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物品的灭菌与装、卸载参考教学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441904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菌物品的灭菌与装、卸载参考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无菌物品的灭菌与装、卸载参考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无菌物品的灭菌与装、卸载参考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品的灭菌与装、卸载1 物品的灭菌与装、卸载1 一、装载(一)装载原则 灭菌物品的装载必须有利于灭菌介质 的穿透和空气的排出,防止冷凝水的集聚,确保灭菌效果。2一、装载(一)装载原则2(二)操作流程1.装载前准备装载前准备(1 1)检查专用灭菌架或灭菌篮筐是否清洁。)检查专用灭菌架或灭菌篮筐是否清洁。(2 2)检查待灭菌包包装是否符合灭菌要求,包装材)检查待灭菌包包装是否符合灭菌要求,包装材料是否干燥、清洁、无破损。闭合式包装闭合完好,料是否干燥、清洁、无破损。闭合式包装闭合完好,松紧适宜;纸塑袋、纸袋密封宽度符合国家标准。松紧适宜;纸塑袋、纸袋密封宽度符合国家标准。硬质容器各项功能完好。体积、重量符合要求。灭硬质容器各项功能完好。体积、重量符合要求。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不宜超过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不宜超过7KG,7KG,敷料包不宜超敷料包不宜超过过5KG5KG。灭菌包体积要求:真空型压力灭菌器不宜。灭菌包体积要求:真空型压力灭菌器不宜超过超过303050CM303050CM。3(二)操作流程1.装载前准备3(3)(3)检查包装外标识是否字迹清楚、内容是否齐全,检查包装外标识是否字迹清楚、内容是否齐全,包括灭菌包名称、锅号包括灭菌包名称、锅号/次、包装者及查对者姓名或次、包装者及查对者姓名或代码、灭菌日期、失效期,包外化学指示胶带。代码、灭菌日期、失效期,包外化学指示胶带。2.2.装载方法(压力蒸汽灭菌)装载方法(压力蒸汽灭菌)(1 1)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留间隙。包之间留间隙。(2 2)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批次进行灭菌。(3 3)材质不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材质不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宜摆放于下层。4(3)检查包装外标识是否字迹清楚、内容是否齐全,包括灭菌包名(4)手术器械包、硬质容器应平放。(5)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6)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应倒放或侧放。(7)纸袋、纸塑袋应纸对纸、塑对塑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8)装载时,由消毒员选择锅号锅次,并记录所装载物品。5(4)手术器械包、硬质容器应平放。5(三)装载质量要求 1.合适的装载量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8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器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小装量效应)。2.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避免与灭菌柜四壁接触,最上层灭菌包距灭菌器顶部需相隔7.5CM,灭菌包之间应留有间隙2.5CM,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6(三)装载质量要求 1.合适的装载量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二、灭菌 目的;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目的;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生物的处理。(一)灭菌原则(一)灭菌原则需灭菌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和包装材料需相容,需灭菌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和包装材料需相容,并与所采用的灭菌方式相适应,有足够的穿透性。并与所采用的灭菌方式相适应,有足够的穿透性。(二)常用的灭菌方法(二)常用的灭菌方法1.1.高温灭菌高温灭菌 适应于耐湿、耐热物品的灭菌。适应于耐湿、耐热物品的灭菌。2.2.低温灭菌低温灭菌 适应于不耐湿、不耐热物品的灭菌。适应于不耐湿、不耐热物品的灭菌。7二、灭菌 目的;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三)高温灭菌1.压力蒸汽灭菌(以预真空为例)是利用压力下饱和蒸汽释放的潜热,使蛋白质与蛋白酶凝固、变性致死。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油剂和粉剂的灭菌。(1)操作流程:准备装载选择程序运行观察程序结束灭菌舱内干燥30分钟室内冷却至常温整理记录8(三)高温灭菌8(2 2)操作要求:)操作要求:1)1)灭菌前准备:检查排气口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堵塞灭菌前准备:检查排气口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堵塞物:气压、水压是否符合灭菌器使用要求:灭菌器物:气压、水压是否符合灭菌器使用要求:灭菌器电源、们、门锁、密封圈是否正常:过滤网、舱室电源、们、门锁、密封圈是否正常:过滤网、舱室是否清洁:压力表是否归零。是否清洁:压力表是否归零。2 2)B-DB-D试验:每日灭菌前预热后试验:每日灭菌前预热后B-DB-D试验,检测冷空试验,检测冷空气残留,蒸汽是否有泄漏。气残留,蒸汽是否有泄漏。B-DB-D试验结果两人核对,试验结果两人核对,测试纸变色均匀为合格。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灭测试纸变色均匀为合格。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操作。菌操作。9(2)操作要求:93)物品按要求装载。按需要置化学PCD(灭菌过程验证装置)或生物PCD.4)正确选择灭菌程序。遇超大、超重包可延长灭菌时间。观察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5)灭菌程序完成后,在无菌物品存放区开门,保持门的轻微开启状态,保留灭菌运行参数,做好各项记录。103)物品按要求装载。按需要置化学PCD(灭菌过程验证装置)或(四)低温灭菌1.环氧乙烷灭菌 是通过对微生物蛋白质分子的烷基化作用,干扰酶的正常代谢使微生物死亡。