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行业应用实例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48183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行业应用实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机械设计行业应用实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机械设计行业应用实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行业应用实例机械设计行业应用实例1 箱体零件剖视图箱体零件剖视图2 端盖零件图端盖零件图3 机械模型的创建机械模型的创建习题十五习题十五1.1 剖视图说明剖视图说明所谓“剖视”,是指当物体的内部较复杂时,为了能清楚地表达物体的内部构造或形状,以假想的方式将物体切开进行观察。而“剖视图”就是表示切开该物体后所看见的视图,用来切割图形的面称为“割面”,被“割面”切割的平面称为“剖面”。在剖视图中,剖面区域都要以剖面线来填充表示,以此来区分物体的空心部分。1 箱体零件剖视图由于物体的形状各异,剖切的方法和部位也各有差异。图学里常用到的剖面有全剖面、半剖面、局部剖面、旋转剖面、移转剖面、辅助剖面和多重剖面。1.2 实例介绍实例介绍本例将绘制箱体零件剖视图,效果如图1.1所示。箱体轮廓一般是由一些简单的线和圆组成的,通过本例的绘制,帮助读者掌握剖视图的绘制方法,并练习直线、圆、偏移、修剪、圆角、倒角、图案填充和尺寸标注等命令的使用。图1.1 箱体零件剖视图1.3 绘制过程绘制过程(1)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在弹出的“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新建“轴线”、“轮廓线”、“图案填充”和“尺寸标注”4个新图层,设置其属性如图1.2所示。图1.2 “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2)设置“轴线”层为当前图层,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在绘图窗口中绘制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效果如图1.3所示。图 1.3(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按钮,将绘制的水平直线向下偏移,偏移距离分别为23,36,48,61和94,将绘制的垂直直线向右进行偏移,偏移距离分别为22,37,210和225,效果如图1.4所示。图 1.4(4)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对如图1.4所示图形进行修剪操作,效果如图1.5所示。(5)选中如图1.5所示直线AB以下的所有图形对象,在图层工具栏中的“轴线”下拉列表中选择“轮廓线”选项,将选中的图形对象转换到轮廓线层,效果如图1.6所示。ABAB图 1.5图 1.6(6)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按钮,以如图1.6所示图形中的直线AB为镜像线,对轮廓线层上的所有对象进行镜像操作,结果如图1.7所示。(7)设置“轮廓线”层为当前图层,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图 1.7 命令:_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按住“Shift”键并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捕捉自”命令)_from基点:(捕捉如图1.7所示图形中的A点):40,0(输入偏移距离)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12(输入圆的半径)执行复制命令,将绘制的圆平行向右进行复制,移动距离为93,效果如图1.8所示。图 1.8(8)执行绘制直线命令,设置对象捕捉模式为“切点”,绘制如图1.8所示两个圆的切线,效果如图1.9所示。(9)执行修剪命令,对如图1.9所示图形进行修剪,效果如图1.10所示。图 1.9 图 1.10(10)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段线”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pline指定起点:(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捕捉自”命令)_from 基点:(捕捉如图1.11所示图形中的A点):50,0(输入偏移距离)当前线宽为 0.0000(系统提示)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22(输入端点坐标)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32,0(输入端点坐标)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22(输入端点坐标)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按回车键结束命令)绘制的多段线如图1.11所示。(1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两点之间的中点”命令)AAB 图 1.11 图 1.12_m2p 中点的第一点:(捕捉如图1.12所示图形中的中点A)中点的第二点:(捕捉如图1.12所示图形中的中点B)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7(输入圆的半径)绘制的圆如图1.12所示。