个学龄前阶段的儿童仍难理解词的隐喻和转义。义。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一)语句的发展(一)语句的发展1、句型从简单到复杂、句型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单词句(11.5岁)岁)双词句(双词句(2岁左右)岁左右)简单简单完整句(完整句(2岁开始)岁开始)复合句(复合句(2.5岁开始)。岁开始)。但整个幼儿期还是以简单句为主但整个幼儿期还是以简单句为主。2、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3、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4、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二)句子的理解(二)句子的理解 幼儿常用的理解句子的“策略”(即规则)大致有如下几种:1、“事件可能性策略事件可能性策略”儿童常常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语句中的语法规则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2、“词序策略词序策略”儿童往往根据句子中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句义。3、非语言策略、非语言策略幼儿在理解句义,包括句中某些词的词义时,时常使用一些非语言(与语言本身无关的)策略。第四节第四节 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言语有两大功能:交往功能交往功能和调节功能调节功能。这两种功能都随着儿童的成长而发展。一、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一、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具体表现如下:(一)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一)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二)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二)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三)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三)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四)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四)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在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中,有人可能会产生一种言语障碍“口吃”,其表现为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单音重复。这是一种言语的节律性障阻。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24岁。有几种因素会导致口吃:1、生理原因、生理原因。2、心理原因、心理原因。即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造成的。3、模仿、模仿。矫正方式矫正方式 消除紧张、积极训练、杜绝模仿二、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二、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用于调节的言语主要是内部言语。(一)内部言语的产生(一)内部言语的产生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1、游戏言语游戏言语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2、问题言语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二)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二)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言语的自我调节功能形成以后,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性也随之出现,并随着它发展而发展。早期识字和早期阅读早期识字和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早期阅读:岁儿童凭借变化的色彩、图像、文字或成人的言语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好处、好处(1)开拓幼儿视野(2)感知书面语言与口语间的对应关系(3)了解书面信息,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4)密切亲子关系、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早期识字早期识字关注幼儿英语1 1、幼儿学习英语所需具备的条件:、幼儿学习英语所需具备的条件:()适当的生活环境()适合的指导老师()内容合适、方法正确、注意:、注意:()幼儿学习英语应当在不知不觉中,在生活游戏中随机进行()家长应注意正确发音()提供纯正标准的英语教材和影像资料()对生活在多语言环境中幼儿的言语引导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P69P69)(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成分交往与活(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成分交往与活动是机会动是机会幼幼幼幼儿儿儿儿言言言言语语语语教教教教育育育育的的的的误误误误区区区区不不注注意意倾倾听听孩孩子子的的话话 只只让让孩孩子子当当听听众众 抢抢孩孩子子话话头头 只与只与孩子孩子聊自聊自己感己感兴趣兴趣的话的话题题 (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加词汇(三)将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三)将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班级“小喇叭广播站”在“小喇叭广播站”里,幼儿可以为同伴讲故事、念儿歌、出谜语等;可以为大家讲述当天的天气情况,提醒同伴根据天气情况学习自我保护等;可以结合餐点,让值日生表述午餐的菜谱;可以在外出活动前,请幼儿当小老师来为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等等。“小小说新闻”利用每日晨间活动,组织幼儿开展小小说新闻活动,鼓励幼儿将电视里看到的、听长辈说到的、上学放学路上发生的、爸爸妈妈在报纸上看来的说给自己听的,或者自己书上看到的、家里发生的事情到新闻角里来讲给小朋友听,与同伴进行分享。慢慢地还可引导孩子就自己听后产生的疑点或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让幼儿在相互探讨中进一步获得语言能力的提高。“亲亲玩具日”每周五是“亲亲玩具日”,这一刻也是幼儿最兴奋,最自由宽松,最乐意期待的时刻。利用自带玩具,引导孩子交流介绍自己的玩具,与同伴协商玩,交换玩具玩。带领孩子进行各种跨班玩:如平行班、跨年级等,为幼儿创设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语言进行交往,使幼儿在交往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第十章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区别区别情绪情绪情感情感与生理需要联系与生理需要联系与社会性需要联系与社会性需要联系情境性、冲动性、短暂性情境性、冲动性、短暂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发生早发生早发生迟发生迟联系联系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来表达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来表达的。2.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第一节第一节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一、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 情绪情感对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者不去做某种行为。比如,在愉快情绪下,儿童愿意学习,做什么事都积极;情绪不好时,则不愿意学习,活动也不积极。二、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二、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 儿童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无意性的特点。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受情绪的影响、制约非常大。不论感知、记忆,还是注意、想象、思维,都受情绪的相当大程度的影响。例如,孩子喜欢憨厚、滑稽的熊猫、猴子,它们很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孩子特别爱看;与儿童愉快情绪相联系的人和物,比如,电动小熊打鼓,幼儿很容易就能记住,而且保持很久、不易混淆。