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输血反应和护理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42162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4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输血反应和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常见输血反应和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常见输血反应和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日期:日期:2017-2地点:示教室地点:示教室形式:业务学习、技术学习形式:业务学习、技术学习主讲人:主讲人:主持人:主持人:学习内容:常见的输血反应及护理学习内容:常见的输血反应及护理2024/6/26日期:2017-22023/8/111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什么是输血反应?什么是输血反应?输血反应输血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 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 的生命。的生命。2024/6/26什么是输血反应?输血反应2023/8/112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常见的输血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一)发热反应(输血反应中一)发热反应(输血反应中最常见最常见的反应)的反应)(二)过敏反应(二)过敏反应(三)溶血反应(输血反应中(三)溶血反应(输血反应中最严重最严重的反应)的反应)(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a.a.循环负荷过重循环负荷过重b.b.出血倾向出血倾向c.c.枸橼酸钠中毒反应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五)其他(五)其他2024/6/26常见的输血反应(一)发热反应(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2023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发热反应发热反应1.原因原因1.11.1由致热原引起,如血液、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由致热原引起,如血液、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1.21.2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红胞和血小板抗体,当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红胞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再次输血时,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1.31.3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2.临床表现 可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可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1-2小时内,患者先有发小时内,患者先有发冷、寒战,冷、寒战,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4138-41,可伴有皮,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伴有血压下降。发热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不伴有血压下降。发热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 续续1-21-2小时小时即可缓解,缓解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即可缓解,缓解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2024/6/26发热反应1.原因2.临床表现 2023/8/114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发热反应发热反应3、护理3.1 3.1 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2 3.2 处理:处理:3.2.13.2.1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以自行缓解。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以自行缓解。3.2.23.2.2反应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反应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发冷者注意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给予对症处理(发冷者注意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及时通知医生。降温),并及时通知医生。3.2.33.2.3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2.43.2.4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贮血袋一并送检。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贮血袋一并送检。2024/6/26发热反应3、护理2023/8/1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二、过敏反应二、过敏反应1 1、原因、原因1.1 1.1 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发生过敏反应。输入血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发生过敏反应。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与患者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液中的异体蛋白质与患者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使使 机体致敏。机体致敏。1.2 1.2 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采血前服用过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采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可致敏的药物 或进食了可致敏的食物。或进食了可致敏的食物。1.3 1.3 多次输血的患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多次输血的患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发生输血发应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发生输血发应1.4 1.4 供血者血液中的变态反应性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供血者血液中的变态反应性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的抗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旦与相应的抗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2、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大多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输血时,其过敏反应大多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输血时,其程度轻重不一,通常与症状出现的早晚有关。症状出现越程度轻重不一,通常与症状出现的早晚有关。症状出现越早,反应越严重相互作用而发生输血发应。早,反应越严重相互作用而发生输血发应。2024/6/26二、过敏反应1、原因2023/8/116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二、过敏反应二、过敏反应2.1 2.1 轻度反应轻度反应: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麻疹2.2 2.2 中度反应中度反应: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高度水肿。也可发生喉头水肿,表现为呼现为眼睑、口唇高度水肿。也可发生喉头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2.32.3重度反应重度反应:发生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3 3、护理、护理3.1 3.1 预防预防3.1.13.1.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3.1.23.1.2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3.1.33.1.3供血者在采血前供血者在采血前4h4h内不宜吃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内不宜吃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宜用清淡饮食或饮糖水,以免血中含有过敏物质;宜用清淡饮食或饮糖水,以免血中含有过敏物质;3.1.43.1.4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2024/6/26二、过敏反应2.1 轻度反应: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7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二、过敏反应二、过敏反应3.23.2 处理处理3.2.13.2.1轻度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或地塞米松,用药后症状可缓解。苯海拉明、异丙嗪或地塞米松,用药后症状可缓解。3.2.23.2.2中、重度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根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根据医嘱皮下注射据医嘱皮下注射1:1000 1:1000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5-1ml0.5-1ml或静脉滴注氢化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3.2.33.2.3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开;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开;3.2.43.2.4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3.2.53.2.5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变化。2024/6/26二、过敏反应3.2 处理2023/8/118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三、溶血反应三、溶血反应溶血反应溶血反应 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溶血反应是最严重输血反应,分为系列临床症状。溶血反应是最严重输血反应,分为血管内溶血血管内溶血和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1 1、血管内溶血、血管内溶血1.11.1原因原因1.11.1输入了异型血液: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内溶输入了异型血液: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内溶血,血,反应发生快,一般输入反应发生快,一般输入10-15ml10-15ml血液即可出现症状,后果血液即可出现症状,后果严重。严重。1.21.2输入了变质的血液:输血前红细胞已经被破坏溶解,如血液输入了变质的血液:输血前红细胞已经被破坏溶解,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过高、血液被剧烈震荡或被细菌污染、血贮存过久、保存温度过高、血液被剧烈震荡或被细菌污染、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pH的药物等,均可导致红细胞的药物等,均可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解。破坏溶解。2.2.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与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在输入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与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在输入10-10-15ml15ml血液时血液时 即可出现症状,死亡率高。通常可将溶血反应的即可出现症状,死亡率高。