(1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圆角”按钮,设置圆角半径为7,分别对如图1.13所示图形中的角点A和角点B进行圆角操作,效果如图1.13所示.(13)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为70,将如图1.13所示图形中的直线CD向右进行偏移,继续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为145,将偏移后的直线再向右进行偏移,效果如图1.14所示。ABDC 图 1.13 图 1.14(14)执行绘制直线命令,连接如图1.14所示直线的端点A,B,C和D,效果如图1.15所示。ACD图 1.15B(15)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为22,将如图1.15所示右边矩形的边分别向矩形内部进行偏移,效果如图1.16所示。ABCD图 1.16(16)执行绘制圆命令,分别以如图1.16所示图形中的交点A,B,C和D为圆心,绘制4个半径为12的圆,效果如图1.17所示。(17)设置“轴线”层为当前图形,执行绘制直线命令,通过如图1.17所示图形中的中点A和B绘制一条垂直的轴线。然后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为10,将绘制的垂直轴线分别向两边进行偏移,偏移后的效果如图1.18所示。AB图 1.17图 1.18(18)设置“轮廓线”层为当前图层,执行绘制圆命令,以如图1.18所示中间垂直轴线与水平轴线的交点为圆心,分别绘制半径为11,30和48的圆,效果如图1.19所示。(19)执行修剪和删除命令,对如图1.19所示图形进行编辑,效果如图1.20所示。AB图 1.19图 1.20(20)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分别为5,14,21.5,29和38,将如图1.20所示图形中的直线AB分别向下进行偏移,偏移后的效果如图1.21所示。图 1.21(21)执行修剪和删除命令,对如图1.21所示图形进行编辑,并用特性匹配命令将修剪后的直线匹配到相应的图层,效果如图1.22所示。图 1.22(2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延伸”按钮,将如图1.22所示图形中的直线AB和CD延伸到如图1.23所示的位置。图 1.23(23)执行修剪命令,对延伸后的直线进行修剪,修剪后的效果如图1.24所示。(24)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倒角”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chamfer(“修剪”模式)当前倒角距离 1=0.0000,距离 2=0.0000(系统提示)选择第一条直线或 放弃(U)/多段线(P)/距离(D)/角度(A)/修剪(T)/方式(E)/多个(M):d(选择“距离”命令选项)指定第一个倒角距离:8(输入第一个倒角距离)指定第二个倒角距离:(直接按回车键默认第二个倒角距离)选择第一条直线或 放弃(U)/多段线(P)/距离(D)/角度(A)/修剪(T)/方式(E)/多个(M):m(选择“多个”命令选项)选择第一条直线或 放弃(U)/多段线(P)/距离(D)/角度(A)/修剪(T)/方式(E)/多个(M):(捕捉如图1.24所示图形中的直线AB)选择第二条直线,或按住 Shift 键选择要应用角点的直线:(捕捉如图1.24所示图形中的直线BC)选择第一条直线或 放弃(U)/多段线(P)/距离(D)/角度(A)/修剪(T)/方式(E)/多个(M):(捕捉如图1.24所示图形中的直线BC)选择第二条直线,或按住 Shift 键选择要应用角点的直线:(捕捉如图1.24所示图形中的直线CD)选择第一条直线或 放弃(U)/多段线(P)/距离(D)/角度(A)/修剪(T)/方式(E)/多个(M):(捕捉如图1.24所示图形中的直线CD)选择第二条直线,或按住 Shift 键选择要应用角点的直线:(捕捉如图1.24所示图形中的直线AD)选择第一条直线或 放弃(U)/多段线(P)/距离(D)/角度(A)/修剪(T)/方式(E)/多个(M):(捕捉如图1.24所示图形中的直线AD)图 1.24选择第二条直线,或按住 Shift 键选择要应用角点的直线:(捕捉如图1.24所示图形中的直线AB)选择第一条直线或 放弃(U)/多段线(P)/距离(D)/角度(A)/修剪(T)/方式(E)/多个(M):(按回车键结束命令)倒角后的效果如图1.25所示。图 1.25(25)设置“图案填充”层为当前图层,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图案填充”按钮,在弹出的“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中选中“图案填充”选项卡,单击该选项卡中的“图案”下拉列表后边的按钮,弹出“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框,如图1.26所示。图1.26 “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框(26)在该对话框中选择一种填充图案,单击“确定”按钮后返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1.27所示。图1.27 “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27)单击“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中的“添加:拾取点”按钮,系统切换到绘图窗口。在绘图窗口中指定如图1.25所示图形中的封闭区域A,B,C和D,按回车键返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单击该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结束图案填充命令,图案填充的效果如图1.28所示。