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数学提问题的意识培养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41600535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学习数学提问题的意识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生学习数学提问题的意识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生学习数学提问题的意识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家原创:初中生学习数学提问题的意识培养 摘要:数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多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很少关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无论是从教育的价值方面考虑,还是从已有的理论成果及一线数学教师的经验考虑,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意识,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一问题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 1.能让学生体悟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提问题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活动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认知角度来看,学生经历完整的“做数学”过程: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关系寻找其中的数学规律求得数学解转化为原问题的解推广原问题的结论或者求解方法等,有助于其积累丰富的认知活动经验,从中发展自己对问题及其解的理解,有利于创新意识与方法的发展。 2.问题能使得师生互动性更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共同琢磨讨论师生之间的思维一起跳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发现能力、质疑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切不可干瘪无味,冷若冰霜,学生课业负担重,碰到干瘪无味的课,厌学情绪就会悄然而生,厌学是求知历程中的大敌,而情趣横溢的课是抵御这个敌人的最有效的武器。 3.问题意识在有效的学习活动及实践中强化 学生所学知识来自实践,最终也会用到实践中去。实践应该成为创新学习的基本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与创造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通过思考获得的知识记忆才是长久的。 4.提高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水平 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的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变的有意识及易于反思是水平提高的手段”。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反思把教学的终点变为新的思考的起点。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进行反思性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型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有研究意义的反思。第二,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教学问题,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有较高反思能力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教会学生什么、怎么教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对学习过程能够积极地计划和调控,从而使教学过程不断得以优化。着力克服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等传统教法的弊端。 二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对策 中学阶段,是学生从童年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他们个性形成,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转折时期。此时,初中生的兴趣开始分化,自我意识增强,初步掌握了一些系统的科学知识,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思维活跃、敏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因此,在数学课题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再逐渐由学习兴趣转化为自觉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适当地探究活动,能够解决稍有难度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确定、理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在每个人现在和未来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需求的良好的判断能力。数学素养有赖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熟练程度,还包括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进行数学式的思维和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和评价数学论证、选择表达数学情景的方式等。数学素养的核心过程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提出、形成和解决数学问题而进行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地处理数学问题,能够用数学术语去解释和形成新的问题,处理复杂的信息,简化解题的步骤,能够在不熟悉的情境中确定和应用相关的工具和知识,运用洞察力去发现合适的解题方法,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过程。 2.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 4.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社会心理学也认为环境对人的个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由于提出问题能力集中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爱护、尊重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消除学生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使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5.提供多样化教学活动 提供多样化教学活动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学中通过向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如:观察、研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等,来改变传统的过分依赖接受记忆、机械模仿的数学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探究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测检验的机会,使教学内容的处理具有探索性、发展性,具有一定新异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要尽可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教学内容的应用价值。这样就能保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数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见解、思路和提出问题的机会,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活跃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钻研问题。 总之,学贵在“问”,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让学生学会做学问,首先就是学会问,要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自主提问能力。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是科学发明与发现的源泉。张衡要是没有“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事,用什么方法抓住这一刹那的震动?”的疑问,就不会制成地动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去探索,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光学不问,不要让我们学生眼中的问号逐渐变成句号。 参考文献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