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细胞质膜-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654177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细胞质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三章细胞质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三章细胞质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细胞质膜ppt课件第一章第一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生物膜:生物膜: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生物膜。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生物膜。细胞膜: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组成的生物膜。生物膜的出现是非细胞生命形态走向细胞生生物膜的出现是非细胞生命形态走向细胞生命形态的转折点!命形态的转折点!4 4、19591959年年J.D RobertsonJ.D Robertson提出提出“单位膜模型单位膜模型”,指出所,指出所有生物膜都由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脂质脂质脂质脂质蛋白质构成。蛋白质构成。蛋白质构成。蛋白质构成。“两暗夹一两暗夹一明明”(”(单位膜模型单位膜模型)5、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1972年年S.J.Singer&G.Nicolson根据免疫荧光技术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和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和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特点特点:流动性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不对称性(膜蛋白和膜脂)、不对称性(膜蛋膜蛋白白)5、1975年,晶格镶嵌模型;年,晶格镶嵌模型;指出生物膜处于无序(流动性)和有序性(晶态)之指出生物膜处于无序(流动性)和有序性(晶态)之间动态转变。间动态转变。6、1977年,板块镶嵌模型;年,板块镶嵌模型;生物膜是由具有流动性程度不同的生物膜是由具有流动性程度不同的“板块板块”镶嵌而镶嵌而成。成。7、脂筏模型(、脂筏模型(lipidraftsmodel)指生物膜上胆固醇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指生物膜上胆固醇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一样载着各种蛋白。目前对细胞膜的认识:目前对细胞膜的认识:1 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以疏水性非极性尾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以疏水性非极性尾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以疏水性非极性尾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以疏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2 2、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合在其表面。合在其表面。合在其表面。3 3、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结构。结构。结构。结构。二、膜脂的化学组成二、膜脂的化学组成(一)成分(一)成分 均为双亲性分子(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均为双亲性分子(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三种类型。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三种类型。1、磷脂、磷脂 是膜脂的主要成分,约占是膜脂的主要成分,约占50%以上。磷脂又可分为:以上。磷脂又可分为:甘油磷脂:甘油磷脂:包括磷脂酰胆碱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卵磷脂,PC)、磷脂酰肌醇、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PE)。鞘磷脂鞘磷脂: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1)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的尾部(心磷脂除外);)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的尾部(心磷脂除外);(2)脂肪酸碳链为偶数;)脂肪酸碳链为偶数;(3)除饱和脂肪酸根外(如脂酸),还有不饱和脂肪酸(如)除饱和脂肪酸根外(如脂酸),还有不饱和脂肪酸(如 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为顺式。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为顺式。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磷磷脂脂分分子子2、糖脂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膜上,其含量约占膜脂总量的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膜上,其含量约占膜脂总量的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5%-10%。3、胆固醇和中性脂类胆固醇和中性脂类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中,动物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中,动物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比植物多。作用: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加膜的稳定比植物多。作用: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加膜的稳定性及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性及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相变温度以上时,增加膜的稳定性;相变温度以上时,增加膜的稳定性;相变温度以下时,提高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以下时,提高膜的流动性。