(28)再次执行图案填充命令,对如图1.28右边的图形填充图案,结果如图1.29所示。(29)设置“尺寸标注”层为当前图层,对绘制的图形进行尺寸标注,最终效果如图1.1所示。图 1.28图 1.292.1 零件图说明零件图说明在机械设计中,无论多么复杂的图形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零件图组成的。很多零件的用途广泛,需求量大,为了便于制造和使用,其结构形状、大小尺寸及技术要求均已标准化、系列化。端盖零件就是众多标准件中的一种。2 端盖零件图2.2 实例介绍实例介绍本例将绘制端盖零件图,效果如图2.1所示。通过本例的绘制,帮助读者掌握端盖零件图的绘制方法,并练习直线、圆、复制、偏移、修剪、块、图案填充、文字标注、尺寸标注和创建表格等命令的使用。2.3 绘制过程绘制过程(1)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在弹出的“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新建“轴线”、“轮廓线”、“图案填充”、“文字标注”和“尺寸标注”5个新图层,设置其属性如图2.2所示。图2.1 端盖零件图 图2.2 “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2)设置“轴线”层为当前图层,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在绘图窗口中绘制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效果如图2.3所示。(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按钮,设置偏移距离为33,将垂直的轴线分别向左右两边进行偏移。再次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为17.5,将水平轴线分别向上下两边进行偏移,效果如图2.4所示。图 2.3 图 2.4(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按钮,分别以如图2.4所示图形中的A点和B点为圆心,绘制半径为25的圆,结果如图2.5所示。(5)执行绘制直线命令,设置捕捉模式为切点,绘制半径为25的圆的切线,结果如图2.6所示。图 2.5 图 2.6(6)设置“轮廓线”层为当前图层,执行绘制圆命令,分别以如图2.6所示图形中的A点和B点为圆心,绘制半径为28的圆,结果如图2.7所示。(7)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对如图2.7所示图形进行修剪操作,结果如图2.8所示。图 2.7 图 2.8(8)执行绘制圆命令,分别以如图2.8所示图形中的A,B,C,D,E和F点为圆心,绘制半径为3.5,6.5和8的圆,结果如图2.9所示。(9)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特性匹配”按钮,将步骤(3)中分别向左、右偏移33的轴线匹配到轮廓线层,结果如图2.10所示。图 2.9 图 2.10(10)执行修剪命令,对如图2.10所示图形进行修剪操作,结果如图2.11所示。(11)执行绘制圆命令,以如图2.11所示图形中的A点和B点为圆心,绘制半径为14的两个圆,然后执行绘制直线命令,绘制这两个圆的切线,结果如图2.12所示。图 2.11 图 2.12(12)执行修剪命令,对如图2.12所示图形进行修剪操作,结果如图2.13所示。(13)设置“轴线”层为当前图层,执行绘制直线命令,以如图2.13所示图形中的A点为起点,以点(30,45)为端点,绘制一条极轴角为45的轴线。再次执行绘制直线命令,以如图2.13所示图形中的B点为起点,以点(30,-45)为端点,绘制一条极轴角为-45的轴线,结果如图2.14所示。图 2.13 图 2.14(14)设置“轮廓线”层为当前图层,执行绘制圆命令,以步骤(13)绘制的轴线与半径为25的圆的交点为圆心,分别绘制两个半径为2的圆,结果如图2.15所示。(15)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分别为90,103和112,将如图2.15所示图形中的中间垂直轴线向左进行偏移,结果如图2.16所示。图 2.15 图 2.16(16)设置“轴线”层为当前图层,执行绘制直线命令,以如图2.16所示左边图形中圆与中间垂直轴线的交点为起点,分别向左边绘制水平的轴线,效果如图2.17所示。(17)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对绘制的轴线进行修剪,修剪后的结果如图2.18所示。图 2.17 图 2.18(18)执行特性匹配命令,将修剪后的轴线匹配到轮廓线层,结果如图2.19所示。(19)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圆角”按钮,设置圆角半径为3,对如图2.19所示图形中左边的图形进行圆角操作,结果如图2.20所示。图 2.19 图 2.20(20)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延伸”按钮,将如图2.20所示右边图形中水平轴线AB和CD延伸到如图2.21所示位置,然后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打断”按钮,将延伸的轴线打断,结果如图2.21所示。(21)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为14,将如图2.21所示图形中的直线AB向左进行偏移。再次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为6.5,将如图2.21所示图形中的水平轴线分别向上和向下进行偏移,结果如图2.22所示。图 2.21 图 2.22(22)执行修剪命令,对如图2.22所示图形进行修剪,然后用特性匹配命令将修剪后的轴线匹配到轮廓线层,效果如图2.23所示。