通常可将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输入血中红细胞表面的: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输入血中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2024/6/26三、溶血反应溶血反应2023/8/119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三、溶血反应三、溶血反应患者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患者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等反应。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等反应。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同时伴有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一方面,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一方面,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后形成结晶,阻塞肾小管。另一方面,由于抗原、遇酸性物质后形成结晶,阻塞肾小管。另一方面,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又可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抗体的相互作用,又可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进一步加重了肾小管阻塞,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落,进一步加重了肾小管阻塞,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钾血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尿或无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钾血症、酸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致死亡。3.3.护理护理3.13.1预防预防3.1.13.1.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认真做好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2024/6/26三、溶血反应患者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10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三、溶血反应三、溶血反应3.1.23.1.2输血前认真查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输血前认真查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3.1.33.1.3严格遵守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严格遵守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4 4处理处理4.14.1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4.24.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4.34.3将余血、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本送化验室进行检验。将余血、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本送化验室进行检验。4.44.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小管痉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挛,保护肾脏。4.54.5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溶解度,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2024/6/26三、溶血反应3.1.2输血前认真查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2011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三、溶血反应三、溶血反应4.64.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插入导尿管,检测每小时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插入导尿管,检测每小时尿量,并做好记录。若发生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量,并做好记录。若发生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疗。4.74.7若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若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4.84.8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2 2.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 多由多由RhRh系统内的抗体(抗系统内的抗体(抗D D、抗、抗C C和抗和抗E E)引)引起。临床常见起。临床常见RhRh系统系统 血型反应中,绝大多数是由血型反应中,绝大多数是由D D抗原与其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产生抗原抗体免疫反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产生抗原抗体免疫反 应所致。反应的应所致。反应的结果使红细胞破坏溶解,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转化为胆红结果使红细胞破坏溶解,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转化为胆红素,素,经血液循环至肝脏后迅速分解,然后通过消化道排出经血液循环至肝脏后迅速分解,然后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体外。RhRh阴性患者首次输入阴性患者首次输入RhRh阳性血液不发生溶血反应,但阳性血液不发生溶血反应,但输血输血2-32-3周后体内即产生抗周后体内即产生抗RhRh因子的抗体。因子的抗体。如再次接受如再次接受RhRh阳阳性的血液,即可发生溶血反应。性的血液,即可发生溶血反应。Rh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反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反应较少见,且发生缓慢,可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后才发生,应较少见,且发生缓慢,可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后才发生,症状症状2024/6/26三、溶血反应4.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插入导尿管,检测每12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三、溶血反应三、溶血反应轻,有轻度的发热伴乏力、血胆红素升高等。对此类患轻,有轻度的发热伴乏力、血胆红素升高等。对此类患者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者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2024/6/26三、溶血反应轻,有轻度的发热伴乏力、血胆红素升高等。对此类患13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大量输血大量输血 一般是指在一般是指在24h24h内紧急输血量相当于或大于患者总血容量。内紧急输血量相当于或大于患者总血容量。常见的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的反应、出血常见的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的反应、出血倾向及枸橼酸钠中毒等。倾向及枸橼酸钠中毒等。1 1、循环负荷过重、循环负荷过重 即肺水肿,其原因、临床表现和护理同静即肺水肿,其原因、临床表现和护理同静脉输液反应。脉输液反应。护理措施:护理措施:1.1.输注过程中滴速,量不可过多,特殊病人尤应注意。输注过程中滴速,量不可过多,特殊病人尤应注意。2.2.立即停止输液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通知医生。3.3.端坐位,两腿下垂。端坐位,两腿下垂。4.4.遵医嘱给药(如利尿剂、扩血管药、平喘剂、强心药等遵医嘱给药(如利尿剂、扩血管药、平喘剂、强心药等)。5.5.高流量吸氧高流量吸氧(68L/min68L/min),湿化瓶内加,湿化瓶内加20-3020-30酒精。酒精。6.6.必要时四肢轮扎。必要时四肢轮扎。7.7.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2024/6/26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大量输血2023/8/1114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2 2、出血倾向、出血倾向2.1 2.1 原因:长期反复输血或超过患者原血液总量的输血,由于原因:长期反复输血或超过患者原血液总量的输血,由于库存血中的血小板破坏较多,使凝血因子减少而引起出血。库存血中的血小板破坏较多,使凝血因子减少而引起出血。2.2 2.2 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黏膜淤斑,穿刺部位大块淤血或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黏膜淤斑,穿刺部位大块淤血或手术伤口渗血。手术伤口渗血。2.3 2.3 护理护理2.3.12.3.1短时间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短时间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2.3.22.3.2严格掌握输血量,每输入库存血严格掌握输血量,每输入库存血3-53-5个单位,应补充个单位,应补充1 1个个单位的新鲜血;单位的新鲜血;2.3.32.3.3根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有关成分。根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有关成分。3.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枸橼酸钠中毒反应3.13.1原因:大量输血使枸橼酸钠大量进入体内,如果患者的肝原因:大量输血使枸橼酸钠大量进入体内,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枸橼酸钠不能完全氧化和排出,而与血中的游离钙功能受损,枸橼酸钠不能完全氧化和排出,而与血中的游离钙结合使血钙浓度下降。结合使血钙浓度下降。2024/6/26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2、出血倾向2023/8/11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3.23.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患者出现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患者出现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电图出现心率缓慢。心电图出现Q-TQ-T间期延长,甚至心跳骤停。间期延长,甚至心跳骤停。3.33.3 护理:遵医嘱常规每输入库存血护理:遵医嘱常规每输入库存血1000ml1000ml,静脉注射,静脉注射10%10%葡萄酸钙葡萄酸钙10ml10ml,防止发生低血钙。,防止发生低血钙。2024/6/26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3.2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手足抽搐,16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五、其他五、其他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体温过低以及通过输血传染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体温过低以及通过输血传染各种疾病(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因此,严格各种疾病(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因此,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预防上述输血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预防上述输血反应的关键。反应的关键。2024/6/26五、其他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体温过低以及通过输血传染17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Thank for your lisening2024/6/26Thank for your liseni18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2024/6/262023/8/1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