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基本运动方式)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基本运动方式)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脂分子尾部的摆动;脂分子尾部的摆动;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发生频率较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发生频率较小,但在内质网膜上,新合成的磷脂分子小,但在内质网膜上,新合成的磷脂分子翻转运动发生频率很高。翻转运动发生频率很高。(二二)膜脂的运动方式膜脂的运动方式膜脂有膜脂有膜脂有膜脂有4 4种运动方式:种运动方式:种运动方式:种运动方式:膜脂分子的运动膜脂分子的运动影响膜流动的因素主要来自膜本身的组分,影响膜流动的因素主要来自膜本身的组分,遗传因子及环境因子等。包括:遗传因子及环境因子等。包括:1.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流动性。2.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越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3.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高,膜流动性降低。4.卵磷脂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5.其他因素: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其他因素: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三)脂质体(三)脂质体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a)(a)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团;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团;(b)(b)球形脂质体;球形脂质体;(c)(c)平面脂质体膜;平面脂质体膜;(d (d)用于疾病治疗的脂质体的示意图)用于疾病治疗的脂质体的示意图三、膜蛋白三、膜蛋白(一)类型(一)类型膜蛋白约占膜的膜蛋白约占膜的40%-50%,分为:,分为:1)外周蛋白)外周蛋白:又称周边蛋白,为水溶性,分布在脂双层的:又称周边蛋白,为水溶性,分布在脂双层的内外侧,通过内外侧,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健、氢键静电作用及离子健、氢键与膜脂分子极性头部与膜脂分子极性头部结合,或通过与内在蛋白相互作用,间接与膜结合。结合,或通过与内在蛋白相互作用,间接与膜结合。2)内在蛋白)内在蛋白: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膜上,亲水部分暴露在膜的一侧或两侧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膜上,亲水部分暴露在膜的一侧或两侧表面。表面。3)脂锚定蛋白)脂锚定蛋白:又称脂连接蛋白,通过:又称脂连接蛋白,通过共价键共价键的方式同脂的方式同脂分子结合,位于脂双层的外侧,同脂的结合方式一种是直接分子结合,位于脂双层的外侧,同脂的结合方式一种是直接结合于脂双分子层,另一种是通过糖分子间接同脂结合。结合于脂双分子层,另一种是通过糖分子间接同脂结合。、以单一a-螺旋横过脂双层,细胞质侧的氨基酸残基共价结合脂肪酸链插入细胞质面的脂单层中、多个a-螺旋横过脂双层,、膜蛋白通过共价连接到脂类或是脂肪酸链或是异戊烯基团插入脂双层,、经寡聚糖连到较小的磷脂、磷脂酰肌醇,在非细胞质的单层,、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其他膜蛋白相互连到膜上。(、内在蛋白,、内在蛋白,3、4脂锚定蛋白,脂锚定蛋白,5、6外周蛋白外周蛋白)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 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1、膜蛋白含约、膜蛋白含约20个疏水氨基酸,以个疏水氨基酸,以螺旋单次或多次跨膜,螺旋单次或多次跨膜,其外部疏水侧链通过范德华力与脂双层分子相互作用。其外部疏水侧链通过范德华力与脂双层分子相互作用。、螺旋外侧是非极性链,内侧是极性键,形成特异性分子螺旋外侧是非极性链,内侧是极性键,形成特异性分子的跨膜通道。的跨膜通道。、形成、形成折叠片结构。折叠片结构。(三)去垢剂(detergent)去垢剂是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去垢剂是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离子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离子型去垢剂型去垢剂(SDS)和非离子型去垢剂(和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四、膜的流动性四、膜的流动性(一)膜脂的流动性(一)膜脂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主要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膜脂的流动性主要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膜脂的流动性主要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膜脂的流动性主要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影响侧影响侧影响侧影响侧向运动的因素:向运动的因素:向运动的因素:向运动的因素:脂分子本身的性质(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脂分子本身的性质(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脂分子本身的性质(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脂分子本身的性质(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大);流动性越大);流动性越大);流动性越大);温度(各种膜脂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温度(各种膜脂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温度(各种膜脂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温度(各种膜脂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相变温度以上相变温度以上时,增加膜的稳定性;相变温度以下时,提高膜的流动性。