(23)执行绘制直线命令,分别以如图2.23所示图形中的A点和B点为起点,然后输入端点坐标(-4,-6.5)和(4,-6.5),结果如图2.24所示。图 2.23 图 2.24(24)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为11,将如图2.24所示图形中的直线AB向左进行偏移,然后对偏移后的图形进行修剪,效果如图2.25所示。(25)设置“图案填充”层为当前图层,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图案填充”按钮,在弹出的“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中选中“图案填充”选项卡,单击该选项卡中的“图案”下拉列表后边的按钮,弹出“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框,如图2.26所示。图 2.25 图2.26 “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框(26)在该对话框中选择一种填充图案,单击“确定”按钮后返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2.27所示。图2.27 “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27)单击“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中的“添加:拾取点”按钮,系统切换到绘图窗口。在绘图窗口中指定如图2.25所示图形中的封闭区域A,B和C,按回车键返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单击该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结束图案填充命令,图案填充的效果如图2.28所示。(28)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标注样式”按钮,在弹出的“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创建新标注样式”对话框中输入新尺寸标注样式名称为“尺寸标注样式1”,基础样式选择ISO-25,定义该尺寸标注样式应用于所有标注,如图2.29所示,单击该对话框中的“继续”按钮后弹出“新建标注样式:尺寸标注样式1”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中“公差”选项板,设置参数如图2.30所示。图 2.28 图2.29 “创建新标注样式”对话框图2.30 “新建标注样式:尺寸标注样式1”对话框(29)参数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标注样式管理器”,单击该对话框中的“置为当前”按钮将新建的尺寸标注样式设置为当前,单击“关闭”按钮后关闭“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30)设置“尺寸标注”层为当前图层,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线性”按钮,对绘制的图形进行尺寸标注,结果如图2.31所示。(31)设置尺寸标注样式“ISO-25”为当前标注样式,对绘制的图形进行尺寸标注,效果如图2.32所示。图 2.31 图 2.32(32)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线性”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dimlinear指定第一条尺寸界线原点或:(捕捉如图2.32所示图形中的A点)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捕捉如图2.32所示图形中的B点)指定尺寸线位置或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水平(H)/垂直(V)/旋转(R):t(选择“文字”命令选项)输入标注文字:%c13H8(输入字符串)指定尺寸线位置或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水平(H)/垂直(V)/旋转(R):(拖动鼠标指定尺寸线的位置)标注文字=13(系统提示)再次执行该命令,对另一个槽孔进行标注,结果如图2.33所示。(33)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直径”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dimdiameter选择圆弧或圆:(捕捉如图3.33所示图形中右边图形左下角的小圆)标注文字=4(系统提示)指定尺寸线位置或 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t(选择“文字”命令选项)输入标注文字:2%c4H8(输入字符串)图 2.33 图 2.34指定尺寸线位置或 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拖动鼠标确定尺寸线的位置)继续执行该命令,标注其他尺寸,结果如图2.34所示。(34)单击“尺寸”工具栏中的“公差”按钮,在弹出的“形位公差”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2.3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后对图形进行标注,结果如图2.36所示。图2.35 “形位公差”对话框 图 2.36(35)执行绘制直线命令,绘制粗糙度符号如图2.37所示,并将其创建成具有属性的块并插入到绘制的图形中,效果如图2.38所示。图 2.37 图 2.38(36)执行绘制多段线、圆和文字标注命令,绘制基点B,效果如图2.39所示。