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物品,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内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的灭菌。不能灭菌的物品有:液体、油剂、粉剂、食品等。11(四)低温灭菌11(1 1)操作流程:准备)操作流程:准备装载装载选择程序选择程序运行观察运行观察程序结束程序结束监测监测卸载卸载整理记录。整理记录。(2 2)操作要求;)操作要求;1 1)灭菌前准备;检查设备电源正常,舱内清洁,门)灭菌前准备;检查设备电源正常,舱内清洁,门封圈完整,储水罐水足量,打印机正常。置环氧乙封圈完整,储水罐水足量,打印机正常。置环氧乙烷气罐。烷气罐。2 2)转载:灭菌物品应放于专用篮筐内,摆放物品时)转载:灭菌物品应放于专用篮筐内,摆放物品时要有间隙,纸塑袋应纸面对纸面,塑面对塑面侧放,要有间隙,纸塑袋应纸面对纸面,塑面对塑面侧放,利于气体的穿透。生物监测包置于下层篮筐的中间。利于气体的穿透。生物监测包置于下层篮筐的中间。记录转载物品。记录转载物品。12(1)操作流程:准备装载选择程序运行观察程序结束监3)选择程序:根据灭菌物品对温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灭菌程序。4)程序启动后,检查选择参数的正确性,注意观察有无异常,出现异常及时解决。5)程序结束后,穿戴防护用品,开门通风,取出检查包,进行生物培养。6)生物监测结果阴性,将本批次灭菌物品传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存储与发放。7)保存灭菌记录和监测资料。133)选择程序:根据灭菌物品对温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灭菌程序。12.2.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 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物品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物品的灭菌。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的灭菌。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1 1)操作流程:准备)操作流程:准备装载装载选择程序选择程序运行观察运行观察程序结束程序结束整理记录。整理记录。(2 2)操作要求:)操作要求:1 1)准备;灭菌物品充分干燥,检查转载卡匣。灭菌)准备;灭菌物品充分干燥,检查转载卡匣。灭菌物品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灭菌物品及包装材物品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不应含植物纤维材质,如纸、海绵、棉布、木质料不应含植物纤维材质,如纸、海绵、棉布、木质类、油类、粉剂类(棉、麻、纸、油、粉)等。类、油类、粉剂类(棉、麻、纸、油、粉)等。142.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 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物品的灭菌。如2 2)装载要求:器械宜打包置入设备灭菌,需灭菌物)装载要求:器械宜打包置入设备灭菌,需灭菌物品不能碰触舱门及舱底部,金属类物品不能触碰到品不能碰触舱门及舱底部,金属类物品不能触碰到舱内电极网,放置灭菌袋可纸面对纸面,塑面对塑舱内电极网,放置灭菌袋可纸面对纸面,塑面对塑面侧放,物品不能堆积放置。器械盒平置于灭菌架面侧放,物品不能堆积放置。器械盒平置于灭菌架上,不同材质器械宜混合置于灭菌舱内,无最小容上,不同材质器械宜混合置于灭菌舱内,无最小容量限制,但最大装载量以量限制,但最大装载量以60%70%60%70%为宜,不能为宜,不能80%80%。记录装载物品。记录装载物品。3 3)选择程序,根据物品装载容积的大小、管腔直径)选择程序,根据物品装载容积的大小、管腔直径和长度,按照不同灭菌器厂家的要求,正确的选择和长度,按照不同灭菌器厂家的要求,正确的选择灭菌循环程序,密切观察运行情况(不锈钢材质的灭菌循环程序,密切观察运行情况(不锈钢材质的管腔长度管腔长度500MM500MM、直径、直径1MM1MM;聚乙烯和聚四氟;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材质长度乙烯材质长度2M2M,直径,直径1MM1MM。当物品长度在。当物品长度在1M2M1M2M,直径,直径1MM5MM1MM5MM时,需使用增强剂。时,需使用增强剂。4 4)灭菌循环结束后,保留检查记录。)灭菌循环结束后,保留检查记录。152)装载要求:器械宜打包置入设备灭菌,需灭菌物品不能碰触舱门无菌物品卸载(一)卸载原则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期,防止湿包和无菌物品的污染。(二)基本流程准备检查化学或生物PCD卸载存放清点记录。16无菌物品卸载16(三)高温灭菌物品卸载要求(三)高温灭菌物品卸载要求1.1.准备准备 卸载前,工作人员保持手的清洁和干燥,戴灭卸载前,工作人员保持手的清洁和干燥,戴灭菌防烫手套,待灭菌物品温度降至室温或冷却时间菌防烫手套,待灭菌物品温度降至室温或冷却时间大于大于3030分钟后方可移动,避免冷凝水形成和过快取分钟后方可移动,避免冷凝水形成和过快取出灭菌物品导致湿包。出灭菌物品导致湿包。2.2.卸载前检查批量监测包(化学或生物卸载前检查批量监测包(化学或生物PCD)PCD)包内、外包内、外化学指示物合格后,方可卸载。化学指示物合格后,方可卸载。3.3.戴无菌手套取灭菌包,检查灭菌包的完整性及干燥戴无菌手套取灭菌包,检查灭菌包的完整性及干燥情况,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如有破损、潮湿、情况,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如有破损、潮湿、胶带变色未达到标准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处胶带变色未达到标准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处理。理。17(三)高温灭菌物品卸载要求174.灭菌包不应放置在空调或冷空气入口的地方冷却,冷却过程中不可徒手触碰灭菌包;灭菌包未完全冷却前不要放在冷台面上,以防产生冷凝水造成湿包。灭菌包如掉地、误放不清洁处、沾有水渍等应视为污染。5.合格的灭菌包定位放置于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存放架(柜)上。6.清点记录每批次灭菌包的种类、数量,双人查对并保存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结果。184.灭菌包不应放置在空调或冷空气入口的地方冷却,冷却过程中不(四)低温灭菌物品卸载要求1.充分解析通风后卸载。2.卸载时要戴防烫无菌手套。3.清点记录每批次灭菌包的种类、数量,双人查对并保存物理、化学及生物监测结果。4.环氧乙烷灭菌需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卸载。19(四)低温灭菌物品卸载要求19谢谢!20 谢谢!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