三、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三、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中,尤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即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四、情绪情感影响儿童个性形成四、情绪情感影响儿童个性形成儿童情绪情感对其个性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个性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首先,在生命的头几年中,在与不同人、不同事物的较长期的接触中,由于成人对其的不同态度、方式,婴儿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其次,儿童由于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便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为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一、情绪的发生一、情绪的发生儿童从出生后,便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如,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这些都是儿童最初情绪的反应。婴儿最初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具有两个突出特点:1 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2 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二、幼儿情绪的发展二、幼儿情绪的发展(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表情日渐社会化(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第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第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绪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的内在特点。(三)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三)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情绪的冲动性减少情绪的稳定性提高情绪从外露到内隐三、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三、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儿童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3 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 岁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例如,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在这个年龄,分清好与坏、爱小朋友、爱集体等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思考:如何理解中班幼儿经常出现的思考:如何理解中班幼儿经常出现的“告状告状”行行为?为?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的美的体验,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幼儿初期仍然主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新的衣服鞋袜等等产生美感。他们自发地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同时,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活动中体验到美,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从而促进了美感的发展。理智感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对一般儿童来说,5 岁左右,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同时,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或者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下棋、猜谜语、拼搭大型建筑物等等,这些活动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有助于促进理智感的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一、哭一、哭 1、哭最初是生理性的,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2、新生儿哭啼的原因主要是饿、渴、冷、痛、想睡觉等等,3、周期性的哭。4、刺激太多也哭 5、婴儿啼哭有不同的模式二、笑二、笑是情绪愉快的表现是情绪愉快的表现(一)自发性的笑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或早期笑。这是一种生理表现,而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二)诱发性的笑诱发性的笑与自发性的笑不同,它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三、恐惧三、恐惧恐惧的分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本能的恐惧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怕生所谓怕生,可以说是对陌生刺激物的恐惧反应。怕生与依恋情绪同时产生,一般在6 个月左右出现。思考:影响儿童怯生的因素?思考:影响儿童怯生的因素?1、父母是否在场。2、环境的熟悉性。3、陌生人的特点。4、抚养者的多少。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6、婴儿接受的刺激。4、预测性恐惧、预测性恐惧2 岁左右的婴儿,随着想象的发展,出现了预测性恐惧,如怕黑,怕狼,怕坏人,不愿一个人在关灯的房间里睡觉等等。这些是和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往往是由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形成。四、依恋四、依恋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婴幼儿依恋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1 婴幼儿最愿意与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儿童感到最大的愉快;2 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都更能抚慰孩子;3 依恋对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身旁时,孩子较少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依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思考: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思考: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培养婴儿对已、对父母、对同伴的信任感、积极的探索能力,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依恋的强烈程度不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3、儿童与照料者父母的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4、儿童个性是儿童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它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连续体,又具有相对的可塑性。第四节第四节 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 一、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一、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P95)(1)情绪内容的丰富性。(2)情绪体验深刻化。(3)情绪变化具有情境性。(4)情绪容易受感染和暗示。(5)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二、二、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培养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培养(P95)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让孩子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2、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科学的教养态度造就婴幼儿的良好情绪3、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孩子高级情感4、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行为,帮助孩子及时疏通和转移不良隋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