(37)创建新文字样式,执行多行文字标注命令,为绘制的图形添加文字标注,效果如图2.40所示。(38)新建表格样式,为绘制的图形添加标题栏,最终效果如图2.1所示。图 2.39 图 2.403.1 机械模型说明机械模型说明三维模型可以逼真地表现出实体的真实效果。在机械设计中,使用三维模型来表现实体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实体对象的效果,从而优化设计方案。创建机械模型是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完成了机械模型设计,整个机械设计工作也就完成了。3 机械模型的创建3.2 实例介绍实例介绍本例将创建机械模型,效果如图3.1所示。通过本例的绘制,帮助读者掌握机械模型的创建方法,并练习直线、圆、修剪、拉伸、圆柱体、长方体、布尔运算和圆角等命令的使用。图 3.13.3 创建过程创建过程(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在绘图窗口中绘制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效果如图3.2所示。(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按钮,将绘制的水平直线依次向上和向下进行偏移,偏移距离分别为136,88和12。再次执行偏移命令,将绘制的垂直直线依次向左和向右进行偏移,设置偏移距离分别为22和90,偏移后的效果如图3.3所示。图 3.2 图 3.3(3)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按钮,分别以如图3.3所示图形中的A点、B点、C点和D点为圆心,绘制半径为20和44的同心圆,结果如图3.4所示。(4)选择“绘图”“圆”“相切、相切、半径”命令,分别捕捉垂直方向上两个半径为44的圆的切点,设置半径为170,绘制两个半径为170的圆,效果如图3.5所示。图 3.4 图 3.5(5)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对如图3.5所示图形进行修剪,然后将多余的直线删除,效果如图3.6所示。(6)执行绘制直线命令,分别以如图3.6所示图形中的A点、B点、C点和D点为起点,捕捉半径为40的圆的切点,绘制圆的切线,效果如图3.7所示。图 3.6 图 3.7(7)执行修剪命令,对如图3.7所示图形进行修剪,效果如图3.8所示。(8)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面域”按钮,将如图3.8所示的图形创建成面域对象。(9)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差集”按钮,用最大的面域图形减去4个小的面域图形。(10)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西南等轴测”按钮,将视图切换到西南等轴测视图,然后单击“实体”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将差集后的面域图形垂直向上进行拉伸,拉伸高度为42,效果如图3.9所示。图 3.8 图 3.9(11)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左视”按钮,切换视图到左视。执行绘制直线命令,在绘图窗口中绘制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效果如图3.10所示。(1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按钮,设置偏移距离为167和225,分别将水平直线向上进行偏移。再次执行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为88,140和200,分别将垂直直线向左进行偏移,效果如图3.11所示。图 3.10 图 3.11(13)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按钮,以如图3.11所示图形中的交点A为圆心,分别绘制半径为25和53的两个圆,效果如图3.12所示。(14)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对如图3.12所示图形进行修剪,修剪后的效果如图3.13所示。A 图 3.12 图 3.13(15)执行绘制直线命令,以如图3.13所示图形中的A点为起点,绘制半径为53的圆的切线AB,然后通过圆心绘制一条圆的直径BC,以C点为起点,绘制一条平行于直线AB的直线CD,效果如图3.14所示。(16)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圆角”按钮,设置圆角半径为6,对如图3.14所示图形进行圆角操作,然后利用修剪命令对绘制的图形进行修剪,效果如图3.15所示。图 3.14 图 3.15(17)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面域”按钮,对如图3.15所示图形进行面域操作。(18)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差集”按钮,用步骤(17)创建的大面域图形减去小面域图形。(19)单击“实体”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对差集后的面域图形进行垂直拉伸,拉伸高度为44,转换视图到西南等轴测视图,效果如图3.16所示。(20)新建坐标系如图3.17所示。单击“实体”工具栏中的“长方体”按钮,指定点(-15,0,0)为长方体的第一个角点,绘制一个长为30,宽为164,高为125的长方体,效果如图3.17所示。图 3.16 图 3.17(21)单击“实体”工具栏中的“长方体”按钮,在绘图窗口中绘制一个长为44,宽为175,高为150的长方体,效果如图3.18所示。