时,增加膜的稳定性;相变温度以下时,提高膜的流动性。胆固醇(多数情况下动物细胞中的胆固醇的作用是防止胆固醇(多数情况下动物细胞中的胆固醇的作用是防止胆固醇(多数情况下动物细胞中的胆固醇的作用是防止胆固醇(多数情况下动物细胞中的胆固醇的作用是防止膜脂由液相变为固相以保证膜脂处于流动状态膜脂由液相变为固相以保证膜脂处于流动状态膜脂由液相变为固相以保证膜脂处于流动状态膜脂由液相变为固相以保证膜脂处于流动状态)。(二)膜蛋白的流动(二)膜蛋白的流动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绿色荧光)和抗人细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绿色荧光)和抗人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用灭活的仙台病毒处理使两种细胞融合,胞表面,然后用灭活的仙台病毒处理使两种细胞融合,10分分钟后,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开始扩散,钟后,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开始扩散,40分钟后,分钟后,已分辨不出融合细胞表面绿色荧光或红色荧光区域。已分辨不出融合细胞表面绿色荧光或红色荧光区域。注:注:膜蛋白在脂双层二维溶液中的运动是自发的热运动;膜蛋白在脂双层二维溶液中的运动是自发的热运动;有些细胞有些细胞90%的膜蛋白是运动的,但只有的膜蛋白是运动的,但只有30%的膜蛋白处的膜蛋白处于流动状态。于流动状态。成斑现象:成斑现象:标记荧光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标记荧光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成帽现象:成帽现象:标记荧光聚集在细胞的一端。标记荧光聚集在细胞的一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观察蛋白质运动 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质质膜膜的的流流动动性性是是保保证证其其正正常常功功能能的的必必要要条条件件。当当膜膜的的流流动动性性低低于于一一定定的的阈阈值值时时,许许多多酶酶的的活活动动和和跨跨膜膜运运输输将将停停止止,反反之之如如果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三)光脱色恢复技术(三)光脱色恢复技术 它是研究膜流动性的方法之一,用荧光素标记它是研究膜流动性的方法之一,用荧光素标记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的荧光淬灭变暗,由于膜的流动性,域,使被照射区的荧光淬灭变暗,由于膜的流动性,过一段时间后,被照的区域会和周围的荧光强度相过一段时间后,被照的区域会和周围的荧光强度相等。等。五、膜的不对称性五、膜的不对称性质膜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质膜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一)膜脂的不对称性(一)膜脂的不对称性 同一种脂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如:同一种脂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如:红细胞膜:红细胞膜:PC和和SM主要分布在外小页,主要分布在外小页,PE和和PS主要主要分布在内小页。分布在内小页。糖脂为完全不对称分布,糖脂为完全不对称分布,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膜的外表面。(二)膜蛋白的不对称性(二)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所有的膜蛋白,不论是膜周边蛋白,还是膜内蛋所有的膜蛋白,不论是膜周边蛋白,还是膜内蛋白质都是不对称分布的。白质都是不对称分布的。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区域性ES细胞外表面PS原生质表面EF细胞外小页断裂面PF原生质小页断裂面磷磷脂脂在在红红细细胞胞膜膜上上的的分分布布SM-SM-鞘磷脂鞘磷脂PC-PC-卵磷脂卵磷脂PS-PS-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PE-PE-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PI-PI-磷脂酰肌醇磷脂酰肌醇CICI胆固醇胆固醇质膜外小叶质膜外小叶质膜内小叶质膜内小叶 六、细胞膜的功能六、细胞膜的功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谢产物的排出;、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膜传递;、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序地进行;、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第三节第三节膜骨架膜骨架膜骨架是质膜下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位于细胞质膜下约0.2m厚的溶胶层。作用:维持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成熟的哺乳动物血红细胞没有核和内膜系统,是研究膜骨架的理想材料。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细胞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留下一个保持原形的空壳,称为血影(ghost)。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血影成分主要有:1.血影蛋白血影蛋白:由结构相似的链、链组成异二聚体,两个二聚体头与头相接连形成四聚体。2.锚蛋白锚蛋白(ankyrin):与血影蛋白和带3蛋白的胞质部相连,将血影蛋白网络连接到质膜上。3.带带3蛋白蛋白:是阴离子载体,通过交换Cl,使HCO 3 进入红细胞。为二聚体,每个单体含929个氨基酸,跨膜12次。4.带带4.1蛋白和蛋白和肌动蛋白肌动蛋白5.血型糖蛋白血型糖蛋白:单次跨膜糖蛋白,约有131个氨基酸,N端在膜外侧,结合16条寡糖链;C-端在胞质面,链较短,与带4.1蛋白相连。血型糖蛋白与MN血型有关,其功能尚不明确。红细胞膜骨架的构成:血影蛋白四聚体游离端与短肌动蛋白纤维(约1315单体)相连,形成血影蛋白网络。通过两个锚定点固定在质膜下方:通过带4.1蛋白与血型糖蛋白连结;通过锚蛋白与带3蛋白相连。这一骨架系统赋与了红细胞质膜的刚性与韧性,得以几百万次地通过比它直径还小的微血管、动脉、静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