(22)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旋转面”按钮,分别以如图3.18所示图形中的中点连线AB和CD为旋转轴,对中点连线AB和CD所在的平面进行旋转,旋转角度为45,效果如图3.19所示。图 3.18 图 3.19(2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按钮,将步骤(22)编辑后的实体移动到如图3.20所示位置。(24)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拉伸面”按钮,拉伸如图3.20所示图形中长方体的表面a,拉伸距离为150,效果如图3.21所示。(25)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并集”按钮,对如图3.21所示图形进行并集操作。图 3.20 图 3.21(26)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按钮,将步骤(25)并集后的实体移动到如图3.22所示的位置。(27)执行并集命令,对如图3.22所示图形进行并集操作,效果如图3.23所示。图 3.22 图 3.23(28)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圆角”按钮,设置圆角半径为30,对如图3.23所示图形进行圆角操作,效果如图3.24所示。(29)单击“实体”工具栏中的“圆柱体”按钮,分别以如图3.24所示底座上4个圆孔的顶面圆心为圆心,绘制半径为60,高为-5的圆柱体,然后对绘制的圆柱体进行差集运算,效果如图3.25所示。图 3.24 图 3.25(30)执行绘制长方体命令,在绘图窗口中绘制一个长为600,宽为188,高为125的长方体。执行绘制圆柱体命令,以长方体侧面中心点为圆心,绘制一个底面半径为50,高为200的圆柱体,对绘制的长方体和圆柱体进行差集运算后的效果如图3.26所示。(31)执行绘制圆柱体命令,分别绘制底面半径为50和70,高为210的两个圆柱体,对绘制的圆柱体进行差集运算后的效果如图3.27所示。图 3.26 图 3.27(32)执行绘制圆柱体命令,绘制一个底面半径为50,高为660的圆柱体,利用移动命令将步骤(30)和步骤(31)创建的实体与该圆柱体移动到如图3.28所示位置。(3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圆角”按钮,设置圆角半径为5,对如图3.28所示图形进行圆角操作,效果如图3.29所示。图 3.28 图 3.29(34)执行移动命令,将如图3.29所示图形移动到如图3.30所示位置。(35)执行绘制圆柱体命令,绘制一个底面半径为50,高为100和底面半径为20,高为100的两个圆柱体,对绘制的圆柱体进行差集运算,效果如图3.31所示。图 3.30 图 3.31(36)执行绘制长方体命令,在绘图窗口中绘制一个长为300,宽为100,高为20的长方体,然后执行绘制圆柱体命令,以长方体宽边的中点为圆心,绘制两个底面半径为50,高为20的圆柱体,对绘制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执行并集运算后,效果如图3.32所示。(37)利用夹点编辑方式平行移动并复制步骤(36)中创建的实体,移动距离为120,效果如图3.33所示。图 3.32 图 3.33(38)执行移动命令,将步骤(35)和步骤(37)中创建的实体移动到如图3.34所示位置。(39)新建用户坐标系如图3.35所示,执行绘制圆柱体命令。绘制底面半径为20,高为184的两个圆柱体,然后执行圆角命令,设置圆角半径为5,对绘制的圆柱体进行圆角操作,效果如图3.35所示。图 3.34 图 3.35(40)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左视”按钮,转换视图到左视图。利用圆、直线、圆弧和修剪命令绘制如图3.36所示图形,然后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面域”按钮,将其创建成面域对象。(41)执行差集运算,对步骤(40)创建的两个面域对象进行布尔运算。单击“实体”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设置拉伸高度为23,垂直拉伸差集运算后的实体,转换视图到西南等轴测视图,效果如图3.37所示。图 3.36 图 3.37(42)执行复制命令,复制两个如图3.37所示图形,并用移动命令将其移动到如图3.38所示位置。(43)单击“实体”工具栏中的“长方体”按钮,绘制一个长为50,宽为94,高为100的长方体,然后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旋转面”按钮,将创建的长方体的长边所在的面绕长边中点所在的直线旋转-15,效果如图3.39所示。图 3.38 图 3.39(44)执行移动命令,移动如图3.39所示图形到如图3.40所示位置。(45)新建用户坐标系如图3.41所示。执行绘制圆柱体命令,绘制一个底面半径为32,高为600的圆柱体,效果如图3.41所示。图 3.40 图 3.41(46)单击“实体”工具栏中的“球体”按钮,以步骤(45)中绘制的圆柱体的底面圆心为球心,绘制一个半径为40的球体,效果如图3.42所示。(47)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材质”按钮,为绘制的实体图形附着合适的材质;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光源”按钮,为绘制的实体图形添加合适的光源;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背景”按钮,为绘制的实体图形添加合适的背景;最后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渲染”按钮,渲染后的效果如图3.43所示。图 3.42 图 3.43创建如题图1所示的三维模型。习题十五题图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